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文化身份的角度观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道新 《文化艺术研究》 2008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在文本分析、作者论和类型研究以及产业探讨、文化批评和影史写作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三十年间,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最初的起点到令人瞩目的跨越,凝聚着几代电影学者的家国之梦和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在文本分析、作者论和类型研究以及产业探讨、文化批评和影史写作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三十年间,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最初的起点到令人瞩目的跨越,凝聚着几代电影学者的家国之梦和文化理想。与其说这样的努力是对台港电影的身份追寻;不如说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坚守着中国电影的精神气质,捍卫着民族文化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电影 中国化阐释 文化身份 中国内地 台港电影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地区中共党史研究动态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仲山 丁晔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3-95,共3页
台湾和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不仅设立专门机构,拨出大量经费,而且培养专门人才研究中共党史。 台港地区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推出大部头的中共党史论著,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又有新进展。下面对台港地区中共党史研究状况作一... 台湾和香港地区十分重视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不仅设立专门机构,拨出大量经费,而且培养专门人才研究中共党史。 台港地区从六、七十年代开始推出大部头的中共党史论著,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又有新进展。下面对台港地区中共党史研究状况作一分类介绍: (一)研究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历史的主要论著 六、七十年代,台港地区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主革命时期,大部头的论著出版较多。台湾主要有王健民的《中国共产党史稿》,郭华伦的《中共史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台港地区 中国大陆 民主革命时期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 国民党 台湾出版 国共两党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文学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3
作者 屠莲芳 詹国民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台港文学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同源大系 ,产生过很多多有成就的作家和有价值的作品 ,特别是台湾的乡愁文学、乡土文学 ,香港的武侠文学、财经文学等 ,都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 ,应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台港文学 艺术特点 社会价值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台港文献采访的数理分析
4
作者 苏健 《图书馆界》 2007年第3期67-71,共5页
本文以国家图书馆的台港文献采选为研究对象,针对2000~2004年台港文献的出版量、馆入藏量、文献价格、经费支出等项逐一进行统计和研究,指出这部分文献采选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成因,通过对台港地区出版的文献采选数据的分析,为制定... 本文以国家图书馆的台港文献采选为研究对象,针对2000~2004年台港文献的出版量、馆入藏量、文献价格、经费支出等项逐一进行统计和研究,指出这部分文献采选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及成因,通过对台港地区出版的文献采选数据的分析,为制定台港文献采选政策提供切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文献 数理分析 采选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与大陆的词语理解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幼军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29,共6页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香港与大陆各自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引起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台湾、香港和大陆的书面用语都是现代汉语,但是在语音、语法、词汇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香港与大陆各自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引起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台湾、香港和大陆的书面用语都是现代汉语,但是在语音、语法、词汇及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特别是词汇方面的不同十分明显,给我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想以我们彼此之间的语言理解为出发点,比较一下台湾、香港书面语与大陆书面语词语的异同,探讨其中的规律及解决办法。