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北盆地的形成演变与环境考古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伟强 黄镇国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8,共9页
本文从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古文化遗存等方面,阐述台北盆地的形成及环境演变.台北盆地为断陷成因,断陷年代为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盆地的发育演变、环境变迁与构造运动(台湾运动之余动)、里斯一玉木间冰期(Q3)及其后的海平... 本文从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古文化遗存等方面,阐述台北盆地的形成及环境演变.台北盆地为断陷成因,断陷年代为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盆地的发育演变、环境变迁与构造运动(台湾运动之余动)、里斯一玉木间冰期(Q3)及其后的海平面升降波动变化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形成演变 环境 台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
2
作者 张进 马宗晋 王乾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6,共6页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 台北盆地发育在弧陆碰撞的背景下,但长期以来对其构造特征一直认识不清,因此直接影响对盆地形成的认识。钻井、地震勘探等资料研究表明,山脚断层是控制盆地形成的主要正断层,而不是走滑断层,但并不是一条完整的正断层,而是由三个段落组成。各个段落控制一个沉积中心,彼此之间没有沟通。沉积中心的变化反映出山脚断层活动的各段落活动性并不一样,向北东方向随时间逐渐增强,目前最为活动的集中在中段和北段,南段已经停止活动。研究表明盆地中发育的一些北西向正断层是盆地中不同沉降中心沉降时的次生断层,而很难用走滑体系来解释。台北盆地并不是一个孤立发育的盆地,盆地是与金山断层东南的大屯火山群一同陷落的,具有一致的地球物理场背景、沉降规模以及正断层活动,因此广义的台北盆地从沉降范围和机制上还包括金山断层以南的大屯火山群。台北盆地的这些特征表明该盆地并不是走滑体系中形成的拉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山脚断层 新庄断层 板桥组 五股组 景美组 松山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盆地动态参数之最佳化分析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咸亨 吴志明 +1 位作者 罗胜元 林熹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9-663,共5页
为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 ,十多年来进行了许多现地和室内土壤动态试验 ,研究了将室内土壤参数修订成为相当于现地条件之原理以及鉴定惟一参数之最佳化分析方法 ,并以实际地震案例之PGA验证本文分析结果之正确性。
关键词 台北盆地 动态参数 最佳化 PGA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盆地地盘震动反应分析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咸亨 吴志明 +1 位作者 罗胜元 林熹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以实际地震案例和相关文献建构之Lee曲线 ,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研究显示 ,最新建筑技术规则指定之台北盆地岩盘最大地表加速度 0 .2 3g会在盆地内平原地区之不同地点造成最大加速度有 2 .9倍以上之差异性 ,故有订定盆地平原地... 以实际地震案例和相关文献建构之Lee曲线 ,探讨台北盆地之地盘震动特性。研究显示 ,最新建筑技术规则指定之台北盆地岩盘最大地表加速度 0 .2 3g会在盆地内平原地区之不同地点造成最大加速度有 2 .9倍以上之差异性 ,故有订定盆地平原地区震度微区图的必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盆地 放大效应 震度微区图 防灾规划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盆地深开挖大规模群井抽水试验三维水文地质分析
5
作者 林坤霖 高宗正 +3 位作者 陈鸿涛 谢宇珩 孙吉甯 常辉庭 《隧道建设》 2011年第S1期24-31,共8页
基于台北盆地大量且大范围之地质钻探及地下水量测资料,并应用3D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分析程序GMS内建之MODFLOW模块,尝试建立台北盆地之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此概念模式藉由台北捷运深开挖... 基于台北盆地大量且大范围之地质钻探及地下水量测资料,并应用3D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分析程序GMS内建之MODFLOW模块,尝试建立台北盆地之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此概念模式藉由台北捷运深开挖中之大规模群井抽水试验结果验证其正确性及适用性。同时,抽水试验中之地下水位泄降量等资料亦被使用于景美砾石层受限(confined)含水层水力参数之分析及评估。最后,边界效应、补注及垂直渗流(leakage)亦将进行初步探讨,做为后续类似工程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井抽水试验 概念模型 景美砾石层 台北盆地 MOD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