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静 李忠华 +2 位作者 王兴海 高毅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0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静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脏疾患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 被引量:8
2
作者 金修才 姜红 +1 位作者 陈小松 章建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22-923,共2页
将所有受试对象分为正常对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3组 ,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分为 Child A、B、C三级 3个亚组。用超声仪测量肝右静脉频谱。发现正常对照组 10 0 % (5 0 / 5 0 )、肝纤维化组 70 .8% (34/ 4 8)、肝硬化组 4 0 .7% (5 5 / ... 将所有受试对象分为正常对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3组 ,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分为 Child A、B、C三级 3个亚组。用超声仪测量肝右静脉频谱。发现正常对照组 10 0 % (5 0 / 5 0 )、肝纤维化组 70 .8% (34/ 4 8)、肝硬化组 4 0 .7% (5 5 / 135 )的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 HV0型 ,16 .7% (8/ 4 8)的肝纤维化与 17.8% (2 4 / 135 )的肝硬化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 HV1型 ,12 .5 % (6 / 4 8)的肝纤维化与 4 1.5 % (5 6 / 135 )的肝硬化患者肝右静脉频谱为 HV2型。肝硬化 HV2型的出现率较肝纤维化患者明显升高 (P<0 .0 1)。表明肝右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硬化 慢性 静脉 多普勒频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肝右静脉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4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王剑华 李彦彦 吕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DLT)提供有关肝右静脉(RHV)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利用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进行剥离解剖,对RHV和副肝静脉进行观察,测量RHV主干及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HV 80.0%(40/50)开口于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份10:00处,其肝外段长(5.8±3.5)mm,外科干长(7.0±5.5)mm,主干长(68.3±30.2)mm,汇入IVC处内径为(10.7±2.4)mm;主干在距IVC 1 cm、2 cm、3 cm、4 cm及主干汇合起始处上壁距肝膈面的距离分别为(10.8±5.3)mm、(22.7±7.0)mm、(32.8±8.2)mm、(40.1±7.3)mm、(33.5±9.8)mm;RHV与IVC的夹角为(40.5±9.4)°;根据RHV的引流范围及有无直径≥5.0 mm的副肝右静脉将RHV分为两型,各型再分为两个亚型。直径≥3.0 mm和≥5.0 mm的副肝右静脉出现率分别为60.0%(30/50)、32.0%(16/50)。结论:RHV解剖变异较大,其引流范围受副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的影响,LDLT术前应掌握其结构特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活体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洪丽 安高 +1 位作者 向宇燕 范松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 解剖学 胆总管手术 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肝移植右半供肝切取的临床经验总结(附157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文天夫 米凯 +5 位作者 李川 严律南 李波 杨家印 王文涛 徐明清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 目的总结活体右半供肝切取的经验。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施行活体右半肝供体手术的1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供者均自愿无偿捐肝,其捐赠行为均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了解术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评估供肝体积的效果:术前应用CT测定供体的全肝体积、右半肝体积(不含肝中静脉),从而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比;术后测定切取的右半肝重量、应用华西严律南公式计算标准肝脏体积(standard liver volume,SLV),计算残余左半肝体积重量比,比较术前供肝CT测定全肝体积与SLV的差异。供体均行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切除术。静脉复合麻醉,取双侧(后期改进为右侧)肋缘下并延至剑突的切口,游离右侧肝脏,确定切肝线,不阻断入肝血流,用超声吸引刀离断肝组织直至整个右半肝游离,依次阻断并切断肝右动脉,门静脉右支及肝右静脉,将供肝移至后台进行灌注及修整。了解供者术中情况,包括供体取肝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有否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的病例及其原因。了解供者术后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系统分级评价。结果供体的术前CT供肝体积测定结果:全肝体积(1301±174)ml,右半肝体积(724±137)ml,残余左半肝体积比(45.5±6.9)%。实测值:右半肝重量(558±77)g,SLV(1055±129)ml,残余左半肝重量比(46.7±6.2)%,其中30%~35%者10例(6%),>35%者147例(94%)。CT测定供体全肝体积比SLV平均大23%。供体术中平均失血量493ml,手术时间(431±68)min。术中探查发现不适合作为供体而未完成右半肝切除4例,包括肝总管进入肝圆韧带左纵沟内再发出肝右管1例、多支肝右管1例、中度脂肪肝(超过30%的肝组织大泡型脂肪变性)1例和肝硬化1例。术后共54例发生61例次并发症,其中发生ClavienⅢ级及以上并发症18例次,包括胸腔积液12例次、肝功能不全2例次、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次、胆漏1例次、腹腔内出血1例次、切口裂开1例次,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所有供体恢复良好,随访3年均健康存活。