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双能CT虚拟单能谱图像衍生影像组学特征的可重复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詹鹏超 刘星 +5 位作者 李亚华 吴锟鹏 李臻 吕培杰 梁盼 高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17,共6页
目的比较3种双能CT(DECT)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所获VX2兔肝肿瘤模型虚拟单能谱图像(VMI)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RF)的可重复性及其与诊断效能的关系。方法将15只VX2兔肝肿瘤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采用双源DECT(dsDECT)、快速kV切换DECT(rs... 目的比较3种双能CT(DECT)系统在不同条件下所获VX2兔肝肿瘤模型虚拟单能谱图像(VMI)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RF)的可重复性及其与诊断效能的关系。方法将15只VX2兔肝肿瘤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接受采用双源DECT(dsDECT)、快速kV切换DECT(rsDECT)或双层探测器DECT(dlDECT)于不同体积CT剂量指数(CTDIvol)(6、9及12 mGy)下腹部增强CT扫描,于40~140 keV内每间隔10 keV重建单能图像并提取RF;以组内相关系数(ICC)计算RF可重复性,以ICC≥0.80为可重复RF,比较不同CT仪配对之间及不同CTDIvol下可重复RF占比(R),以及相同CTDIvol下不同CT仪配对可重复RF数量(N)最大值相应重建能量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最佳可重复条件下可重复RF与其他RF的诊断效能,计算RF的ICC与相应AUC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R rsDECT-dsDECT[6.45%,95%CI(2.36%,8.87%)]高于R dlDECT-dsDECT[0.72%,95%CI(0.15%,1.79%)]及R rsDECT-dlDECT[1.43%,95%CI(0.60%,4.06%)](校正P均<0.05);R_(9mGy)[3.70%,95%CI(1.31%,5.73%)]及R_(12mGy)[2.63%,95%CI(0.60%,6.69%)]高于R_(6mGy)[1.31%,95%CI(0.12%,1.55%)](校正P均<0.05)。6、9及12 mGy下,RF最佳可重复重建能量水平集中于50~70 keV,可重复RF的AUC均高于其他RF(校正P均<0.05),且RF可重复性与诊断效能相关(r s=0.102~0.516,P<0.05)。结论兔肝肿瘤模型VMI CT增强图像RF可重复性与DECT设备、CTDIvol水平及重建能量水平相关,可重复RF可能诊断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可重复性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B1场校正T_(1)-mapping影像组学特征的可重复性研究
2
作者 江建芹 刘佳 +4 位作者 崔磊 肖勇 符益纲 徐高峰 胡春洪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B1场校正T_(1)-mapping测量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6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70例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T_(1)-mapping和T_(1)加权容积内插屏气检查(T_(1)-VIBE)图像。其中,有41... 目的:探讨基于B1场校正T_(1)-mapping测量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6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70例肺癌患者的术前胸部T_(1)-mapping和T_(1)加权容积内插屏气检查(T_(1)-VIBE)图像。其中,有41例进行了T_(1)-mapping重复扫描(间隔30 min)。由2位测量者独立采用半自动勾画方法分别在T_(1)-mapping和T_(1)-VIBE图像上逐层沿着病灶边缘勾画ROI,融合生成全病灶的容积ROI(VOI),然后提取原始图像及不同变换预处理图像上病灶VOI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及重复扫描时的可重复性,以ICC≥0.80为一致性或可重复性好(满足临床要求)。结果:自T_(1)-mapping和T_(1)-VIBE图像分别可提取1906个组学特征(包括一阶特征396个、形态特征14个及纹理特征1496个)。基于T_(1)-mapping提取的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ICC的中位数(Q1,Q3)分别为0.94(0.87,0.98)和0.91(0.83,0.96),基于T_(1)-VIBE提取的组学特征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ICC的中位数(Q1,Q3)均为0.98(0.95,0.99);2个序列分别有1450(72.72%)和1768(91.76%)个组学特征同时满足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要求。T_(1)-mapping重复扫描提取的组学特征的ICC的中位数(Q1,Q3)为0.83(0.69,0.93),有1002(52.57%)个组学特征同时满足重复扫描时的可重复性;其中,形状特征的可重复性表现最佳(ICC≥0.80者达100%),而一阶特征、灰度共生矩阵(GLCM)及灰度级区域矩阵(GLSZM)特征的可重复性相对较差(ICC≥0.80者仅占49.75%~53.98%)。基于不同变换预处理图像提取的组学特征中,Gradient变换明显提高了原始特征的可重复性(ICC≥0.80者达86.05%),而采用Exponential、LBP2D、LBP3D、Logarithm和Square变换方法获得的特征降低了原始特征的可重复性(ICC≥0.80这仅占36.05%~50.00%)。结论:T_(1)-mapping的影像组学特征表现出中等可重复性,在临床应用之前需要首先对其进行可重复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影像组学 T_(1)-mapping 容积内插屏气检查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 被引量:57
3
作者 胡传鹏 王非 +3 位作者 过继成思 宋梦迪 隋洁 彭凯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04-1518,共15页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性 假阳性 基于估计的统计 开放科学 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耻骨直肠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玥 曲侠 +2 位作者 佘颖 张雁 刘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0-362,共3页
使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无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耻骨直肠肌杨氏模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关键词 耻骨直肠肌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推荐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重复性与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沙士甫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丁旗 钱邦平 张兴 朱承跃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评估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推荐的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发育性和峡部裂性腰骶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 目的:评估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SDSG)推荐的腰骶椎滑脱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方法:对2001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3例发育性和峡部裂性腰骶椎滑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41例,年龄10~40岁(28.7±10.8岁),每例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站立正侧位X线片且均未进行预先测量。