我们的研究方法是收集台湾、香港出版的辞典、报刊杂志当中与大陆普通话书面语词语不同的词语。台湾“教育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风格 台港 现代汉语 台湾经济 语言理解 上下文语境 近义词 《中央日报》 搭配关系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台港与海外新诗一面观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元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9-63,54,共6页
台港现代诗是中国新诗的一个组成部分,海外的华文新诗与中国诗歌传统同样有深厚的血缘。本文拟从“中国诗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角度,对它们作一番观测,论证与引例均系个人以蠡测海的一孔之见,故副标题名之曰“台港与海外新诗一面观”。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统 台港 创造性转化 新诗 整体意象 意象结构 洛夫 余光中 现代诗人 剔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杆织机生产T/R台港绒的实践
7
作者 刘华 杨建国 《广西纺织科技》 2000年第4期16-17,共2页
本文拟通过对 T / R台港绒的设计、生产实践过程总结,以扩大产品开发的思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关键词 台港 涤粘织物 剑杆织机 生产工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诗人删改名诗平议 被引量:1
8
作者 古远清 《写作》 2020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删诗、改诗本属"文章作法"的题中之义,改得好可使作品锦上添花,改得不好会成为文坛笑柄,哪怕是有"桂冠诗人"之称的名家,也不例外。改诗难于做诗。为名家删改有定评的诗作,更是一种危险的做法。改者用自己的诗学观... 删诗、改诗本属"文章作法"的题中之义,改得好可使作品锦上添花,改得不好会成为文坛笑柄,哪怕是有"桂冠诗人"之称的名家,也不例外。改诗难于做诗。为名家删改有定评的诗作,更是一种危险的做法。改者用自己的诗学观和写作方法强加于人,欠科学。不少人都认为余光中的修改过于武断,轻薄前贤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比戴望舒更高明而已。蓝海文为了实践自己的传统诗观,防止诗坛被"西化"污染,便操起解剖刀大改包括余光中在内的台湾著名诗人作品,引发许多人的非议。改写名诗这一现象的出现,还说明港台新诗不仅联系密切,在互为借鉴时还产生过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新诗 余光中 戴望舒 蓝海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海外十年散文印象
9
作者 吴跃农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3-56,共4页
作为古老文体的散文,在近十年(1976~1987)大陆与台港海外的趋近中体现出浓厚的同胞情谊。我们看到,台港海外作家对散文又是十分钟爱的,尽管他们之中年龄有老少,所受的我国散文传统之浚发有深浅,所浸染的西方文化色彩有浓淡,以及因此导... 作为古老文体的散文,在近十年(1976~1987)大陆与台港海外的趋近中体现出浓厚的同胞情谊。我们看到,台港海外作家对散文又是十分钟爱的,尽管他们之中年龄有老少,所受的我国散文传统之浚发有深浅,所浸染的西方文化色彩有浓淡,以及因此导致心理上习俗上的倾向性又有明显的差异……然而,在运用中国散文并使其适于传达作者对当代的以城市为主体的文明生活的发现和感受上,他们是认真而有探索的。这,推动了我国当代散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 散文 杂文 作家 报导文学 祖国大陆 聂华苓 钱歌川 散文语言 近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鲁迅的历史评价──台港作家的鲁迅论之一
10
作者 袁良骏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7-46,共10页
假如说台港作家、学人的鲁迅论和大陆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什么独具的特点,那末,不能不说,最大的特点便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在枝节问题上各主说各话,即使在总体评价上也相差悬殊。出现在台港作家... 假如说台港作家、学人的鲁迅论和大陆有什么区别,或者说有什么独具的特点,那末,不能不说,最大的特点便是他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仅在枝节问题上各主说各话,即使在总体评价上也相差悬殊。出现在台港作家笔下的鲁迅,可以说是多棱镜下的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历史评价 三流作家 梁实秋 苏雪林 鲁迅研究 伟大作家 鲁迅评传 夏济安 台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色写作与二度写作——台港小说的两种后现代现象
11
