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运罡 宋宏艳 李梦琴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2期10-13,共4页
该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研究现状及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制备以玉米醇溶蛋白为基质可食性复合包装膜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膜 复合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乙基纤维素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表征和应用
2
作者 张书凝 周家劲 +4 位作者 许盼盼 闫枫丹 毕艳兰 彭丹 李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4,共10页
为制备一种可用于高含油食品的涂膜保鲜包装材料,以玉米醇溶蛋白和乙基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复合薄膜,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玉米醇溶蛋白与乙基纤维素质量比、乙醇体积分数、增塑剂种类及添加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薄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水蒸气、氧... 为制备一种可用于高含油食品的涂膜保鲜包装材料,以玉米醇溶蛋白和乙基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复合薄膜,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玉米醇溶蛋白与乙基纤维素质量比、乙醇体积分数、增塑剂种类及添加量和固化温度对复合薄膜机械性能和阻隔水蒸气、氧气性能的影响,对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复合薄膜的断面形貌、化学结构、表面水接触角进行表征,并探究复合薄膜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与乙基纤维素质量比3∶7、乙醇体积分数87%、增塑剂为油酸、油酸添加量0.2 g/g(以总固体质量计)、固化温度60℃,在此条件下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为23.29 MPa,断裂伸长率为12.03%,水蒸气透过率为5.99 g·mm/(m^(2)·d·kPa),此薄膜密封的桐油过氧化值增长率为299.40%;复合薄膜相容性良好,2种成膜基材发生物理复合。复合薄膜水接触角较原料薄膜升高,为82.0°,表明其表面疏水性有所提升;60℃加速氧化储藏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初始过氧化值,未包膜花生碎中油脂的过氧化值上升1.53倍,包膜花生碎中油脂的过氧化值上升1.32倍,证明复合薄膜包被可减缓花生碎氧化速率。综上,制得的可食用薄膜包衣机械性能良好,具有隔水、隔氧能力,可提升高含油食品的抗氧化能力,延长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乙基纤维素 可食用薄 阻隔性能 花生碎氧化酸败 包衣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丁香酚/IRMOF-3复合抗菌膜的制备与表征
3
作者 符建宁 韩昕苑 +4 位作者 贾白云 蔡杜鸿 赵丹丹 康永锋 李立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3-210,共8页
为开发活性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该研究将丁香酚(eugenol,EG)封装在金属有机框架IRMOF-3中(EG/IRMOF-3),并将其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膜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种多功能(抗菌、抗氧化和缓释)包装膜。对复合膜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 为开发活性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该研究将丁香酚(eugenol,EG)封装在金属有机框架IRMOF-3中(EG/IRMOF-3),并将其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基膜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种多功能(抗菌、抗氧化和缓释)包装膜。对复合膜的微观形态、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缓释特性进行了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EG/IRMOF-3的加入未引起膜结构的改变,相容性好且存在着氢键作用。EG/IRMOF-3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当EG/IRMOF-3添加量为8%时,复合膜水蒸气透过率最低为2.17×10^(-11) g/(m·s·Pa),拉伸强度可达到11.82 MPa,明显优于纯玉米醇溶蛋白膜,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紫外线阻隔性能、抗氧化和抑菌性能,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提高到91.29%和93.7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1.24±0.37)mm和(11.82±0.32)mm。此外,EG在复合膜中具有缓释的性能。因此,玉米醇溶蛋白/EG/IRMOF-3膜作为食品活性包装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金属有机框架 玉米蛋白 抗菌 抗氧化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姜黄素/曲酸复合膜对冷藏鸡肉保鲜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杨焕彬 曾庆培 +3 位作者 佘艺敏 孙欣 王晓庆 刘晓丽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为开发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天然生物基复合膜材料,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姜黄素(Curcumin,CUR)和曲酸(Kojic Acid,KA)为原料制备Zein/CUR/KA复合膜,测定其厚度和机械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冷藏鸡肉保鲜,通过测定冷藏鸡肉的pH值、持水力、菌... 