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改革——关于一次调查的述评
1
作者 陈育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19-24,共6页
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并且正向深入发展。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对中国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过深入讨论,推动了我国历史科学的进展。但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几乎牵动了整个史学界的关注,恐怕还是第一次。史学的... 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并且正向深入发展。建国以来,史学界曾对中国历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过深入讨论,推动了我国历史科学的进展。但对史学研究方法的讨论,几乎牵动了整个史学界的关注,恐怕还是第一次。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史学工作者特有的认识手段。没有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多样化,就很难准确地体现人们的历史观和对历史活动具体内容的逻辑概括。因此,研究方法的变革,也就成为整个史学变革的关键之一,它无疑也是人类认识手段的不断改进完善和社会变革在史学领域的必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方法 传统研究方法 史学工作者 方法 史料 历史科学 封建史学 述评 史学 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斯·韦伯史学研究方法评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林璧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68-72,106,共6页
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法学家马克斯·韦伯已为国人所熟知,他的学术思想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著作被频频译成中文,评介和研究专文纷纷问世。本文谨就韦伯的历史方法论和史学研究方法作一评析。
关键词 马克斯·韦伯 理想类型 史学研究方法 资本主义精神 综合比较研究 历史方法 多学科综合研究 合理化 研究历史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研究方法改革刍议
3
作者 陈育宁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5期56-58,共3页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由于受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它在吸收和应用现代新的理论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研究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史学研究必须要探索、开拓新的路子,包括在...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由于受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它在吸收和应用现代新的理论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研究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史学研究必须要探索、开拓新的路子,包括在研究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彭势的要求。 1 史学研究要加强理论思维.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历史论著中存在着轻视理论思维的倾向,比较常见的是停留在对某一历史人物,某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情节作现象的描写,至多做些考订工作,而对于一个人物历史地位的判断,对于一个事件历史意义的说明,则是很薄弱或是得不到重视。这样的研究方法,目的性不甚明确,很难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方法 历史著述 理论思维 史学工作者 综合研究 史学 历史论 史学 民族特色 宏观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启超与何炳松的新史学观与方法论——以《历史研究法》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49,共9页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史学”浪潮的迭代推进,我国传统史学不断与外国史学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路径由此推陈出新,最能代表20年代史学学科化的新史学“研究法”著作莫过于梁启超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和何炳松编译的《历史研究法... 20世纪初期,随着“新史学”浪潮的迭代推进,我国传统史学不断与外国史学理论及方法结合,研究路径由此推陈出新,最能代表20年代史学学科化的新史学“研究法”著作莫过于梁启超编写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及补编和何炳松编译的《历史研究法》。系统比较三本史著中蕴藏的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历史价值论,既能窥见20年代新史学史家对文明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历史主义、鲁滨逊“新史学”等史学理念的批判发展,也能察觉出传统史学回归融通的趋势,发现史家在新与旧、中与西,求真与致用,理论与方法中寻找平衡,建立系统完整的史学理论所作的尝试,从而站在史学近代化的整体的发展历程中,加深对20年代这一承前启后时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何炳松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年来我国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4-38,共5页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史学界都以苏联理论界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来代替史学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经过几次史学理论讨论会和一些论著的阐发,许多史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在史学遇到新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国史学界都以苏联理论界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来代替史学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近几年,经过几次史学理论讨论会和一些论著的阐发,许多史学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在史学遇到新的挑战面前,首先必须加强史学理论研究,根据中国历史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作出系统的、创造性的阐发。这是中国历史学发展的需要,是由史学自身规律所决定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史 史学方法 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研究方法 研究述评 史学工作者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 亚细亚生产方式 史学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方法论与传统考据学 被引量:5
6
作者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分析了传统历史考据学,认为考据学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曾受到学者们的重视。特别是在中国,考据学的发生发展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天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盘否定它。我们的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在采用各种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同时,努力使考据学日臻科学、完善,更好地为历史研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方法 历史考据 梁启超 方法 史料 清代考据学 研究手段 实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史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被引量:5
7
作者 叶昌友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86-88,共3页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了价值中立论。这一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的方法论 ,近年来 ,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为了解决社会学在价值问题上所面对的难题提出了价值中立论。这一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并在西方产生较大影响的方法论 ,近年来 ,对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史学理论研究不断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今天 ,引入价值中立论 ,对于构建历史学方法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中立 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会馆史论》对传统史学研究的借鉴与挑战
8
作者 鲁洋 黄文平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87,共2页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 著名华裔史学家何炳棣先生的《中国会馆史论》是其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作者学贯中西,不仅具有扎实的传统考据根底,而且对西方治史的方法相当了解。《中国会馆史论》借鉴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以及用西方史学理论挑战传统史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史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中国会馆史论》中的诸多治史方法,对今天的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炳棣 《中国会馆史论》 考据 史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工作者的时代感与史学研究的革新
9
作者 吴枫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4期51-58,共8页
一、史学研究面临的形势当代世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人们面临知识信息猛增的现实,要求我们认清当前形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应当看到,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变,老化的知识需要淘汰... 一、史学研究面临的形势当代世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人们面临知识信息猛增的现实,要求我们认清当前形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应当看到,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变,老化的知识需要淘汰和更新.不难设想,人类社会将越来越靠智力与科学前进.在社会知识转换的过程中,将冲击到每个学科,史学家也不例外的要严肃认真地思索这个问题,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必将遭致社会的淘汰!史学研究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并受时代的制约.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史学研究领域.史学研究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新的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史学工作者 数学方法 知识结构 历史问题 史学 时代特点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古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艺·学理:“史无定法”与专门史的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1,20,共5页
