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房在术后心房颤动复发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倩 韩嘉明 马玉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684-689,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已经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房颤临床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术逐渐取代常规药物治疗,已成为房颤的临床一线治疗手段,能大幅度地减少房颤负荷、控制房颤节律及改善心脏功能... 心房颤动(房颤)已经日益引起全球的关注,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房颤临床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射频消融术逐渐取代常规药物治疗,已成为房颤的临床一线治疗手段,能大幅度地减少房颤负荷、控制房颤节律及改善心脏功能。然而术后心房颤动复发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大量研究证明,房颤持续存在,左心房会发生电生理及解剖结构的重构,这是房颤发生发展和维持以及术后复发的重要病理因素。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右心房参与维持心房颤动,并且随着房颤持续时间的增加,右心房与房颤患者的临床结果较差独立相关,对于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旨在对右心房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 心房应变 右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HCN2蛋白的表达
2
作者 赵春鹤 周华富 +2 位作者 张博 孙宇 刘文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6期9-10,共2页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心房颤动)和对照组(窦性心律),每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右心耳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心房颤动)和对照组(窦性心律),每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对照组,右心室内径(RVD)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HCN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HCN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心房颤动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右心耳组织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蛋白通道-2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静脉代腔静脉治疗OSVC等7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金星 高东来 +1 位作者 成俊如 任斯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3,共2页
我院自1985~1988年应用经戊二醛处理后的新生儿脐带静脉(Hucy),为4例上腔静脉梗阻(OSVC)行转流术或代上腔静脉(SVC);为3例布—加氏综合征(B-CS)
关键词 上腔静脉梗阻 脐带静脉 OSVC 腔静脉 转流术 左下肺静脉 门静脉压力 心耳 右心耳 上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逆行心脏停跳液灌注插管法
4
作者 朱彦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2期180-180,共1页
通过右心房或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最常用的逆行插管法是用手在右房室沟处触摸引导插管进入冠状静脉窦。这在冠状动脉再次体外循环中需要良好的解剖暴露,因而难免损伤供应右冠状动脉系统移植的正常... 通过右心房或冠状静脉窦插管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最常用的逆行插管法是用手在右房室沟处触摸引导插管进入冠状静脉窦。这在冠状动脉再次体外循环中需要良好的解剖暴露,因而难免损伤供应右冠状动脉系统移植的正常血管.应用此法,仅解剖插管缝荷包处即可,并可准确地将导管插入冠状静脉窦的任何位置。方法:解剖暴露主动脉及右心房插管部位后,在右心耳或靠右心耳处缝静脉插管荷包,毒右心耳与下腔静脉心包返折2/3处缝逆行插管荷包。在主动脉插管后,将逆行插管插入右心房.在距导管尖4~5cm 处将带有易折性内套针的导管轻弯45°。在静脉插管荷包处切开右心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跳液 插管法 冠状静脉窦 逆行灌注 心房 右心耳 冠状动脉 房室沟 心肌保护作用 主动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