为开发具有良好保鲜效果的天然生物基复合膜材料,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姜黄素(Curcumin,CUR)和曲酸(Kojic Acid,KA)为原料制备Zein/CUR/KA复合膜,测定其厚度和机械性能,并将其应用于冷藏鸡肉保鲜,通过测定冷藏鸡肉的pH值、持水力、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等,研究该复合膜对冷藏鸡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Zein膜,Zein/CUR/KA复合膜的厚度更大,机械性能更优,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25.56 MPa和62.49%。当冷藏至第10 d时,经Zein/CUR/KA复合膜处理的鸡肉,其pH值维持在5.9,显著低于对照(CK)组(6.4,P<0.05);仍能保持65.23%的持水力,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菌落总数控制在6.1 lg CFU/g,较CK组(8.5 lg CFU/g)低两个数量级;TVB-N含量低于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0.20 mg/g,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TBARS)为0.0077 mg/g,较CK组(0.0135 mg/g)下降了42.96%;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分别降低至10.3 nmol/mg和9.2 nmol/mg,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幅度最小。因此,Zein/CUR/KA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抑菌性和抗氧化性,能有效延缓冷藏鸡肉的水分流失、脂肪氧化和蛋白质变性,表现出良好的冷藏鸡肉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姜黄素 曲酸 复合 鸡肉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春萍 冯娟 +1 位作者 项缨 朱国强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0-1011,共12页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 为探究pH驱动自组装过程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采用浊度滴定法、电位及粒径分析法,研究pH值、蛋白质-多糖比例和盐离子浓度对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复合体系的溶解度、相对分子质量、巯基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揭示两者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降低,玉米醇溶蛋白-果胶溶液的浊度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7.25时达最大值;果胶比例的增加导致最大浊度的pH值下降,并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比例为4∶1时达到最小值,且体系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盐离子明显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推断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复合物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此外,果胶的包覆作用使复合物游离巯基含量降低,紫外光谱产生增色效应,并猝灭了玉米醇溶蛋白的固有荧光,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同时存在玉米醇溶蛋白与果胶的共价结合。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玉米醇溶蛋白-果胶复合物,以用于pH驱动处理包埋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果胶 pH驱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二氢杨梅素的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分析
6
作者 常大伟 曹佳怡 +4 位作者 任娜 王虎玄 孙玉姣 沈文 SARA Sendi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0-40,共11页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 本研究将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作为核心来构建纳米粒子,并借助纳米粒子对DMY予以包封,旨在解决其水溶性差以及稳定性欠佳的难题,从而提高其利用率与生物活性。采用反溶剂沉淀法,以DMY为芯材,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载体,构建Zein-阿拉伯胶(GA)纳米营养递送体系,以粒径、多分散指数(PDI)、zeta电位、包封率为指标优化了Zein/GA-DMY纳米粒子的制备条件。同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探讨了Zein、GA和DMY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该体系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Zein与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2,Zein与DMY质量比为10:1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较小(191.04 nm),PDI为0.164,zeta电位为-17.70 mV,包封率为76.17%。氢键、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是使该纳米粒子形成的主要驱动力,DMY以非晶体状态成功包埋在Zein/GA-DMY纳米粒子中,复合物呈球形,且分布均匀。GA的包覆使纳米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具备pH、加热、盐离子及储藏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体外抗氧化和模拟胃肠道消化实验表明经复合纳米粒子包封后DMY仍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呈现缓释特性。因此,本研究可为DMY在功能性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玉米蛋白 阿拉伯胶 纳米粒子 稳定性 生物利用度 壳-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EGCG的柚皮果胶-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
7
作者 劳颖仪 余元善 +5 位作者 温靖 徐玉娟 徐振林 王弘 胡腾根 温棚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7-89,共13页