由4位脊柱外科医生分别根据SDSG分型标准进行分型,2周后此4位医生分别对这些患者的X线片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分别作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结果:4位医师对53例患者分型的可信度为71.7%~86.8%(Kappa值0.572~0.794),可重复性为83.0%~92.5%(Kappa值0.721~0.891)。滑脱轻、重度分级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别为94.0%(Kappa值0.777)和96.7%(Kappa值0.862)。轻度滑脱患者中分型可信度为86.1%(Kappa值0.744),可重复性为86.6%(Kappa值0.751);重度滑脱患者中分型可信度为83.3%(Kappa值0.693),可重复性为87.5%(Kappa值0.788)。结论:腰骶椎滑脱SDSG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但其在指导手术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价值尚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滑脱 分型 国际脊柱畸形研究组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付忠泉 关宏刚 +2 位作者 曹正霖 霍智铭 肖隆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8-1191,共4页
目的对比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探讨SMU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于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54例,女46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每例均有完整的X线、MRI及CT... 目的对比脊柱结核GATA、SMU分型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探讨SMU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佛山市中医院于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男54例,女46例;年龄16~68岁,平均45岁。每例均有完整的X线、MRI及CT资料。由5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进行脊柱结核两种分型,对分型类别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信度,3个月后再次分型,对分型的可重复性进行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可重复性。结果 GATA分型可信度平均为(59.9±4.84)%,Kappa值0.412±0.058,可重复性平均为(75.6±5.27)%,Kappa值0.624±0.078;SMU分型的可信度平均为(81.6±6.06)%,Kappa值0.753±0.068,可重复性平均为(89.8±2.28)%,Kappa值0.862±0.037。结论脊柱结核SMU分型具有较优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规范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GATA分型 南方医科大学分型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mita及改良Tokuhashi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在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中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玉玞 祖佳宁 +3 位作者 由长城 奚春阳 姬烨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 :分析Tomita评分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和改良Tokuhashi评分结合SINS评分用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两套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 目的 :分析Tomita评分结合脊柱肿瘤不稳评分(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SINS)和改良Tokuhashi评分结合SINS评分用于脊柱转移瘤患者治疗决策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评价两套评分系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3名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对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这3名脊柱外科医生用Tomita评分、改良Tokuhashi评分、SINS评分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并运用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及Tomita结合SINS评分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间隔20天后对上述病例进行重复分析,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和观察者内一致性。结果:Tomita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78(0.75~0.81),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9(0.77~0.82)。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用于治疗决策时,平均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值为0.68(0.65~0.72),平均观察者内一致性Cronbach′sα系数为0.73(0.72~0.75)。有17.9%的患者在两组系统评估后而得出不同治疗方案。结论:Tomita结合SINS评分和改良Tokuhashi结合SINS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Tomita评分 改良Tokuhashi评分 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娄昕 吴冰 +4 位作者 吴新淮 纵亮 黄点点 王秋菊 马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技术的可重复性.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在2台同一机型的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3次全脑3D ASL序列扫描,在1号扫描仪上进行第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技术的可重复性.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在2台同一机型的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3次全脑3D ASL序列扫描,在1号扫描仪上进行第1次和第3次扫描,在2号扫描仪上进行第2次扫描,三次扫描间隔时间均为10~15天.每次扫描两次3D ASL序列,标记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 time, PLD)分别选择1.5s和2.5s.对3D结构像进行听皮层结构分割,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图,并提取听皮层CBF值.对于3次测量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及Bland-Altman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皮层CBF值在51~61 ml/min/100g(PLD=1.5s)和43~54 ml/min/100g之间(PLD=2.5s).