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与脱矿无机牛骨在上颌窦提升术后改建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烁 徐淑兰 +2 位作者 肖希娟 姚钟雄 王朝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比较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与脱矿无机牛骨(BIO-OSS)材料在上颌窦提升及种植修复后骨改建情况。方法:选择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2组(n=10),A组用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用BIO-OSS为上颌窦提升植骨材料,... 目的:比较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与脱矿无机牛骨(BIO-OSS)材料在上颌窦提升及种植修复后骨改建情况。方法:选择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2组(n=10),A组用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B组用BIO-OSS为上颌窦提升植骨材料,6月后植入种植体,植入4~6月后进行种植体上部修复。所有患者在5个临床时期进行曲面体层片检查,于中间种植体顶端平面选取定点测量其垂直向骨高度:①中间种植体中点(P1);②与中间种植体远中外缘相距2 mm的位点(P2);③距最远中的种植体的远中外缘5 mm的位点(P3)。统计学比较2组垂直向骨高度的变化。结果:经12~40月的临床追踪观察发现,2组患者的种植体留存以及每组内部P1、P2与P3之间垂直向骨高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A组骨组织替代材料在机体内改建高度变化值大于B组。结论:在上颌窦提升种植修复过程中,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在植入机体后其改建速度快于脱矿无机牛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提升 可降解珊瑚羟基磷灰石 脱矿无机牛骨 骨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电压对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HA-NrGO-CS)复合涂层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立勋 祝敬佩 +3 位作者 王伟 张登基 黄家鑫 陈梓豪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1-4009,4015,共10页
利用电泳沉积和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不同沉积电压下的HA-NrGO-CS(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三元复合涂层,XRD(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Mg^(2+)会掺杂到HA(羟基磷灰石)中影响HA(002)晶面的生长,使其沿(300)晶... 利用电泳沉积和热还原相结合的方法,在ZK60镁合金表面制备不同沉积电压下的HA-NrGO-CS(羟基磷灰石-还原氧化石墨烯-壳聚糖)三元复合涂层,XRD(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Mg^(2+)会掺杂到HA(羟基磷灰石)中影响HA(002)晶面的生长,使其沿(300)晶面生长形成片或板状的HA再结晶晶体,Mg^(2+)掺杂从而减小复合涂层的晶粒尺寸形成更加均匀致密的复合涂层。红外和拉曼光谱证实了氮原子的掺杂和GO(氧化石墨烯)的有效还原。电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沉积电压下制备的HA-NrGO-CS复合涂层对基体都有一定的保护,140 V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最大的E_(corr)(腐蚀电位):-0.28 V值和最小的I_(corr)(腐蚀电流密度):5.04μA/cm^(2)值,CR(腐蚀率)值:0.11 mm/year表明涂层能有效延缓基体合金的腐蚀速率,此时复合涂层具有最优的耐腐蚀性能。有效地解决了Mg基体作为潜在骨科植入材料在人体内腐蚀速率过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合金 复合涂层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N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分析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性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罡 陶凯 +4 位作者 毛天球 曹军 郭婷 陆斌 席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2-214,217,F004,共5页
目的: 比较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BCHA) Interpore 500R、珊瑚羟基磷灰石(CHA) Interpore 500及天然角孔珊瑚(NGC)复合成骨细胞后,在动物体内形成新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对它们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劣做出评价. 方法: 应用X-... 目的: 比较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BCHA) Interpore 500R、珊瑚羟基磷灰石(CHA) Interpore 500及天然角孔珊瑚(NGC)复合成骨细胞后,在动物体内形成新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对它们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优劣做出评价. 方法: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孔径为500 μm的Interpore 500R、Interpore 500及NGC的组成成分进行比较,将三种材料制成标准大小的薄片,植入裸鼠体内,测定不同时间点的降解率.同时将生长状态良好的成骨细胞接种于三种支架材料上,体外孵育4~6 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分别于术后30、60和90天取材,测量其体积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三种残余材料与形成新骨的面积百分比. 结果: Interpore 500R的主要化合物成分为90%文石+10%羟基磷灰石(HA).它具有高孔隙率,孔隙大小分布均匀,孔隙间交通好.Interpore 500R的生物降解率介于Interpore 500和NGC之间,但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数量、质量上来看均高于其他两种. 结论: BCHA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明显优于CHA和天然珊瑚(NC),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羟基磷灰石 珊瑚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平辉 赵玉涛 +2 位作者 戴起勋 林东洋 施秋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357-361,共5页
