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南凹陷构造演化与成藏规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志军 李斌 陈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 台南凹陷历经觉罗塔格前陆坳陷 (C2 P1 )和博格达前陆坳陷 (P2 J)两个阶段。晚二叠世以来 ,台南凹陷为吐哈盆地北倾斜坡上的次一级凹陷。由于早二叠世南部觉罗塔格前陆盆地向北部博格达前陆盆地演变 ,桃东沟群沉积末抬升剥蚀 ,印支末早燕山的构造反转、裸露剥蚀、块断掀斜、构造肢解等三次较大的改造 ,决定了台南凹陷烃源岩的分布局限、热演化程度低、资源潜力小 ,以低熟稠油为主。因此 ,鲁克沁巨大稠油油藏的油应主要来自台北凹陷。鲁克沁圈闭形成期为印支晚期 ,成藏期为印支末燕山早期 ,油气运聚成藏后遭受进一步稠化、调整运移及破坏 ,使鲁克沁构造带形成众多的断块稠油油藏和沥青封堵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坳陷 台南凹陷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与台南凹陷三叠系成藏差异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杨珍祥 康永尚 +2 位作者 焦立新 何志平 杨松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 分析了台北凹陷鄯深构造和台南凹陷鲁克沁构造带之间三叠系储集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及成藏机理的差异性,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是它们在晚印支运动期到晚燕山运动期乃至晚喜马拉雅运动期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尽管台北凹陷的古隆起构造带(如鄯善弧形带)紧邻烃源岩,但由于受成岩作用和构造变化两方面的影响,存在储集物性较差、圈闭形成相对滞后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的风险;而台南凹陷在侏罗纪早期埋藏较浅,成岩压实作用较弱,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同时从晚印支运动期开始,台南凹陷东南方向构造开始稳定持续抬升,为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区。因此,台南凹陷相对于台北凹陷具有更好的成藏条件,吐哈盆地三叠系的勘探应该关注构造相对稳定,并有油气供给的盆地南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台南凹陷 三叠系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南凹陷二叠系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东旭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8,共7页
为了研究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油成藏规律,在二叠系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分布与其侧向运移成藏条件之间关系,对台南凹陷二叠系油侧向运移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南凹陷二叠系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 为了研究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油成藏规律,在二叠系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分布与其侧向运移成藏条件之间关系,对台南凹陷二叠系油侧向运移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南凹陷二叠系油成藏与分布主要受到3个因素的控制。(1)油运移路径控制着油平面分布部位,二叠系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火焰山断阶带和东部火焰山断垒带油运移路径上;(2)断—盖配置控制着油分布层位,上梧桐沟组泥岩盖层封闭区油仅分布在其下二叠系,不封闭区油上调至其上三叠系,少量分布在其下二叠系;(3)封闭断层和不整合控制着油聚集部位,凹陷西部油聚集主要是因鲁北断裂侧向封闭,而凹陷东部油聚集除了库北断裂侧向封闭外,上二叠统底不整合遮挡也起了重要作用。二叠系油侧向运聚成藏存在断层遮挡和断层—不整合遮挡2种侧向运聚成藏模式,断层遮挡油侧向运聚成藏模式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火焰山断阶带和鲁克沁断垒带,少数分布在火焰山断垒带,断层—不整合遮挡油侧向运聚成藏模式主要分布在火焰山断垒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凹陷 二叠系 油侧向运聚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充填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汝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8-1528,共11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结合台南凹陷幕式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试油数据、地球物理及化学数据等,对台南凹陷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充填特征、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受控于幕式构造演化,具有明...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结合台南凹陷幕式构造演化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试油数据、地球物理及化学数据等,对台南凹陷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二叠系层序地层充填特征、烃源岩和储层分布受控于幕式构造演化,具有明显阶段性。断陷盆地结构特征控制着岩性叠加样式和沉积展布:LSC1沉积时期,南部觉罗塔格山脉崛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水底扇沉积,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LSC2沉积时期,西部鲁西凸起和东部塔克泉凸起逐渐形成,南部物源减弱,东西物源逐渐占主导地位;LSC3沉积时期,北部博格达山脉崛起,地层南北向掀斜,北部物源逐渐发育,断陷短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长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逐渐过渡。分析台南凹陷层序地层叠加样式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控制作用后认为:LSC2水进体系域晚期和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发育的大段泥岩为有利烃源岩,其上部LSC3低水位体系域发育的大套砂岩为油气主要储集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南凹陷 二叠系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相 源岩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