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海葵(2311)的预报难点及模式性能
1
作者 王海平 张玲 +3 位作者 董林 向纯怡 许映龙 聂高臻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1342,共12页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 2023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西偏北移动过程中,多次出现摆动,形成曲折的蛇形路径,其在登陆台湾岛前加强为超强台风级,进入台湾海峡后移动速度缓慢,再次登陆减弱后残涡维持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不同模式以及集合预报的不同成员对“海葵”登陆点和登陆强度的预报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和不确定性,给预报订正带来极大挑战。使用ECMWF、NCEP及CMA确定性预报和集合预报资料分析了“海葵”的主要特点和预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难点:当模式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在我国近海出现较大误差和分歧时,由于路径预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极值强度预报,此时订正出现极大困难;台风穿越台湾岛进入台湾海峡后,受弱引导气流和地形影响,导致移速缓慢,其持续时间的定量估计存在偏差;台风登陆并减弱后,其残余环流维持时间、移动路径和降水影响的定量估计仍需更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台风近海加强 缓慢移动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后强度变化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钱燕珍 高拴柱 +3 位作者 黄思源 杜坤 郭建民 郭宇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65-1274,共10页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 1211号台风海葵强度强,在近海及登陆前后中、日、美三个国家的业务定强差别较大。云图分析"海葵"强度强,近海后云顶亮温长时间在-70℃以下。雷达资料表明"海葵"登陆前后,结构对称,眼区清晰,范围增大。登陆点附近沿海测站出现了长时间的强大风,过程13级及以上阵风共持续了26 h,东矶、大陈、石浦最大风速的极大值分别是:46.9、39.4和36.8 m·s^(-1)。风场垂直分布差别500 m以内普遍在7~8 m·s^(-1)。这些陆基观测资料表明"海葵"可能达到了强台风标准,中央气象台定强是合理的。近海或登陆台风强度的确定在使用Dvorak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更多地参考陆基探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登陆前后 强度 观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海葵”近地风脉动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旭 黄超 +2 位作者 黄鹏 刘海明 周海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9-205,241,共8页
基于10、20和30 m高度处台风"海葵"影响下的上海浦东地区近地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阵风因子、湍流度、峰值因子以及湍流积分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阵风因子随高度和风速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高度处各向湍流度随风速的... 基于10、20和30 m高度处台风"海葵"影响下的上海浦东地区近地风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阵风因子、湍流度、峰值因子以及湍流积分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阵风因子随高度和风速的增大而减小;不同高度处各向湍流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因子基本上随平均风速的增大略有减小但是变化不甚明显且离散性较大,观测高度对峰值因子随时距变化的影响较小;各向的湍流积分尺度均有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并且随着平均风速的增大,其离散度也略有增大,不同高度处纵向和横向湍流积分尺度均随时距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阵风因子 湍流度 峰值因子 积分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风“海葵”实测的近地脉动风速功率谱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旭 安毅 +1 位作者 黄鹏 周海根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25-130,238,共7页
基于上海浦东机场实测基地测风塔上10 m及30 m高度处台风"海葵"的现场实测数据,对台风"海葵"过境上海时的脉动风速功率谱和各向脉动风速分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台风"海葵"脉动风速功... 基于上海浦东机场实测基地测风塔上10 m及30 m高度处台风"海葵"的现场实测数据,对台风"海葵"过境上海时的脉动风速功率谱和各向脉动风速分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台风"海葵"脉动风速功率谱总体与Von Karman谱吻合良好,Von Karman谱能够较为准确的描述上海浦东地区的湍动能分布特性;风速谱值对平均风速的变化较敏感,高风速时段在惯性子区内具有更高的湍动能。实测互谱在低频和高频段均与Kaimal修正谱符合较好;互相关系数ρ_(uw)在各高度处随平均风速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而互相关系数ρ_(uv)和ρ_(vw)在各高度处随平均风速的变化离散性相对较大;随着观测高度的增加,互相关系数ρ_(uw)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现场实测 脉动风速 功率谱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堡大桥桥址台风“海葵”近地风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斌 王旭 +1 位作者 孙得璋 谢旭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9,共6页
