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花扇》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系史实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德春 《安康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8-82,共5页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侯方域 史可法 史实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光斗与史可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夏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5期80-80,共1页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讲学时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权的大臣。听过讲学的人都说顾宪成议论得... 明神宗后期,有个官员名叫顾宪成,因正直敢谏,得罪了明神宗,被撤了职。他回到无锡老家后,约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门外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痛恨朝廷黑暗,讲学时免不了议论起朝政,还批评一些当权的大臣。听过讲学的人都说顾宪成议论得对,连京城里的大臣也有人支持他。东林书院名声越来越大。朝廷奸臣却对顾宪成恨得要命,把支持东林书院的人称做“东林党人”。明熹宗刚即位时,有一些支持东林党的大臣掌了权,其中最有名望的是杨涟和左光斗。出于爱才,负责科举考试的左光斗把应考的书生史可法评为第一名。从此左光斗和史可法建立了亲密的师生关系。史可法家贫,左光斗要他住进官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顾宪成 东林书院 东林党人 师生关系 科举考试 讲学 志同道合 神宗 魏忠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可法死守扬州
3
作者 夏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79-80,共2页
福王朱由崧当了南明皇帝后,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及魏忠贤的余党根本不想抗击清兵,却过起荒淫作乐的生活来。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动请缨,去前方扬州统率军队。他到了扬州后,亲自找长江北岸的四支明军(叫“四镇”)将领,劝他们不要自相残杀,要一... 福王朱由崧当了南明皇帝后,与凤阳总督马士英及魏忠贤的余党根本不想抗击清兵,却过起荒淫作乐的生活来。兵部尚书史可法主动请缨,去前方扬州统率军队。他到了扬州后,亲自找长江北岸的四支明军(叫“四镇”)将领,劝他们不要自相残杀,要一致抗清,分配他们驻守在扬州周围,自己坐镇扬州指挥。大家称他“史督师”。史可法身为督师,与兵士同甘同苦,深受将士爱戴。顺治元年除夕夜,史可法打发将士去休息了,自己独自留守官府批阅公文到深夜,感到精神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扬州 兵部尚书 精神疲劳 魏忠贤 王朱 南明 公文 军队 将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史可法谈到家国情怀
4
作者 许玥 《教育界》 2021年第49期5-6,共2页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今年,笔者在历史校本教育中,以史可法为例,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升华到家国情怀的养成。
关键词 史可法 历史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剧、扬味与Orchestral——观摩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有感
5
作者 李由 《戏剧之家》 2018年第6期31-31,59,共2页
2017年6月,笔者有幸赴宁夏,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观摩了新编历史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能在塞北看江南的扬戏,这似乎是一种文化跨越。更出乎意料的是,宁夏大剧院几乎坐满,看来江南的文化在"塞上江南"也早无藩篱和隔阂。新... 2017年6月,笔者有幸赴宁夏,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戏剧节,观摩了新编历史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能在塞北看江南的扬戏,这似乎是一种文化跨越。更出乎意料的是,宁夏大剧院几乎坐满,看来江南的文化在"塞上江南"也早无藩篱和隔阂。新编历史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讲述的是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欲取江南。时任南明兵部尚书的史可法镇守扬州,在诸镇不救、朝廷不援的绝境下,以三千将士对阵十万清军。面对生死刀斧,史可法肝胆慷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节 Orchestral 史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可法
6
作者 徐亚茜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1期19-21,共3页
大型史诗剧《史可法》是扬州市扬剧团为纪念史可法诞辰400周年而创作的。创作者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写了史可法督师江北后为国奉献的几件重大事件,并通过"挂鞋"、"拔青丝"等细节全方位塑造人民... 大型史诗剧《史可法》是扬州市扬剧团为纪念史可法诞辰400周年而创作的。创作者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写了史可法督师江北后为国奉献的几件重大事件,并通过"挂鞋"、"拔青丝"等细节全方位塑造人民英雄史可法,让民族英雄在舞台上立起来,在人们心中活起来。该剧不仅在内容和音乐方面给予创新,而且处处都体现着扬州的地方特色,体现着扬州的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爱国精神 扬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血丹心著青史梅花岭上遗孤魂——评扬剧《史可法——不破之城》
7
