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甲状腺叶为转移瓣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杜玉珊 李汝婷 +3 位作者 文献学 肖旭平 刘斌 马丽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243,共4页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 目的:总结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修补全喉术后早期咽瘘的临床特点,为提高该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3年10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例喉癌及下咽癌全喉切除术后并发咽瘘患者,采用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荷包缝合的双层修补法,修补早期咽瘘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成功修复咽瘘,术后鼻饲流质饮食,抗生素预防感染,10天后改流质饮食,均拔除胃管治愈出院。结论:甲状腺叶转移瓣联合瘘口局部内翻的双层修补法是一种较好的早期咽瘘修复方法,具有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减轻患者痛苦、转移瓣存活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转移瓣 切除 咽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2
作者 邹兆伟 黄宗海 +3 位作者 李强 陈飞 赵大川 汪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3-123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与2D组,分别为62.77±10.73 min和45.67±8.22 min(t=6.92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3D腔镜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切除 经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仅保留背内侧薄片状腺体组织。结果67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55 min,(109.6±34.1)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中位数80 ml);术后引流总量10-325 ml,(115.3±64.5)ml;术后引流时间2-4 d,(2.3±0.5)d;术后住院时间3-8 d,(5.0±1.0)d。术后3例一过性声嘶,1例饮水后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甲亢危象等并发症。67例随访6-36个月,(23.6±8.8)月,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4
作者 孙小亮 鲁瑶 +1 位作者 杨猛 纪浩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合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的改良手术,保留甲状腺右叶组织约6 g。结果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8例,1例因偏瘦、甲状腺体积大、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85~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10~60 ml)。术后引流管平均引流量50 ml(30~95 ml),术后常规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3 d(2~5 d)。术后无声嘶、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及抽搐,无切口出血所致呼吸困难、甲亢危象及死亡。38例腔镜手术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39例平均随访15个月(2~26个月),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甲亢复发,其余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兼具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切除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晓怡 王珊娟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甲状腺腺瘤次全切术后持续输注情况下,患者拔管时心血管的稳定性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男24例,女96例,年龄25~64岁,BMI 19.0~28.0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甲状腺腺瘤次全切术后持续输注情况下,患者拔管时心血管的稳定性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男24例,女96例,年龄25~64岁,BMI 19.0~28.0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60例。术毕转运至PACU后,D组给予4μg/ml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泵注时间≥20min,持续输注至甲状腺快速切片病理结果为阴性,停药等待患者苏醒后拔管;P组给予丙泊酚2.5mg·kg^(-1)·h^(-1),同样等待结果为阴性后停药。记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前和拔管后自主呼吸状态下PaCO_2;评价苏醒时躁动程度(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拔管时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和拔管前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拔管后PaCO_2明显高于P组(P<0.05),但处于正常范围,未观察到CO_2蓄积的情况。与P组比较,D组苏醒时R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拔管时躁动和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比较,能使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带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预防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且未观察到CO_2蓄积,拔管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甲状腺腺瘤切除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 Miccoli 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治疗 Graves 病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宇 杨涛 +4 位作者 梅静 李秀静 侯东旭 李敏娟 高建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Miccoli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107例Graves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A组改良Miccoli术式(n=64),B组直视下小切口(n=43)。对2组的切口长度... 目的:比较改良Miccoli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1月107例Graves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A组改良Miccoli术式(n=64),B组直视下小切口(n=43)。对2组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人对切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107例Graves病均顺利完成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 A组切口长(3.07±0.10)cm,明显小于B组(3.61±0.30)cm(t=-13.363,P=0.000);A组出血量(29.4±6.1)ml,明显少于B组(95.3±15.6)ml(t=-30.551,P=0.000);A组手术时间(83.2±7.5)min,明显短于B组(109.5±15.9)min(t=-11.485,P=0.000)。术后病理均证实为Graves病。 A组VAS评分(1.8±0.7)分,明显低于B组(2.8±0.6)分(t=-7.663,P=0.000);A组住院时间(3.9±1.0)d,明显短于B组(4.8±0.7)d (t=-5.116,P=0.000);A组住院费用(8892.4±297.6)元,明显高于B组(7283.5±150.9)元(t=32.704,P=0.000)。2组均无甲亢危象、永久性声嘶及肢体抽搐等严重并发症。 B组发生一过性声嘶和抽搐各1例,均经治疗后恢复;A组发生皮缘损伤3例,B组14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8.627,P=0.000)。随访情况:随访3~6个月,A组1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B组8例,无统计学差异(χ2=0.035,P=0.851);2组各有1例复发,均为年轻患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 P=1.000);切口美观满意度调查评分A组(8.2±0.8)分,明显高于B组(7.2±1.1)分(t=5.443,P=0.000)。结论改良Miccoli术式与直视下小切口行双侧次全切除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改良Miccoli术式安全性和切口美观效果更优,直视下小切口手术不使用腔镜,节省了手术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iccoli 直视下小切口 切除 GRAVES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田金豹 林文波 +1 位作者 陈宏尊 冉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2-1113,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改进的解剖基础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水仙 谢民强 +3 位作者 刘贤 李仲汉 张宏征 龙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内分离。结果:167例中,只有1例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另1例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67);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1~8年,有2例复发,经过2次手术未见再次复发。结论:不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熟悉甲状腺及其毗邻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改良的甲状腺切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翘楚 刘宇 +5 位作者 姜华 刘瑞磊 李玺 黄泽楠 吴珏堃 黄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术式(Ⅰ组59例)和传统的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Ⅱ组5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和... 【目的】评估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术式(Ⅰ组59例)和传统的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Ⅱ组5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初次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但Ⅰ组患者的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Ⅱ组。此外,Ⅰ组无术后血肿,Ⅱ组出现3例(5.56%)术后血肿。Ⅰ组2例(3.39%)和Ⅱ组4例(7.40%)出现短暂的低钙血症。