HA/聚合物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可降解聚合物成分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或新陈代谢排出,HA陶瓷成分在体液的作用下,会发生部分降解,游离出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生长出新的组织;同时可降解聚合物成分对HA... HA/聚合物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天然骨,可降解聚合物成分逐渐被机体溶解吸收或新陈代谢排出,HA陶瓷成分在体液的作用下,会发生部分降解,游离出钙和磷,并被人体组织吸收、利用、生长出新的组织;同时可降解聚合物成分对HA的过快降解具有控制作用,使得HA降解与新生骨组织生成速率匹配。总结了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可降解生物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该材料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材料 生物可降解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rhBMP-2人工骨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韩亮 毛天球 +3 位作者 戴毅敏 马秦 李峰 赵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 目的:寻找新的骨代用材料。方法:采用珊瑚转化多孔羟基磷石(CHA)作为移植物支架,用I型胶原作为rhBMP-2的缓释载体及赋形剂,将三者复合制成新型人工骨,进行了大鼠标准颅骨缺损骨移植实验。结果:CHA/胶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rhBMP-2/CHA/胶原具有骨引导和骨诱导双重特性,其成骨效应明显优于单纯CHA/胶原植入。结论:该复合人工骨有可能成为临床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BMP-2 珊瑚羟基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骨移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接种于珊瑚-羟基磷灰石构建骨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凡 杨维东 +2 位作者 雷德林 羊书勇 唐立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6-247,F004,共3页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成骨细胞 ,将收集的细胞接种于珊瑚 羟基磷灰石中 ,然后自体移植入兔背部肌肉组织内 ,同时植入未接种细胞的HA一块作为对照。术后 4、8周取材 ,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 ,培养的兔成骨...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成骨细胞 ,将收集的细胞接种于珊瑚 羟基磷灰石中 ,然后自体移植入兔背部肌肉组织内 ,同时植入未接种细胞的HA一块作为对照。术后 4、8周取材 ,通过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新骨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 ,培养的兔成骨细胞在珊瑚 羟基磷灰石表面生长良好。成骨细胞 /珊瑚 羟基磷灰石复合物植入兔背肌肉内 4周 ,局部形成骨样组织 ,8周时形成大量新骨组织。提示珊瑚 羟基磷灰石用于骨组织工程进行骨再造和骨缺损修复有很多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成骨细胞珊瑚 羟基磷灰石 骨再造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修复良性骨肿瘤缺损 被引量:7
7
作者 付昆 孟志斌 +1 位作者 李俊 李洪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 目的:观察无机材料珊瑚人工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天然珊瑚经特殊处理加工成羟基磷灰石,作为骨修复的填充材料,植入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区。共治疗25例患者,均为良性骨肿瘤。缺损范围最大10 cm×3.5 cm×2 cm,最小0.8 cm×0.5 cm×0.5 cm。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查血生化正常,伤口愈合良好,无异物排出现象。X线显示:1月后管状骨周围有骨痂生长,3月植入的珊瑚骨密度开始逐渐降低,而珊瑚骨之间的空隙密度增高,4月达到临床愈合,18月珊瑚羟基磷灰石基本完全吸收。结论:天然珊瑚制成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而且生物降解时间延长,基本与骨形成达到同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羟基磷灰石 良性骨肿瘤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异位成骨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余 尹庆水 +13 位作者 徐国洲 夏虹 张宏斌 赖晃文 杨传红 詹纯利 李建军 陈丙旭 陈小冬 朱家龙 胡旭东 许春 李兆麟 李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CHA... 目的:探讨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对异位成骨的影响;寻找具有骨诱导、骨传导、炎症反应轻的骨移植替代物。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将两种不同理化条件下制得的CHA分为A,B两组,每组都同样按照不同的4种组合方法:CHA,CHA/重组人骨形态形成蛋白-2(rhBMP-2),CHA/几丁糖,CHA/rhBMP-2/几丁糖制得4种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CCHA)人工骨,分别编成A1~4小组和B1~4小组,分别植入大鼠背部肌肉的4个部位中。术后2周、4周、6周、8周观察动物精神状况,伤口情况;以X线投照获得影像,处死动物后取材,以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成骨情况、炎症反应情况、肝脏损害情况。结果:不同理化条件下产生的CHA对成骨、炎症反应、肝脏损害无差异;不同组合的CCHA之间有差异,CHA/rhBMP-2/几丁糖的成骨效果好,炎症反应、排斥反应轻。结论:通过理化条件的改变,在不影响异位成骨、不增加炎症反应的前提下,提高了CHA的机械强度,使它更加容易塑形,适宜手术操作,应用指征、部位将更加广泛。CHA/rhBMP-2/几丁糖构型的CCHA人工骨,增加了CHA的骨诱导作用,并使该种作用均匀、持久;同时,又降低了异物移植后的炎症反应;rhBMP-2等复合药物的应用,在实验剂量时,无肝脏损害,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异位成骨 效应 实验研究 骨生成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体外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任高宏 裴国献 +5 位作者 顾立强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陈滨 莫晓红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4-978,共5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arollinehydroxyapatite,CH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组织,置于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培养,分为CHA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组,不同时间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并进行细胞微量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的定量检测。