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外伤后腰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右肾动脉-下腔静脉瘘介入治疗一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斌 许林锋 陈耀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5-75,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刀伤术后半个月,呕血、黑便半天”从外院转入,当时诊断:①腹部外伤术后(胃、十二指肠、胰头刀伤修补术后)胰瘘、肠瘘;②上消化道大出血;③多器官系统衰竭(MOSF);④双侧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患者生...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刀伤术后半个月,呕血、黑便半天”从外院转入,当时诊断:①腹部外伤术后(胃、十二指肠、胰头刀伤修补术后)胰瘘、肠瘘;②上消化道大出血;③多器官系统衰竭(MOSF);④双侧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渐平稳,3个月后活动时出现右腰区疼痛,伴发热,血压升高,160/95mmHg。行上腹部CT示胰头右侧有一肿物,外围壁厚,增强时肿物内有明显强化;B超示腹主动脉旁肿块,内有血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假性动脉 右肾动脉-下腔静脉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作者 康颖 陈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5-570,共6页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 目的: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方法:以“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3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6和0.923,Kendall’s W值分别为0.194和0.256(P<0.001)。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既可为医院管理部门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又可为专科护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吻合术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限流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珏 郑烜 +2 位作者 朱亚瑾 祝国宁 陆明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31,共9页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对术后高流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所有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建立肱动脉-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对术后高流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所有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建立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的患者资料。其中43例在术中使用血管缝线于吻合口近旁的静脉上套一个4~5 mm的线圈作为限流环(限流组),42例未使用上述限流环(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血透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动静脉内瘘动脉瘤、血栓、流量过高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吻合口旁1 cm内静脉狭窄、头静脉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吻合口附近静脉血管内径以及内瘘的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限流环对术后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超声结果显示,限流组术后3个月限流环部位的血管内径为(3.7±0.6)mm,小于同期对照组吻合口旁静脉最小部位的内径(4.1±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与对照组比较,限流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均减少(均P<0.05);术后6、12、24个月时初级通畅率和辅助初级通畅率均增加(均P<0.05),但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3个月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限流环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或P<0.05);使用限流环与6、12个月吻合口内径、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以及与头静脉弓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可以限制吻合口径和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头静脉弓狭窄、高血流量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使动静脉内瘘有更高的初级通畅率,延长了内瘘的再次干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静脉 限流环 并发症 狭窄 通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左髂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行腔内修复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双龙 胡亚立 卢辉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髂内动脉瘤(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患病率低,通常认为直径>30 mm的髂内动脉瘤需要积极治疗[1,2],有症状的髂内动脉瘤和瘤体直径>50 mm更是如此[3]。由于髂内动脉瘤在盆腔的解剖位置较深,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常因偶... 髂内动脉瘤(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IIAA)患病率低,通常认为直径>30 mm的髂内动脉瘤需要积极治疗[1,2],有症状的髂内动脉瘤和瘤体直径>50 mm更是如此[3]。由于髂内动脉瘤在盆腔的解剖位置较深,症状往往较为隐匿,常因偶然的影像学检查或破裂引起症状而被发现。髂内动脉瘤可以破裂到邻近器官(如肠、膀胱或输尿管),或进入邻近的髂总静脉导致动静脉瘘[4]。髂内动脉瘤所致动静脉瘘引起的静脉性高压会导致下肢水肿、呼吸困难、血尿、肾功能或心功能不全等体征和症状,术前诊断困难,腹部杂音伴搏动性肿块和腹痛是临床诊断的关键。通常认为超过6 cm的髂内动脉瘤为巨大动脉瘤[5,6]。2021年5月,我科对1例巨大(72.4 mm)左髂内动脉瘤合并左髂内动脉瘤-左髂总静脉瘘、腹主动脉溃疡性斑块,采用腹主动脉、左髂动脉覆膜支架置入、左髂总静脉覆膜支架置入、左髂内动脉瘤栓塞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髂内动脉 体征和症状 心功能不全 左髂总静脉 内修复 巨大动脉 瘤体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主动脉-下腔静脉瘘1例
5
作者 韩新巍 陈呈世 +2 位作者 段广才 吴刚 张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6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MSCT诊断 下腔静脉 动脉 病理性杂音 右下腹压痛 移动性浊音 突发腰痛 剧烈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大咯血的诊断和治疗四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钟粤明 陈文忠 +3 位作者 胡沁松 向彪 郭曼 余曼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532-532,共1页
