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学批评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00,共3页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些成果的优劣得失,成为历史研究繁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史学批评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尽管很多史学工作者呼吁加强史学批评研究,但史学批评仍然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史学批评还远远没有达到反省批判自身、规范史学研究、推进史学发展的目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学批评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仍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为此,我们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就"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 史学发展 史学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史学 史学研究 史学工作者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理论”概念对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启示
2
作者 王申蛟 马鸣扬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转向,使得该领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巴里·布赞和阿米塔·阿查亚曾提出“前理论”这一概念,用以指称思想中虽然不构成理论,但是却可能为理论的形成提供起点的内容。这一概念可以启发西... 西方史学史研究的学术转向,使得该领域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巴里·布赞和阿米塔·阿查亚曾提出“前理论”这一概念,用以指称思想中虽然不构成理论,但是却可能为理论的形成提供起点的内容。这一概念可以启发西方史学史研究者有意识地关注以下四方面内容:其他学科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概念化”问题;历史学家无意识的“理论表述”问题;历史学家所发现的不容于旧有解释框架的“异例”在系统性学术更新中发挥的作用;历史学家在长期学术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概念所产生的跨学科影响。构建新的西方史学史叙事,不仅要关注历史学的“内部发展”,也必须重视研究其“对外关系”,即一种包含跨学科知识网络的史学史。它展现了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学者对相同的“过去”所采取的不同研究视角,以及由此得出的不同结论。这可能会将习惯于“常规智慧”的历史学家逼到不进则退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理论 西方史学 学科知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外庐在史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上的贡献 被引量:4
3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0,共11页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而闻名中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史学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品质上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 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以研究中国社会史、思想史、哲学史而闻名中外。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对史学理论和历史学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强调史学工作者在理论上和品质上的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这些修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科学上的诚实态度和执行自我批判的精神。关于历史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应该是搜集大量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整理,经过概括和抽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得出科学的结论。他还提出了历史科学"生长点"的问题,根据矛盾学说,指出,历史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批评,没有批评就不能发展。关于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他提出了四条原则:一是热处理,就是要趁热打铁;二是要注意文章、考核、义理;三是注意培养尖子,不能搞平均主义;四是发扬民主精神。他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民族化的问题,提出:所谓"民族化",就是要把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和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做统一的研究,从中总结出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特点。这些思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的史学理论和学科建设上,仍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 史学理论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基本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文玖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史学史是一门具有反思性质的学科 ,是历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一方面揭示史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促进史学的发展 ;另一方面论述史学与其它学科、史学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 史学 反思性 基本理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发展:艺术史跨学科研究的创新路径——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中国艺术史学的研究路径与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许欣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0-166,共7页
2018年新春伊始,南北多地高校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指导下陆续举办艺术史学研讨会,2021年4月,各校联盟齐聚四川音乐学院,得到学会批复后,正式成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由此拉开了一年一度由专委会承办的全国性艺术史学... 2018年新春伊始,南北多地高校在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指导下陆续举办艺术史学研讨会,2021年4月,各校联盟齐聚四川音乐学院,得到学会批复后,正式成立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由此拉开了一年一度由专委会承办的全国性艺术史学研讨会序幕。五年来,艺术史学研究活动呈现开放之势,其在学科领域的开拓、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研究视角的转换等方面,取得了最前沿的跨学科艺术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标志性探索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四川音乐学院 艺术史学 创新路径 融合与发展 学科研究 研究路径 当代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批评范畴研究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炳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78,共7页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范畴。它们既是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规定着各门学科的研究类型和学术规范。目前,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对自身范畴的研究相对薄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自身的深化和提高。加强史学批评范畴研究,不仅对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而且对于整个历史学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范畴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 史学理论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吴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历史学面临的最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能否成功完成则取决于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能否成功,因为有什么样的史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史学。