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法乐四联症肺组织病理学与一期根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方法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晓彤 刘迎龙 +1 位作者 阮英茆 于存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05,i0013,共5页
目的分析要幼儿法乐四联症肺细小动脉和肺泡的病理学改变与一期根治术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的关系。方法肺病理标本取自16例8—36个月,体重8-16kg,行一期根治手术的法乐四联症(TOF)患儿和5例4-18个月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的对照组婴... 目的分析要幼儿法乐四联症肺细小动脉和肺泡的病理学改变与一期根治术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的关系。方法肺病理标本取自16例8—36个月,体重8-16kg,行一期根治手术的法乐四联症(TOF)患儿和5例4-18个月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的对照组婴幼儿。TOF患儿加宽右心室流出道的方法包括瓣环交界切开、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和同种带瓣血管作为外通道连接右心室.肺动脉。术中测量中心肺动脉直径。形态半定量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MS%)、单位面积肺细小动脉数目(APSC)、单位面积肺泡数(MAN)、平均肺泡内衬间隔(MLI)、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和单位面积肺泡数/肺细小动脉数(AAR)。结果TOF组的MT%、MS%和APSC降低,MLI和AAR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单纯肺动脉瓣交界切开、跨肺动脉瓣环心包补片、跨肺动脉瓣环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包括1例同种带瓣外通道)3种方法的APSC依次降低,与相应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变化一致,APSC与右肺动脉直径呈正相关(r=0.754,P=0.001)。结论要幼儿法乐氏四联征肺血流减少导致肺细小动脉和肺泡发育异常。根据肺门外肺动脉的发育程度选择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形态半定量分析 法乐四联症 要幼儿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肺动脉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健 刘迎龙 +1 位作者 王强 杜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通常采取分期手术,姑息性手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可以促进细小肺动脉的发育。方法:为了评价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患儿及其肺动脉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2002年肺动脉闭锁合并... 目的:肺动脉发育不良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患儿的治疗通常采取分期手术,姑息性手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可以促进细小肺动脉的发育。方法:为了评价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患儿及其肺动脉的影响,分析了2000年~2002年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患儿6例,均行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间隔9~25个月后再次入院行根治术。术中均在家属知情下取小块肺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的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增加肺血的姑息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由平均0.71增加到0.83(P<0.05);血红蛋白浓度由平均150.83g/L降至134.83g/L(P>0.05);红细胞压积从47%降至41%(P>0.05);体表面积由平均0.45m2增加到0.57m2(P<0.05);肺动脉指数由平均102.86mm2/m2增加到156.68mm2/m2(P<0.05)。肺动脉指数与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无显著的相关性。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在二期根治术前与正常对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前与正常对照中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肺小动脉平均中膜面积百分比二次根治术前与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姑息性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对左右肺动脉及肺小动脉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患儿的发育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姑息性手术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肺动脉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用于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朱海龙 孙国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66-66,共1页
目的:左心耳用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文献有个别报道,本文目的是探讨其可行性、适应证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06至2018-01期间利用左心耳重建右心室流出道6例,年龄5~11个月,体重3.8~8.1 kg,其中Ⅱ型共同动脉... 目的:左心耳用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文献有个别报道,本文目的是探讨其可行性、适应证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4-06至2018-01期间利用左心耳重建右心室流出道6例,年龄5~11个月,体重3.8~8.1 kg,其中Ⅱ型共同动脉干1例,Ⅰ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Ⅱ型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左心耳 婴幼儿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曦 王晓武 +5 位作者 马涛 袁彬彬 张本 杨博 林钊明 张卫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4-629,共6页
目的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 目的比较应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与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的中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接受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的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5.22±4.12)岁,男11例、女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7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瓣狭窄4例、永存动脉干3例、永存动脉干合并右肺动脉缺如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1例、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术中采用完整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11例(牛颈静脉管道组),采用自体心包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7例(自体心包管道组),记录围手术期情况。术后随访4~56个月,应用心脏超声及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评估疗效。