病例介绍 例1 男,68岁。1971年起曾因咯血多次住院诊治,经胸片、CT、支气管造影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2003年3月1日大咯血,量约1000ml。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病情趋于稳定。3月7日突然再次大咯血,量约70... 病例介绍 例1 男,68岁。1971年起曾因咯血多次住院诊治,经胸片、CT、支气管造影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2003年3月1日大咯血,量约1000ml。经抗炎、止血,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病情趋于稳定。3月7日突然再次大咯血,量约700ml。同时出现黑色稀便。此后4d内共咯血5次,总量约125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 大咯血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式带膜支架修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继发下腔静脉瘘1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谷涌泉 戈小虎 +2 位作者 郭建明 管圣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62-263,共2页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疾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心功能衰竭死亡。2013年4月我们采用一体式带膜支架腔内修复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主动脉假性动脉 下腔静脉 带膜支架 内修复 继发 心功能衰竭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丽芳 梁巧容 +3 位作者 简丽媛 杨丽玉 蓝丽琼 杨满青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或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顽固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采取缓解上腔静脉梗堵综合征,必要时进行胸膜固定治疗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7例... 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或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并发顽固性胸腔积液的28例患者,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采取缓解上腔静脉梗堵综合征,必要时进行胸膜固定治疗的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7例治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动脉连接术 积液 静脉梗堵 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叶蔚蔚 张彬娥 +1 位作者 章巧庆 王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 目的:探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实施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的1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血液透析使用股动脉-大隐静脉人造血管内瘘通路的时间为3~28个月,透析3次/周,共透析1500多例次,透析时血流量均达250~300 ml/min;其中12例患者使用上述通路至今,透析情况良好。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有利于预防采用人造血管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提高了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大隐静脉 人造血管动静脉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工材料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石江 罗春生 +5 位作者 张利东 牛冬梅 张晓华 许飚 唐绍强 花春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无人工材料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手术方法,并报告2例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成功的临床病例。方法:将右心房和房间隔分别做门扇状切口,再将二者缝合形成上、下腔静脉间的管状结构;然后用心包修补缺...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无人工材料的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手术方法,并报告2例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成功的临床病例。方法:将右心房和房间隔分别做门扇状切口,再将二者缝合形成上、下腔静脉间的管状结构;然后用心包修补缺失的右心房壁。将上腔静脉横断,远端与右肺动脉上缘做端-侧吻合;上腔静脉近端与横断的主肺动脉远端做端-端吻合,主肺动脉近端缝闭。结果:2例术后血液动力学均很满意,胸腔积液在分别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1、2周后痊愈。术后3周下腔静脉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流通畅。患儿出院时紫绀均已消除,SataO2>90%。结论:这种新的手术方法由于心内无人工材料,因而具有避免心房形成血栓的危险;2个房室瓣引流左房血和新的心房管的收缩作用有利于术后的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手术 静脉-动脉 吻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坤 薛绛宇 +5 位作者 白卫星 李天晓 赵同源 贺迎坤 韩冰莎 许岗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报道介入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介入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1例女性儿童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KTS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 目的报道介入治疗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介入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1例女性儿童患者,术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确诊KTS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明确后行脊髓动-静脉瘘栓塞术。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KTS伴脊髓动-静脉瘘、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脊髓动-静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中华 史宏伟 +1 位作者 葛亚力 鲍红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92-493,共2页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TAA)是少见而极为凶险的疾病。近年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我院在瑞芬太尼-丙...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TAA)是少见而极为凶险的疾病。