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杜鹃”的 AMSU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应植 许健民 周学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9-367,共9页
由于微波具有穿透云的能力,AMSU卫星探测资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AMSU多个通道的资料,对2003年台风“杜鹃”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AMSU-B(89GHz和150GHz)与GOES-9的台风结构图像可以发现微波具有较强的垂直探测能力;在AMSU-... 由于微波具有穿透云的能力,AMSU卫星探测资料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AMSU多个通道的资料,对2003年台风“杜鹃”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AMSU-B(89GHz和150GHz)与GOES-9的台风结构图像可以发现微波具有较强的垂直探测能力;在AMSU-B的5个通道中,通道2(Ch2)亮温值的大小能够最好地反映热带气旋螺旋雨带冰晶层的深厚程度,从而判定螺旋雨带的强度;Ch2的亮温分布与雷达的强降水回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AMSU-A温度反演资料能够清晰地揭示热带气旋的暖心结构、地面风速和中心气压与250hPa温度距平的关系,以及强降水的落区等。结果表明:AMSU资料作为一种新的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在热带气旋的结构、螺旋雨带的强度及其降水强度的分析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鹃” 微波探测资料 应用分析 螺旋雨带 热带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表面温度对南海台风“杜鹃”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陈颖珺 谢强 +2 位作者 蒙伟光 袁金南 王东晓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1-406,共6页
采用水平分辨率0.25°×0.25°的日平均和周平均的卫星微波成像仪(TMI)和卫星微波辐射计(AMSRE)的海温资料(TMI-AMSRE SST)作为下强迫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南海过境台风"杜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台... 采用水平分辨率0.25°×0.25°的日平均和周平均的卫星微波成像仪(TMI)和卫星微波辐射计(AMSRE)的海温资料(TMI-AMSRE SST)作为下强迫源,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南海过境台风"杜鹃"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SST的差异会导致大气风场的差异,从而使模式对SST有比较快速而且明显的响应;不同的SST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台风降水和台风中心附近潜热通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SST对台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海-气潜热通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差异 数值试验 不同遥感海温 南海台风“杜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副高控制下登陆的台风强降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爱芬 娄小芬 彭霞云 《海洋预报》 2017年第4期66-75,共10页
1521号台风"杜鹃"是在5 880 gpm副高控制下,5 920 gpm副高加强西伸过程中,登陆福建莆田沿海的。分析发现副高的加强西伸和低空华北高压的东移,改变了"杜鹃"东部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的分布,导致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 1521号台风"杜鹃"是在5 880 gpm副高控制下,5 920 gpm副高加强西伸过程中,登陆福建莆田沿海的。分析发现副高的加强西伸和低空华北高压的东移,改变了"杜鹃"东部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的分布,导致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在浙闽东部汇聚,在高空幅散、低空辐合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触发下,产生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杜鹃"消亡后,925 h Pa以下的边界层残留低压倒槽顶部东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汇合,使水汽辐合和不稳定能量在浙北东部持续,是该地区继续出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杜鹃"外围东南急流与偏东急流的汇合造成的降雨回波,结构虽没那么致密,但发展更为旺盛,对流性更强,更易造成特强降水,业务预报中,需特别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鹃” 副高的加强西伸 低空急流和水汽辐合 降雨回波 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