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台风“杜鹃”的 AMSU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 1
-
-
作者
魏应植
许健民
周学鸣
-
机构
厦门市气象局福建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7,共9页
-
基金
厦门市科技局3502Z20034017计划资助
-
文摘
由于微波具有穿透云的能力,AMSU卫星探测资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AMSU多个通道的资料,对2003年台风“杜鹃”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AMSU-B(89GHz和150GHz)与GOES-9的台风结构图像可以发现微波具有较强的垂直探测能力;在AMSU-B的5个通道中,通道2(Ch2)亮温值的大小能够最好地反映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冰晶层的深厚程度,从而判定螺旋雨带的强度;Ch2的亮温分布与雷达的强降水回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AMSU-A温度反演资料能够清晰地揭示热带气旋的暖心结构、地面风速和中心气压与250hPa温度距平的关系,以及强降水的落区等。结果表明:AMSU资料作为一种新的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在热带气旋的结构、螺旋雨带的强度及其降水强度的分析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台风“杜鹃”
微波探测资料
应用分析
螺旋雨带
热带气旋
-
Keywords
Typhoon “dujuan”
microwave soundings
application
-
分类号
P458.1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台风杜鹃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林良勋
黄忠
刘燕
李天然
梁键
蔡安安
-
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
广州市气象台
广州国际专业气象台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65,70,共5页
-
基金
广州中心气象台科研资金资助
-
文摘
台风杜鹃是继7908号台风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最强的台风,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发现,台风杜鹃的路径和强度及其造成的天气分布等具有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分布、“杜鹃”的结构及结构变化等密切相关。
-
关键词
台风
强度
路径
杜鹃
成因分析
特点
天气系统
结构变化
珠江三角洲
环流演变
-
Keywords
typhoon dujuan general circulation synoptic system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685.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不同海表面温度对南海台风“杜鹃”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9
- 3
-
-
作者
陈颖珺
谢强
蒙伟光
袁金南
王东晓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601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30303025)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年团队项目“华南沿海登陆台风生态的卫星遥感检测和灾害评估”(8351030101000002)
热带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采用水平分辨率0.25°×0.25°的日平均和周平均的卫星微波成像仪(TMI)和卫星微波辐射计(AMSRE)的海温资料(TMI-AMSRE SST)作为下强迫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南海过境台风"杜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SST的差异会导致大气风场的差异,从而使模式对SST有比较快速而且明显的响应;不同的SST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台风降水和台风中心附近潜热通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SST对台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海-气潜热通量来实现的。
-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差异
数值试验
不同遥感海温
南海台风“杜鹃”
-
Keywords
synoptic meteorology
difference of typhoons
numerical experiments
different remotely sens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yphoon dujua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一次副高控制下登陆的台风强降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 4
-
-
作者
范爱芬
娄小芬
彭霞云
-
机构
浙江省气象台
-
出处
《海洋预报》
2017年第4期66-75,共10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6-031
CMAYBY2017-031)
浙江省气象局重点项目(2013ZD03)
-
文摘
1521号台风"杜鹃"是在5 880 gpm副高控制下,5 920 gpm副高加强西伸过程中,登陆福建莆田沿海的。分析发现副高的加强西伸和低空华北高压的东移,改变了"杜鹃"东部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的分布,导致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在浙闽东部汇聚,在高空幅散、低空辐合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触发下,产生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杜鹃"消亡后,925 h Pa以下的边界层残留低压倒槽顶部东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汇合,使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在浙北东部持续,是该地区继续出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杜鹃"外围东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汇合造成的降雨回波,结构虽没那么致密,但发展更为旺盛,对流性更强,更易造成特强降水,业务预报中,需特别引起注意。
-
关键词
台风“杜鹃”
副高的加强西伸
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
降雨回波
大暴雨
-
Keywords
typhoon "dujuan"
the strengthening and western moving of subtropical high
low level jet andvapor convergence
rain echo
extraordinary torrential rain
-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预报
- 5
-
-
作者
罗通
洪加诚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
卫星海洋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27901)
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2024C03257)。
-
文摘
极深对流云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快速增强的前兆,为预报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极深对流云相关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整合了飓风强度统计预报快速增强指数(Statistical Hurricane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Rapid Intensification Index,SHIPS-RII)数据与TC中心300 km半径范围内极深对流云的覆盖面积。基于2011—2019年的数据,对24 h内TC增强超过30 kn和35 kn的快速增强事件分别进行了预报,相较于仅使用SHIPS-RII数据的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在皮尔斯技能得分(PSS)方面分别提升了5.66%和9.58%,在检测概率指标(POD)方面分别提升了8.41%和8.55%。用该模型对典型台风杜鹃(Dujuan,2015)进行预报,其结果证明整合了极深对流云覆盖面积的模型在快速增强预报中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TC初始强度较强时发生的快速增强预报。该模型对于强台风的预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云顶红外亮温(IR
BT)
极深对流云
机器学习
台风杜鹃(dujuan
2015)
TC初始强度
-
Keywords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rapid intensification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IR BT)extremely deep convective clouds
machine learning
typhoon dujuan(2015)
initeal intensity of TC
-
分类号
P732.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2015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8
- 6
-
-
作者
王皘
高拴柱
-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62-1567,共6页
-
文摘
2015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单极型,中高纬地区为3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且断裂,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72.4 mm,比常年同期(65.3 mm)偏多14.0%;全国9月平均气温为16.9℃,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3℃。月内共有6次强降水过程,24站出现了极端日降水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4个台风生成,1517号台风基洛从中太平洋移入,1521号台风杜鹃两次登陆我国并带来大范围降水。西北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气象干旱缓解,黄淮大部及辽宁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全国多地遭受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
-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暴雨
台风杜鹃
-
Keywords
subtropical high
rainstorm
Typhoon dujuan
-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