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位主动脉弓伴右侧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一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立刚 徐跃峤 +2 位作者 朱凤水 缪中荣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564-564,共1页
患者男,59岁,主诉头痛、头晕1年伴左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就诊,确诊为"左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于2004年9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6个月前右... 患者男,59岁,主诉头痛、头晕1年伴左上肢麻木无力6个月就诊,确诊为"左颈内动脉狭窄、脑梗死",于2004年9月13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6个月前右眼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位主动脉 右侧动脉 颈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青云 罗小平 +2 位作者 刘曦 何明菊 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变异及其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特征,以期提高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现有右侧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167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6例,年龄28~83(5... 目的回顾性分析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变异及其参与原发性肝癌供血特征,以期提高肝癌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发现有右侧膈下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167例,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6例,年龄28~83(52.19±11.70)岁。所有DSA图像清晰度满足研究需求,可以准确判断膈下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分析右侧膈下动脉的起源及右侧膈下动脉参与供血特征。结果167例右侧膈下动脉起源可分为9型,以起源于腹主动脉及腹腔干为主,双侧膈下动脉可共干或分别起源;参与肝癌血供包括外侧支、前支、后支、心包膈角支,分别为35.3%(59/167)、70.7%(118/167)、33.5%(56/167)、6.0%(10/167),常见右侧膈下动脉前支及外侧支同时参与肿瘤供血,其中右侧膈下动脉为少量供血134例,为主要滋养动脉参与供血3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的直径、部位、治疗次数、性别、年龄与右侧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膈下动脉起源、解剖形态变异较多,在原发性肝癌中参与供血发生率高,参与供血形态及范围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右侧膈下动脉 数字血管造影 化疗栓塞 变异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锁骨下动脉瘤一例
3
作者 罗军 杜亚辉 +1 位作者 李晓光 张瑛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右侧动脉 锁骨下动脉 收缩期杂音 病例资料 听力下降 无外伤史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右侧桡动脉或肱动脉对牛型主动脉弓的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60例患者的单中心研究
4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117-117,共1页
有研究者为了评估经右侧桡动脉或肱动脉入路,对合并牛型主动脉弓的左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6月-2012年12月的505例CAS患者,其中60例患者[占11.9%,其中44例为男性,
关键词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狭窄 右侧动脉 动脉入路 动脉 单中心研究 患者 牛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高位起始及行程变异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俊峄 梁鸿寅 +2 位作者 李松 黄坤 陈卫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1,共1页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起自腋动脉的高位桡动脉出现率仅为1.09%,作者在解剖一中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桡动脉不仅起点较高,且行程与分支也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位桡动脉 行程 变异 右侧动脉 体质调查 尸体标本 中年女性 出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肱动脉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幸 夏春波 +2 位作者 兰羚元 杨展 程先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4,共1页
作者在解剖1例男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和肌皮神经异常,现报道如下:①变异肱动脉为2支,自大圆肌下缘约2.3cm处分出,第1支肱动脉起点外径为2.9 mm,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双肱动脉 皮神经异常 右侧动脉 肱二头肌 大圆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头晕起病的迷走锁骨下动脉大动脉炎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影 李东洋 +1 位作者 宋纺 邢英琦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0期1107-1110,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头晕、乏力6个月”于2018年10月10日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伴有右上肢隐痛、麻木感及发冷感,右侧无脉搏。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锁骨...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2岁,因“间断头晕、乏力6个月”于2018年10月10日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及全身乏力,伴有右上肢隐痛、麻木感及发冷感,右侧无脉搏。2个月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右侧椎动脉先天起源异常。病程中出现间断发热,最高达38℃,以下午及夜间为著,可自行退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迷走右侧锁骨下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一例
8
作者 李彬 毛静远 +1 位作者 牛子长 邵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6-326,共1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右上肢乏力伴发凉1年,加重1个月伴疼痛,于2012—08—03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20/70mmHg(1mmHg=0.133Pka),右上肢测不到,心率64次/min,律齐,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腋动脉搏动良好,但右侧肱动...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右上肢乏力伴发凉1年,加重1个月伴疼痛,于2012—08—03入院。查体:血压左上肢120/70mmHg(1mmHg=0.133Pka),右上肢测不到,心率64次/min,律齐,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腋动脉搏动良好,但右侧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搏动未触及,右手及前臂皮温减低,皮肤颜色正常,右前臂肌张力、肌力、痛觉均正常。吸烟20余年,每日20余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动脉 介入治疗 完全闭塞 动脉搏动 临床资料 皮肤颜色 右上肢 右前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损伤后的修复与重建
