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塔西佗的史学目的——兼论其史学实践的生成背景 被引量:1
1
作者 褚新国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6-101,共6页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省和批判;见证时代的幸福;探究帝制的形成、实质以及国家和... 塔西佗史学的生成背景是宏富的,史学目的则与其复杂的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具有极其深远而又宽泛的历史意蕴。塔西佗史学创作的目的大致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对暴君、暴政的深刻反省和批判;见证时代的幸福;探究帝制的形成、实质以及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西佗 史学实践 生成背景 史学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禹偁史学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曾育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5,共7页
王禹偁是宋初直道著史的代表,史学实践丰富,历史撰述众多。秉承直躬行道的执著信念,王禹偁在史学领域奉行秉笔直书、不避强御的著史主张,崇尚记功司过、扬善抑恶的经世理念,深具倡言时政、心系社稷的忧患情怀。这种直道著史风格,是中国... 王禹偁是宋初直道著史的代表,史学实践丰富,历史撰述众多。秉承直躬行道的执著信念,王禹偁在史学领域奉行秉笔直书、不避强御的著史主张,崇尚记功司过、扬善抑恶的经世理念,深具倡言时政、心系社稷的忧患情怀。这种直道著史风格,是中国古代史学优良传统"直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又是宋初史坛因循缄默沉寂氛围下的另类声音,与其时史学的主流风尚大异其趣。而在直道著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历史著述,保存了关于五代和宋初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众多真实记录,史料价值珍贵。至于直道著史风格的被排斥,则反映出宋初史学与政治间的敏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禹偁 史学实践 史学思想 直道 忧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史研究的层次与特征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焰结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6,共5页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 翻译史研究是主体对客观翻译史的系统认识,覆盖了翻译史实践、翻译史学实践(翻译史论)和翻译史学理论三个研究层次。译史实践是对翻译活动与翻译思想的历史描述;史学实践指以理论为指导对翻译史资料的系统分析,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认识;史学理论则以前二者为对象,对翻译史论和翻译史研究自身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这三个研究层次循序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反思与提升。文章详析了翻译史各研究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负责的具体内容,并指出中西方的翻译史研究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不均衡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史 研究层次 翻译史实践 翻译史学实践 翻译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理论对历史研究的影响——以修昔底德的写作策略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隆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本文以修昔底德研究为个案,分别从史学理论界、史学史界和普通史学家群体等三个层次,分析引入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进而揭示叙事理论对史学界的影响,以及现代史学史上理论与实践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 修昔底德 叙事理论 史学实践 现代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史视域下中共革命史研究的十大议题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智超 邓红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139,共18页
学术研究总是随着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运用获得进步。近几十年来,多元化史观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对传统史学作了有益补充,更对历史研究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就西方史学演进而言,在经历“语言学转向”后,新文化史的兴起是... 学术研究总是随着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运用获得进步。近几十年来,多元化史观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对传统史学作了有益补充,更对历史研究起到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就西方史学演进而言,在经历“语言学转向”后,新文化史的兴起是这一时期史学转向的重要标志。新世纪以来,随着经典史著的译介传播,作为一种学术范式和史学实践的新文化史风靡国内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 新文化史 传统史学 史学实践 学术范式 语言学转向 学术研究 相关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