作者 郑世鲜 《剧影月报》 2021年第2期12-13,共2页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千古歌吹的扬州成全了无数人心目中关于“江南好”的种种想象,春风十里、青楼楚腰,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孟浩然烟花三月下广陵……两千五百年的扬州城,有太多可以描摹的浪漫与风情。然而在纪念这座城...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千古歌吹的扬州成全了无数人心目中关于“江南好”的种种想象,春风十里、青楼楚腰,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孟浩然烟花三月下广陵……两千五百年的扬州城,有太多可以描摹的浪漫与风情。然而在纪念这座城市的诞辰之时,作为本土剧种的扬剧撷取的却是满城风月的扬州在大厦将倾前的那一刹那,当清军的铁蹄踏破箫管歌吹的绮丽梦境,史可法率领三千子弟兵浴血对抗的那七日,在漫长的二千五百年的时光面前,真的只是一刹那,但这一刹那里的英雄血,一刹那里的歌哭与壮怀,却注入了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梦 史可法 二十四桥 孟浩然 扬州城 烟花三月 精神血脉 梅花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光政局述论——兼对《弘光实录钞》的辨误 被引量:1
8
作者 阳正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4期98-101,共4页
黄宗羲所著《弘光实录钞》一书,记南明弘光朝廷之事,可取之处甚多。但黄氏身为东林后裔,其深重的门户之见也在该书中有所体现。其不满史可法"起废"不拘"逆案"的主张,而有意将史之奏疏分置于两件不同的事情,并造成... 黄宗羲所著《弘光实录钞》一书,记南明弘光朝廷之事,可取之处甚多。但黄氏身为东林后裔,其深重的门户之见也在该书中有所体现。其不满史可法"起废"不拘"逆案"的主张,而有意将史之奏疏分置于两件不同的事情,并造成后出诸书以讹传讹。通过对此的辨正,更可以窥见弘光政局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宗羲《弘光实录钞》 史可法 马士英 刘孔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甡:一个练达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
9
作者 王日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21,共5页
吴甡:一个练达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王日根吴姓(1589──1644),字鹿友,号愚,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万历41年(1613)进士,天启时先后知福建邵武、晋江、山东潍县,后征授御史,却因。许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帝上... 吴甡:一个练达的封建统治阶级政治家王日根吴姓(1589──1644),字鹿友,号愚,晚号柴庵,江苏兴化人,万历41年(1613)进士,天启时先后知福建邵武、晋江、山东潍县,后征授御史,却因。许魏忠贤而被削籍。崇祯帝上台时复用吴,历任河南巡按、陕西巡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统治 政治家 疏集 崇祯帝 封建国家 杨嗣昌 吴姓 正统思想 州县官 史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俶元教授与贵州戏曲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振东 《贵州文史丛刊》 1999年第3期53-59,共7页
关键词 贵州梆子 戏曲史 《曲律》 秦腔 多尔衮 线装书 魏长生 地方化 史可法 地方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只有漆黑”——台静农《亡明讲史》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肇亨 郑雅尹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7,共9页
台静农先生早年以小说名世,生前未刊遗著《亡明讲史》一书现藏于台湾大学特藏组。《亡明讲史》一书主要以明朝覆灭之际的时空环境为背景,前半写北京,后半写南京。全书情节的发展依序大概可以区分为:(一)李自成入关之前,至崇祯帝自缢;(二... 台静农先生早年以小说名世,生前未刊遗著《亡明讲史》一书现藏于台湾大学特藏组。《亡明讲史》一书主要以明朝覆灭之际的时空环境为背景,前半写北京,后半写南京。全书情节的发展依序大概可以区分为:(一)李自成入关之前,至崇祯帝自缢;(二)李自成部众在北京;(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将李自成部众逐出北京,以九王爷进入北京城作结;(四)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朝政不纲,史可法出镇扬州;(五)南方将领内部矛盾,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六)南京降清,以豫王之宴为全书总结。晚清以来,明清之际的各种话题经由各种文学形式加以书写流传,当时的历史一直是知识阶层核心的关怀所寄。此书最初成于1940年,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台静农先生以此讽喻时事的用心亦随处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静农 《亡明讲史》 明末清初 崇祯帝 弘光帝 史可法 钱谦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士英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尧礼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67-70,共4页
马士英被《明史》列入奸臣传,让他与阮大铖承担弘光政权倾覆的责任,他的为人也一无是处,数百年来,众口一词。笔者一向多疑,对完全好和完全坏都不太相信,因而阅读了相关史书、研究著作,觉得加在马氏身上的一些罪名并不如实,如"阉党&... 马士英被《明史》列入奸臣传,让他与阮大铖承担弘光政权倾覆的责任,他的为人也一无是处,数百年来,众口一词。笔者一向多疑,对完全好和完全坏都不太相信,因而阅读了相关史书、研究著作,觉得加在马氏身上的一些罪名并不如实,如"阉党"、"推翻逆案"、"迫害正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士英 明史 史可法 东林一复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情与抒情——《桃花扇》得失新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多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8-87,共10页
众所周知,《桃花扇》的主旨并不在于写侯、李的儿女私情、温柔佳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才是孔尚任写作本剧的主要目的,并且它也成了一句备受推崇的名言。这里打算结合《桃花扇》创作实际,具体研究一下应当如何正确把握孔尚任在... 众所周知,《桃花扇》的主旨并不在于写侯、李的儿女私情、温柔佳话。“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才是孔尚任写作本剧的主要目的,并且它也成了一句备受推崇的名言。这里打算结合《桃花扇》创作实际,具体研究一下应当如何正确把握孔尚任在理论上提出的这一创作思想,以及作品在落实这一思想中的得失。 这句名言中的“离合之情”,主要是指男女爱情生活方面“离合”;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创作思想 男女爱情 作品 私情 史可法 戏曲创作 政治事件 李香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的月亮
