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遗传算法反演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的震源过程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海军 林邦慧 +1 位作者 陈诗安 林奕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地震矩张量解的反演问题.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其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地震矩张量解的反演问题.采用数字化台网P波波形资料及台湾台网P波初动方向资料,研究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及其邻近地区(北纬21°~26°,东经115°~120°)ML≥5.8共5个地震的矩张量解及震源参数.在5个地震中,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1918年南澳7.3级地震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结果表明:这次7.3级地震的矩张量解以双力偶成分为主,是断层面接近NW走向的正断层.断层面的走向与大震前地震的条带分布走向及余震分布显示的破裂图象较相像.震源机制的张应力轴接近水平,近NE走向;压应力轴几乎垂直,近NWW走向.似乎表明,这次地震是受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北西向挤压的力源控制.但从P轴接近竖直而T轴接近水平看,这是一次强烈拉张性的正断层.其它4个强震震源机制解与7.3级大震相互差别较大.这些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复杂性表明了海峡地震序列发展过程是比较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张量 震源参数 遗传算法 反演 台湾海峡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P系统在2018年台湾海峡M_(S)6.2地震序列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张燕明 廖诗荣 +1 位作者 陈惠芳 胡淑芳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4,共8页
为评估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台网条件较差海域地震序列的处理能力,离线处理了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M_(S)6.2地震前后21天的连续波形数据,对比分析了自动处理结果与人工编目结果,定量评估了系统产出自动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以及... 为评估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台网条件较差海域地震序列的处理能力,离线处理了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M_(S)6.2地震前后21天的连续波形数据,对比分析了自动处理结果与人工编目结果,定量评估了系统产出自动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以及震源位置、震级大小、震相到时等信息的可靠性。系统共产出407条台湾海峡地震目录,与人工多台目录匹配93条,匹配率为100%;与人工单台目录匹配200条,匹配率为93.9%;其余114条地震目录均为人工漏分析的台湾海峡地震序列事件。匹配事件地震参数统计结果表明,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占比96.77%;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占比100%;震源深度偏差小于10 km占比50.54%;震级偏差小于0.5占比98.92%。RISP系统可快速产出台湾海峡地震序列目录,目录完备性明显优于人工目录,地震参数的精度与人工目录相当。利用系统自动处理结果反演主震震源机制解,并对M_(L)≥3.0的地震进行精定位,认为台湾海峡M_(S)6.2地震发震构造可能为一条近东西向的隐伏断裂。RISP系统自动处理结果可用于快速判断发震断层,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地震应急处置等工作。根据RISP系统产出地震序列分布特征以及主震震源机制解对于了解本次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地震序列 自动编目 RISP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特培 谭争光 +3 位作者 李晓慧 杨选 刘吉平 邓志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8-1524,共17页
通过对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6.2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特征,结合大陆和台湾岛GPS测量资料的分析,探讨岛陆两地相对运动对区域应力场等的影响.结... 通过对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6.2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特征,结合大陆和台湾岛GPS测量资料的分析,探讨岛陆两地相对运动对区域应力场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5年起上述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由弱转强,中小地震及震群活动由海域逐步向粤闽赣湘交界广泛扩散,表明地震活动增强可能是较大范围应力场增强所致;(2)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区域应力场呈现拉张(震前15年)-挤压(震前5年)-拉张(震前半年)的演化特征;地震视应力计算结果同样显示震前5年开始区域应力水平快速大幅上升并持续至临震前半年转为下降;(3)GPS基线长期观测表明台湾岛相对大陆存在年度"分离-相聚"交替运动,6.2级地震前两岸经历了"分离-相聚-分离"2次明显的倒转运动,运动方式倒转时间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变化存在准同步性.分析认为台湾海峡及粤闽赣湘交界等区域应力状态及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制于两岸相对运动方式,台湾岛震前持续近5年朝大陆挤压造成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可能是导致6.2级地震以剪切破裂方式发生的直接因素.菲律宾海板块位于台湾岛东部的动力触角作用可能是造成台湾岛相对大陆往返运动最主要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地震 地震活动性 构造应力场 地震视应力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n震相测定台湾海峡M6.2地震震源深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惠芳 林彬华 +2 位作者 张燕明 蔡杏辉 于伟恒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53-857,共5页
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获得Pn震相准确到时,然后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获取sPn与Pn震相的走时差,通过该走时差测定台湾海峡M6.2地震震源深度为14.7 km,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对比本文计算结果与CAP方法的反演结果得出,本文研究方法更... 采用波形互相关技术获得Pn震相准确到时,然后应用滑动时窗相关法获取sPn与Pn震相的走时差,通过该走时差测定台湾海峡M6.2地震震源深度为14.7 km,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对比本文计算结果与CAP方法的反演结果得出,本文研究方法更加方便、快捷、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地震 震源深度 SPN震相 波形互相关 滑动时窗相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背景空区对闽粤沿海地震形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荣峰 许仪西 杨佩琴 《地震学刊》 CSCD 2000年第4期51-57,共7页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 讨论了 1994年 9月 16日台湾海峡南部 7 3级地震对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的影响。从地震学角度出发结合这一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对这次地震的震前背景空区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震后背景空区演变进行了追踪 ,以期从震后各断裂带受其应力调整的影响中 ,找出应力有可能再次集中的地段 ,这对缩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中强地震的时间、地点、强度范围的预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地震 背景空区 东南沿海地震 地震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及断裂危险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韶稳 詹文欢 +1 位作者 张帆 朱俊江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30,共12页
利用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滑动分布模型的资料,计算了由台湾海峡7.3级地震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震后余震的分布与应力场的情况及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震源地分布的角度对库仑应... 利用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滑动分布模型的资料,计算了由台湾海峡7.3级地震造成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对余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震后余震的分布与应力场的情况及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震源地分布的角度对库仑应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滑动分布模型正演的静态库仑应力变化在距震中相对较远的区域与余震分布的一致性较好,约90%的余震发生在库仑应力增加的区域;在震中附近计算出的库仑应力变化比较复杂,与余震的分布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在距震中较远的区域,库仑应力变化能比较好的反映余震的分布,而在震中附近库仑应力变化与余震分布的对应关系则比较复杂。以闽粤滨海断裂带为接收断层计算了其上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其西南段上的应力增加,促使其活动性增强,认为在闽粤滨海断裂带与NW走向的上杭-东山断裂交汇的南澎岛-东山岛海域发生地震的潜在危险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应力变化 台湾海峡7.3级地震 震源机制解 断裂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海峡地震来分析厦门台地倾斜仪的映震能力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先保 黄晓华 +2 位作者 徐智明 郭皓 黄元坤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6-433,共8页
本文通过 1 994年 9月 1 6日台湾海峡 7.3级地震 ,利用三种台站常用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厦门台东西、南北两分量 1 990年 1月 1日至 1 996年 1 2月31日的地倾斜资料以及 1 999年 8月 5日惠安 4.8级地震和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7.... 本文通过 1 994年 9月 1 6日台湾海峡 7.3级地震 ,利用三种台站常用的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厦门台东西、南北两分量 1 990年 1月 1日至 1 996年 1 2月31日的地倾斜资料以及 1 999年 8月 5日惠安 4.8级地震和 1 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南投 7.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 ,对造成两分量映震能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从均值图上判别 ,东西向对近震的映震能力较强 ,而对远震的映震能力较弱。经过资料处理后的两分量对近震的反映能力几乎相同 ,相比之下 ,东西分量略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地震 地倾斜资料 映震能力 噪声异常 地倾斜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