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6 位作者
任卫东
于波
唐力
陈昕
张立敏
李楠
王晓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414,共3页
目的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方法53例起搏器植入(均为RVAP)的患者和30位正常人,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16-Dif)和...
目的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方法53例起搏器植入(均为RVAP)的患者和30位正常人,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16-Dif)和标准差(Tmsv16-SD)作为同步性参数,同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Tmsv16-Dif和Tmsv16-SD显著延长(P<0.001),20.75%~22.64%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而LVEF呈减低趋势(P>0.05)。Tmsv16-Dif和Tmsv16-SD与LVEF负相关(r=-0.40和r=-0.52)。结论RVAP早期即可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且其可能是收缩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RT3D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心室
功能
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宁
陈曼华
+1 位作者
罗洪波
王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为参照,评估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20例患者植入全自动双腔(DDD型)起搏器,随机分组,一组10例行间隔部起搏(RVS组),一组行心尖部起搏(RVA组);分析两组有效起搏及1、3个月随访时...
目的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为参照,评估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20例患者植入全自动双腔(DDD型)起搏器,随机分组,一组10例行间隔部起搏(RVS组),一组行心尖部起搏(RVA组);分析两组有效起搏及1、3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对比术中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自身心律心电图、术后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形态;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结果RVS组和RVA组起搏电压阈值、电极阻抗、R波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极植入后第1、3个月随访,两组起搏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且动态变化相似;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A组为(203.0±127.3)s,RVS组为(581.0±124.7)s(P<0.05)。电极植入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心电图Ⅱ导联QRS宽度:RVA组分别为(0.11±0.03)s、(0.19±0.02)s(P<0.05);RVS组分别为(0.10±0.02)s、(0.12±0.02)s(P<0.05),术后QRS形态与术前心电图相似。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对比,前者明显窄于后者(P<0.01)。术前2组LVEF、E/A比值无明显差异。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随访的LVEF、E/A均明显降低(P<0.05),RVS组无明显变化(P>0.05)。6个月随访RVS组LVEF、E/A均明显高于RVA组(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右
心室
间隔部
起搏
起搏
参数
心室
电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术前自身QRS波时限是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群
吴红平
+4 位作者
陈震
王垚
姜晓宏
侯小锋
邹建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2-94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自身QRS波时限(intrinsic QRS duration,IQRSd)对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植入双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VVI...
目的:探讨术前自身QRS波时限(intrinsic QRS duration,IQRSd)对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植入双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VVI)患者42例。其中,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的绝对值(ΔLVEF)≥5%的患者22例(ΔLVEF≥5%组,DDD 12例,VVI 10例),同期ΔLVEF<5%患者20例(ΔLVEF<5%组,DDD 11例,VVI 9例),两组比较,研究起搏引起心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预测因子。每例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起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累积起搏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7.3个月,ΔLVEF≥5%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64.20±6.30)%降至(40.60±10.00)%(P<0.001),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由术前(34.77±6.42)mm增大至(41.00±7.45)mm(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由术前(49.82±4.86)mm明显增大至(55.59±8.44)mm(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ΔLVEF<5%组LVEF由术前(65.40±3.25)%降低至(64.94±3.00)%(P=0.543),LAD由术前(37.40±4.84)mm增加至(38.15±5.83)mm(P=0.347),LVEDD由术前(48.30±3.95)mm增加至(49.00±3.87)mm(P=0.090),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卡方检验提示植入起搏器后术前IQRSd≥110 ms组较术前IQRSd<110 ms组患者发生心功能下降比率更高(P=0.002);Kaplan-Meier分析发现植入起博器后术前IQRSd≥110ms患者较术前IQRSd<110 ms患者心功能下降发生时间更早。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QRSd≥110 ms是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P<0.05)。结论:RVA长期起搏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前IQRSd≥110 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且时间更早,术前IQRSd≥110 ms是起搏依赖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自身QRS波时限
心脏重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春燕
刘爽
任卫东
于波
唐力
陈昕
张立敏
李楠
王晓冰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功能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414,共3页
文摘