近年外科手术治疗已取得很大进展,主动脉内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瘤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我院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3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丙泊酚 胸主动脉 全凭静脉麻醉 内隔绝术 外科手术治疗 AORTIC 介入治疗技术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异位综合征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前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慧 贾玉和 +4 位作者 孟红 李慕子 王强 逄坤静 王剑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前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TCPC的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左心房异构(多脾综合征)20例,右心房异构(无脾综合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前的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TCPC的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32例,其中左心房异构(多脾综合征)20例,右心房异构(无脾综合征)12例。收集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和临床资料。结果: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脏位置异常比例为50.0%,多脾综合征及无脾综合征患者单心室分别为12例(60.0%)和9例(75.0%);2例(10.0%)多脾综合征患者存在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33.3%)无脾综合征患者发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经常合并体静脉异位引流,8例(40.0%)多脾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0例(50.0%)多脾综合征及5例(41.7%)无脾综合征患者存在肝静脉异位引流。12例患者行分期手术,全部患者均行TCPC。结论:内脏异位综合征患者心内畸形及体静脉、肺静脉连接复杂,TCPC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指导治疗作用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异位综合征 多脾综合征 无脾综合征 静脉-动脉连接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上静脉扩张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剑 王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动脉-海绵窦 眼上静脉扩张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肾动脉下腔静脉瘘封堵术1例
15
作者 辛群 蔡珠虹 +2 位作者 景在平 冯翔 赵宝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36-43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下腔静脉 封堵术 创伤性 下腔静脉异常 右肾动脉 双下肢水肿 右肾切除术 收缩期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6
作者 鲍春荣 梅举 +4 位作者 丁芳宝 张韫佼 汤敏 朱家全 马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1-953,共3页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静脉-动脉连接术 非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
17
作者 李志刚 梅举 +2 位作者 邹良建 王尔松 王连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S)治疗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3例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2例Ebstein畸形和1例特发性右室发育不良),年龄18~40岁,年龄(32±12)岁,平均体质量(50±8)kg,在... 目的:探讨应用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BCPS)治疗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3例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2例Ebstein畸形和1例特发性右室发育不良),年龄18~40岁,年龄(32±12)岁,平均体质量(50±8)kg,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了BCPS。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量和右房、右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长期随访6个月至2年不等,患者心功能保持在Ⅰ~Ⅱ级。结论:BCPS可以给非功能性单心室的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右心功能不全 双向静脉-动脉吻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门静脉瘘所致门静脉高压症一例
18
作者 宋君 黄科峰 +1 位作者 黎昌华 方晓熠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144-144,共1页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 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压力升高称为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肝静脉型、肝窦型、门静脉型和动静脉型[1],其中动静脉型是指肝、脾、肠系膜上动脉与门静脉系统间发生分流,致压力较高的大量动脉血流入门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静脉 静脉高压症 hypertension 静脉系统 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血管压力 血流量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椎动脉-椎旁静脉瘘覆膜支架治疗一例
19
作者 刘杰爱 代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病历资料 患者男,45岁。患者自述10年前车祸致下颌部外伤,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以"颈椎病"进行治疗2年余,症状未缓解。入院体检:仅发现左上肢较右上肢细肌肉相对萎缩,左臂肌张力减低。心肺腹等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左椎动脉-椎旁静脉 自膨式覆膜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立军 杨仁杰 +1 位作者 朱林忠 朱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寻找相应的肿瘤治疗及瘘口封堵策略,改善合并动门脉瘘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769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112例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hepatic artery-portal veinshunt,HAPVS)者进行影像学分析,认识其特点,结合动门脉瘘的分型,尽可能越过瘘口至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再退至瘘口近端行瘘口封堵;对无法跨过瘘口的中、重度瘘,先行封堵瘘口,再栓塞肿瘤或单纯化疗灌注;对轻度周围型直接同步栓塞肿瘤及瘘口;同时处理合并的门脉癌栓及动静脉瘘。结果:肝癌合并动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及异常分流,在112例中、轻度52例、中度34例、重度26例;中央型及中央型合并周围型31例、周围型81例,同时合并肝动-静脉瘘7例,门静脉癌栓50例。成功栓塞肝癌病灶101例(90.1%),成功跨过瘘口栓塞癌灶48例(42.9%);瘘口封堵成功74例(66.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门脉瘘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重度动门脉瘘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的肿瘤栓塞及瘘口封堵,介入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静脉 影像学表现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