为提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法构建负载EGCG的柚皮果胶(pomelo-peel pectin,PP)-玉米醇溶蛋白(Zein)(PP-Zein/EGCG)复合纳米颗粒,并优化制备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 为提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通过反溶剂法构建负载EGCG的柚皮果胶(pomelo-peel pectin,PP)-玉米醇溶蛋白(Zein)(PP-Zein/EGCG)复合纳米颗粒,并优化制备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条件:PP质量浓度2.50 mg/mL并进行540 W超声处理、Zein质量浓度8 mg/mL、EGCG质量浓度2.0 mg/m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纳米颗粒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氢键、疏水作用及静电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和微观形貌显示,EGCG被充分包埋在纳米颗粒内,形成稳定的球形结构。稳定性研究表明,PP-Zein/EGCG纳米颗粒在加热(50~100℃)、宽pH值范围(3~11)、高离子强度(30~150 mmol/L NaCl)及高蔗糖质量浓度(50~250 mg/mL)条件下均能维持EGCG的高保留率;且25℃贮藏42 d后,EGCG保留率为未包埋的1.46倍。体外模拟消化表明,纳米颗粒可通过核壳结构有效防止EGCG的快速释放和降解。本研究为EGCG的稳定递送和高生物利用度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玉米蛋白 剂法 纳米包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对玉米醇溶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
8
作者 刘兴丽 任晨辉 +3 位作者 申慧珊 王宏伟 张艳艳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测定溶解度、蛋白质结构、表面疏水性、起泡性、乳化性、表面张力、表面膨胀模量等指标,探究了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 Glutaminase,PG)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0 U/g)对玉米... 为提高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测定溶解度、蛋白质结构、表面疏水性、起泡性、乳化性、表面张力、表面膨胀模量等指标,探究了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 Glutaminase,PG)不同添加量(0、10、20、30、40、50 U/g)对玉米醇溶蛋白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G添加量的增加,玉米醇溶蛋白的脱酰胺度逐渐升高,酶添加量为40 U/g时溶解度与对照组相比提升了504.38%。二级结构结果表明,PG使β-折叠相对含量减少,β-转角相对含量增加。内源荧光强度和表面疏水性先减小后增加,其微观结构由块状变成了片状,形成了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酪氨酸残基峰强比(I_(850)/I_(830))增强,色氨酸残基峰强比(I_(760)/I_(1004))先降低后升高。此外,PG降低了玉米醇溶蛋白在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强了其表面膨胀模量,显著(P<0.05)提升了其乳化与起泡活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PG处理可以改变玉米醇溶蛋白的结构,改善其界面性质,提高功能特性,有利于玉米醇溶蛋白在食品工业中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 玉米蛋白 界面性质 气-液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藻多糖对玉米醇溶蛋白稳定Pickering乳液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刘子琪 李依蒙 +2 位作者 王璐 倪斯芮 艾春青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开发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食品级纳米颗粒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并与岩藻多糖(Fuc)溶液混合,制备玉米醇溶蛋白/Fuc纳米颗粒(ZFNPs),测定了ZFNPs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红... 为开发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食品级纳米颗粒作为Pickering乳液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颗粒分散液,并与岩藻多糖(Fuc)溶液混合,制备玉米醇溶蛋白/Fuc纳米颗粒(ZFNPs),测定了ZFNPs的平均粒径、Zeta-电位、微观结构、红外光谱及接触角。以ZFNPs和含虾青素橄榄油为原料制备了Pickering乳液,考察了Pickering乳液的储存稳定性、流变特性、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ZFNPs的平均粒径大于玉米醇溶蛋白的,随着Fuc添加量的增加,ZFNPs的Zeta-电位由正转为负;ZFNPs表面呈多糖附着蛋白结构,主要通过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进行结合;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浓度为2 g/100 mL、Fuc与玉米醇溶蛋白质量比为1∶1时制备的ZFNPs具有较好的乳化性能,可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油相体积分数30%),该乳液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酸性能,体外模拟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79.5%且高于相应的含虾青素橄榄油的;Pickering乳液油相体积分数对其流变性能有明显影响。综上,Fuc提高了玉米醇溶蛋白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岩藻多糖纳米颗粒 Pickering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茶皂素复合纳米颗粒的抗氧化特性及其环境稳定性
10
作者 徐冰欣 刘超然 +4 位作者 冯心怡 王双双 王涵 牛佳宁 代蕾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4,共9页
