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加强台风“威马逊”(1409)环境条件及结构特征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晓霞 王硕甫 冯业荣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利用新一代区域数值模式GRAPES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度急剧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台风"威马逊"在南海的路径和强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威马逊"发展的环... 利用新一代区域数值模式GRAPES对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强度急剧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台风"威马逊"在南海的路径和强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威马逊"发展的环境条件及其结构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威马逊"急剧发展期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同时增加,且高层辐散明显强于低层辐合;低层水汽流入增加,主要的流入边界是东南边界,且总水汽净流入量与台风强度变化有较好对应关系;环境风垂直切变较弱,且"威马逊"强度在深层和高层切变减小后24 h达到强盛。台风开始发展前动力和热力结构上均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结构,对流运动东南强、西北弱。强盛期南强北弱,东西方向趋于对称发展,且台风低层眼壁迅速收缩,高层有向外扩张趋势;切向风迅速增大,有很强的经向梯度,中高层气旋性环流显著增强。温度场上具有显著的暖心结构,强盛期台风中心正温度距平可达到11℃以上,集中于台风中心高空300~200 h Pa之间,并向高低层传播。低层不断有正涡度流入,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增大,正涡度柱呈铅直发展并向对流层中上层传播。这些结构的变化都有利于"威马逊"强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近海加强台风 数值模拟 环境条件 结构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海葵(2311)的预报难点及模式性能
2
作者 王海平 张玲 +3 位作者 董林 向纯怡 许映龙 聂高臻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1342,共12页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员对“海葵”登陆点和登陆强度的预报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给预报订正带来极大挑战。使用ECMWF、NCEP及CMA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资料分析了“海葵”的主要特点和预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难点:当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在我国近海出现较大误差和分歧时,由于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极值强度预报,此时订正出现极大困难;台风穿越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受弱引导气流和地形影响,导致移速缓慢,其持续时间的定量估计存在偏差;台风登陆并减弱后,其残余环流维持时间、移动路径和降水影响的定量估计仍需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台风近海加强 缓慢移动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