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史前城址特征浅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世之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98-101,共4页
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现已发现 6 0余座史前城址。它们分别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同一文化区内呈均衡分布 ,成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国史前城址具有如下特征 :在山麓河滨选址 ,城的形制以“方”居多 ,两种类型的城与...
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现已发现 6 0余座史前城址。它们分别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同一文化区内呈均衡分布 ,成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国史前城址具有如下特征 :在山麓河滨选址 ,城的形制以“方”居多 ,两种类型的城与所在遗址关系 ,两种模式的城墙与城门 ,城内多不设市 ,以宫室宗庙为主要内容等。它们的考古发现 ,揭开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序幕 ,在世界城市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史前城址
特征
史前
考古
城市史
选址
形制
城墙
城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史前城址的社会历史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钱耀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91-95,共5页
从聚落考古学的角度认为 ,中国史前尤其龙山时代有相当数量的城址当为中心或次中心聚落 ,集中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史前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龙山时代已逐渐形成了以筑城建国为基本特征的“王国”...
从聚落考古学的角度认为 ,中国史前尤其龙山时代有相当数量的城址当为中心或次中心聚落 ,集中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史前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龙山时代已逐渐形成了以筑城建国为基本特征的“王国”林立局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史前城址
龙山时代
国家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关系略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城市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始于史前的"城"。城市出现于"高级野蛮社会",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城市"、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革命",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
城市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始于史前的"城"。城市出现于"高级野蛮社会",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城市"、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革命",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的早期城市是不宜单独用作文明起源的标志或因素的。要从史前城址探讨文明的孕育、起源及早期发展,一方面要弄清城址所反映的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将城址和其他的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寻求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内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史前城址
文明起源
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游与四川盆地史前城址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银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对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史前城址群的筑城年代、建城选址、城址形制、城垣壕沟、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论述,并结合两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交流情况,从而探讨两地区史前城址的渊源问题。这对研究两地区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屈家岭文化
宝墩文化
史前城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兼论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被引量:
3
5
作者
钱耀鹏
《文博》
1999年第6期18-25,共8页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登封王城岗城址发现确认以来,史前城址犹如雨后春笋,不断从田野考古工作中涌现出来。迄今见诸报道的史前城址已有50余座,其中得到学术界普遍肯定和确认的也有40余座。史前城址的大量发现与确认。
关键词
史前城址
文明起源
形成过程
文明要素
形态要素
龙山时代
环壕聚落
起源与形成
文明时代
仰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被引量:
5
6
作者
庞小霞
高江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早期
宫城
史前城址
中心聚落
中国历史
偃师商城
二里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汉平原史前人居环境的宜居地方性研究
7
作者
万敏
秦凡凡
+2 位作者
杨芷芊
苏欣怡
雷晶晶
《中国园林》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将研究时间定位于新石器时代至晚商,该时段仅占史前文明的1%,却是极富爆发力、遗址遗物最多且在中国风景园林史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时期;研究空间所定之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文明的摇篮,其独特的区位、久远而持续的人居历史使其成为反映宜...