结果牛颈静脉管道组11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自体心包管道组7例患者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牛颈静脉管道组右心室压/桡动脉压比值、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均小于自体心包管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停机后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输血量及住院总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死亡病例,牛颈静脉管道组无再次手术病例,自体心包管道组1例因严重右心功能不全于术后2年行机械瓣膜带瓣管道植入术。超声测量结果显示,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与出院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1±7.31)mmHg(1 mmHg=0.133kPa)vs(20.45±6.70)mmHg,P>0.05],自体心包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右心室流出道跨瓣压差高于出院前[(29.20±18.09)mmHg vs(16.14±4.02)mmHg,P<0.05];牛颈静脉管道组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发现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3例,自体心包管道组发现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重度反流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超声检查显示牛颈静脉管道内瓣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未见钙化,瓣叶活动良好,无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自体心包管道未见钙化、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术后随访期间心脏CTA检查发现牛颈静脉管道有1例中段、1例近端吻合口出现瘤样扩张情况,自体心包管道均未见扩张。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适用于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期随访显示牛颈静脉管道抗反流性能良好,无严重梗阻或钙化发生,优于自体心包管道。但部分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术后中期随访有瘤样扩张发生,制备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牛颈静脉带瓣管 自体心包管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凌雁 郭少先 +2 位作者 沈向东 闫军 李守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瘤形成的原因、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诊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0-06间14例TOF术后RVOT瘤及伴随病变的初次手术方法、心功能状态和治疗结果。结果:因TOF矫治术后残余心...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瘤形成的原因、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诊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至2010-06间14例TOF术后RVOT瘤及伴随病变的初次手术方法、心功能状态和治疗结果。结果:因TOF矫治术后残余心内畸形诊治患者中,合并RVOT瘤者14例,年龄(5.6±3.7)岁,距初次手术(3.4±3.6)年。1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初次修补手术时未跨环补片,3例虽跨环补片但残余重度狭窄。4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初次手术均用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NYHA(2.7±0.7)级。12例再次外科手术,术中切除RVOT瘤并重建RVOT。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跨环补片加宽。2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分别予带单瓣的同种主动脉跨环补片、植入牛颈静脉管道。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9±2.1)年,NYHA心功能均Ⅰ~Ⅱ级,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TOF术后RVOT瘤的形成与初次手术方式有关。RVOT瘤促使TOF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及时手术重建RVOT和矫治伴随病变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法乐四联症 心室流出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6
作者 伊寒露 李晓峰 +3 位作者 柏松 郭健 丁楠 郑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总结18例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在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访2007-08至2016-07期间,18例应用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10例,平均年龄(2.1... 目的:总结18例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在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访2007-08至2016-07期间,18例应用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行右心室流出道重建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10例,平均年龄(2.12±2.02)岁,平均体重≥(9.41±3.62)kg。患儿术后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接受超声心动图复查等随访观察。结果:18例患儿手术均成功。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因并发严重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低心排综合征死亡。存活的16例患儿平均重症监护病房驻留时间(140.2±124.5)h,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94.4±87.6)h,术后安静不吸氧状态下测经皮氧饱和度平均为(97.1±3.34)%。术后随访1个月、3~6个月和≥12个月,失访3例,共13例定期复查,X线胸片未见明确钙化点,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各处直径结果显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肺动脉瓣环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均少见,左、右肺动脉狭窄次之。结论:新鲜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管道在婴幼儿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中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自体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瓣补片瓣叶形状对应力分布影响的参数化研究
7
作者 王雪 冯文韬 +1 位作者 姚杰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91-491,共1页
目的针对肺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来改善,常用医疗器械单瓣补片在拓宽流出道的同时还能防止肺动脉反流。但单瓣长期耐久性较差,在患者体内易失效。目前研究瓣叶应力分布是提高单瓣耐久性的有效手段,而瓣叶构型... 目的针对肺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通常采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术来改善,常用医疗器械单瓣补片在拓宽流出道的同时还能防止肺动脉反流。但单瓣长期耐久性较差,在患者体内易失效。目前研究瓣叶应力分布是提高单瓣耐久性的有效手段,而瓣叶构型是影响瓣叶应力分布的重要因素。提出一种瓣叶形状的参数化描述方法,探究不同参数对瓣叶应力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狭窄 瓣叶 单瓣 参数化研究 长期耐久性 应力分布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补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