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东风螺人工繁殖及苗种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进锋 张汉华 +1 位作者 陈利雄 梁超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2-95,共4页
摘要:对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进行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台湾东风螺亲螺在繁殖初期日摄食量为1.5%以上,最高可达3.0%,但繁殖盛期摄食量减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利用水泥方砖采卵效果良好。在水温22,5—25.6... 摘要:对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进行人工繁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台湾东风螺亲螺在繁殖初期日摄食量为1.5%以上,最高可达3.0%,但繁殖盛期摄食量减少。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利用水泥方砖采卵效果良好。在水温22,5—25.6℃和充气条件下,台湾东风螺受精卵在卵囊内完成胚胎发育破囊孵出的时间为7d,孵化率为95%以上。在水温为24.0~27.5℃、培育密度为0.10个/mL左右时,幼虫壳长生长速度可达18.1μm/d,其生长曲线显示中后期生长加速,成活率为60%以上;幼虫发育至附着变态的平均时间为22d,在铺砂与不铺砂条件下均可附着变态。在水温为25.1—26,5℃、培育密度为2000—2100个/m^2时采用无铺砂培育台湾东风螺稚贝,其壳高由1.3mm长至5.5mm,生长速度为0,22mm/d,成活率为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东风(babylonia lutosa) 人工繁殖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部台湾东风螺对饵料的摄食和饵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被引量:26
2
作者 柯才焕 符艳 +2 位作者 汤鸿 周时强 李复雪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共3页
关键词 东风 饵料 蛋白质 消化率 台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肿吻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新中 文万侥 +2 位作者 冯永勤 谢珍玉 周永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2,共6页
从海南省文昌县某养殖场患病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吻、肌肉和肝脏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检测和生化鉴定,该病原菌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Ⅰ(Vibrio anguillarum Biovar Ⅰ)。该病原菌对... 从海南省文昌县某养殖场患病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吻、肌肉和肝脏中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经形态学检测和生化鉴定,该病原菌为鳗弧菌生物变种Ⅰ(Vibrio anguillarum Biovar Ⅰ)。该病原菌对方斑东风螺的LD50值为1.7×10^6cfu/g。药敏试验表明派拉西林、罗红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氟哌酸、先锋必、妥布霉素、菌必治、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复达欣、呋喃妥因等12种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原菌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鳗弧菌生物变种Ⅰ(Vibrio ANGUILLARUM BIOVAR I) 分离 鉴定 药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方斑东风螺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刘建勇 绍杰 卓健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0,共6页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根据方斑东风螺个体大小设立A、B、C(壳高分别为6.86±0.24、4.75±0.37、3.15±0.12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11.064±0.361、4.245±...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盐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根据方斑东风螺个体大小设立A、B、C(壳高分别为6.86±0.24、4.75±0.37、3.15±0.12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11.064±0.361、4.245±0.690、2.015±0.122 g)3组,盐度设13、18、23、28、33等5个梯度,实验水温为27—28℃。结果表明:(1)盐度、个体大小对方斑东风螺的耗氧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盐度在13—28之间时,3组方斑东风螺的耗氧率都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盐度升至33时,耗氧率下降。方斑东风螺的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耗氧率(O)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O=aWb,其中a值的范围为1.365 5—3.072 2,平均值是2.236 8,b值的范围为-0.195 2—-0.093 6,平均值为-0.130 6。(2)盐度、个体大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方斑东风螺的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1)。盐度在13—28之间时,3组方斑东风螺的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盐度升至33时,排氨率下降。方斑东风螺的软体部干重(W)与单位体重排氨率(N)之间的关系也符合幂函数方程N=c Wd,其中c值的范围为261.769 4—360.427 9,平均值为320.643 4,d值的范围是-0.325 3—-0.189 0,平均值是-0.248 5。(3)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S)、软体部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O=1.208-0.039W+0.039S(R=0.578,F=10.517,显著性概率=0.000)、N=-210.442-9.255W+2.965S(R=0.813,F=40.834,显著性概率=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早期发育过程中几种消化酶的活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魏永杰 黄斌 +2 位作者 柯才焕 许贻斌 王德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59,共5页