作者 毛毛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台湾小说新生代作家纷纷脱颖而出的时候,香港小说的新一种写作姿态也通过西西、黄碧云等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之中。如果我们参照世界文学的后现代格局,这一现象的出现就不是孤立的了。“新生代”这个台湾作家群体的称谓界定有... 在台湾小说新生代作家纷纷脱颖而出的时候,香港小说的新一种写作姿态也通过西西、黄碧云等的作品出现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之中。如果我们参照世界文学的后现代格局,这一现象的出现就不是孤立的了。“新生代”这个台湾作家群体的称谓界定有一个潜在的历史背景,这就是70年代占据台湾文坛近10年之久的乡土文学主潮流。新生代作家必须对比这一参照体系,才能表现出与乡土文学完全不同的审美观,才能为具有文学史断代意味的这一界定所接纳。在香港纯文学方面缺乏这样的参照关系,因而理论上尚未给出一种相对统一的说法。应该说西西、黄碧云们是严格意义上的香港纯文学的奠基人物,她们的写作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所以我们说台港小说在近期出现了相互靠近的共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小说 后现代 新生代作家 乡土文学 纯文学 台湾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史 世界文学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文学信息
12
《当代文坛》 1985年第4期61-61,共1页
台湾《文季》月刊第八期出版 这期发表《敬告作家朋友》,重申该刊创办目的:“在提供一块超然的文学园地,来供省内外文学朋友们耕耘,来继承中国优良的文学历史,给后来者留下一条应走的道路”。并作出决定:“文季从第九期开始,一律为义务... 台湾《文季》月刊第八期出版 这期发表《敬告作家朋友》,重申该刊创办目的:“在提供一块超然的文学园地,来供省内外文学朋友们耕耘,来继承中国优良的文学历史,给后来者留下一条应走的道路”。并作出决定:“文季从第九期开始,一律为义务写稿”。可见台湾办文学刊物之难,只好以“不发稿费”和自掏腰包、不时“捐输”来维持时艰。该刊素以发表创作为主,这期别开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文学 香港作家 《深圳特区报》 张诗剑 持时 文学刊物 文学历史 陈浩 访问团 陈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文学信息
13
《当代文坛》 1985年第3期17-17,共1页
台湾大型文学期刊《联合文学》创刊 11月1日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出版。该刊由著名诗人瘂弦任社长兼总编辑,白先勇、陈映真、姚一苇、张系国、戴天、梁实秋等21位名家任编委。该刊以台为主,包括美、港两地,面向华人世界,可谓“联合”... 台湾大型文学期刊《联合文学》创刊 11月1日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出版。该刊由著名诗人瘂弦任社长兼总编辑,白先勇、陈映真、姚一苇、张系国、戴天、梁实秋等21位名家任编委。该刊以台为主,包括美、港两地,面向华人世界,可谓“联合”矣!该刊为《联合日报》社所主办,刊名题字系出自鲁迅好友台静农先生手笔,引人注目。从创刊号看,栏目繁多,作家群大,且皆名家新秀。主要内容有张宝琴的发刊词《建设文学的社会》,特载梁实秋的《语言·文字·文学》,吴大猷的《我最怕嚼“肥肉”》,李渝、施叔青、司马中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文学 合文 文学期刊 创刊号 社长兼总编辑 梁实秋 姚一苇 儿童文 香港文学 白先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台港共商举办三地当代题材电影回顾展
14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9-29,共1页
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界,一致赞成1992年同时举办大规模的三地当代题材电影回顾展。这是应邀在北京参加“金鸡”、“百花”双奖颁奖活动的大陆、台、港电影从业员,在大陆首次举办“大陆、台、港电影新作观摩展”后举行的“大陆、台、港... 大陆、台湾、香港电影界,一致赞成1992年同时举办大规模的三地当代题材电影回顾展。这是应邀在北京参加“金鸡”、“百花”双奖颁奖活动的大陆、台、港电影从业员,在大陆首次举办“大陆、台、港电影新作观摩展”后举行的“大陆、台、港电影艺术家座谈会”所得的结论。五十余位两岸三地新人,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电影的繁荣与发展,并共商三方的进一步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回顾展 电影新作 电影艺术家 中国电影 合作拍摄 台港 金马奖 金像奖 颁奖活动 走向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音乐动态
15
作者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5年第3期64-,共1页
今年初,围绕台北市交响乐团邀请大陆赴港作曲家屈文中为大型中国歌剧《西厢记》谱曲之事,在台湾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以许常惠为首的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首先出面抗议,认为屈的音乐风格,深受“共党”影响,如予演出,“正好被共党利... 今年初,围绕台北市交响乐团邀请大陆赴港作曲家屈文中为大型中国歌剧《西厢记》谱曲之事,在台湾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以许常惠为首的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首先出面抗议,认为屈的音乐风格,深受“共党”影响,如予演出,“正好被共党利用为音乐文化对国内之渗透与统战。”呼吁政府“鼓励发扬国内作曲家之创作。”并将有关抗议记录送呈教育部、国民党中央文工会、文建会、台北市政府等单位。这一消息一经发表,便在台湾引起极大震动,很多音乐评论家、作曲家甚至一些音乐学生对此表示了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中央 许常惠 中国歌剧 《西厢记》 市交 台港 文中 黄自 现代性 社会不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与海外华人诗评论的开创之作──评李元洛《台港与海外新诗欣赏》
16
作者 朱平珍 《云梦学刊》 1995年第2期66-95,共2页
关键词 李元洛 海外华人 开创之作 诗评论 余光中 新加坡诗人 台港 新诗 思维方式 《史记·项羽本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本介绍台港澳经济与法律的新著
