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宋前三朝台谏制度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7-96,共10页
宋代台谏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御史台官)与谏官(两省谏官、谏院谏官)的合称。自秦、汉以来,御史为监察制度的主要执行者,而御史台是一个纠弹百官、肃正朝仪、鞫治诏狱的事务丛脞的职能机... 宋代台谏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御史台官)与谏官(两省谏官、谏院谏官)的合称。自秦、汉以来,御史为监察制度的主要执行者,而御史台是一个纠弹百官、肃正朝仪、鞫治诏狱的事务丛脞的职能机构;谏官职在规谏人君、议论朝政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台谏制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哲宗至高宗时期之台谏制度 被引量:2
2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70,109,共10页
宋代台谏制度发展到仁宗时期,形成了建员少、事权重、选择精的三大特点。本文仍从这三个方面,就哲宗至高宗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实施状态进行考察。其结论是,此期台谏建员少、事权重的特点并无根本性变化,但选择精的传统却未能坚持,台谏官... 宋代台谏制度发展到仁宗时期,形成了建员少、事权重、选择精的三大特点。本文仍从这三个方面,就哲宗至高宗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实施状态进行考察。其结论是,此期台谏建员少、事权重的特点并无根本性变化,但选择精的传统却未能坚持,台谏官入选的资格要求被彻底放弃,皇帝亲除之制也演变为宰执拟除。台谏选任之制的变化,为宰辅控制台谏并进而操纵时局开了方便之门。至秦桧独相,本为加强皇权而设的台谏已完全成了他的工具,天子的“耳目之官”成了他的爪牙,台谏制度权力过高的隐患至此暴露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宋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初百年台谏制度建设与士人气节及诗格变迁之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培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3-139,共7页
宋初百年台谏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士人的文化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表现在此期诗格变迁的发展历程中。台谏制度对士人气节和士人文化风尚产生作用,是通过台谏人物的进谏主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行而得以实施的。北宋诗格在五代备... 宋初百年台谏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士人的文化心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表现在此期诗格变迁的发展历程中。台谏制度对士人气节和士人文化风尚产生作用,是通过台谏人物的进谏主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行而得以实施的。北宋诗格在五代备极萧衰之后呈现出勃起高涨的局面。此期士人特别关注文、道关系等历史现象,都与台谏制度影响下的士人文化心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士人 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北宋天禧至元丰间之台谏制度 被引量:1
4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8-87,共10页
关于宋代台谏制度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北宋前三朝的状态,我已专文讨论①,本文则对第二阶段,即天禧元年(1017)至元丰八年(1085)间的台谏制度进行探讨。本来,从天禧元年至乾兴元年(1022)二月的五年多时间,应属... 关于宋代台谏制度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北宋前三朝的状态,我已专文讨论①,本文则对第二阶段,即天禧元年(1017)至元丰八年(1085)间的台谏制度进行探讨。本来,从天禧元年至乾兴元年(1022)二月的五年多时间,应属前三朝范畴,但因天禧元年的别置台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台谏制度 天禧诏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宋代的台谏制度
5
作者 郭开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4-45,共2页
台谏制度宋以前就有,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宋代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长官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其中御史大夫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向无实任,御史中丞乃实际上... 台谏制度宋以前就有,秦汉唐宋历代相承,号称天子耳目。宋代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下设三院:台院、殿院、察院。御史台的长官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知杂事。其中御史大夫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向无实任,御史中丞乃实际上的最高长官,俗称“台长”。所属官员有: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六人,检法一人,主簿一人,推直官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宋史》 谏官 侍御史 御史台 御史大夫 监察御史 专制皇权 贞观之治 枢密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谏、舆论与北宋改革的命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世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8-112,共5页
