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提要辨正十五篇
1
作者 孙利政 《贵州文史丛刊》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为学界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提供了重要参考。然因其卷帙浩繁,且出于众人之手,讹误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不断出现。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中国古代集大成的目录学著作,为学界研究中国古代目录学提供了重要参考。然因其卷帙浩繁,且出于众人之手,讹误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对其进行考辨校订的专著、论文也不断出现。本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参校各种类型的四库提要,并采用《总目》著录之典籍与提要征引之原文献,对史部地理类十五篇提要存在舛误之处加以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 地理类 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藏》“史部”的分类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舒大刚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共5页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由于儒学自古无“藏”,因此儒学文献也还没有自己的著录体系。四川大学所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采用“三藏二十四目”的《儒藏》分类体系,对... 《儒藏》是儒学文献的大型丛书。由于儒学自古无“藏”,因此儒学文献也还没有自己的著录体系。四川大学所承担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儒藏》编纂”,采用“三藏二十四目”的《儒藏》分类体系,对儒学史文献进行全面的省察和系统归类,对《儒藏》“史部”文献则用“孔孟类”、“学案类”、“碑传类”、“史传类”、“年谱类”、“别传类”、“杂史类”来进行分类编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藏》 史部目录学 三藏二十四目 儒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附庸 蔚为大国——史部设立与发展的学术背景考察
3
作者 王征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史部是中国古代典籍"四分法"——经、史、子、集分类中一个重要分支,其设立、发展与定型都和各个时期的学术背景紧密相关。汉代经学发达以致淹没史部的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式微、佛道二教盛行对史部的正式设立起着推波助... 史部是中国古代典籍"四分法"——经、史、子、集分类中一个重要分支,其设立、发展与定型都和各个时期的学术背景紧密相关。汉代经学发达以致淹没史部的独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式微、佛道二教盛行对史部的正式设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清代乾嘉学派兴起,考据之风盛行,加之其时"正史中心观"的提出,造成此时史部书籍漏收情况严重。本文以《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对史部设立与发展的学术背景作较为深入的考察,以期指出史部的设立与发展和学术变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 经学 佛教 道教 考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斋书录解题》史部分类述论
4
作者 张守卫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67,共5页
《直斋书录解题》的史部类目是广泛吸收前人史目成果,在传统的四部分类体系上进行改进而设置的一种更能全面地反映史部书发展源流,更好地揭示史部书全貌,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史部类目,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关键词 《直斋书录解题》 陈振孙 史部 分类 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史部目录分类中“史评类”的成立
5
作者 贾连港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6,共4页
在中国古代史部分类中,"史评类"是史部分类中较晚出现的一个类目,从发明到普遍应用,历南宋而清代。南宋时,以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创设"史评类"为标志,此一目录分类正式出现。元、明两代,目录学家虽间有采纳&qu... 在中国古代史部分类中,"史评类"是史部分类中较晚出现的一个类目,从发明到普遍应用,历南宋而清代。南宋时,以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创设"史评类"为标志,此一目录分类正式出现。元、明两代,目录学家虽间有采纳"史评类",却未受到普遍重视。直至清代,以《四库全书总目》编纂为契机,"史评类"这一类目才被重新采纳并得到广泛认同。实际上,"史评类"的创设轨迹颇为复杂,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细节。从客观上看,史评类书籍达到一定数量当然是独立设类的必备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时人对史评类书籍所存有的喜好与偏见,以及各朝代目录学理论和实践的水平,直接影响到这一类目的存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 史评类 目录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部目录发展的四个时期看古代史学的历史走向
6
作者 李艺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2-35,共4页
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再到《四库全书总目》,其著述形式和内容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史部作为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变化过程,... 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再到《四库全书总目》,其著述形式和内容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发展概况,史部作为古代目录学四部分类体系中的一大部类,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附庸地位到独立成类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概况可大致归纳为:萌芽期、创立期、独立期、完善期四个时期。分析史部的发展变化原因、概括与史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史部的发展变化凸显出我国古代史学从自发、被束缚到自觉、独立发展繁荣的历史变化过程。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学、研究史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 史部 史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经籍志考证》是否仅完成史部
7