通过反溶剂共沉淀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茶皂素(Zein-TS-Cur)复合纳米颗粒,并测定其包埋率与负载量、荧光强度、粒径、PDI、Zeta-电位、抗氧化特性和贮藏稳定性,筛选出性能最优的制备比例,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 通过反溶剂共沉淀法制备负载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茶皂素(Zein-TS-Cur)复合纳米颗粒,并测定其包埋率与负载量、荧光强度、粒径、PDI、Zeta-电位、抗氧化特性和贮藏稳定性,筛选出性能最优的制备比例,并对其环境稳定性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与单一玉米醇溶蛋白包埋姜黄素相比,在玉米醇溶蛋白与茶皂素的比例为1:2时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对姜黄素包埋率最高,达到96.02%,荧光强度较强,达到4663,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4.14%,总抗氧化能力为40.33%。在贮藏过程中,以及不同pH、不同离子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纳米颗粒受环境应力影响较小。由此表明,加入茶皂素的纳米颗粒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了负载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包埋率、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有利于为构建高效稳定的递送体系提供指导,以提高姜黄素等疏水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茶皂素 姜黄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对岩藻黄质稳态化性能调控
11
作者 陈柏慧 蔡路昀 +5 位作者 邹继华 贾江花 汪屹 杨柳枫 田方 栾倩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43-55,共13页
构建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quaternized cellulose nanofiber,QCNF)/玉米醇溶蛋白(zein)核壳递送体系,通过精准调控季铵化纤维素质量浓度(0.05~0.25 g/100 mL)揭示递送体系对岩藻黄质(fucoxanthin,FUC)稳态化及靶向递送的调控机制。傅... 构建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quaternized cellulose nanofiber,QCNF)/玉米醇溶蛋白(zein)核壳递送体系,通过精准调控季铵化纤维素质量浓度(0.05~0.25 g/100 mL)揭示递送体系对岩藻黄质(fucoxanthin,FUC)稳态化及靶向递送的调控机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zein与纳米纤维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界面;透射电子显微图像显示0.2 g/100 mL QCNF组形成显著的逐层自组装核壳结构,对FUC的包封率达(95.64±0.06)%。环境稳定性实验表明,优化组(0.2 g/100 mL QCNF/zein@FUC)的热、光、pH值、离子、贮藏稳定性较对照组(zein@FUC)提升。另外,通过引入QCNF覆盖于zein表面,能够引发内部FUC的被动靶向释放行为,提高FUC在肠道的生物可及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0.2 g/100 mL QCNF/zein@FUC在模拟胃肠道的累计释放量为(85.32±0.46)%,生物可及性高达(58.77±3.84)%,实现了FUC的程序性缓释。本研究结果为探究天然生物基自组装纳米递送载体的形成机理与稳态化靶向释放性能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季铵化纤维素纳米纤维 玉米蛋白 核壳纳米颗粒 稳态化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结合特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廉笛 崔晶晶 +4 位作者 李媛 杜雨桐 王苏青 王梅姿 李丽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9-637,共9页
利用光谱分析和计算机模方法拟研究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结合行为以及两种黄酮-Zein体系的稳定性,并揭示两种黄酮与Zein的最佳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及形成复合物... 利用光谱分析和计算机模方法拟研究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结合行为以及两种黄酮-Zein体系的稳定性,并揭示两种黄酮与Zein的最佳结合模式、结合位点及形成复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黄酮均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Zein结合,导致蛋白固有荧光发生静态猝灭,从而改变蛋白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 多光谱分析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化对竹粉/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材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魏俞涌 张庆法 盛奎川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4,共9页
为实现玉米蛋白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竹粉、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制备复合膜材料,探究烷基化处理对竹粉/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硅烷偶联剂降低了竹粉的极性,提高了竹粉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相容性,延缓了玉... 为实现玉米蛋白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以竹粉、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制备复合膜材料,探究烷基化处理对竹粉/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硅烷偶联剂降低了竹粉的极性,提高了竹粉与玉米醇溶蛋白的相容性,延缓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热分解速率,提高了玉米醇溶蛋白的热稳定性,改善了竹粉/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其中,硅烷偶联剂和二氧化硅联合处理竹粉所制备的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材料在本研究中表现出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分别为0.23 MPa、4.67 MPa、408.07%。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质/玉米醇溶蛋白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粉 玉米蛋白 烷基化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杂化微胶囊
