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人文空间的二重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小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9,共11页
如同民族文化素质一样,以儒释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为基本格局的中国人文文化也决不是一个内涵单一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极为博大、深邃的思想的精神空间。在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与呈现的中国人文文化空间中,崇德轻利、... 如同民族文化素质一样,以儒释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为基本格局的中国人文文化也决不是一个内涵单一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极为博大、深邃的思想的精神空间。在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与呈现的中国人文文化空间中,崇德轻利、贵和尚中、因果循环等中国人文文化的精神元素与内容就既是人化过程中的建设性力量,又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被超越、被重构的东西。它们一方面强调、维护了人性尊严和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构成对人性尊严、人的主体性的限制和压抑。它们的这种既肯定独立的人格又对其进行压抑,既张扬自由开放的精神又对其进行压制的矛盾属性,突显了中国人文文化空间的二重性特性。意识到这种二重性特性,从而在诗歌中立体地呈现中国人文文化的精神元素与内容的双重功能生成的中国人文文化空间的张力,正是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诗歌想象中国人文文化空间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世代 本土诗人 想象 物质空间 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中国想象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小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91,共12页
长期以来,关于台湾新世代文学的研究存在着将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两个亚世代"群体"、在地意识与母体意识两种本土意识维度、再现与创造两种想象作用力割裂开来进行论述的问题。事实上,一方面,台湾新世代的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 长期以来,关于台湾新世代文学的研究存在着将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两个亚世代"群体"、在地意识与母体意识两种本土意识维度、再现与创造两种想象作用力割裂开来进行论述的问题。事实上,一方面,台湾新世代的本土诗人与外省诗人两个亚群体是不能截然分开来看待的,它们总是处于一种相互阐释、相互补充和相互建构的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台湾本土"这一概念不只指涉一种与地理有关的在地意识,也指涉一种与历史、语言有关的母体意识;最后,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对中国的想象,不只可以像余光中、洛夫等前行代诗人那样通过感觉、知觉和经验等再现的方式去生成,也可以通过一种对非现实性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体验与反思的方式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世代 本土诗人 中国想象 世代“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物质空间二重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小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153,共9页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物质空间具有较为突出的二重性。首先,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内空间建构的自然要素的差异生成的。其次,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外街道空间建构的差异生成的。通过这种种对比,杨泽、渡也、零雨、候吉谅等台湾新世... 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想象的中国物质空间具有较为突出的二重性。首先,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内空间建构的自然要素的差异生成的。其次,是由传统与现代的户外街道空间建构的差异生成的。通过这种种对比,杨泽、渡也、零雨、候吉谅等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不无伤感地展现了传统的物质空间所指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在现代的物质空间所指代的现代文明与消费文化的冲击中日趋衰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们浓厚的文化怀旧与文化忧郁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世代 本土诗人 想象 物质空间 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式想象: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旅游经验中的现实中国形象
4
作者 赵小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孟樊、方群等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笔下旅游经验中的中国大陆景观是他们对中国大陆的一种再现式想象,是以他们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经验为前提,通过他们的"选择性聚焦"凸显出来的现实中国大陆的镜像。在很大的程度上,前理解和期... 孟樊、方群等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笔下旅游经验中的中国大陆景观是他们对中国大陆的一种再现式想象,是以他们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经验为前提,通过他们的"选择性聚焦"凸显出来的现实中国大陆的镜像。在很大的程度上,前理解和期待视野决定了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凝视与观看中国大陆景观的取舍标准。而这种取舍事实上也是他们在对自我身份进行定位、对中国大陆景观进行观察和区分的一种实践。在中国大陆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中,他们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使自己独特的本质力量得到了独特的对象化方式的肯定。而在中国大陆的现代化生活空间中,他们不仅找不到回家的感觉,而且感受到一种毁掉自己关于家园记忆的深深的恐惧,感受到主体与空间的隔膜。由此,在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对中国大陆景观的书写中,中国大陆既有着"如家"般的"优美",也有着"非家"般的生态秩序的失衡。而无论是"如家"般的"优美",还是"非家"般的生态秩序的失衡,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大陆景观不同侧面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世代 本土诗人 再现想象 旅游经验 知识经验 现实中国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地区新世代作家的创伤性历史成长记忆
5
作者 张琴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79,共3页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中,台湾新世代作家以其反主流的边缘化、解构性历史叙事引起文坛关注,他们书写的历史成长记忆具有强烈的创伤性体验。本省籍作家政治恐怖中的历史性创伤体验和外省籍作家眷村成长中的无根记忆分别从两个层...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中,台湾新世代作家以其反主流的边缘化、解构性历史叙事引起文坛关注,他们书写的历史成长记忆具有强烈的创伤性体验。本省籍作家政治恐怖中的历史性创伤体验和外省籍作家眷村成长中的无根记忆分别从两个层面呈现了台湾新世代作家创伤性历史记忆的深层内涵,体现了这代作家的个人化历史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省和超越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世代 创伤记忆 历史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