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产量和养分含量变化及草地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俞慧云 俞联平 +4 位作者 杨林平 陈兴荣 娘毛加 李新媛 李昀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 为确定甘肃省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期产草量及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核定适宜载畜量,将遥感与地面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对玛曲县高寒草地牧草生长盛期产草量及分级,可食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可食牧草产量和粗蛋白(CP)产量为基础,分析评价了不同放牧季高寒草地的承载力。结果表明:6-8月份玛曲县高寒草地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升高,且以7月份增幅最大,产量分级走高且趋于分散。可食牧草CP和磷含量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粗脂肪和钙含量具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8月可食牧草产量和CP产量为基础的冷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117.75万个羊单位和105.73万个羊单位,暖季草场承载力分别为258.35万个羊单位和252.00万个羊单位,冷季草场承载力远低于暖季;冷季和暖季草场基于CP产量的载畜量分别较产草量载畜量低12.01万个羊单位和6.35万个羊单位,以CP产量为基础核定草地承载力能更加合理地反映放牧家畜与草地营养供给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高寒草地 可食牧草产量 养分含量 草地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养分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杜笑村 李昀 +5 位作者 俞慧云 李霞 王学良 杨红梅 吴昌顺 马继红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1-47,共7页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 为制定合理的高寒草甸保护利用规划,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通过像元二分模型、估产建模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研究摸清甘肃省合作市高寒草甸牧草生长期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分级,牧草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7年6-8月植被盖度及盖度级别,可食牧草平均鲜草产量和总鲜草产量均随生长期延续而增大。6、7、8月植被平均盖度分别为55.79%、72.69%和78.89%,平均鲜草产量分别为1 214.85、4 797.75和5 550.90 kg/hm^2,以7月增幅较大。6月Ⅱ级盖度草地占79.05%,7月Ⅱ级盖度下降52.61%、Ⅰ级盖度占比增加到45.03%,8月Ⅰ级盖度草地占77.34%;鲜草产量从6月的<1 500 kg/hm^2为主,向7月的3 000~4 500 kg/hm2和8月的4 500~6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以8月总鲜草产量为基础的高寒草甸适宜载畜量为20.80万个羊单位。高寒草甸可食牧草CP和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而降低,而EE、NDF、ADF和Ca含量增加。单位面积CP、EE、NDF、ADF产量7月最高,分别为165.51、27.77、569.40和246.02 kg/hm^2;Ca产量7-9月变化幅度较小,在0.052~0.059 kg/hm^2之间,P产量8月达最高,为0.02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被盖度 可食牧草产量 牧草养分含量 等级划分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河县天然草原牧草生长盛期植被盖度及产草量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俞联平 俞慧云 +5 位作者 曹国顺 马隆西 李昀 陈兴荣 张贞明 李智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6期37-42,共6页
植被盖度及产草量是草地生产力监测及草原生态评价的重要指标。为及时掌握高寒草原区牧草生长关键期的植被盖度及产草量变化,选择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和指数回归模型,结合地面调查对甘肃省夏河县2018年6-8月草地植被盖度、可食牧草... 植被盖度及产草量是草地生产力监测及草原生态评价的重要指标。为及时掌握高寒草原区牧草生长关键期的植被盖度及产草量变化,选择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和指数回归模型,结合地面调查对甘肃省夏河县2018年6-8月草地植被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及变化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6-8月夏河县植被平均盖度7月(79.48%)较6月高24.30%,较8月高7.62%;6月盖度以Ⅱ级为主(占63.86%),7月和8月Ⅰ级占比最大(分别为83.17%和55.64%)。7月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盖度分别较6月高28.27%、21.62%和22.27%,较8月高10.92%、5.06%和8.01%;7月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Ⅰ级盖度草地分别占89.54%和86.05%,温性草原以Ⅱ级为主(55.28%)。6、7和8月温性草原植被盖度最低,分别较山地草甸低20.44%、20.01%和22.20%,较高寒草甸低15.87%、19.81%和17.65%。单位面积可食牧草产量均随牧草生育期延续而增大,全县及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平均干草产量8月分别达1 929.60、1 800.92、2 150.96和1 144.74 kg/hm^2;温性草原类产草量最低,6-8月分别是山地草甸的50.64%、48.32%和63.56%,是高寒草甸的47.61%、46.57%和53.22%。从6月到8月各草地类产草量由<1 500 kg/hm^2产量级向1 500~3 000 kg/hm^2产量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县 牧草生长盛期 植被盖度 盖度分级 可食牧草产量 产草量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营养承载力时空格局 被引量:8
4
作者 贺福全 陈懂懂 +4 位作者 李奇 霍莉莉 赵亮 李春丽 陈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08-2816,共9页
草畜平衡管理是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草地承载力的核定是草畜平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估算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可食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的季节变化,并核算了可食牧草和粗蛋白的理论承载力。结果表明:三江... 草畜平衡管理是草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草地承载力的核定是草畜平衡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估算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区可食牧草和粗蛋白产量的季节变化,并核算了可食牧草和粗蛋白的理论承载力。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期可食牧草平均产量分别为20.84,89.86和50.27 g·m^(-2);可食牧草承载力分别为1.18,2.21和0.69(标准羊单位·ha^(-1),Sheep unit·ha^(-1),SHU·ha^(-1));平均粗蛋白产量分别为2.63,10.11和1.94 g·m^(-2);在维持基本代谢或45 kg标准羊体重不变情况下,平均粗蛋白理论承载力分别为8.30,4.98,0.89 SHU·ha^(-1),和4.76,2.85,0.51 SHU·ha^(-1)。依据粗蛋白承载力高于可食牧草承载力及东部和东南部向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分布格局,建议在东部农牧交错区合理利用天然草地,适度开发耕地,籽实体农业转向营养体农业,实现东部和中部地区资源配置、优势互补的耦合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可食牧草产量 粗蛋白产量 承载力 草地与草动物平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河县天然草原资源及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正辉 俞联平 +5 位作者 王汝富 马隆西 曹国顺 俞慧云 李新媛 任越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42-46,共5页
夏河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及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其天然草原对保护当地草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及时掌握夏河县草原资源现状,结合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夏河... 夏河县作为甘肃省重要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及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其天然草原对保护当地草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及时掌握夏河县草原资源现状,结合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夏河县天然草原的分布、分类和面积等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夏河县草原总面积52.43万hm2,有山地草甸、高寒草甸和温性草原3个草原类,7个草原型,其中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分别占全县草原总面积的50.71%和41.88%;山地草甸占阿木去乎镇、博拉乡、甘加乡、吉仓乡、拉卜楞镇、曲奥乡、扎油乡、达麦乡、唐尕昂乡等各自草原面积的50%以上,高寒草甸占科才乡、桑科乡和牙利吉乡等各自草原面积的50%以上,温性草原主要分布在甘加、麻当和王格尔塘等乡镇,面积均在6500 hm^2以上。山地草甸植被盖度(96.80%)极显著高于温性草原(84.25%)(P<0.01),山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可食牧草产量分别是温性草原(1100.18 kg/hm^2)的2.23倍和2.0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河县 草原资源 草地类型 植被盖度 可食牧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