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洲研发出以废水为原料的可降解生物塑料
1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17,共1页
日前,欧洲PHBOTTLE研发团队以果汁饮料加工后排放的废水为原料,生产出廉价并符合欧盟绿色标准的可降解生物塑料PHB,可广泛用于果汁饮料包装。
关键词 可降解生物塑料 原料 废水 研发 欧洲 饮料加工 绿色标准 饮料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最新尝试将动物粪便转化可降解生物塑料
2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99,共1页
由怀卡托大学研发的一项工艺能将动物粪便转化成有用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这项由怀卡托大学JohanVerbeek教授花费2年时间共同开发的新工艺能讲动物的蛋白质废弃物例如血粉和羽毛转化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这些塑料是通过工业标准的塑料挤出... 由怀卡托大学研发的一项工艺能将动物粪便转化成有用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这项由怀卡托大学JohanVerbeek教授花费2年时间共同开发的新工艺能讲动物的蛋白质废弃物例如血粉和羽毛转化成生物可降解塑料,这些塑料是通过工业标准的塑料挤出和注塑机制造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生物塑料 动物粪便 转化 生物可降解塑料 美国 塑料挤出 工业标准 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开发一种可降解生物塑料
3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共1页
日前,巴西圣保罗科研基金会与圣保罗大学开始开发以甘蔗乙醇或甘蔗渣乙醇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这是一种可降解生物塑料,可以用发酵菌在植物废渣中通过发酵来制造。这种生物塑料可一定程度上替代石化塑料,获得巨大的环境效益... 日前,巴西圣保罗科研基金会与圣保罗大学开始开发以甘蔗乙醇或甘蔗渣乙醇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这是一种可降解生物塑料,可以用发酵菌在植物废渣中通过发酵来制造。这种生物塑料可一定程度上替代石化塑料,获得巨大的环境效益。此外,生物塑料PHA还具有生物相容性,人类和动物组织而对其无排斥性,故可用以生产药用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生物塑料 开发 巴西 聚羟基脂肪酸酯 乙醇生产 生物相容性 环境效益 动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平 谢同 高永平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废弃塑料污染治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塑料替代材料中的一种,能够在一次性、难回收、易泄露等特定场景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塑料污染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几种主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应用及全生命周期环境影... 废弃塑料污染治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塑料替代材料中的一种,能够在一次性、难回收、易泄露等特定场景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塑料污染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几种主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性能、应用及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系统阐述了全球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政策、发展现状及技术进展,厘清了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最后提出了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污染 生物可降解塑料 政策 产业现状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的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陶强 吴雄杰 +4 位作者 朱东波 江小平 杨欣 储雨 赵康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吸管作为一类典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场用量巨大,为了探明市面上吸管的安全性与合规性,以市售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维卡软化/热变形温度试验机、离子色谱仪等手段,探究了5组吸管的理化性能,并对... 吸管作为一类典型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场用量巨大,为了探明市面上吸管的安全性与合规性,以市售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维卡软化/热变形温度试验机、离子色谱仪等手段,探究了5组吸管的理化性能,并对其总迁移量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组生物可降解吸管材质均为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滑石粉复合材料。通过改性后的吸管较纯PLA吸管耐热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4^(#)吸管维卡软化温度达到了125.1℃。当PBS质量分数为43.69%时,2^(#)吸管在95%乙醇模拟物中浸泡的总迁移量检测结果超标,总迁移量测试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吸管不适合接触油脂类饮料。滑石粉的添加导致特定元素氟检测不合格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吸管 安全性 总迁移量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生物可降解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对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凯 俞永祥 +3 位作者 杨思德 于鑫 韩毓杰 李晓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5,共12页
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使用。然而,进入环境介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分解过程中容易破碎,形成生物降解微塑料(BMPs)。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的增长加剧了BMPs的环境风险,尤其是在陆地生态系统... 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获得广泛使用。然而,进入环境介质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在分解过程中容易破碎,形成生物降解微塑料(BMPs)。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的增长加剧了BMPs的环境风险,尤其是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本文综述了BMPs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包括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生物降解以及衍生溶解性有机物(DOM)的释放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BMPs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及相关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基因的影响机制,以支撑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潜力及环境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吸附 土壤有机碳 生物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包装薄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文麒霖 贾雪华 +3 位作者 孙炎君 牛思霁 陈英红 陈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22,共11页