14
作者 熊治强 李云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57,572,共5页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 基于Pickering乳液模板,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制备二氧化硅/玉米醇溶蛋白(SiO_(2)/Zein)杂化微胶囊。采用SiO_(2)纳米颗粒作为稳定剂,75%(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作为水相,正十六烷作为油相,形成了乙醇/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模板。将乳液模板与含有Zein的75%乙醇水溶液混合,并通过在连续相引入反溶剂的方式使Zein在油滴表面上析出形成杂化微胶囊。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对所得杂化微胶囊进行表征,证实了其具有球形形貌和中空结构,以及壳层是由SiO_(2)纳米颗粒与Zein杂化形成。通过调控SiO_(2)纳米颗粒与Zein的添加量进一步探究SiO_(2)/Zein杂化微胶囊的制备,结果表明液滴模板尺寸过大或Zein的添加量过高时均无法形成SiO_(2)/Zein杂化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Pickering乳液 乳液模板法 玉米蛋白 SiO_(2)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醛/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金枪鱼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方超 周闪闪 +5 位作者 张星晖 王当丰 檀茜倩 任丽琨 励建荣 李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9-318,共10页
为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延长金枪鱼货架期,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ZN)和叶醛(Leaf aldehyde,LA)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ZN抗菌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LA/Z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探究了纤... 为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延长金枪鱼货架期,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ZN)和叶醛(Leaf aldehyde,LA)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ZN抗菌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LA/Z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探究了纤维膜的抗菌机制,考察了LA/ZN纳米纤维膜对金枪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的具有线性形态、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均匀分布于475~575 nm;LA在玉米醇溶蛋白中的包封是一个物理过程,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相互作用;加入LA后,膜的初始熔化温度有所降低;LA具有广谱抑菌性,能够使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胞内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泄漏,导致细菌死亡。此外,4℃金枪鱼保鲜实验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能有效降低鱼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以及组胺含量,延缓鱼肉质地劣变,使金枪鱼片的货架期延长3 d。LA/ZN纳米纤维膜良好的保鲜性能有望在水产品保鲜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醛/玉米蛋白 同轴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金枪鱼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荭草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其愈伤作用
16
作者 何紫妍 张萌 +4 位作者 贾颖宇 杨胜薇 骆莹 王晓宇 袁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1,共11页
为探究异荭草素(isoorientin,ISO)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Arabic gum,GA)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以空白纺丝膜为对照,分别使用负载zein/GA的纳米纤维膜、负载ISO的纳米纤维膜以及负载ISO-zein/GA的复合... 为探究异荭草素(isoorientin,ISO)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阿拉伯胶(Arabic gum,GA)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皮肤损伤愈合的影响,以空白纺丝膜为对照,分别使用负载zein/GA的纳米纤维膜、负载ISO的纳米纤维膜以及负载ISO-zein/G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伤口进行敷料处理。结果表明,负载zein/GA的纳米纤维膜、负载ISO的纳米纤维膜以及负载ISO-zein/GA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小鼠的伤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伤口氧化损伤及促炎因子TNF-α、IL-1β、iNOS的mRNA表达水平,并促进伤口血管重建,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研究结果验证了异荭草素-玉米醇溶蛋白/阿拉伯胶复合纳米纤维膜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拓宽了异荭草素的应用范围,为新型伤口敷料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荭草素 伤口愈合 静电纺丝 玉米蛋白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阻隔奶油和茶汤快速融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柠檬酸交联淀粉复合可食薄膜的制备