17
作者 邹节奎 《港澳经济》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2,共2页
随着海峡两岸交往日趋密切,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台湾、香港和澳门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近来,围绕台港澳的经济与法律,出版界出版了一批很有价值、深受读者欢... 随着海峡两岸交往日趋密切,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人们迫切需要了解台湾、香港和澳门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有益经验。近来,围绕台港澳的经济与法律,出版界出版了一批很有价值、深受读者欢迎的新著,现择其中10本较有代表性的新书,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澳门 台港澳市场经济体制》 国世平 中国大陆 书评 兰州大学出版社 《澳门商法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港和大陆电影的对比和互动关系
18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9-29,共1页
大陆电影的生存环境与经营方式都跟台、港电影截然不同:大陆政府对整个电影业基本上仍是采取计划经济的管理政策,而且在做法上具有十分浓厚的保护主义。台湾政府虽有保护台产电影之心,却无法采取强制性的保护措施来嘉惠台片;大陆电影发... 大陆电影的生存环境与经营方式都跟台、港电影截然不同:大陆政府对整个电影业基本上仍是采取计划经济的管理政策,而且在做法上具有十分浓厚的保护主义。台湾政府虽有保护台产电影之心,却无法采取强制性的保护措施来嘉惠台片;大陆电影发行有一种叫“浮动票价”的秘密武器。象今年在大陆上映最轰动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购片成本才两万美元,城市戏院的票价却卖至一元二角,公映总收入高达三、四千万人民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港 互动关系 二角 生存环境 报纸广告 电视广告 制作费 保护措施 经营方式 发展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它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复旦大学台港文学研究室邀请上海剧坛知名人士座谈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从小说到话剧的创作
19
作者 陆士清 《上海戏剧》 1988年第3期6-11,共6页
座谈会两度召开白先勇将《游园惊梦》改编制作为舞台剧,是具有挑战性的探索。对于这个戏,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说是它的演出很成功,台湾反响热烈;一说是白先勇花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但“有心栽花花不发”。去年春天,白先勇应邀到复... 座谈会两度召开白先勇将《游园惊梦》改编制作为舞台剧,是具有挑战性的探索。对于这个戏,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说是它的演出很成功,台湾反响热烈;一说是白先勇花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但“有心栽花花不发”。去年春天,白先勇应邀到复旦大学讲学,携《游》剧录像带相赠,中文系师生观看后进行了座谈。著名的美学家蒋孔阳教授,文学评论家潘旭澜教授等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都对《游》剧非常赞赏。这次,正值《游园惊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小说 《游园惊梦》 台港 游园惊梦 潘旭澜 唐葆祥 上海大学文学院 《长生殿》 士清 《牡丹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与基本历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共17页
进入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儒学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迁相俱进,与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交流、融会相伴随,其形态与功能发生了由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种古今之变是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其展开过程呈现出诸多历史环节:(... 进入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儒学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迁相俱进,与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交流、融会相伴随,其形态与功能发生了由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种古今之变是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其展开过程呈现出诸多历史环节:(一)从经学时代向后经学时代的嬗变;(二)从建立孔教到开创现代新儒学的转换;(三)20世纪30-40年代现代新儒学的兴起;(四)20世纪下半叶台港地区儒学的开展;(五)近30年来中国大陆新儒学的出现。只有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才能对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作出深入的考察、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学时代 后经学时代 现代新儒学 台港地区新儒学 中国大陆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