作者 黄寿成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5-87,共3页
《隋经籍志考证》是乾嘉时期的学者章宗源所撰写的一部对于《隋书.经籍志》加以考证的著述,此书虽然成书较早.但是此书长期秘不示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所存的光绪三年(1877年)由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仅有史部。至于此书是否全部完成,... 《隋经籍志考证》是乾嘉时期的学者章宗源所撰写的一部对于《隋书.经籍志》加以考证的著述,此书虽然成书较早.但是此书长期秘不示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所存的光绪三年(1877年)由湖北崇文书局刊本仅有史部。至于此书是否全部完成,还是仅完成史部这一部分.众说纷纭.其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的李庆《关于(隋书经籍志考证)的三个问题》,对于该书的成书、类目次第以及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是否窃取章宗源成果诸问题做了分析,还认为:此书仅完成史部,其他各部章宗源并没有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证 复旦大学 《隋经籍志考证》 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之“宋刻本《史记》”条目补正
8
作者 丁一 丁延峰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共5页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是最新出版的力图"反映中国古籍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目录专著,在著录宋刻本《史记》时,存在着失收版本、卷次题跋及著录错误等问题,本文进行了补正并探究了成因。
关键词 《中国古籍总目·史部 宋刻本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提要辨证二则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廷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2期76-80,共5页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存目《湘山志》《罗浮山志》二书,提要关于其作者、卷次等存在明显纰缪。本文考证认为《湘山志》撰者为谢允复,非徐泌,实际为五卷,非八卷。《罗浮山志》的作者为陶敬,非陶敬益。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史部 地理类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树梁捐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书籍史部举要
10
作者 张宏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钟树梁先生捐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书籍"史部"类计约40部,这类书籍时间上以清同治、光绪间刻本和民国间刻印本为主,刻印地区主要是江浙、广东、上海、四川等省份,包括官刻、私刻、书坊刻本等,形式上有刻印、排印、铅印、石印... 钟树梁先生捐赠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书籍"史部"类计约40部,这类书籍时间上以清同治、光绪间刻本和民国间刻印本为主,刻印地区主要是江浙、广东、上海、四川等省份,包括官刻、私刻、书坊刻本等,形式上有刻印、排印、铅印、石印、拓本等,内容上则涵盖正史、别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职官、目录、史评等类别,可谓各体皆备。另外,这批"史部"类书籍主要由成都及华阳本地书坊或私人所刻,比如双流刘氏尚友书塾、双流黄氏济忠堂、华阳冯氏膺诂斋、成都志古堂、成都薛崇礼堂、国立四川大学、青城天师洞古常道观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初成都地区的刻书业状况,对研究这段文化史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草堂 钟树梁 史部 举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部目录形成的历史追踪
11
作者 刘岳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史部目录 历史追踪 汉书·艺文志 司马迁 两汉时期 目录学 四部分类法 史学地位 分类体系 图书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提要》
12
作者 华世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5年第1期44-50,共7页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提要》华世《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的一部大型丛书,也是我国古代的最大一部丛书。在修纂期间,对著录和列入存目的各类图书,均“各溪为提要,分之则散并诸编,合之则其为总目”。①各部提要均为知... 论《四库全书总目》的史部《提要》华世《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官修的一部大型丛书,也是我国古代的最大一部丛书。在修纂期间,对著录和列入存目的各类图书,均“各溪为提要,分之则散并诸编,合之则其为总目”。①各部提要均为知名学者撰写,又经过修改、补充,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提要》 史部 纪事本末 《汉书》 编纂方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辽史》 《新唐书·艺文志》 《后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河南省历史中考中国近代史部分考查新趋向
13
作者 尹正驰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13年第10期11-12,共2页
综观2012年、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微调,突出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把握和理解,彰显学科语言特征。其中,在对中国近代史的考查上明显出现新趋向,即引导学生清晰透... 综观2012年、201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出命题人对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进行了微调,突出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把握和理解,彰显学科语言特征。其中,在对中国近代史的考查上明显出现新趋向,即引导学生清晰透彻地掌握基本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中考命题 历史试题 河南省 以小见大 查新 史部 重大历史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与宋史研究的特点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2,共2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当代社会全方位的转型,中国史研究如何继承优良的史学传统,更新理论与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特点和态势,成为摆在学界同仁面前的时代命题。本刊有幸邀请到瞿林东、陈支平、范金民、常建华、李华瑞、徐彬六位学者就此展开笔谈。宋代史家吴缜作史三原则说有何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如何认识和超越历史与文化的歧义?社会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怎样进行历史计量研究?宋史文献特点有哪些?家谱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何在?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以上问题给予了思考和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世文献 宋史研究 巴蜀书社 著录 史部 子部 集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咸炘的小说观
