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创伤中的“文化记忆”——台湾现代诗人笔下“中国形象”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4
1
作者 白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5,共7页
书写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焦虑",始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确认个体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多重面貌的"中国形象"以镜像功能的意义,构成现代诗人笔下内涵深邃的意象。对&q... 书写由政治事件引发的生命个体的"存在焦虑",始终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台湾现代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为确认个体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多重面貌的"中国形象"以镜像功能的意义,构成现代诗人笔下内涵深邃的意象。对"中国形象"的营造,超越了单纯的乡愁情结而成为特殊历史时期文化生态及知识者心路历程的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 中国形象 怀乡叙事 历史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重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现代诗的另类现代性
2
作者 白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51,共6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在备受争议中将汉语新诗带入了新的诗艺发展阶段,但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诗坛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现代诗人纷纷转向,"回归传统""关注现实"成为受到关注的主流话语。值得注意的是,&qu...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诗运动在备受争议中将汉语新诗带入了新的诗艺发展阶段,但七十年代以后,随着诗坛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现代诗人纷纷转向,"回归传统""关注现实"成为受到关注的主流话语。值得注意的是,"回归传统"并不是简单地皈依传统,而是对传统的重新建构,是现代诗人前期"先锋"探索的另一种样态,背离与回归实际是先锋探索的一体两面,七十年代以后的台湾现代诗在反思意义上重塑了另类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代 台湾现代诗 传统的重塑 另类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现代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演绎
3
作者 吴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台湾一批现代诗人在建构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现代诗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所谓中国民族风味,即以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为诗之内核;所谓现代演绎,即以现代意识和技巧演绎古代人物、文本和题材。本文主要从历史人物与当代人物在现实同一时空... 台湾一批现代诗人在建构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现代诗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所谓中国民族风味,即以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为诗之内核;所谓现代演绎,即以现代意识和技巧演绎古代人物、文本和题材。本文主要从历史人物与当代人物在现实同一时空欢聚一堂;对古代经典作品作当下合理的延伸,进行审美再创作,从而使古典与当下文本构成互文;在题材上传统与现代对接,即赋予传统题材的现代意识,或以现代手法来开拓传统题材——三个向度,论述台湾现代诗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 中国古典文学 现代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概念之我见 被引量:3
4
作者 俞兆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31-35,44,共6页
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概念之我见俞兆平(一)在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是一至关重要的概念。有不少诗论家,如林亨泰、杜国清等,甚至认为始自五十年代中期的台湾现代诗与它之前的传统诗,于诗的特质方面的分野为“知性之强调”与... 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概念之我见俞兆平(一)在台湾现代诗学中,“知性”是一至关重要的概念。有不少诗论家,如林亨泰、杜国清等,甚至认为始自五十年代中期的台湾现代诗与它之前的传统诗,于诗的特质方面的分野为“知性之强调”与否。杜国清1989年、1991年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台湾现代诗 《判断力批判》 艾略特 叶维廉 诗学理论 钱钟书 康德 浪漫主义 宇宙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视域下台湾“现代诗派”诗歌风格嬗变研究
5
作者 郭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63,161-162,共10页
从修辞学、诗学视角出发,以隐喻为切入点,对台湾"现代诗派"诗歌文本中的隐喻模式、隐喻的生成机制、隐喻类型、隐喻意象以及隐喻的本体与喻体双重视野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台湾"现代诗派"对西方现... 从修辞学、诗学视角出发,以隐喻为切入点,对台湾"现代诗派"诗歌文本中的隐喻模式、隐喻的生成机制、隐喻类型、隐喻意象以及隐喻的本体与喻体双重视野之间的距离等因素进行的综合分析显示:台湾"现代诗派"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习染和反思过程大致经历了技法移植、西化质疑和传统内转等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诗歌中的隐喻在共时层面上分别有着相对稳定的深层结构模式,即替代式、范畴错置式和虚实结合式,而在历时层面上则呈现出隐喻风格从夸饰性到抽象性最后向明喻化演变的轨迹。在这一演变历程中,隐喻以"纯粹语言学的否定性策略",不但实现了台湾现代主义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一脉相承的"先锋精神",而且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反思的同时,推进了台湾"现代诗派"不断走向艺术自律的过程。以此为基础,重新发掘出了杨炽昌及其所倡导的风车诗社对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锋性实验价值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派” 诗歌风格 隐喻 分期问题 艺术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中西的“回头浪子”——论余光中《掌上雨》中现代诗观之演变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67-71,共5页
余光中(1928年——)福建永春人,是当代台湾诗坛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他既是现代诗的创作者和维护者,又是现代诗的批评者和叛逆者。他几乎参与了台湾现代诗运动中所有的重要论争,并以自己的创作和诗论,促进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 余光中(1928年——)福建永春人,是当代台湾诗坛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他既是现代诗的创作者和维护者,又是现代诗的批评者和叛逆者。他几乎参与了台湾现代诗运动中所有的重要论争,并以自己的创作和诗论,促进了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与分化,也完成了自己现代诗观的转变。余光中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论战文章收入于他的文集《掌上雨》中。文章虽在当时皆因时因事而发,但在偏见之雾散开,时尚之尘落定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诗论文章依然具有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现代诗 现代诗 台湾现代诗 融合中西 五十年代 传统与现代 六十年代 全盘西化 民族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缪斯”——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对古典诗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振亚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0-145,158,共7页