目的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方法53例起搏器植入(均为RVAP)的患者和30位正常人,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心室16个心肌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时间的差值(Tmsv16-Dif)和标准差(Tmsv16-SD)作为同步性参数,同时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Tmsv16-Dif和Tmsv16-SD显著延长(P<0.001),20.75%~22.64%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而LVEF呈减低趋势(P>0.05)。Tmsv16-Dif和Tmsv16-SD与LVEF负相关(r=-0.40和r=-0.52)。结论RVAP早期即可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且其可能是收缩功能减低的主要原因。RT3DE可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心室
功能
左
Keywords
Echocardi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
Ventricular function, left
分类号
R540.4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宁
陈曼华
罗洪波
王琳
机构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文摘
目的以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为参照,评估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20例患者植入全自动双腔(DDD型)起搏器,随机分组,一组10例行间隔部起搏(RVS组),一组行心尖部起搏(RVA组);分析两组有效起搏及1、3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对比术中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自身心律心电图、术后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形态;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E峰和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差异。结果RVS组和RVA组起搏电压阈值、电极阻抗、R波高度无明显差异(P>0.05)。电极植入后第1、3个月随访,两组起搏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且动态变化相似;心室电极到位所需X线曝光时间:RVA组为(203.0±127.3)s,RVS组为(581.0±124.7)s(P<0.05)。电极植入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前和术后心电图Ⅱ导联QRS宽度:RVA组分别为(0.11±0.03)s、(0.19±0.02)s(P<0.05);RVS组分别为(0.10±0.02)s、(0.12±0.02)s(P<0.05),术后QRS形态与术前心电图相似。间隔部起搏和心尖部起搏心电图的QRS波宽度对比,前者明显窄于后者(P<0.01)。术前2组LVEF、E/A比值无明显差异。与术前相比,RVA组6个月随访的LVEF、E/A均明显降低(P<0.05),RVS组无明显变化(P>0.05)。6个月随访RVS组LVEF、E/A均明显高于RVA组(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右
心室
间隔部
起搏
起搏
参数
心室
电同步
Keywords
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
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
Pacing parameter
Ventricular electrical synchronism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术前自身QRS波时限是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因子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群
吴红平
陈震
王垚
姜晓宏
侯小锋
邹建刚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2-947,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162)
文摘
目的:探讨术前自身QRS波时限(intrinsic QRS duration,IQRSd)对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起搏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植入双腔全自动型起搏器(DDD)或单腔同步型起搏器(VVI)患者42例。其中,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的绝对值(ΔLVEF)≥5%的患者22例(ΔLVEF≥5%组,DDD 12例,VVI 10例),同期ΔLVEF<5%患者20例(ΔLVEF<5%组,DDD 11例,VVI 9例),两组比较,研究起搏引起心功能下降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预测因子。每例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起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累积起搏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77.3个月,ΔLVEF≥5%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由术前(64.20±6.30)%降至(40.60±10.00)%(P<0.001),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由术前(34.77±6.42)mm增大至(41.00±7.45)mm(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由术前(49.82±4.86)mm明显增大至(55.59±8.44)mm(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ΔLVEF<5%组LVEF由术前(65.40±3.25)%降低至(64.94±3.00)%(P=0.543),LAD由术前(37.40±4.84)mm增加至(38.15±5.83)mm(P=0.347),LVEDD由术前(48.30±3.95)mm增加至(49.00±3.87)mm(P=0.090),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卡方检验提示植入起搏器后术前IQRSd≥110 ms组较术前IQRSd<110 ms组患者发生心功能下降比率更高(P=0.002);Kaplan-Meier分析发现植入起博器后术前IQRSd≥110ms患者较术前IQRSd<110 ms患者心功能下降发生时间更早。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IQRSd≥110 ms是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P<0.05)。结论:RVA长期起搏可引起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前IQRSd≥110 ms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发生率高且时间更早,术前IQRSd≥110 ms是起搏依赖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的独立预测危险因子。
关键词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
心室
心尖
部
起搏
自身QRS波时限
心脏重构
心功能
Keywords
thir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intrinsic QRS duration
cardiac remodeling
cardiacfunction
分类号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早期影响
马春燕
刘爽
任卫东
于波
唐力
陈昕
张立敏
李楠
王晓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关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双心室电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探讨
周宁
陈曼华
罗洪波
王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术前自身QRS波时限是起搏依赖患者心功能下降的预测因子
刘群
吴红平
陈震
王垚
姜晓宏
侯小锋
邹建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