结果成人骨髓成骨细胞体外培养时复合或不复合CHA均生长良好,表现出典型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CHA利于细胞的贴附、生长与增殖,并对细胞的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CHA是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细胞复合CHA用于骨缺损的修复,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学 细胞培养 生物相容性材料 成骨细胞 C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填充治疗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洪潮 孟志斌 +1 位作者 符国良 黎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25-1926,共2页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填充治疗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1例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患者,缺损容量22~128ml,平均53ml。采用颗粒状CHA填充治疗,术后连续X线片观察CHA融合、降解及有无排斥现象。结果...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填充治疗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1例四肢长管骨良性骨病性骨缺损患者,缺损容量22~128ml,平均53ml。采用颗粒状CHA填充治疗,术后连续X线片观察CHA融合、降解及有无排斥现象。结果经平均2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植骨界面有新骨形成,3个月后整个植骨区连成一整体,CHA边缘出现吸收降解现象,植骨区骨性融合。1例缺损22ml患者在术后18个月,CHA完全吸收降解。1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在术后1年复发,经再次病灶清除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及排斥现象。结论C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及排斥反应,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植骨量较大时仍存在降解吸收较慢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 羟基磷灰石 珊瑚 骨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兆麟 李文 +4 位作者 薄遵昭 尹庆水 张余 于波 邸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将天然矿物材料珊瑚经自行设计的创新工艺流程“热液交换反应”合成出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利用扫描电镜、电镜图像处理、扫描电镜能谱、化学分析、ICP-AES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并应用于临床。自行研制的CHA人工骨色白... 将天然矿物材料珊瑚经自行设计的创新工艺流程“热液交换反应”合成出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利用扫描电镜、电镜图像处理、扫描电镜能谱、化学分析、ICP-AES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测定其物理化学性质,并应用于临床。自行研制的CHA人工骨色白,孔隙率为25.87%~53.58%,与人骨及原珊瑚的孔隙率近似,莫氏硬度为3~4,抗压强度4.87~12.31MPa。化学成分:CaO=53.13%~64.09%,P2O5=35.52%~46.48%),CaO/P2O5=1.143~1.804。ICP-AES分析共测定24种微量元素,除Ca、P、K、Na、Al及Sr含量较高外,Pb、Co、Ni、Ba、Mn、Cr、Th、V、Cu、Ti、Mo、Zn、Mg、Nb、Be、Sc、Na和Li等,其质量分数均在(n^10n)×10-6范围,为人体所能承受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人工骨色泽、孔隙结构和化学成分与人骨相近,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临床应用60余例,无毒,无副作用,成骨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物理化学性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不完全热液置换反应前后结构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严宁 张汉东 +2 位作者 周磊 张雪洋 赵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086-2088,共3页
目的:研究经不完全热液置换反应后,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是否仍能保持珊瑚骨原有的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微孔之间交通情况有无改变,孔隙率、孔径大小及均匀度是否符合骨细胞的生理需求,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 目的:研究经不完全热液置换反应后,Y500R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是否仍能保持珊瑚骨原有的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微孔之间交通情况有无改变,孔隙率、孔径大小及均匀度是否符合骨细胞的生理需求,为该材料的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对比Y500R可吸收珊瑚HA人工骨与角孔珊瑚在支架三维结构、孔隙率、孔径及孔的均匀度方面的差异。结果:Y500R可吸收珊瑚HA的三维结构和孔隙率与角孔珊瑚类似,孔径比角孔珊瑚小,但大小均匀。结论:经不完全热液置换反应后,Y500R可吸收珊瑚HA的三维空间结构未发生改变,孔隙之间交通良好、孔径、孔隙率符合骨组织工程对支架材料的要求,可作为新型的骨代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角孔珊瑚 孔径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的载银量及其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宇 尹庆水 +3 位作者 张余 李剑 陈旭琼 傅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目的测定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Ag+-CHA)人工骨材料的载银量并观察其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自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相应浓度硝酸银溶液中制得不同浓度的载银人工骨材料,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各载银材料的载银量;并将小鼠... 