17
作者 王沙莎 罗理勇 +3 位作者 唐千惠 吴帆 罗惟 曾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18,共10页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 为有效解决奶茶的奶油顶在出品后短时内易与茶汤快速结合的问题,该文以玉米淀粉为成膜基质,柠檬酸为交联剂、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zein nanoparticles,ZNP)为疏水性增强剂,制备一种阻水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ZNP-柠檬酸复合薄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复合薄膜结构进行表征,探究薄膜的机械性能、防水性能和光学性能等物理参数。此外,探究了复合薄膜在不同茶汤(茉莉绿茶、四季春、大红袍、锡兰红茶)、不同温度(4、37、45℃)和不同保留时间(0.5、1.0、1.5、2、4、24 h)下的耐水性测试,并验证了复合薄膜在奶茶奶油顶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可作为ZNP的优良载体,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其中,拉伸强度达到4.3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44.21%,水蒸气透过率为3.07×10^(-12)g·cm/(cm^(2)·s·Pa)。在不同茶底的应用中,复合薄膜的水溶性在大红袍茶汤中最高;在1.5 h时水溶性、溶胀性达到最低值,放置ZNP-柠檬酸淀粉复合薄膜的奶茶在60 min时才开始奶油与茶底进行融合。综上,ZNP-柠檬酸复合薄膜可以应用在奶油顶奶茶中,有效阻隔短时间内奶油塌陷快速与茶汤混合,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食品专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纳米颗粒 柠檬酸 交联 可食薄 新式茶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成膜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姚晓敏 孙向军 卢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玉米蛋白膜是一种绿色包装,它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防紫外线性,因此我们开发玉米蛋白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在80%乙醇中溶解效果良好,在40℃恒温条件... 玉米蛋白膜是一种绿色包装,它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防紫外线性,因此我们开发玉米蛋白膜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在80%乙醇中溶解效果良好,在40℃恒温条件下,可以在光滑的不锈钢板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可食性薄膜。此外,添加油酸与甘油可以对膜的透明度与抗张强度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包装 玉米蛋白 可食性 工艺 可食性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保鲜薄膜的研究──响应曲面法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雪雁 殷丽君 +1 位作者 杨婀娜 殷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4-32,共9页
在研究玉米醇溶蛋白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制作可食性薄膜,以响应曲面法研究薄膜形成条件(玉米醇溶蛋白浓度、乙醇浓度、pH值)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且结合微型计算机绘制出响应曲面图,以便形象地揭示出这种内在的... 在研究玉米醇溶蛋白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玉米醇溶蛋白制作可食性薄膜,以响应曲面法研究薄膜形成条件(玉米醇溶蛋白浓度、乙醇浓度、pH值)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且结合微型计算机绘制出响应曲面图,以便形象地揭示出这种内在的关系。应用试验表明:以玉米醇溶蛋白薄膜包裹杏仁能够防止杏仁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 可食性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粉与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膜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春红 常南 崔里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研究了谷阮粉和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膜的成膜条件及复合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玉米醇溶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25%。在各自最佳成膜条件下,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5.97g·mm/m2·d·kPa,比对照降低了12.1%;拉伸强度为3... 研究了谷阮粉和玉米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膜的成膜条件及复合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复合膜中玉米醇溶蛋白的适宜添加量为25%。在各自最佳成膜条件下,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5.97g·mm/m2·d·kPa,比对照降低了12.1%;拉伸强度为3.45MPa,比对照提高了22.6%。综合考虑水蒸气透过率与拉伸强度两项指标,确定适宜的成膜条件为:pH12、热处理温度70℃、乙醇浓度55%、甘油浓度10%,此条件下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为6.01g·mm/m2·d·kPa,比对照降低11.5%;拉伸强度为3.39MPa,比对照提高20.7%。该复合膜同时具有良好的热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玉米蛋白 复合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