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CC-LCC/S可重构拓扑的无线充电系统在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
1
作者 梁仓 王党辉 +3 位作者 梁晨旭 袁欢 王小华 荣命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1205,共1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力系统监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 transfer,WPT)技术进行供电。在无线能量传输过程中,传感器需要电池储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先处于恒流(constantcurrent,CC)状态,然后切...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电力系统监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power transfer,WPT)技术进行供电。在无线能量传输过程中,传感器需要电池储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先处于恒流(constantcurrent,CC)状态,然后切换到恒压(constantvoltage,CV)状态,但现有无线电能传输通用的QI协议使用的变频控制技术、DC-DC辅助技术与定频变占空比调制技术无法实现单发射机-多接收机(singletransmitterand multiple pickups, STMP)电池负载的恒流-恒压切换。针对电池的充电特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CC-LCC/S可重构拓扑的多接收机无线充电系统。在原边采用LCC拓扑,后端设计LCC/S可重构拓扑实现电池负载的恒流-恒压切换。利用原边LCC拓扑励磁电流恒定的特性,隔绝副边接收机个数、电池负载阻抗变化对励磁电流的影响;同时设计分布式发射线圈结构,与LCC拓扑结合,使接收机切入/移出或处于不同输出模式(CC或CV)时,各接收机的接收功率不受影响,同时实现零相角(zerophaseangle,ZPA)操作;最后搭建单对多LCC-LCC/S可重构拓扑平台,实现了多接收机平滑的恒流恒压切换,且系统整体效率可达86.76%,功率因数接近1,明显高于QI协议中的策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电能传输 电池充电 单发射机-多接收机 可重构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400 V或800 V电池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可重构拓扑
2
作者 刘超 周明珠 +1 位作者 陈孝莺 张艺明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249,共8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公司加入无线电力传输的行列,互操作性问题逐渐变得明显。除了常见的耦合结构、补偿网络和通信协议互操作性问题外,电池电压互操作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即各种型号的电池电压等级不同。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公司加入无线电力传输的行列,互操作性问题逐渐变得明显。除了常见的耦合结构、补偿网络和通信协议互操作性问题外,电池电压互操作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即各种型号的电池电压等级不同。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电池电压等级,额定电压可以主要分为400和800 V两种。考虑到公共无线电能传输设施的互操作性,电动汽车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必须在相同的功率水平下有效兼容400和800 V的电池电压水平。为了满足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具备电压等级互操作性的可重构拓扑结构。该系统采用了两个完全堆叠的单极型线圈作为磁耦合结构,并通过开关切换的方式实现相同功率水平下两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所提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后续通过搭建了一个1.3 kW的小尺寸实验样机,对所提可重构拓扑结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可重构拓扑结构具备在输出功率水平为1.3 kW时输出200和400 V的能力,并且系统最大直流-直流效率分别为90.97%和95.51%。最后,在所搭建的实验样机基础上对所提结构的偏移性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系统在±100 mm的偏移范围内,直流-直流效率均高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电池电压 互操作性 可重构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具强抗偏移性与功率可控性的可重构无线充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振杰 霍玉昇 +2 位作者 何家房 刘一琦 班明飞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4,共11页
针对水平偏移与电池充电时输出功率可控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无线充电系统WCS(wireless charging system)。通过合理地切换传能通道,实现互感与负载较宽范围变化时恒流/恒压充电和全桥逆变器软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 针对水平偏移与电池充电时输出功率可控性较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无线充电系统WCS(wireless charging system)。通过合理地切换传能通道,实现互感与负载较宽范围变化时恒流/恒压充电和全桥逆变器软开关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状态。首先,分析系统电路拓扑,推导系统参数与充电电流/电压、ZVS状态之间关系式,据此阐释系统重构与功率可控的合理性;其次,构造交叠线圈式磁耦合机构MCSC(magnetic coupler with sandwich coils),分析其水平偏移性能,为系统高偏移容忍度的设计提供依据;第三,分析WCS的工作流程,设计的闭环控制器实现了较宽偏移与负载波动时恒流/恒压充电、ZVS状态;最后,搭建旋翼无人机用WCS,实验结果表明,最大输出功率为126 W且系统效率大于85%时,水平偏移范围为直径340 mm的圆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可重构电路拓扑 可调电感 高偏移容忍度 恒流/恒压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能供配电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军雄 任人 +3 位作者 马海峰 李文番 王垚雄 石志翔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69,80,共6页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向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针对智能化火炮战车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供配电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了电池组可重构拓扑结构和储能单元智能管理技术。提出的新型可重构拓扑结构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直流母线电压...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向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针对智能化火炮战车提出了一种新型智能供配电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了电池组可重构拓扑结构和储能单元智能管理技术。提出的新型可重构拓扑结构可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直流母线电压,结合蓄电池大倍率放电的特性为不同工况下的武器装备提供充足的能量,并且模块化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便于维修和保障。储能单元智能管理技术包括电池组之间的电量均衡技术和储能单元健康管理技术,实现了可重构拓扑中电池组安全可靠运行和异常情况智能处理。通过具体案例的对比分析,证明所提出的新型智能供配电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供配电 智能装备 可重构拓扑结构 智能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