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的早期发育从早期面盘幼体到变态后15d的稚贝分成6个阶段,分别测定各阶段蛋白酶(P)、脂肪酶(L)、淀粉酶(A)和纤维素酶(C)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体发育的推进,蛋白酶比活力逐渐减小,脂肪酶比活... 将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的早期发育从早期面盘幼体到变态后15d的稚贝分成6个阶段,分别测定各阶段蛋白酶(P)、脂肪酶(L)、淀粉酶(A)和纤维素酶(C)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幼体发育的推进,蛋白酶比活力逐渐减小,脂肪酶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比活力则在变态前逐渐增加,而变态后逐渐减小。比较A/P和(A+C)/(P+L)两种指标指示方斑东风螺幼体发育过程中的食性变化,提出(A+C)/(P+L)用于指示方斑东风螺食性变化更合理、准确。综合比较幼体发育各阶段4种消化酶活性,发现在面盘幼体向稚贝变态期间,幼体消化能力最弱,原因与幼体的变态过程有关。实验结果也验证了贝类具有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该酶在东风螺对纤维素分解中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Link) 消化酶 比活力 食性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方斑东风螺六种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谭春明 赵旺 +5 位作者 吴开畅 张玥 杨蕊 温为庚 陈旭 于刚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5,共8页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本文研究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急性毒性及不同浓度的氨氮溶液(22、47.5、102和220mg/L)对其体内六种免疫酶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氨氮浓度越大,其毒性作用越强,方斑东风螺死亡率越高;500mg/L氨氮处理组于24h便出现(20.3±2.1)%死亡率,并且96h后存活率降为0。而相同条件下,随试验时间的延长,方斑东风螺死亡率也越高。氨氮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CAT和AKP活性均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ACP和T-SOD活性表现出“抑制-诱导”的趋势,CSH-PX活性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趋势,而氨氮对处理个体POD活性的影响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可见,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会对方斑东风螺免疫酶活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从生态现象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氨氮对方斑东风螺个体的致毒特性,将对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实用意义,同时丰富了氨氮对贝类毒理实验免疫性能层面的基础数据,并为其他贝类氨氮胁迫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氨氮胁迫 免疫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度、盐度对方斑东风螺卵囊孵化率和不同饵料对幼虫生长发育、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罗杰 杜涛 刘楚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共5页
分别用 pH6.32~9.76和盐度16.7~40.9共8个梯度的海水进行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eLamarck)卵囊的孵化试验。结果表明 ,卵囊孵化最适pH范围在8.23~9.35之间 ,孵化率均在80%以上 ,pH8.81时高达93.7%;卵囊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30.3~... 分别用 pH6.32~9.76和盐度16.7~40.9共8个梯度的海水进行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eLamarck)卵囊的孵化试验。结果表明 ,卵囊孵化最适pH范围在8.23~9.35之间 ,孵化率均在80%以上 ,pH8.81时高达93.7%;卵囊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30.3~37.0,盐度40.9时仍有67.0%的孵化率 ,表现出耐高盐的特性 ,盐度低于27.6,孵化率明显下降。幼虫在15d的培育过程中 ,通过投喂不同的饵料 ,结果显示投喂单胞藻比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酵母效果好 ,单独投喂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幼虫生长发育最快 ,体长增长倍数达1.90倍 ;投喂扁藻、小球藻(Chlorellaspp.)、扁藻 +金藻 (IsochrysisgalbanaParke)、扁藻 +小球藻幼虫的成活率相差不明显 ,分别为58.5%、54.3%、63.3%和50.3%,而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虾片、螺旋藻粉幼虫成活率则较低 ,只有3.6%和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e Lamarck) 卵囊 幼虫 孵化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对方斑东风螺幼螺生化组成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薛明 柯才焕 魏永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5,共6页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饥饿120d过程中体内生化组成、能值及消化系统主要消化酶活力的连续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螺体的水分与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蛋白质、脂肪及糖原含量和能值均呈下降趋势。胃...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饥饿120d过程中体内生化组成、能值及消化系统主要消化酶活力的连续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延长,螺体的水分与灰分含量逐渐上升,而蛋白质、脂肪及糖原含量和能值均呈下降趋势。胃、肠道与肝胰脏中脂肪酶总活力在饥饿10d时较对照组略有上升,随后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总活力和蛋白酶总活力均随饥饿时间延长而降低。饥饿70d时,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分别降为对照的70.12%、63.66%、42.79%,脂肪酶与淀粉酶总活力在70—90d时迅速下降;各酶活力在90—120d均降至较低的水平。结果进一步显示,幼螺在饥饿前期主要消耗脂肪与糖原供能,70d后加大对贮备蛋白质的动用量,而后期(90—120d)则以利用蛋白质为主;各消化酶活性在饥饿90d前快速下降,之后呈恒定状态。饥饿时螺体含水量可作为预测其营养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饥饿 生化组成 能值 消化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l对方斑东风螺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章武 郑雅友 +1 位作者 李正良 郑养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 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 报道了KCl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erolato Link)浮游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在水体200mL,幼虫20只,KCl连续作用12h的条件下,当KCl浓度不超过8×10^-3mol/L且幼虫日龄小于12d时,诱导变态率为0~15%,诱导效果不稳定;当KCl浓度达到11×10^-3mol/L且幼虫日龄达到15d时,浮游幼虫变态率超过95%。在水体850L,幼虫2.0×10^5~2.5×10^5只,KCl连续作用9h的条件下,KCl浓度为17×10^-3mol/L,日龄15d的幼虫变态率达90%。浮游幼虫日龄越大,KCl添加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KCl诱导变态作用越明显。KCl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性作用,日龄越小,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日龄12d的浮游幼虫,KCl添加浓度11×10^-3mol/L作用20h诱导变态的稚螺,未发现其生长和存活受到KCl的不良影响。综合本实验的结果,KCl诱导变态较为安全有效的条件是:浮游幼虫日龄不小于15d,添加浓度11×10^-3~14×10~mol/L,作用时间不超过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erolato) 诱导变态 氯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建勇 罗俊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19,共5页