9
作者 程晓兵 田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1-602,共2页
关键词 动脉损伤 右侧颈总动脉 修复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面颈部 动脉 甲状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1,共1页
患者,男,42岁。主因“鼻腔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后一周继发右侧鼻腔出血”就诊耳鼻喉科,介入科会诊后行上颌动脉栓塞术: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5F血管鞘。依次用5F单弯导管行右侧颈外动脉造影(图1)和右侧... 患者,男,42岁。主因“鼻腔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后一周继发右侧鼻腔出血”就诊耳鼻喉科,介入科会诊后行上颌动脉栓塞术:患者取平卧位,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置入5F血管鞘。依次用5F单弯导管行右侧颈外动脉造影(图1)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图2)。造影可见该患者眼动脉起始自脑膜中动脉且存在上颌动脉终末支与眼动脉交通支,颈内动脉未见眼动脉显影,其实属罕见。该患者行上颌动脉动脉栓塞术后继发右眼永久性失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上颌动脉 动脉栓塞 动脉 鼻腔出血 脑膜中动脉 终末支 右侧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高位变异2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松育 田欣 秦向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0-660,共1页
作者在解剖成人上肢时,发现2例右侧高位桡动脉变异。根据体质调查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显示,高位桡动脉的出现率为6.15%,其中起自腋动脉的仅占1.09%,本次解剖的上肢共有6例却发现了2例右侧桡动脉起至肱动脉的高位分支情况,为收集相关解剖学... 作者在解剖成人上肢时,发现2例右侧高位桡动脉变异。根据体质调查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显示,高位桡动脉的出现率为6.15%,其中起自腋动脉的仅占1.09%,本次解剖的上肢共有6例却发现了2例右侧桡动脉起至肱动脉的高位分支情况,为收集相关解剖学数据,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变异 右侧动脉 数据统计 高位桡动脉 解剖学 体质调查 高位分支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10年以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族研究
12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54-554,共1页
目前,探讨抗高血压治疗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尚缺乏前瞻性研究。基线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 Hg(1mmHg=0.133kPa)或使用降压药物。通过超声测量右侧颈总动脉杨氏弹性模量和膨胀系数,以及基线降压药物使用和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做... 目前,探讨抗高血压治疗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尚缺乏前瞻性研究。基线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 Hg(1mmHg=0.133kPa)或使用降压药物。通过超声测量右侧颈总动脉杨氏弹性模量和膨胀系数,以及基线降压药物使用和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做相关分析。在基线时,1206例参与者平均年龄(63.2±9)岁,女性55%;非洲裔美国人30%,西班牙裔美国人19%,华裔美国人12%。平均收缩压为(136.5±20.6)mm Hg。颈动脉硬化与年龄、非洲裔种族和基线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血压治疗 动脉硬化 高血压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 种族 杨氏弹性模量 右侧颈总动脉 血压控制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栓塞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及电刺激小脑顶核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艺明 刘兴德 +2 位作者 董为伟 罗向东 杨宗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751-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脑栓塞大鼠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为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后随时间变化的神经肽Y在岛叶皮质表达变化。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干预脑栓塞大鼠岛叶神经肽Y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以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CO)为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后随时间变化的神经肽Y在岛叶皮质表达变化。用兴奋毒性物质鹅膏氨酸毁损两侧小脑顶核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神经肽Y的影响。结果 当电刺激脑栓塞大鼠小脑顶核时 ,发现岛叶皮质神经肽Y基因表达从第 1天起逐渐降低 ,第 3天降低显著 ,与同时间的假手术组、非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毁损小脑顶核后 ,治疗作用消失。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可降低神经肽Y在脑栓塞大鼠岛叶皮质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神经肽Y 电刺激 小脑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延交界区动静脉畸形一例
14
作者 郭锋 郑国栋 +1 位作者 于建军 费昶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交界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检查 神经内科治疗 右侧颈总动脉 CT检查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首次TACE治疗时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家敏 罗小平 +2 位作者 刘曦 何明菊 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时右侧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术前判断其是否存在供血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原发性肝癌首次行插管化疗栓塞时即行...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经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时右侧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术前判断其是否存在供血的重要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原发性肝癌首次行插管化疗栓塞时即行右侧膈下动脉造影者的MRI或CT、DSA资料,按肿瘤是否有RIPA参与供血分RIPA组与NRIPA组,分析两组病例肿瘤大小、位置、包膜,并对其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1例中RIPA参与肿瘤供血77例(47.