综述了几种典型市售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对二苯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基本性能及其功能改性进展。详细介绍了热塑加工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包装薄膜的常用成型方法,包括吹膜... 综述了几种典型市售生物可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对二苯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碳酸亚丙酯(PPC)及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基本性能及其功能改性进展。详细介绍了热塑加工制备生物可降解塑料包装薄膜的常用成型方法,包括吹膜法、流延法、压延法及双向拉伸法;总结了生物可降解塑料薄膜作为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包装薄膜 功能改性 热塑加工 产品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生物可降解塑料热处理特性及动力学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康 阮久莉 +2 位作者 王艺博 张建强 郭玉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和30℃/min)对由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组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BP1)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BP1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反应过... 为了探究生物可降解塑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特性,采用热重分析仪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10,20和30℃/min)对由聚乳酸(PLA)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组成的生物可降解塑料(BP1)的失重特性进行分析,BP1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反应过程都非一步完成,主要反应阶段都存在明显的两步失重过程,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两个主要反应阶段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87.99%~89.64%,84.99%~86.88%,且两反应阶段温度区间存在明显重叠.利用Flynn–Wall–Qzawa(FWO)、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Starink三种等转化率法计算动力学参数,得到BP1在氮气气氛下阶段一、阶段二的平均活化能E分别是88.95,90.92kJ/mol,空气气氛下阶段一、阶段二的平均活化能E分别是67.23,91.27kJ/mol;采用积分主图分析法(Master-plots法)基于10℃/min确定其动力学反应机理,表明BP1主要反应阶段均符合随机成核和核生长模型(An),但反应级数有所区别,说明氮气和空气不同气氛,并不会影响其反应机理,只是在活性点位的产生和失活速率快慢方面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热处理特性 动力学 等转化率法 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生物可降解塑料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成龙 吴培 +2 位作者 陈波 叶天然 练建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95-6503,共9页
本研究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MPs)中的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传统微塑料(CMPs)中的聚乙烯(PE)作为供试化学品,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供试生物.通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 本研究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MPs)中的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传统微塑料(CMPs)中的聚乙烯(PE)作为供试化学品,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供试生物.通过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Ch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胞内总溶解性蛋白质(TP)、活性氧(ROS)等指标的测试,探明不同投加量(50,100,150,200mg/L)和粒径(150,250,500μm)的PLA、PBAT以及PE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氧化应激以及细胞损伤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PLA/PBAT/PE单一作用下,藻细胞的生长和氧化应激指标随暴露时间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暴露96h后,相较于其他处理组,PLA投加量为100mg/L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最大(16.31%),而在粒径方面PE150μm的抑制率最大(15.97%).PLA和PE的暴露使铜绿微囊藻的ROS、SOD、CAT和MDA含量显著提高,其急性毒性差异可能与微塑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作为脂肪族聚酯的PLA在水环境中较PBAT更易发生水解,二次微塑料碎片的释放潜能使其对藻类产生更为严重的急性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铜绿微囊藻 塑料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基生物塑料薄膜制备参数优化及性能分析
10
作者 邓乾震 刘祥 李耀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13,共11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耦合Box-Behnken设计,对微藻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基料,以聚乙烯醇(PVA)、甘油和尿素添加量为自变量,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响应值,制... 采用响应曲面法耦合Box-Behnken设计,对微藻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制备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基料,以聚乙烯醇(PVA)、甘油和尿素添加量为自变量,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响应值,制备性能最优的微藻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并探索其作为地膜应用时对土壤含水率的保持潜力。结果表明:PVA含量对薄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甘油,当PVA、甘油和尿素添加量分别为3.70 g、2.60 mL和3.00 g时,微藻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的性能最优,此时薄膜拉伸强度为3.65 MPa,断裂伸长率高达556.01%,覆膜实验7 d后,覆膜组土壤含水率为9.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7%。研究表明,经过参数优化后制备出的生物塑料薄膜呈现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韧性,当作为地膜覆盖后,可显著提高土壤的含水率。该研究为可生物降解塑料薄膜制备提供了新思路,为微藻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方向,更为缓解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可降解生物塑料薄膜 响应曲面法 参数优化 保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35
11
作者 钱伯章 朱建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2-85,87,共5页
介绍了世界各国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发展现状和其生产的产品使用情况,评述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动向。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发展现状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PHB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叶梁 宋艳茹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9-16,共8页