为给东南沿海地区桥梁结构抗台风设计提供依据,基于九堡大桥(钱江八桥)上安装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风速风向监测子系统,对2012年台风"海葵"气候条件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全程采集,根据实测数据对台风过程中的脉动参数(平均风... 为给东南沿海地区桥梁结构抗台风设计提供依据,基于九堡大桥(钱江八桥)上安装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风速风向监测子系统,对2012年台风"海葵"气候条件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全程采集,根据实测数据对台风过程中的脉动参数(平均风速与风向、湍流度、阵风因子、湍流积分尺度、脉动风速功率谱)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本时距为10min时,纵向及横向脉动风速湍流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各向阵风因子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横向与纵向阵风因子均值的比值为0.30,风速较小时,阵风因子减小速率较快,而风速较大时,减小趋势不明显;各向的湍流积分尺度均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实测脉动风速谱与Von Karman谱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现场实测 风速 风向 湍流度 阵风因子 湍流积分尺度 脉动风速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海葵”作用下苏通大桥抖振全过程实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浩 程怀宇 +1 位作者 李爱群 张宇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共7页
为给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 08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台风"海葵"全过程风环境和结构振动数据,采用频谱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该桥风致抖... 为给大跨度斜拉桥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 08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台风"海葵"全过程风环境和结构振动数据,采用频谱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该桥风致抖振响应的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斜拉索和主梁的抖振加速度RMS值总体上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就本次实测而言,该桥主梁和斜拉索的抖振加速度响应在风速大于15m/s时陡然增大,值得引起注意;与其他斜拉桥相比,该桥斜拉索在台风下的抖振响应较小,验证了其减振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台风海葵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抖振响应 加速度 频谱分析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在强台风“海葵”影响期间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聪蛟 冯辉强 +1 位作者 祝翔宇 周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风影响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台风"海葵"过境期间,象山港海面受风应力驱动产生近惯性振荡,引起海水搅动,使水温下降;浮标实测气压持续下降,台风登陆2h后才回升;风速和降雨量呈波动变化,台风风暴增水及径流使象山港水量、水深增加,水温下降,盐度减小,水体浊度增大。2)江、浙、皖的地形特征使台风强度逐渐衰减,在其过境期间,近惯性振荡持续时间较短,未对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产生大的影响,浮标基本没有发生位置偏移。3)象山港生态监测浮标的抗风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象山港可以作为台风影响期间浮标的避风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洋 浮标 台风海葵 近惯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11号台风“海葵”近海路径和强度突然变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雷 许岳庭 +1 位作者 徐哲永 陈梅汀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103,共11页
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结合卫星云图,分析了1211号台风"海葵"在浙江近海移向突然变化、强度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陆暖高东移过程中脊线的转变,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北抬,并与大陆暖高合并是促使"海葵"... 运用天气学和动力诊断方法,结合卫星云图,分析了1211号台风"海葵"在浙江近海移向突然变化、强度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陆暖高东移过程中脊线的转变,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加强北抬,并与大陆暖高合并是促使"海葵"移向转变、移速加快的关键因素。"海葵"进入浙江近海时,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东风急流和西南气流水汽输送的加强、低层正涡度的输入是其得以爆发性增强的主要原因。台风爆发性增强时,卫星云图上表现为:台风环流螺旋度迅速加大,结构密实,有完整清晰的台风眼形成,眼区范围缩小,南北两条水汽输送通道建立,水汽输入云带发展强烈,以及台风水平尺度发展到最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葵 路径 强度 突然变化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聚、联结与破圈: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短视频平台的应急传播实践 被引量:4
9
作者 严玲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7,共10页
短视频平台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期间,多元主体群聚在短视频平台,通过发布灾难现场视频、直播灾区情况、在弹幕区及评论区发送求救信息等方式,具象化传播灾难现场,扩大可见性。其中,受灾民众结合与灾... 短视频平台在社会风险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期间,多元主体群聚在短视频平台,通过发布灾难现场视频、直播灾区情况、在弹幕区及评论区发送求救信息等方式,具象化传播灾难现场,扩大可见性。其中,受灾民众结合与灾害主题相关的同质性标签、与灾害无关但高热度的异质标签,利用信息流争取到更多被平台算法推荐的机会,实现了灾情的破圈传播;救援公众通过社交互动,与灾区民众实现在线联结,进行灾情传达、情感共鸣与心理援助,表情符号成为双方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IP属地共现为地域互助团体提供了数字在场证明;官方媒体的联动报道与慢直播扩大了灾情信息的传播范围,其评论区与弹幕区为公众提供了情感表达空间。短视频平台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应急传播实践为未来社会网络救助和风险治理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传播 短视频平台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 台风海葵 媒介可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