目的测定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Ag+-CHA)人工骨材料的载银量并观察其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方法将自制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浸泡于相应浓度硝酸银溶液中制得不同浓度的载银人工骨材料,用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检测各载银材料的载银量;并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株(MC3T3-E1)种植于人工骨材料上,用MTT法、倒置相差显微镜、激光共聚焦等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10-2、10-3、5×10-4、10-4、8×10-5、5×10-5 mol/L浓度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的载银量分别为(4127.67±47.35)、(167.90±11.00)、(83.42±4.51)、(30.20±2.32)、(22.39±4.09)、(15.11±0.55)μg/g;MTT结果表明8×10-5、10-5 mol/LAg+-CHA及其他非载银材料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可诱导细胞迅速增长。镜下观察发现上述材料上的细胞形态正常,贴壁生长良好。结论低浓度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在诱导MC3T3-E1细胞的增殖方面性能优越,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抗感染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MTT比色法 抗感染骨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干缺损的实验形态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庆水 张惠民 +3 位作者 苏增贵 李忠华 钟世镇 魏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80R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组织学结果显示该人工骨有良好的的生物相容性和传导成骨作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具有明显的成骨诱导活性。生物力学测试,植入术后16... 将天然海珊瑚碳酸钙经过“热液交换反应”制成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80R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组织学结果显示该人工骨有良好的的生物相容性和传导成骨作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具有明显的成骨诱导活性。生物力学测试,植入术后16周尺骨标本的最大扭矩分别为:人工骨组52.04N·cm,自体移植骨组34.88V·cm,正常骨组61.1()N·cm。证明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宿主骨结合能力强,愈合后强度优异,适合于长骨干缺报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骨 珊瑚羟基磷灰石 形态学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锥体束CT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丽宇 龚飞飞 +3 位作者 庄劭玉 宁晔 戴宁 袁福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较Bio-oss骨粉材料无免疫原性,无传播疾病风险,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文中旨在研究CHA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或根尖周... 目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较Bio-oss骨粉材料无免疫原性,无传播疾病风险,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文中旨在研究CHA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临床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或根尖周炎而拔除上颌前牙患者26例(上颌前牙26颗)。随机分为CHA组(CHA)和对照组(Bio-oss骨粉)。术后即刻和4个月行锥体束CT(CBCT)检查,比较分析2组唇侧牙槽嵴的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吸收量。结果术后即刻和4个月CHA组和对照组的唇侧牙槽嵴宽度和高度均有下降,宽度下降值分别为(1.1±0.7)mm、(1.3±1.9)mm,高度下降值分别为(1.3±1.6)mm、(1.2±1.4)mm,2组宽度及高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用于上颌前牙区位点保存的疗效与Bio-oss骨粉相近,是一种理想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保存 植骨材料 珊瑚羟基磷灰石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降解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慧 杨洪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AC)的化学成分与人体骨组织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HA)极为相似,在骨填充材料方面获得成功应用,但HAC结构稳定性高,植入生物体内长期不容易降解,作为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使用受到限制。本文将HAC与锶、可降解生物纤维...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HAC)的化学成分与人体骨组织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HA)极为相似,在骨填充材料方面获得成功应用,但HAC结构稳定性高,植入生物体内长期不容易降解,作为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使用受到限制。