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历史学面临的最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能否成功完成则取决于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能否成功,因为有什么样的史学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史学。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史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则需要在唯物史观新的解释体系的构建、力戒教条主义、处理好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两对关系等方面着力。这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整个史学界的关注和支持,更需要史学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 解释体系 史学 史学理论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灾害史学的立体化发展趋向
8
作者 周琼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1,共1页
主持人话语:在学科交融成为常态的当前史学语境下,很多在传统意义上属专门史、科技史等范畴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个面向多元、内涵丰富并与现实联系日益密切的吸睛关键词,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新史学的分支学科或新领域。灾害史学无疑就是其... 主持人话语:在学科交融成为常态的当前史学语境下,很多在传统意义上属专门史、科技史等范畴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个面向多元、内涵丰富并与现实联系日益密切的吸睛关键词,有的甚至已经成为新史学的分支学科或新领域。灾害史学无疑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其内涵已经从传统的“灾”“赈济”“灾赈”“蠲免”“缓征”等实践措施与制度影响层域,逐渐融合汇通,具有了文化、心理、思想、信仰、习俗、韧性乃至生态、环境、医疗、健康等层面的多元立体内涵,呈现出了新灾害史学的典型特点。灾害史学所谓的“新”,不仅是研究视角、研究层域、研究方法及路径的新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融 现实联系 实践措施 科技 典型特点 多元立体 史学 立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历史学科研究生史学理论讨论会综述
9
作者 鹏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11-113,共3页
1984年12月17日,陕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和历史系在西北大学举办了西安地区历史学科研究生史学理论讨论会。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近80名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当代世界正在受到新... 1984年12月17日,陕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和历史系在西北大学举办了西安地区历史学科研究生史学理论讨论会。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近80名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当代世界正在受到新技术革命的巨大挑战,当代中国也正处在巨大的变革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讨论会 史学 应用史学 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 史学理论 西北大学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就是历史——年鉴学派对历史学学科定位的一种回答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霄翔 舒小昀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年鉴派的创立是对传统史学的反动,它提出了总体史的口号,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自己的一系列史学实践活动来给历史学定位。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历史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成为综合各门社会科学的"人的科学"或"... 年鉴派的创立是对传统史学的反动,它提出了总体史的口号,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自己的一系列史学实践活动来给历史学定位。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历史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学,成为综合各门社会科学的"人的科学"或"历史人类学",即研究人类物质生活,也探讨人类精神状态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鉴派 总体 学科 综合学科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的讨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政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9,共7页
我们一起讨论关于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目前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也有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什么坐到一起了?应该说,这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这一历史学二级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新走... 我们一起讨论关于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目前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也有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什么坐到一起了?应该说,这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这一历史学二级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新走向,也是我们展开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一种必然需要。为什么这样说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研究 史学研究 史学理论 海外 二级学科 研究生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模式之公众史学在中国是否可行——中国公众史学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6,239,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公众史学(Public History)在美国逐渐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学科和积极的社会运动,其最核心的理念是共享历史话语权。中国学术界至今尚未创建一套构架完整、学理清晰的公众史学理论框架。藉于对美国公众史学的分析,可以探讨这一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作为新兴的史学领域,公众史学在中国发展既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更需要搭建适合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语境的概念体系、学科框架及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模式 公众史学 理论框架 学科建构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与著述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44,23,共8页