研究了不同的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水温分别为35℃和11℃,适宜水温为14~32℃,最适水温为26~29... 研究了不同的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水温分别为35℃和11℃,适宜水温为14~32℃,最适水温为26~29℃,适温范围内,稚螺的日生长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29℃时达到峰值,为262.5μm/d。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盐度分别为38和11,适宜盐度为14~35,最适盐度为17~29,适宜盐度范围内,低盐海水有利于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盐度对稚螺生长的影响不如温度的影响明显。方斑东风螺稚螺在pH为8.0时,有最高日生长率,为220.4μm/d,pH高于9.0、低于7.0时,日生长率与成活率显著降低。池底铺砂可显著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但对稚螺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宽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环境因子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螺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哲 王冬梅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4,共3页
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我国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3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是热带、亚热带种类。东风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耐低氧,经济价值高,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 东风螺俗称花螺、海猪螺和南风螺。我国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方斑东风螺、泥东风螺和台湾东风螺3种,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及日本,是热带、亚热带种类。东风螺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耐低氧,经济价值高,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开发前景的海产养殖良种之一。近年来已在东南沿海为养殖者接受并逐步形成生产规模。本文综述了东风螺的人工育苗和养殖、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东风螺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 养殖技术 人工育苗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东南沿海 经济价值 台湾东风 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东风螺幼虫附着和变态的化学诱导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柯才焕 李少菁 +1 位作者 李复雪 郑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0-95,共6页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 在持续24h作用下,12×10-3mol/dm3K+可有效地诱导台湾东风螺(Babyloniaformosae)和方斑东风螺(B.aerolata)的浮游幼虫90%以上完全变态。持续作用24h,15×10-3mol/dm3K+对方斑东风螺幼虫有毒害作用,但作用12h可取得较好的诱导效果。增加K+诱导变态的稚贝能正常活动和摄食。增加K+诱导的幼虫变态率随幼虫平均壳高的增大而提高。L-多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5.5×10-6~5.5×l0-5mol/dm3时对方斑东风螺幼虫的变态无诱导活性,而多巴胺在10-4mol/dm3时可诱导较12×10-3mol/dm3K+约少一半的变态率。钾通道阻滞剂TEA对K+诱导两种东风螺幼虫变态无阻抑作用。根据添加KCI诱导幼虫变态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幼虫获得变态能力时的壳高,在台湾东风螺是860.2~1009.8μm,在方斑东风螺是849.6~956.0μm。两种东风螺的浮游幼虫均有变态延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诱导 变态 台湾 东风 方斑东风 幼虫
全文增补中
不同底质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纪盟 高霄龙 +1 位作者 邱天龙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比较了自然沙、棕色陶粒、白色陶粒、70%棕色陶粒+30%贝壳砂、贝壳砂等5种底质材料及空白对照组(无底质),对体质量为0.193 g±0.03 g的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摄食以及培育过程中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陶粒组的存活率为80%,显... 比较了自然沙、棕色陶粒、白色陶粒、70%棕色陶粒+30%贝壳砂、贝壳砂等5种底质材料及空白对照组(无底质),对体质量为0.193 g±0.03 g的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摄食以及培育过程中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陶粒组的存活率为80%,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棕色陶粒组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高(4.31%/d),且显著优于白色陶粒组和对照组(P<0.05);棕色陶粒处理组方斑东风螺的饵料转化效率显著高于白色陶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水质中总氨氮、亚硝酸氮和COD均呈上升趋势,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底质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急性胁迫对方斑东风螺行为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瑞霞 黄星美 +6 位作者 赵旺 邓正华 陈恒大 温为庚 马振华 王江勇 郑忠明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6期84-90,共7页
为揭示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低pH和高pH胁迫时的急性毒性和生理变化,以pH=8.0为对照组,pH=5.0、6.0、7.0和9.0为试验组,测定方斑东风螺体内4种免疫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 为揭示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在低pH和高pH胁迫时的急性毒性和生理变化,以pH=8.0为对照组,pH=5.0、6.0、7.0和9.0为试验组,测定方斑东风螺体内4种免疫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时间pH胁迫对免疫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pH胁迫对免疫酶的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方斑东风螺经过pH急性胁迫后,在低pH和高pH的水体养殖6 h后都出现了活力下降、爬壁缓慢,而在48 h后开始出现死亡;各试验组GSH-PX活性均呈现“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各pH处理组CAT活力均呈现“诱导-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POD活性总体表现出了“诱导-抑制”的趋势;低pH处理组(pH=5.0、6.0)ACP活性表现出“诱导-抑制”的趋势。该研究对于方斑东风螺的养殖具有参考意义,同时丰富贝类免疫系统方面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免疫酶 行为 pH急性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3个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园 付敬强 +3 位作者 沈铭辉 骆轩 游伟伟 柯才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5-93,共9页