本文将HAC与锶、可降解生物纤维复合、调节钙磷比例、使HAC碳酸化以及改变固化液等提高HAC降解性的途径作出归纳,并就HAC降解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复合 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牙根-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内再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涂小丽 刘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构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珊瑚-羟磷灰石支架(CHA)、牙根复合体植入体内后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方法:体外分离纯化的狗BMSCs分别与牙根及CHA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体后植入体内生长,16周后取材,组织切片观察牙根周组织... 目的:评价体外构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珊瑚-羟磷灰石支架(CHA)、牙根复合体植入体内后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方法:体外分离纯化的狗BMSCs分别与牙根及CHA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体后植入体内生长,16周后取材,组织切片观察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所不同的是:有更趋成熟、致密的牙槽骨生成;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类牙周膜结构,主要由纤维组织、毛细血管组成。结论:BMSC-CHA-牙根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有效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组织工程学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牙周组织工程 珊瑚羟基磷灰石 体内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骨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鹏 纪志华 +2 位作者 贾丙申 周立义 付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 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负载含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纳米缓释微球体系在促进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骨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从骨移植患者中收集hMSCs,分离培养后使用BMP-2纳米微球作为载体,装载到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 hydroxyapatite,CHA)支架上。将CHA-BMP-2-hMSCs与CHA-hMSCs分别植入两组小鼠的L4和L5横向软组织中,10周后检测小鼠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显微镜观察骨质生长情况。结果 CHA-BMP-2-hMSCs小鼠的支架上骨组织覆盖面积显著大于CHA-hMSCs小鼠,ALP活性显著高于非缓释组小鼠,骨钙素、Runx2蛋白与骨桥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缓释组小鼠。结论 CHA-BMP-2-hMSCs缓释系统有利于在较长时间内诱导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羟基磷灰石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人间充质干细胞 对照研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2 位作者 戈俊国 袁文 孙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性能良好的植骨替代物。方法:颈椎间盘病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均行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单节段融合19例,双节段融合2例,共23个节...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寻找一种性能良好的植骨替代物。方法:颈椎间盘病变患者21例(男15例,女6例),均行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单节段融合19例,双节段融合2例,共23个节段。对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6.4个月,临床症状均改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1%。椎间盘高度无变化21个节段,轻度减低、无明显成角2个节段,无局部及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颈椎间盘减压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 珊瑚羟基磷灰石 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囊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陶瓷生物相容性和成骨作用研究
20
作者 聂利 王明 +2 位作者 曾兴琪 李洁仪 李丛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23-1527,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牙囊干细胞(rat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rDFCs)在珊瑚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上的附着增殖以及成骨因子表达情况,探索二者间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6 d龄SD大鼠,雌雄各半,处死后剥离双... 目的观察大鼠牙囊干细胞(rat dental follicle stem cells,rDFCs)在珊瑚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coralline hydroxyapatite,CHA)上的附着增殖以及成骨因子表达情况,探索二者间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6 d龄SD大鼠,雌雄各半,处死后剥离双侧下颌骨磨牙区牙囊组织,通过组织块酶消化法获得rDFCs,rDFCs与CHA体外复合培养,扫描电镜(SEM)观察rDFCs与CHA黏附增殖情况,RTPCR法测定rDFCs、rDFCs-CHA及rDFCs成骨诱导组黏附增殖5、7、9 d成骨基因OPN、ALP、Osterix的表达。结果 SEM观察到rDFCs在CHA上能正常黏附、生长、增殖,4 d时细胞开始相互接触,成片状黏附于CHA表面,7 d时,细胞外基质已完全覆盖CHA表面。RT-PCR结果显示rDFCs与CHA共培养5、7、9 d时,CHA促进了成骨基因OPN、ALP、Osterix的表达,rDFCs-CHA组与rDFCs组相比,Osterix基因表达:7 d时前者是后者267倍;OPN基因表达:7 d时是24.7倍,ALP基因表达:5 d时rDFCs-CHA组是rDFCs组的3.1倍(P<0.01)。结论 CHA能促进rDFCs黏附、增殖、成骨分化及表达成骨因子,二者生物相容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干细胞 珊瑚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陶瓷 扫描电镜 生物相容性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