14
作者 王睿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3年第29期39-40,共2页
月在扬州,便会别有一番意境。只因徐凝一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便引得无数骚人墨客心驰神往,想一睹这月亮的芳容,给扬州的月亮罩上了一顶光环,也给扬州赢得了“中国的月亮城”这一美称。
关键词 史可法 扬州 月亮 王安石 光环 江苏省 乡愁 无数 心境 赏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忠毅公逸事》浅析
15
作者 时雁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0-92,共3页
《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 《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方苞(1668—1749),清初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康熙五十年他的同乡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发。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并保存书版,被牵连下狱。经人营救,免死,被编入汉军旗为奴。由于能文,以奴隶身分在皇宫南书房当差。雍正元年特赦,解除奴籍,从后宫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逸事 方苞 《南山集》 行动描写 谋国 史公 师训 奴隶身分 清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读《梅花岭记》
16
作者 林邦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93-95,89,共4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他的碧血丹心谱写的这两句诗,作为我们民族轻生死,重气节的精神的写照而永垂史册。《明史·史可法传》称史可法为文天祥转世,其说固属无稽,但文天祥以身殉国、宁死不屈的精神,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用他的碧血丹心谱写的这两句诗,作为我们民族轻生死,重气节的精神的写照而永垂史册。《明史·史可法传》称史可法为文天祥转世,其说固属无稽,但文天祥以身殉国、宁死不屈的精神,史可法加以继承发扬,却毋容置疑。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就是一篇史可法的“气节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梅花岭记 史公 余情 全祖望 洪承畴 扬州 孙兆 遗言 督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寥寥几笔 神情毕肖——《左忠毅公逸事》的艺术手法
17
作者 杨金达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3期78-79,共2页
方苞是清代著名的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写文章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前者指文章的内容,后者指文章的形式.两者是有机的统一.《左忠毅公逸事》是作者全面体现自己文学主张的典范之作.全文仅五百余字,然而左光斗的音容笑貌,思... 方苞是清代著名的桐城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写文章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前者指文章的内容,后者指文章的形式.两者是有机的统一.《左忠毅公逸事》是作者全面体现自己文学主张的典范之作.全文仅五百余字,然而左光斗的音容笑貌,思想品质,性格特征却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探索一下作者刻划人物的艺术手法,对我们继承优秀的艺术传统,繁荣散文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可法 逸事 艺术手法 笑貌 阉党 探监 方苞 音容 桐城派 艺术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易和他的词
18
作者 杨积庆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4期20-23,共4页
我国词的发展,到宋代已臻全盛,元代去宋未远,流风尚存,故元词的成绩尚有可观.发展到明代,词坛却显得极为萧条.《蕙风词话》卷五论明词云:“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明词这种衰微的原因,明人钱允治在《国朝诗余序... 我国词的发展,到宋代已臻全盛,元代去宋未远,流风尚存,故元词的成绩尚有可观.发展到明代,词坛却显得极为萧条.《蕙风词话》卷五论明词云:“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明词这种衰微的原因,明人钱允治在《国朝诗余序》中指出:“我朝悉屏诗赋以经术程士,士不囿于俗,间多染指,非不斐然.求其专工称丽,千万之一耳.”确是切中当时时弊.然而到了明、清易代之际,词风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词 蕙风词话 史可法 义军 士大夫 《明史》 “易” 满江红 乙酉 江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面描写的妙用
19
作者 一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年第12期14-15,共2页
周媛同学问:《梅花岭记》一文的记叙部分,作者对史可法并没有作太多的正面描写,但读完全文后,总感到民族英雄的高大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为什么? 本文作者生活在清朝文网密布、文字狱盛行的时期,因此。
关键词 史可法 正面描写 民族英雄 文字狱 作者 侧面描写 梅花 清朝 学问 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我国联对的广泛内容和社会效应
20
作者 史金城 《艺苑(美术版)》 1991年第4期64-69,60,共7页
联对,又名楹联,也叫联语,一般称之日对子。因其贴于门楹,故日楹联或楹站。它由两个对称的部分组成,上句称上联,或叫出句,对首;下句称下联,或名对句、对尾。它是根据我国方块字的特点和汉语音节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它以对属的方... 联对,又名楹联,也叫联语,一般称之日对子。因其贴于门楹,故日楹联或楹站。它由两个对称的部分组成,上句称上联,或叫出句,对首;下句称下联,或名对句、对尾。它是根据我国方块字的特点和汉语音节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它以对属的方法,把字数相等,音律相谐,两两对称的词语和句式,有机而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语 史可法祠墓 对尾 汉语音节 现实主义诗人 巴陵山 东山复起 剑南节度使 格言联 昆明大观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