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攻击下,蹒跚而行,最终失败。台谏制度到宋朝发生了重... 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攻击下,蹒跚而行,最终失败。台谏制度到宋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台谏职能合一,风闻言事,势力强大,作为"公议"的代表,社会舆论的中心,在北宋权力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北宋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台谏制度 舆论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台谏合一之势探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贾玉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1-85,共5页
论及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者,大多认为宋代御史和谏官职能相混,开台谏合一之端。事实上,宋代不仅仅是开台谏合一之端,而是已经形成了合一之势,并成为宋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宋代台谏合一之势形成的表现、原因及其作用作... 论及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者,大多认为宋代御史和谏官职能相混,开台谏合一之端。事实上,宋代不仅仅是开台谏合一之端,而是已经形成了合一之势,并成为宋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宋代台谏合一之势形成的表现、原因及其作用作一初步探讨,希冀对宋代政治史的研究有所裨益,纰缪疏陋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台谏合一制度 御史 谏官 职能 成因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北宋仁、英两朝的台谏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家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55-61,共7页
北宋仁宗、英宗统治的四十五年,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时期。其所以重要,第一,它上承宋太宗晚期以来日渐腐败的统治,下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熙丰变法,是诸多社会矛盾孕育、并日趋激化的时期;第二,这一时期,整个官僚集团的精神... 北宋仁宗、英宗统治的四十五年,是北宋政治史上一个颇为重要的时期。其所以重要,第一,它上承宋太宗晚期以来日渐腐败的统治,下启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熙丰变法,是诸多社会矛盾孕育、并日趋激化的时期;第二,这一时期,整个官僚集团的精神风貌发生明显的变化,用王夫之的话说,即:仁宗之际,“宋兴以来敦庞笃厚之风,荡然不足以存矣”。朝野官员大多贪鄙龌龊、奔竞不息,士风严重败坏;第三,北宋乃至南宋政治上赫然在目的朋党之争对两宋政治的影响极大,但若回溯,“其始则景祐诸公开之也”。然而,只需略加考察,便可发现,仁、英两朝台谏的政治活动与上述均有着不解之缘,这便有必要对该时期的台谏进行若干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政治活动 谏官 欧阳修 北宋 御史中丞 宰执 监察御史 熙丰变法 影响深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谏、舆论与北宋改革的命运
9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1-191,共1页
王世农在2004年第3期《文史哲》上撰文认为,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 王世农在2004年第3期《文史哲》上撰文认为,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而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攻击下,蹒跚而行,最终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时期 谏官 台谏制度 舆论活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台谏的职事回避
10
作者 虞云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中国封建官僚系统中的职事回避制度,宋代以前即已实行。《旧唐书》卷43《职官二》吏部条云:“凡同司联事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就是例证。对宋代官僚的职事回避的通例,已有学者论及。宋代职事回避虽然不仅仅限于以台谏官为主... 中国封建官僚系统中的职事回避制度,宋代以前即已实行。《旧唐书》卷43《职官二》吏部条云:“凡同司联事勾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就是例证。对宋代官僚的职事回避的通例,已有学者论及。宋代职事回避虽然不仅仅限于以台谏官为主体的中央监察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宋会要》 御史中丞 回避制度 谏官 职事 《要录》 《宋史》 分权制衡 监察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安石改革与社会舆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天运 《史学集刊》 1988年第3期6-12,共7页
任何改革,都要遇到一个社会舆论问题。如果把改革比做船,舆论就是风。舆论与改革一致,就是开顺风船;不重视舆论,只靠行政命令,就是开无风船或顶风船了。在这方面,王安石改革中的教训是很典型的。我认为,王安石改革中社会舆论问题没有解... 任何改革,都要遇到一个社会舆论问题。如果把改革比做船,舆论就是风。舆论与改革一致,就是开顺风船;不重视舆论,只靠行政命令,就是开无风船或顶风船了。在这方面,王安石改革中的教训是很典型的。我认为,王安石改革中社会舆论问题没有解决好,是其改革困难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神宗 社会舆论 谏官 欧阳修 台谏制度 司马光 张方平 保守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