15
作者 张泓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4期144-150,共7页
汉代子史不分,所以班固所收录的小说兼有子史两部。刘咸炘将班固收录小说中的史误以为子,是以后代四部分类法来要求六分法。刘咸炘又认为唐传奇是真小说,又是以文学类小说观作为标准来要求目录学中的四部分类法。刘咸炘的小说观既受到... 汉代子史不分,所以班固所收录的小说兼有子史两部。刘咸炘将班固收录小说中的史误以为子,是以后代四部分类法来要求六分法。刘咸炘又认为唐传奇是真小说,又是以文学类小说观作为标准来要求目录学中的四部分类法。刘咸炘的小说观既受到章学诚的影响,又受鲁迅的影响。章学诚所持的是传统目录学的小说观,而鲁迅所持的则是西方文学类的小说观,刘咸炘却将两者混为一谈。研究古代小说,一定要将小说之名与小说之实分清楚,而刘咸炘和鲁迅及其他众多的学者一样,时而以小说之名为标准来评价古代文章及书籍,时而又以小说之实为标准来要求古代文章及书籍,标准的混乱势必导致小说观的混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史部 子部 刘咸炘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中的湘人著述(上)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天 《船山学刊》 2002年第4期56-59,共4页
关键词 《四库全书》 湖南人 经部 史部 易类 礼类 书类 乐类 编年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及其研究价值 被引量:19
17
作者 徐小蛮 《鲁迅研究动态》 1987年第8期4-10,共7页
鲁迅先生去世以后,很多人从事对他和他的作品各方面的研究,鲁迅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整理辑校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处一批数量可观的鲁迅辑录、校订的古籍手稿,现在已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 鲁迅先生去世以后,很多人从事对他和他的作品各方面的研究,鲁迅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整理辑校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珍藏在北京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等处一批数量可观的鲁迅辑录、校订的古籍手稿,现在已由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成《鲁迅辑校古籍手稿》,陆续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鲁迅整理、辑校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辛勤成果。 鲁迅先生辑录、校订的古籍手稿共五十种,其中经部一种,史部十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博物馆 研究价值 古籍 手稿 古代文化 文化遗产 纪念馆 图书馆 史部 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廿一史约编》与旧体通史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志毅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9,共6页
郑元庆,字芷畦,清代浙江湖州府归安人。生卒年不详。迹其行止,当生于顺治、康熙之际,卒于雍正年间。生前曾与毛奇龄、朱彝尊、胡渭等著名学者过从交游。学问广博,兼通经史,著述宏富。唯一世坎坷,际遇不偶,身后萧条。“文章憎命达”或可... 郑元庆,字芷畦,清代浙江湖州府归安人。生卒年不详。迹其行止,当生于顺治、康熙之际,卒于雍正年间。生前曾与毛奇龄、朱彝尊、胡渭等著名学者过从交游。学问广博,兼通经史,著述宏富。唯一世坎坷,际遇不偶,身后萧条。“文章憎命达”或可为此公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史体 《通鉴》 史学 史书 《史记》 司马光 史部 《春秋》 正史 《资治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燕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0-17,共8页
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宋朝是个辉煌的时期。目录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进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和数十部有名可考的目录书。现存最早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最早的版本目... 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宋朝是个辉煌的时期。目录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进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著作《校雠略》和数十部有名可考的目录书。现存最早有提要的私人藏书目录《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和最早的版本目录《遂初堂书目》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关于《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已有一些学者作过研究和介绍,然而,颇具特色的《遂初堂书目》却长期无人问津,这不能不是件憾事。本文试就《遂初堂书目》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做一些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初堂书目》 中国目录学史 国史 《郡斋读书志》 版本目录学 《崇文总目》 史部 《书林清话》 杂史 杂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史学的多样性、社会性和时代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5期10-16,共7页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诚然,要全面地或比较全面地阐述这个课题,应当由专门... 中国传统史学是一座瑰丽的宝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认识这座宝库,以至怎样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诚然,要全面地或比较全面地阐述这个课题,应当由专门的著作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史学 史学家 社会性 史书体裁 正史 《史记》 评传 史部 表现形式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