结论术前准确掌握CT测定供肝体积的准确性和偏差程度,应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评估公式进行验证,并按正确切线断肝,对完成手术计划,保证供、受体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移植 切取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标准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肝右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本菊 周庭永 +3 位作者 钱学华 张琳 李彦彦 吕发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81-1883,共3页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 目的为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提供副肝右静脉(accessory right hepatic vein,aRHV)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50例无病变成人尸体肝脏标本,解剖aRHV和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观测统计aRHV的出现率、数量、管径、开口部位、引流范围及与RHV的关系。结果aRHV出现率为96.0%,其中,直径≥3.00mm和直径≥5.00mm的出现率分别为60.0%和32.0%;aRHV汇入下腔静脉(IVC)肝后段上、中、下份,分别为6.4%、17.0%和76.6%,其管径分别为(4.33±1.10)mm、(5.76±2.52)mm、(4.83±1.34)mm;汇入IVC肝后段下份的aRHV,其开口部位46.8%(22/47)位于8:00~9:00点位之间;引流Ⅵ段、Ⅶ段的aRHV,管径分别为(6.30±2.20)mm和(4.49±1.22)mm;aRHV直径与RHV管径呈负相关(P=0.022,r=-0.410)。结论aRHV出现率较高,以开口于IVC肝后段下份右后侧者居多,汇入IVC肝后段中份的aRHV管径最粗;较细小的aRHV主要引流肝Ⅶ段,而较粗大的aRHV则引流肝Ⅵ段或Ⅵ段和Ⅶ段;当RHV较小时,其出现较粗大aRHV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则小,LDLT术前掌握aRHV的解剖特点,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下腔静脉 活体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宁 刘芳 +1 位作者 熊绍虎 蒋尔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19,共1页
肝动脉的变异已有报道.作者在解剖一标本(男性,身长180 cm)结肠上区时发现其肝右动脉变异,为增加临床医生了解更多的肝动脉变异类型,报道如下:变异的肝右支(附图).起于腹主动脉右前壁,距腹腔干起点的距离为3.2 cm;斜向右上走行于肝门静... 肝动脉的变异已有报道.作者在解剖一标本(男性,身长180 cm)结肠上区时发现其肝右动脉变异,为增加临床医生了解更多的肝动脉变异类型,报道如下:变异的肝右支(附图).起于腹主动脉右前壁,距腹腔干起点的距离为3.2 cm;斜向右上走行于肝门静脉、肝管下段的右后方,经胆囊三角内上升,在右肝管的右前方入肝,起始处外径3.7 cm,入肝处外径3.0 cm,长6.1 cm.自变异的肝右支发出两支胆囊动脉,上支距离起始点5.8 cm,起始处外径1.3 cm下支距离起始点5.5 cm,起始处外径2.0 cm.肝左支起于肝总动脉,走行于肝门静脉左支的左前方,在肝圆韧带左侧2.0 cm处入肝,起始处外径2.0 cm,入肝处外径3.3 cm,长1.1 cm.肝右支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走行于肝门静脉右支的左前方,在肝圆韧带右侧1.5 cm处入肝,处起始处外径2.2 cm,入肝处外径1.8 cm,长2.8 cm,肝右支未见发出胆囊动脉,其他结构未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变异 病例 解剖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致肝右叶严重萎缩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新巍 邢古生 李永东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74-775,共2页
关键词 胆管癌 叶严重萎缩 病理诊断 胆囊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锡纯对“肝脉左 脾脉右”的认识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傅文录 石显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7-1018,共2页
自《内经》降世以来,寸口之脉“肝脉左,脾脉右”之分配脏腑方法沿用已久,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问题有深入之研究,并认为“肝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居左,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右,... 自《内经》降世以来,寸口之脉“肝脉左,脾脉右”之分配脏腑方法沿用已久,近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此问题有深入之研究,并认为“肝体居于右,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居左,而其气化之用实先行于右,故脾脉见于右关”,这是《内经》时代重视体与用的关系的体现,张锡纯并通过自己的理解与临床实践,证明了上述“肝左脾右”合理性与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学 左脾 张锡纯 中医理论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变异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洪 甘晟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59,共1页
关键词 动脉变异 肠系膜上 动脉 尸体标本 老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型持续性右脐静脉胎儿预后及与门静脉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沈国芳 王亚欣 +2 位作者 李勤 蒋业清 伍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肝内型持续性右脐静脉(PRUV)胎儿在一般孕妇人群中的发生率、预后及与门静脉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或终止妊娠的诊断为PRUV胎儿的孕妇4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肝内型持续性右脐静脉(PRUV)胎儿在一般孕妇人群中的发生率、预后及与门静脉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或终止妊娠的诊断为PRUV胎儿的孕妇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PRUV胎儿49例均为肝内型,发生率0.32%(1:313)。其中,单纯型肝内型PRUV胎儿45例,占91.84%,预后都良好;4例(8.16%)合并胎儿畸形,其中2例合并严重心血管畸形并中孕引产,2例分别合并室间隔缺损及结肠闭锁,新生儿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49例PRUV胎儿肝内门静脉的形态发生变异,门静脉左支如正常胎儿的右支呈分枝状,而门静脉右支如正常胎儿左支呈"工"字型。结论:绝大部分肝内型PRUV胎儿预后良好,但门静脉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型持续性脐静脉 产前超声诊断 门静脉变异 胎儿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肝管破裂全腹膜炎腹腔镜下一期修复成功1例报告
12
作者 陈先祥 蔡庆和 王江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58-859,共2页