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真正莅临。而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几经磨难,左冲右突,在70年的起伏游动中留下了一条断续的轨迹曲线——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 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真正莅临。而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几经磨难,左冲右突,在70年的起伏游动中留下了一条断续的轨迹曲线——20年代的象征诗派、30年代的现代诗派、40年代的九叶诗派、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代诗派、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朦胧诗派、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潮。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追逐的个性,信守的走向;但在对中外文学遗产的接受层面上它们又都达成了一点共识。即每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都不是偶然孤立的文学现象,更不是神秘莫测的“天外来客”,突破闭锁态势的开放的发生发展机制,决定了它们的质地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派诗歌 古典诗歌 现代诗 象征诗派 台湾现代诗 李金发 戴望舒 九叶诗派 朦胧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诗简论 被引量:2
8
作者 翁光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4-93,83,共11页
有人说历史是一位少女,可以任意涂抹装扮;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自然地照见美丑原貌;而我,宁肯相信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从中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人,他经过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才比较... 有人说历史是一位少女,可以任意涂抹装扮;也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自然地照见美丑原貌;而我,宁肯相信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从中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人,他经过分析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才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1949年以来的台湾新诗,已走过了三十多年曲折的历史道路。这中间派别众多,新潮迭现,诗作繁富,争论激烈,就是台湾省的诗人学者,对它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分歧,莫衷一是。其中观点较有代表性的是洛夫、许南村、余光中。洛夫对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现代诗持肯定的态度,对七十年代以来用现实主义方法写的新诗则基本否定;接近洛夫观点的有张默、萧萧。许南村相反,对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现代诗持否定的态度,对七十年代以来用现实主义方法写的新诗则基本肯定;关杰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现代诗 六十年代 七十年 余光中 台湾文学 现实主义方法 现代派诗人 南村 历史道路 五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覃子豪的诗作与诗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古远清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50-53,共4页
覃子豪的诗“稳实而圆熟,明澈而含蕴”。他的诗作,受了浪漫派、巴拿斯派、象征派诗人诸多的影响,但没有食洋不化,而是诗风严谨,细腻,充满着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覃子豪的诗论以宏观上把握现代诗的特质、中国新诗的发... 覃子豪的诗“稳实而圆熟,明澈而含蕴”。他的诗作,受了浪漫派、巴拿斯派、象征派诗人诸多的影响,但没有食洋不化,而是诗风严谨,细腻,充满着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在诗坛上独树一帜。覃子豪的诗论以宏观上把握现代诗的特质、中国新诗的发展方向,和细致深入分析艺术问题相结合为特色,做到了立论有据,评价恰当,理论联系实际。在台湾当代诗歌批评史上,写下了这位“诗的播种者”带有奠基性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覃子豪 诗的播种者 台湾现代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光中乡愁诗的民族意识感断议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学工 《学术研究》 198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1 台港著名诗人余光中,是台湾现代诗运动的首创者之一。早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时,便开始诗歌创作,此后三十多年,浪迹台、美、港各地,创作颇丰,先后出诗集十三、四种,散文、评论集七种,译作八种,以及十余种英文论著,在海外诗坛、文坛影响很... 1 台港著名诗人余光中,是台湾现代诗运动的首创者之一。早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时,便开始诗歌创作,此后三十多年,浪迹台、美、港各地,创作颇丰,先后出诗集十三、四种,散文、评论集七种,译作八种,以及十余种英文论著,在海外诗坛、文坛影响很大,据黄维梁先生统计,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九年二十七年间,海外有关余先生的介绍、研究文章达一百八十余篇之多。近年来,大陆学界诗界对余先生的作品亦开始介绍,赴港大陆学者、作家和余先生之间也多有交流,以沟通两岸文化艺术信息,密切同胞手足之谊。观余光中先生诗歌创作的全部历程,私意以为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走的是一条由西方古典浪漫主义进入西方现代主义的道路,该时期作品,明显受西方现代哲学、文学影响,虽不乏佳句,诗风上不无虚无晦涩之弊,总的成就不敢恭维过高。他的第五本诗集《莲的联想》标志着他创作上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民族意识 乡愁诗 诗歌创作 台湾现代诗 西方现代哲学 苦瓜 西方现代主义 大陆学者 重大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维廉的诗与传统
11
作者 邱熊熊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4期120-128,共9页
“传统是一块磨石,个人的才具是一块待琢的宝石,二者相磨擦所进出的火花就是诗。”白荻的这句话道出了台湾现代诗人对传统与个性关系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理解。台湾现代诗是个复杂的文学现象,但现在有些人一谈起台湾现代诗,便会有一种印象... “传统是一块磨石,个人的才具是一块待琢的宝石,二者相磨擦所进出的火花就是诗。”白荻的这句话道出了台湾现代诗人对传统与个性关系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理解。台湾现代诗是个复杂的文学现象,但现在有些人一谈起台湾现代诗,便会有一种印象,以为这不过是西方现代派诗歌在台湾的翻板,是绝对的“横的移植”(纪弦语),因而也就很自然地要给予否定。其实不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台湾现代诗 象征意象 传统文化 中国古典诗歌 现代派诗歌 中国现代诗 文学现象 五四以来 前期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