“史无定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影响巨大。学界一般认为,“史无定法”是吴承明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在其他学者笔下,或许已多有提及,如余英时在1991年写就的《怎样读中国书》中就曾经说“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 “史无定法”作为史学研究方法论的高度概括,影响巨大。学界一般认为,“史无定法”是吴承明先生的观点,事实上在其他学者笔下,或许已多有提及,如余英时在1991年写就的《怎样读中国书》中就曾经说“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余英时:《怎样读中国书》,《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414页。所以吴承明在集中论述“史无定法”的重要文章《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缕述了这一观点的发轫:“1984年,我在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中国经济史国际讨论会上说:就方法论而言,有新老、学派之分,但很难说有高下、优劣之别。新方法有新的功能,以至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但就历史研究来说,我不认为有什么方法是太老了,必须放弃。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论证者,不妨并用,若结论相同,益增信心,若不同,可存疑”。这是吴先生提出“史无定法”的源头。在他1992年正式提出“史无定法”时,也曾经表明:“我国早有‘史无定法’之说。我赞成此说”,吴承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并没有把这一提法归在自己名下。在缕述学术史时,这是需要首先明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史 三联书店 史学研究方法 余英时 融合研究 吴承明 方法论问题 高度概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梳理了隋唐史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从方法论方面,思考了隋唐史研究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隋唐史 隋唐史研究 史学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的发展和对史学的反思
12
作者 叶建华 《探索(浙江)》 1988年第2期75-79,共5页
一、反思——获得无穷生机的不竭源泉 黑格尔在解释“历史学”这一概念时曾指出:“第三类的‘反省的历史’,是批评的历史。……它并不是我们这里所提出的历史的本身,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它是对于各种历史记述的一种批判,和对于它们的真... 一、反思——获得无穷生机的不竭源泉 黑格尔在解释“历史学”这一概念时曾指出:“第三类的‘反省的历史’,是批评的历史。……它并不是我们这里所提出的历史的本身,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它是对于各种历史记述的一种批判,和对于它们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一种检查。”黑格尔这里所提出的“反省的历史”,就是指对史学的反思,亦即史学批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历史学本身也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史学批评 黑格尔 真实性 可靠性 西方史学 史学研究方法 史学发展 史学 中国古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华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等6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9月6日至11日在江门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史学理论工作者...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等6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9月6日至11日在江门市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史学理论工作者有80余人。会议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今昔”,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着重讨论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自本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以来,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综述 国史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研究 “三形态说” 毛泽东 史学研究方法 “五形态说” 历史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基本素养——以中学历史教师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梧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91,99,共10页
中学历史教师要把课讲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任职学科的基本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拥有历史基本知识,明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程... 中学历史教师要把课讲好,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任职学科的基本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拥有历史基本知识,明了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史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 史学研究方法 逻辑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邵鸿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3,共7页
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特点,首在以学术为生命和特殊的勤奋;其次强调独立思考,多疑善问;再次是严谨扎实,考据绵密。谷霁光先生极显著和最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力求会通和整体综合的学术方法。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相当契合于西方年鉴学派长时段... 谷霁光先生的治学特点,首在以学术为生命和特殊的勤奋;其次强调独立思考,多疑善问;再次是严谨扎实,考据绵密。谷霁光先生极显著和最值得重视的特点是力求会通和整体综合的学术方法。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相当契合于西方年鉴学派长时段和总体史的理念,亦是谷霁光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结果。谷霁光先生的会通综合并非宏大叙事和结构理论,而是与微观、中观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紧密结合,因而具有既专且通的特点。谷霁光先生以学术为生命的治学精神可为今日治史者的楷式;而其以自主贵疑为主导的治学理念、以会通综合和严谨考证相结合的治学方法则不仅是中国历史学的优良传统,而且被史学实践证明卓有成效,值得后辈学者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霁光 史学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 史学研究 雷海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中学教师谈论文的写作——以历史教师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梧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0,共7页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之余,应搞点史学研究,以收研教相长之功效。史学研究的选题,既要考虑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要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史料的搜集,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发掘,并进行细致的考证,去伪存真。论点的提炼与论文的写作,要坚持... 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之余,应搞点史学研究,以收研教相长之功效。史学研究的选题,既要考虑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要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史料的搜集,要重视第一手资料的发掘,并进行细致的考证,去伪存真。论点的提炼与论文的写作,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文字的表述,务求准确、规范、简洁、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考订方法 史学论文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新编》评介
17
作者 拜根兴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70-70,共1页
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0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参加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以前出版的几部中国古代史教材比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突出“新”字。《新编》在吸收已... 赵文润教授主编,陕西师大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10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参加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新编》一书,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以前出版的几部中国古代史教材比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内容突出“新”字。《新编》在吸收已有几部中国古代史教材优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近年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考古新发现,以及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使读者耳目一新。如以前教材讲汉代造纸术,以“霸桥纸”为典型,而《新编》根据《光明日报》1987年9月12日第1版的报道,改正了“霸桥纸”植物纤维纸伪说,首次以教材形式将之公诸于世。唐高宗李治,历来认为其昏懦无能,而《新编》作者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肯定他勤于朝政,并不昏懦。在讲唐宪宗迎佛骨时,教材介绍了1987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清理法门寺唐代地宫时的重大发现。正因为《新编》增添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内容,所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陕西人 历史系 唐宪宗 唐高宗 佛骨 李治 新编 史学研究方法 新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