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是否累及肝包膜(P=0.034)、肿瘤有无完整包膜(P<0.01)、肿瘤主要部分所在肝段(P<0.01)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类、有无完整包膜及肿瘤主要部分所在肝段为首次TACE治疗时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原发性肝癌首次TACE治疗时,当肿瘤为位于肝裸区或膈下的大肝癌,尤其是位于VII段且无完整包膜者,RIPA参与肿瘤供血的机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动脉插管化疗栓塞 右侧膈下动脉 肿瘤血供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槐雅萍 贾子善 宋华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微管相关蛋白-2(M A P-2)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D)组(10只)和手术组(60只),后者制作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 CAO)模型,24h后再分为患侧前肢固定(A)组...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微管相关蛋白-2(M A P-2)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D)组(10只)和手术组(60只),后者制作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 CAO)模型,24h后再分为患侧前肢固定(A)组、未固定(B)组和健侧前肢固定(C)组,每组20只。21天后解除固定,于M CA O后21天和28天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M AP-2的表达。结果:与D组相比,手术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M AP-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但光密度值增高(P<0.05或P<0.01);手术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M AP-2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值,B组高于A组,A组高于C组(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可刺激M AP-2的表达,肢体固定或过度使用对梗死灶周围皮质部分神经元代偿性高表达M A P-2有不利影响,其中患侧前肢过度使用的影响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梗死 微管相关蛋白-2 大脑皮层 强制性 早期 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MAP-2 Wistar大鼠 光密度值 过度使用 神经元数量 脑缺血损伤 梗死灶 MCAO 大脑皮质 免疫组化 0.05 肢体固定 手术 周围 前肢 24h 细胞数 高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槐雅萍 贾子善 赵雪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用60只Wistar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4h后随机分为3组,患侧前肢固定(A)组、未固定(B)组和健侧前肢固定(C)组,并进行肢体固定。21d后解除固定,于M...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用60只Wistar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4h后随机分为3组,患侧前肢固定(A)组、未固定(B)组和健侧前肢固定(C)组,并进行肢体固定。21d后解除固定,于MCAO后24h、21d和28d时,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估,观察其恢复情况。分别于MCAO后21d及28d,测定大鼠前肢前臂肌肉湿重及横截面积。结果:MCAO后24h3组各项功能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姿势反射评定及平衡木行走测评:MCAO后21d时C组恢复差于A、B两组(P<0.05,P<0.01);28d时C组恢复仍明显较B组差(P<0.05)。肌力评定比较:3组各时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CAO后21d时,A组大鼠患肢前臂肌湿重明显低于健肢(P<0.05),B组与C组大鼠患侧前肢与健侧前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损伤后短期内患侧前肢完全休息和过度运动均不利于功能的恢复;脑损伤后患侧前肢早期过度运动比完全休息更不利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梗死 行为学 强制性 早期 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Wistar大鼠 MCAO 神经功能评估 过度运动 脑损伤后 显著性 肢体固定 恢复情况 横截面积 前臂肌肉 功能评定 姿势反射 0.05 肌力评定 功能恢复 24h 前肢 患侧 C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nidine alleviate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regulation of phospho-NMDAR2B, phospho-NMDAR1 and NMDAR2A
18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60-160,共1页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on on cerebral ischemia of α2-adrenergic agonist clonidine. The cerebral ischemia rat model was made by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for 2 h and reperf... To investig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protection on cerebral ischemia of α2-adrenergic agonist clonidine. The cerebral ischemia rat model was made by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for 2 h and reperfu- sion for 4 h. Th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ham-operative group, the cerebral ischemia model group, the clonidine group, the yohimbine + clonidine group and the yohimbine group. The results shown that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of rats pretreated with clonidine before the ischemia were better than the sham-opera- tive group. Clonidine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brain infarct volumes. Clonidin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NMDAR2B and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phospho-NMDAR1 and NMDAR2A. Therefore, clonidine sig- nificantly alleviated cerebral ischemia / reperfusion injury.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phos- pho-NMDAR2B, phospho-NMDAR1 and NMDAR2A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血模型 可乐定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调节 减轻 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