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泰国选育系TF4~TF6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17和0.708,均高于0.5,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A)... 采用12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泰国选育系TF4~TF6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3个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30、0.717和0.708,均高于0.5,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平均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667~12.583、6.334~6.915、0.658~0.672、0.737~0.787和1.837~2.003,整体呈降低趋势,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0.95%;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介于0.00569~0.01324,处于低等分化水平(Fst<0.05)。主坐标分析和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3个群体呈现出相似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结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连续多代的人工选育,方斑东风螺选育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变异和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结构趋于稳定,仍具有较高的遗传选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选育群体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云超 马蜻霞 +4 位作者 王爱民 杨毅 於锋 顾志峰 刘春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190,共8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能量收支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静水法,分析了不同养殖水体温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幼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黏液排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摄食率、排粪率、耗氧... 为了研究温度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能量收支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静水法,分析了不同养殖水体温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幼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黏液排泄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各温度处理组摄食率差异显著(P<0.05),在23℃时最低为2.548±0.093mg/(g/h),29℃时最高为4.958±0.150 mg/(g/h);排粪率为1.695±0.037~2.892±0.074 mg/(g/h),在29℃时达到最高;耗氧率在29℃时最高为0.437±0.054mg/(g/h),23℃时最低为0.202±0.027 mg/(g/h);在本实验条件下,方斑东风螺排氨率为0.009±0.001~0.025±0.003mg/(g/h),各温度处理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29℃时最高为0.025±0.003 mg/(g/h)。黏液排泄率在23℃时最高为0.030±0.001 mg/(g/h),显著高于其他各温度组(P<0.05)。基于不同温度下能量收支方程,得出26℃下方斑东风螺生长余能最多,占摄入总能量的37.855%,其次是29℃、32℃和23℃,分别为37.850%、32.098%和30.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温度 生理代谢 黏液排泄率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存活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建聪 顾志峰 +5 位作者 叶丙聪 刘闯 羊玉梅 刘春胜 王爱民 石耀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 为了探究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和氨氮浓度条件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的存活以及能量收支变化。结果显示,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随着盐度上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盐度为25和30时,方斑东风螺的存活率为100%,低盐96 h LC50为10.14,高盐为44.36;方斑东风螺存活率随氨氮浓度上升逐渐下降,当氨氮质量浓度为0~20 mg/L时,存活率均为100%;氨氮96 h LC50为253.83 mg/L。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盐度实验中,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排粪率和排氨率在盐度3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50、8.62和0.07 mg/(g·h),耗氧率在盐度35时达到最大值,为1.84 mg/(g·h)。氨氮实验中,摄食率和排粪率在1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58和10.42 mg/(g·h),耗氧率和排氨率在2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9和0.13 mg/(g·h)。通过能量收支方程发现,随着盐度和氨氮浓度的上升,方斑东风螺生长能占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盐度30和氨氮浓度5mg/L时达到最大值。本研究首次从能量收支角度出发,探讨了盐度和氨氮对方斑东风螺生理代谢的影响,可为其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盐度 氨氮 存活率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岑小勇 姜芳燕 +2 位作者 谢珍玉 郭伟良 周永灿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babylonia areolata) 杀虫剂 安全质量浓度 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技术
19
作者 王国福 李丙顺 +3 位作者 刘玉山 汪坤 王钟强 云天来 《河北渔业》 2022年第5期25-26,共2页
试验采用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Lamarck)常规养殖和半循环水养殖两种养殖方法,通过生长速度和养殖池中细菌含量测定比对,确定了半循环水养殖方法生长速度和常规养殖无明显差别,但细菌含量明显降低,发病率下降。
关键词 东风babylonia lutosa(Lamarck) 海葡萄 半循环水 工厂化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