本文综述了PHB的合成和降解途径及其关键酶的基因克隆,比较了细菌发酵法及遗传工程菌生产PHB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发酵法生产PHAs的前景。随着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用植物大规模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已成为可能,但仍然存在... 本文综述了PHB的合成和降解途径及其关键酶的基因克隆,比较了细菌发酵法及遗传工程菌生产PHB的优缺点并讨论了发酵法生产PHAs的前景。随着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用植物大规模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已成为可能,但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转基因植物生产PHB的限制因素和克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B 发酵 转基因植物 生物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聚β-羟基丁酸酯产生菌的选育 被引量:6
13
作者 季爱云 崔志芳 +1 位作者 李春露 刘娜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0-102,120,共4页
作为一类可望替代传统塑料的新型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采用尼罗蓝荧光法结合苏丹黑染色法从污水筛选出产PHB的细菌,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PHB产量较高的菌株,PHB含量占细胞干重的16.64%,PHB产量... 作为一类可望替代传统塑料的新型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聚β-羟基丁酸酯(PHB)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采用尼罗蓝荧光法结合苏丹黑染色法从污水筛选出产PHB的细菌,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PHB产量较高的菌株,PHB含量占细胞干重的16.64%,PHB产量为0.57 g/L。对其进行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初步鉴定为动胶菌属,编号为Z-13。以Z-13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得到突变菌株uZ-13,PHB含量(21.54%)和PHB产量(0.78 g/L)分别比诱变前提高了29.45%和36.84%,且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为微生物法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聚Β-羟基丁酸酯 筛选 紫外诱变 动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PHB的压电性能及在骨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凌飞 胡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综述了PHB及其共聚物和复合材料的压电性能及其在骨头生长中的可能应用。
关键词 压电性能 骨移植 压电聚合物 生物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竹纤维与生物可降解塑料界面相容性的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新功 吴义强 郑霞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分析了竹纤维/生物可降解塑料界面的相容性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改善竹纤维与生物可降解塑料界面的各种方法,并展望了绿色复合材料的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竹纤维 生物可降解塑料 相容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利敏 程森祥 +1 位作者 宋晓宇 陈彤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采用堆肥降解测定其生物降解性能的方法进行鉴别,其检测周期长、费用较高。材料的组成基本决定了其生物降解特性,为了快速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采用堆肥降解测定其生物降解性能的方法进行鉴别,其检测周期长、费用较高。材料的组成基本决定了其生物降解特性,为了快速鉴别生物可降解塑料,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对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与不同质量比的其他成分包括生物可降解聚乳酸(PLA)、难降解材料聚苯乙烯(PS)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混合样的裂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BAT的裂解特征峰明显,未受到PLA的影响;若在PBAT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非降解材质PS和PET也可被检出。方法用于市场上收集到的标识为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Y-GC-MS可以快速对可降解塑料进行初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 生物可降解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开发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春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3,共4页
简要介绍了传统塑料污染的现状、政府治理的思路和政策、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分类,综述了基于生物质、石油化工单体或废旧回收塑料的不同原材料制造的各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介绍了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广泛用途,以及其他塑料废弃物处理的生物方法。
关键词 环保 生物可降解塑料 生物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配套助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向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2,共5页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配套助剂是生物可降解塑料重要的组成部分。简要介绍了目前研究相对较热的几类生物可降解塑料配套助剂,从功能、应用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助剂的技术动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助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直链玉米淀粉——制造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最佳原料 被引量:3
19
作者 谷宏 马涛 《农产品加工》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直链淀粉含量 高直链淀粉 生物降解塑料 高直链玉米淀粉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PLA在典型非生物降解环境下的降解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涵月 孙姣霞 +3 位作者 向红 周瑶 蒋晖 樊建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47-4254,共8页
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塑料聚乙烯(PE)作为对比材料,在两种典型非生物降解环境下,通过紫外光照(UV)和机械磨损(MA)降解9个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静态水接触角... 选用生物可降解塑料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传统塑料聚乙烯(PE)作为对比材料,在两种典型非生物降解环境下,通过紫外光照(UV)和机械磨损(MA)降解9个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静态水接触角、吸水性变化和重量损失分析两种塑料理化性质变化,并通过总有机碳测定法分级表征降解产物质量及各自占比情况.结果表明:在UV和MA条件下,PBAT/PLA较PE在表面形貌、碳氧比、吸水率、质量损失等方面均随时间表现出更大的变化,其中UV条件下更为明显,在3月、6月和9月的质量损失率分别达到了3.5%、6.2%和17.9%,表明PBAT/PLA有更强的被降解能力,对UV辐射更敏感.通过降解产物分析发现,PBAT/PLA降解产物的质量大于PE,PE主要产生大于0.22μm的微塑料(MPs),而PBAT/PLA在UV条件下主要产生小于0.22μm的降解产物,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质量占比分别为83.8%、87.2%和79.4%,并有部分可能最终降解产生挥发性物质;在MA条件下,PBAT/PLA与PE类似,产生更多大于0.22μm的MPs,在3月、6月和9月质量占比分别为100%、91.2%和8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紫外光照 机械磨损 降解产物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