将研究时间定位于新石器时代至晚商,该时段仅占史前文明的1%,却是极富爆发力、遗址遗物最多且在中国风景园林史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时期;研究空间所定之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文明的摇篮,其独特的区位、久远而持续的人居历史使其成为反映宜居地方性肇始的极佳窗口。以约翰·阿格纽(John Agnew)的地方三元结构理论为支撑,聚焦于3个方面:1)从史前江汉平原城址与聚落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区位的宜居地方性;2)从史前重点场所识别、时空演化和重点场所个案探讨其场所的宜居地方性;3)从城壕聚落营造、仪典和生活场景,以及植物环境等探讨其空间的地方感。当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立足史前开展宜居地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故研究成果对丰富宜居地方性研究、弥补史前江汉平原风景园林发展研究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并对景观考古研究中结合运用ArcGIS多功能模块具有技术拓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宜居地方性
地方三元结构
史前城址
与聚落
江汉平原
景观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史前城址特征浅析
被引量:
14
1
作者
马世之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5期98-101,共4页
文摘
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现已发现 6 0余座史前城址。它们分别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同一文化区内呈均衡分布 ,成为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中国史前城址具有如下特征 :在山麓河滨选址 ,城的形制以“方”居多 ,两种类型的城与所在遗址关系 ,两种模式的城墙与城门 ,城内多不设市 ,以宫室宗庙为主要内容等。它们的考古发现 ,揭开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序幕 ,在世界城市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中国
史前城址
特征
史前
考古
城市史
选址
形制
城墙
城门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史前城址的社会历史意义
被引量:
4
2
作者
钱耀鹏
机构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91-95,共5页
文摘
从聚落考古学的角度认为 ,中国史前尤其龙山时代有相当数量的城址当为中心或次中心聚落 ,集中体现着当时社会政治变革方面的重要内容。其中史前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龙山时代已逐渐形成了以筑城建国为基本特征的“王国”林立局面 。
关键词
聚落考古
史前城址
龙山时代
国家
文明
Keywords
Settlement Archaeology
Prehistoric Walled town Sites
Longshan Period
States
Civilization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关系略论
被引量:
1
3
作者
毛曦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6,共4页
文摘
城市的形成经历了一定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始于史前的"城"。城市出现于"高级野蛮社会",马克思提出的"真正的城市"、柴尔德提出的"城市革命",是与国家和文明社会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可以看作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而在此之前的早期城市是不宜单独用作文明起源的标志或因素的。要从史前城址探讨文明的孕育、起源及早期发展,一方面要弄清城址所反映的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应将城址和其他的文明要素结合起来,寻求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城市
史前城址
文明起源
地理环境
Keywords
City
Prehistorical city sites
Civilization origins
Geograph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游与四川盆地史前城址比较研究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银平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摘
通过对长江中游和四川盆地史前城址群的筑城年代、建城选址、城址形制、城垣壕沟、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论述,并结合两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交流情况,从而探讨两地区史前城址的渊源问题。这对研究两地区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屈家岭文化
宝墩文化
史前城址
Keywords
Qu Jialin culture
Dunbao culture
prebistoric city sites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兼论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被引量:
3
5
作者
钱耀鹏
出处
《文博》
1999年第6期18-25,共8页
文摘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登封王城岗城址发现确认以来,史前城址犹如雨后春笋,不断从田野考古工作中涌现出来。迄今见诸报道的史前城址已有50余座,其中得到学术界普遍肯定和确认的也有40余座。史前城址的大量发现与确认。
关键词
史前城址
文明起源
形成过程
文明要素
形态要素
龙山时代
环壕聚落
起源与形成
文明时代
仰韶文化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被引量:
5
6
作者
庞小霞
高江涛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5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671016与40771051)资助
关键词
中国早期
宫城
史前城址
中心聚落
中国历史
偃师商城
二里头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汉平原史前人居环境的宜居地方性研究
7
作者
万敏
秦凡凡
杨芷芊
苏欣怡
雷晶晶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出处
《中国园林》
2025年第7期30-3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8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008177)。
文摘
将研究时间定位于新石器时代至晚商,该时段仅占史前文明的1%,却是极富爆发力、遗址遗物最多且在中国风景园林史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时期;研究空间所定之江汉平原是长江中游文明的摇篮,其独特的区位、久远而持续的人居历史使其成为反映宜居地方性肇始的极佳窗口。以约翰·阿格纽(John Agnew)的地方三元结构理论为支撑,聚焦于3个方面:1)从史前江汉平原城址与聚落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区位的宜居地方性;2)从史前重点场所识别、时空演化和重点场所个案探讨其场所的宜居地方性;3)从城壕聚落营造、仪典和生活场景,以及植物环境等探讨其空间的地方感。当前,中国风景园林领域立足史前开展宜居地方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故研究成果对丰富宜居地方性研究、弥补史前江汉平原风景园林发展研究的不足有重要意义,并对景观考古研究中结合运用ArcGIS多功能模块具有技术拓展价值。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宜居地方性
地方三元结构
史前城址
与聚落
江汉平原
景观考古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ivable locality
triadic structure of place
prehistoric urban site and settlement
Jianghan Plain
landscape archaeology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史前城址特征浅析
马世之
《中州学刊》
CSSCI
200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史前城址的社会历史意义
钱耀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关系略论
毛曦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江中游与四川盆地史前城址比较研究
王银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史前城址在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兼论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钱耀鹏
《文博》
199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
庞小霞
高江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江汉平原史前人居环境的宜居地方性研究
万敏
秦凡凡
杨芷芊
苏欣怡
雷晶晶
《中国园林》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