关键词 一期修复 全腹膜炎 腹腔镜 破裂 肺呼吸音 临床资料 挤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位置对布-加综合征产生机制的影响
13
作者 章浩伟 周思远 +2 位作者 郑拥军 刘颖 孙洋洋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变化对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隔膜发生机制的影响。方法运用Mimics软件对临床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下腔静脉和主要肝静脉图像进行三维实体模型重建,测得正常模型下腔静脉与肝右静脉夹角为56°。... 目的探讨不同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变化对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隔膜发生机制的影响。方法运用Mimics软件对临床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下腔静脉和主要肝静脉图像进行三维实体模型重建,测得正常模型下腔静脉与肝右静脉夹角为56°。在保持模型基本结构不变基础上,分别构建肝右静脉与下腔静脉夹角为30°和120°的模型,并数值模拟计算3个模型的壁面剪切力、壁面压强、速度分布。结果 3个模型壁面压强、壁面剪切力差异显著。与正常人56°模型相比,30°模型有较高的壁面压强和较低的血液流速,120°模型有较低的壁面剪切力和血液流速,并伴随有涡流的出现,这些血流动力学因素的改变更易于血栓的形成。56°模型血管内血流流速最快。结论对下腔静脉与肝右静脉血液流场的数值模拟有助于了解布-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高下腔静脉阻塞隔膜形成风险的预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 静脉 数值模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伴肝右动脉变异肝移植经验总结(附1例报告)
14
作者 刘振生 赵红川 +3 位作者 耿小平 赵义军 刘付宝 王国斌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14-317,3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肝合并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右动脉变异的处理方法。方法 2013年11月实施1例供肝存在FNH合并肝右动脉变异的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肝修整过程中切除肝脏占位病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FNH,并将变异肝右动脉的肠系... 目的探讨肝移植供肝合并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肝右动脉变异的处理方法。方法 2013年11月实施1例供肝存在FNH合并肝右动脉变异的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肝修整过程中切除肝脏占位病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证实为FNH,并将变异肝右动脉的肠系膜上动脉补片与脾动脉端端吻合。结果供肝变异动脉修整重建后成功完成供肝植入,术后无动脉血栓形成、胆漏、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当供肝肝右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时,首选变异肝右动脉的肠系膜上动脉补片与脾动脉端端吻合。供肝FNH并非肝移植的禁忌证,可在修肝过程中予以一期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动脉 解剖变异 脏局灶结节性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包虫病1例
15
作者 吴天 张翔 朱彤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叶包虫病 X线手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你诊断》病例37答案:右肝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坏死累及右侧胸腔
16
作者 高旭宁 许茂盛 +1 位作者 李宁 倪桂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 侧胸腔 病例资料 痰细菌培养 坏死 诊断 抗酸杆菌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动脉、胆囊动脉及肝圆韧带变异1例
17
作者 呙金海 胡鸿保 +2 位作者 顾丽华 张艳 雍刘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91-991,共1页
关键词 动脉 胆囊动脉 圆韧带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变异1例
18
作者 陆卓琼 陈启生 雷林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84,F0003,共2页
在肝门部结构中,肝动脉及胆囊动脉的变异较为常见,而肝门静脉的变异较少见,我们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肝门静脉、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存在变异,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胆囊动脉变异 门静脉 动脉 门部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右叶缺如伴右侧胆管及右肾发育畸形一例
19
作者 耿云平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39-139,共1页
关键词 叶缺如 肾发育畸形 胆管 上腹疼痛 螺旋CT平扫 移动性浊音 病例资料 门静脉期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圆韧带修复肝门部胆管治疗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胆管狭窄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文军 李楠 +3 位作者 石洁 郭卫星 薛捷 程树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利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狭窄5例的临床资料。胆管狭窄处直径1.5~3 mm。5例均采用离断右肝动脉,游离... 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利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狭窄5例的临床资料。胆管狭窄处直径1.5~3 mm。5例均采用离断右肝动脉,游离带蒂肝圆韧带,将肝圆韧带覆盖于胆管缺损处,自上而下,以3-0血管缝合线间断全层缝合胆管切缘与肝圆韧带,重建胆管前壁,放置T管引流的方法。结果 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70 min,平均120 min。肠蠕动3~4 d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T管放置3~6个月,平均4.3月。5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8.8月,未发生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狭窄、胆管炎症状。结论利用带蒂肝圆韧带修复右肝动脉骑跨引起的肝门部胆管狭窄,能有效地避免胆管再狭窄、逆行性胆道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韧带 动脉 胆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