【结论】在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术式比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建修 农丽丹 +1 位作者 孙强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Ⅰ组患者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 目的探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Ⅰ组患者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Ⅲ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20 min后针刺法测定Ⅰ、Ⅱ组患者的颈丛神经阻滞平面,三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评分、术后所用的总吗啡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吗啡需要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后第1次镇痛时间Ⅰ、Ⅱ组明显长于Ⅲ组(P<0.05)。结论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并不能减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药需要量和术后镇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切除 后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立平 王立 +4 位作者 张利华 邓景阳 阿尔泰 陈亚德 梁宇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 ,提高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及总结 3 0 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保留颈前静脉。 2 5 0例经颈白线 ,5 0例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新的手术入路。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无血管... 目的 :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入路的改进 ,提高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及总结 3 0 0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不切断舌骨下肌群、保留颈前静脉。 2 5 0例经颈白线 ,5 0例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新的手术入路。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 ,术后无甲状腺危象 ,抽搐 ,甲低等并发症。新的手术切口Ⅰ期愈合 ,随访 4月至 5年无复发 ,术后切口平整 ,颈部活动无牵扯感。结论 :(1)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径路的改进减少了手术创伤与出血 ,且术野显露満意 ,术后颈部活动无障碍 ,切口愈合好。 (2 )颈白线入路适应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入路适宜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入路 颈白线入路 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间隙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玉玲 李淑娟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0期775-775,共1页
对 18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实施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ET PT)。结果双侧甲状腺切除 6例 ,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12例 ,手术时间平均 14 6 .0 (10 0~ 4 2 0 )min ,术中失血量 3~ 10 0ml,病人住院 5~ 8d痊愈出院。手术室护士熟悉ET PT过... 对 18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实施腹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ET PT)。结果双侧甲状腺切除 6例 ,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12例 ,手术时间平均 14 6 .0 (10 0~ 4 2 0 )min ,术中失血量 3~ 10 0ml,病人住院 5~ 8d痊愈出院。手术室护士熟悉ET PT过程 ,配合默契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腹腔镜 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9例临床分析
13
作者 陈隆盛 王彦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915-915,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后并发症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甲亢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余良胜 李东来 黄海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复合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甲亢患者 临床观察 甲状腺机能亢进 麻醉性镇痛药 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08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云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6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切除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血清Tg、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4
16
作者 丁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81-3584,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院72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统计... 目的探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院72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统计对比两组术后第1天手术情况、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血清VEGF及Tg水平变化情况、手术美观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疼痛评分、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P<0.05),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血清VEGF及Tg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手术美观效果总满意度(97.22%)较对照组(75.00%)高(P<0.05)。结论采用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显著,切口小,术后疼痛感轻,可有效降低血清Tg、VEGF水平,提高手术美观效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 切口长度 TG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选择 被引量:15
17
作者 董师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麻醉方法 气管内插管 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龚文魁 王美容 +2 位作者 何建伟 李丽 周幼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817-3819,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D...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DR组);瑞芬太尼组(R组)。D组与DR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15min静脉泵注DEX。记录入室后静卧10min(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切皮即刻(T4)、处理上级时(T5)、切除腺体时(T6)、术毕时(T7)的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与D组比较,DR组MAP及HR于T5、T6时降低(P<0.05);与R组比较,DR组MAP及HR于T2~T6时降低(P<0.05)。与D组及R组比较,DR组E、ET、Ang-Ⅱ于T5~T7时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辅助静脉麻醉能更好地抑制颈丛神经阻滞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甲状腺切除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操作方法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体会 被引量:4
19
作者 萧超贤 董德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401-2402,共2页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5例甲亢病人采用钝性分离腺体背侧,上极不分离不切除,双双钳夹楔形切除腺体等改良操作方法,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近期并发症。16... 目的:探讨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65例甲亢病人采用钝性分离腺体背侧,上极不分离不切除,双双钳夹楔形切除腺体等改良操作方法,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均恢复良好,无明显近期并发症。161例随访1~2年,无甲亢复发和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远期并发症。结论:采用本改良操作方法可有效地提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切除 切除 改进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20
作者 曹宏泰 韩继祥 +3 位作者 张冬红 俞泽元 王满才 焦作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1月.纳入甲状腺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对比次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分别独立提取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7篇,共2 19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甲状腺次全切相比,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后结节复发率低(OR=0.13,95% CI:0.07~0.22,P<0.001),短暂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发生率较高(OR=2.33,95% CI:1.72~3.17,P<0.001),而在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OR=0.81,95% CI:0.24~2.74,P=0.74)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OR=2.94,95% CI:0.48~18.11,P=0.24)方面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相比,全切除术(包含近全切除术)治疗多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结节复发率明显降低,并未增加永久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切除 多发结节性甲状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