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台内鲕滩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谭秀成 牟晓慧 +5 位作者 罗冰 刘宏 刘晓光 丁熊 吴晓庆 吴兴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 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台缘鲕滩气田的发现,激励了人们重新认识台内鲕滩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其勘探前景。根据野外露头及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四川盆地南部飞仙关组一段的台内鲕滩具有发育向上变浅序列、单滩体厚度一般小于3m、横向连续性较差的特征。着重分析了沉积期古地貌、古水深、海水动荡程度以及古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对台内鲕滩的控制作用,并把滩体的发育阶段分为雏滩期(低速建造期)、滩核期(高建造期)及衰亡期3个阶段。结果表明,在缓慢等效的海退过程中,处于高能沉积界面附近的水下古高地有利于台内鲕滩的形成,继承性的泸州古隆起核部是区内有利的滩体发育区,形成的台内滩体具有一定的厚度规模和较大的分布面积。这一认识可为该区飞仙关组台内鲕滩的下一步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内鲕滩 主控因素 飞一段 泸州古隆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