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 历史学科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对本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史的回顾与反思。中国史学史学科是在近代中国史学学科化进程中形成的,史学史学科的特点具有在历史研究各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与具体成果基础上进行总结、批评、评估、展望的基本特征,那么对史学史学科自身的回顾与反思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整个历史学科的研究状况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中,因历史研究的变化发展而随时生成史学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不断调整史学史研究的学科结构、及时更新史学史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是史学史研究增续其学科能量、维持其学术峰值的基本保证。同样,回顾与研究中国史学史学科从其产生建立之时至今是怎样追踪古今史学研究趋势与特点、如何不断完善史学史学科自身的过程,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应《河北学刊》之邀,我主持了这组中国史学史研究专题,参与讨论的各篇论文都是在深入发掘材料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再审视,各位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史学史学科形成与建立阶段的发展特点作了深入讨论,不仅进一步充实了相关研究,而且也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看法不尽相同的新见。真诚希望本组专题论文能够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研究 中国史学 学科结构 民国时期 专题论文 回顾与反思 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炳松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文玖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97-103,共7页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出版家和教育家。他较早引进西洋史学 ,并注意将西洋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对比和贯通 ,对历史学中的许多概念作了科学的解释。他较早将中国史学史看成专史 ,对于其渊源、分期等多有探讨 。
关键词 何炳松 史学理论 史学研究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谦之的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史研究——以在中山大学的教研活动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文玖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5,共6页
朱谦之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他担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创办《现代史学》杂 志,开展现代史学运动,讲授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很有影响。其《现代史学概论》一书,集中反映了他关于史学理论 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内容... 朱谦之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他担任中山大学史学系主任,创办《现代史学》杂 志,开展现代史学运动,讲授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很有影响。其《现代史学概论》一书,集中反映了他关于史学理论 和史学史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历史学总论、史学史、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历史学方法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谦之 史学理论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 加强史学理论的学科建设和研究以促进新时期中国史学的复兴 ,成为“文革”后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自 80年代中期开始 ,先后召开了 11次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 ,出版了全国性的史学理论研究专业期刊 ,培养了一批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引入和研究外国史学理论 ,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面对 2 1世纪 ,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尤其需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追踪国内外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将是新世纪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史学理论 外国史学理论 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仲民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59-64,共6页
后现代主义的逐渐兴起给现代历史学的合法性所在特别是其所主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引起许多历史学家的不满与反击;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还是有巨大贡献的,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书写中不很为人所知的面... 后现代主义的逐渐兴起给现代历史学的合法性所在特别是其所主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引起许多历史学家的不满与反击;但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还是有巨大贡献的,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书写中不很为人所知的面相,挑战史家去重新检查他们自己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也极大地加深了人们对历史、对历史研究和历史书写的理解。但也有其自相矛盾之处,而且史家在实践中不可能完全按照后现代主义的宣称来研究历史,现代主义的史学观念依然有其生命力,它与后现代史学理论完全可以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史学 史学 书写 研究 述论 学理 后现代主义 学科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史学史的学科位置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越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5,共3页
历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常论常新的问题。同样可以顺带着提问,史学史有什么用?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大家庭中,史学史显得有些“小众”。史学史既非叙述历代王朝成败兴亡、治乱兴衰的过程,也非叙述那些具有各种意义的历史事... 历史学有什么用?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常论常新的问题。同样可以顺带着提问,史学史有什么用?在历史学各分支学科的大家庭中,史学史显得有些“小众”。史学史既非叙述历代王朝成败兴亡、治乱兴衰的过程,也非叙述那些具有各种意义的历史事件和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亦非叙述那些宏大叙事视野之外的阶层、群体、个体等的历史存在,史学史叙述的仅是历史学这门古代的学问、现代的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或许就注定了史学史即便是在历史学领域也未必能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更遑论在人文学科或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学科位置 史学 分支学科 历代王朝 人物 建功立业 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开拓性贡献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3-109,共7页
作为一门学科 ,中国史学史是在 2 0世纪 2 0年代产生的。梁启超首次勾勒出中国史学史的轮廓 ,最早明确提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问题 ,并对中国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作了初步论述 ,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关键词 梁启超 中国史学史学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再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应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7,154,共8页
近代以来,新史学思潮汹涌澎湃,传统史学现代转型的步履加快了。在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中,中国史学史逐渐发育成为历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并典型地表现在大学教育中。在制度建置、课程体系、教员教本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史学史的知... 近代以来,新史学思潮汹涌澎湃,传统史学现代转型的步履加快了。在历史学的科学化进程中,中国史学史逐渐发育成为历史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并典型地表现在大学教育中。在制度建置、课程体系、教员教本方面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中国史学史的知识结构与学科体系赖此建立。在历史学高度专业化的当下,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对于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中国史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