第1次与第2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50,PLD为2.5s时为0.76;第2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3,PLD为2.5s时为0.89;第1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5,PLD为2.5s时为0.88.Bland-Altman图显示PLD为2.5s数据的分布范围比PLD为1.5s有明显的缩小.结论3D-ASL序列可以进行听皮层CBF值测量,PLD较长时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听皮层血流灌注的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可重复性 磁共振成像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奎渤 刘辉 +5 位作者 王建儒 李思贝 陈涛 李国威 黄宗文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滑脱临床与影像学(CARDS)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CARDS分型为标准,由5位研究者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9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独立分型,1个月后再次独立分型。收集结果,分别行不同观察者间可信度和同一观察者内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与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共计490例次分型中,包括A型74例次(15%),B型167例次(34%),C型187例次(38%)和D型62例次(13%)。5位研究者在第1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77.6%-93.9%(89.6%)、69.4%-91.8%(86.6%)、67.3%-81.6%(77.5%)和65.3%-81.6%(74.1%);可信度Kappa值分别为、0.764、0.719、0.596和0.641;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564、0.612、0.576和0.589。同一研究者前后两次测试中对椎间隙高度、后凸畸形、滑脱距离及最终分型判断一致的百分比分别为85.7%-98.0%(94.7%)、89.8%-95.9%(92.1%)、77.6%-91.8%(87.5%)和75.5%-87.8%(82.4%);其可重复性Kappa值分别为0.857、0.842、0.779和0.804;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02、0.689和0.645。结论:CARDS分型应用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极佳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退变性 分型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蔡正元 樊莹 +1 位作者 孙晓东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进行测量,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诊断能力。方法以NTG患者(NTG组,n=15)、POAG患者(POAG组,n... 目的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GCC)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进行测量,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诊断能力。方法以NTG患者(NTG组,n=15)、POAG患者(POAG组,n=15)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n=15)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傅立叶OCT测量各组RNFL厚度以及mGCC厚度及其整体丢失体积(GLV)和局部丢失体积(FLV),首先由检查者A测量,重复5次,间隔时间为4 h,检查者B于次日行相同检查。以检查者内和检查者间的类内相关系数(ICC)评估可重复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OC)分析诊断能力。结果三组mGCC和RNFL测量的ICC均>0.75。NTG组和POAG组的各项测量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G组与POAG组RNFL厚度和F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GCC厚度和GL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RNFL与mGCC参数间的ARO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TG和POAG患者,傅立叶OCT测量mGCC和RNFL的可重复性好,RNFL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mGCC可作为良好的补充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肝脏3.0T质子MRS检查的可重复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莉 梁长虹 +3 位作者 萧远球 张忠林 张水兴 谢淑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21-1823,共3页
目的探讨质子MRS检查正常肝脏同一感兴趣区(ROI)的可重复性。方法对31名正常志愿者,采用GESignaExcite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ms/30ms,NSA:64次,ROI:2cm×2cm×2cm。对... 目的探讨质子MRS检查正常肝脏同一感兴趣区(ROI)的可重复性。方法对31名正常志愿者,采用GESignaExciteHD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相控阵线圈,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参数为TR/TE:1500ms/30ms,NSA:64次,ROI:2cm×2cm×2cm。对预扫描匀场效果和抑水效果、SNR和基线稳定性、水峰和脂质峰两次重复测量及水峰、脂质峰测量结果间的相关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部位两次MRS检查得波谱SNR(Z=-0.535,P=0.593)、基线稳定性(Z=-0.333,P=0.739)、自动匀场线宽(Z=-0.305,P=0.761)、抑水(Z=-1.232,P=0.218)、脂质峰高度(Z=-0.558,P=0.557)、脂质峰峰下面积(Z=-1.195,P=0.232)、水峰高度(Z=-0.647,P=0.518)、水峰峰下面积(Z=-0.118,P=0.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后两次脂质峰面积、水峰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P<0.001)和0.799(P<0.001)。结论在体质子MRS单体素PRESS序列采集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磁共振波谱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危机”:一些积极应对策略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佳 霍涌泉 +2 位作者 陈文博 解诗薇 王静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0,共5页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不高是目前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及实验操作、环境等无关变量的影响,排除个别学术不端行为,许多研究者偏差性的操作也是影响可重复性的重要原因。由于... 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不高是目前心理学研究面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不仅是由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及实验操作、环境等无关变量的影响,排除个别学术不端行为,许多研究者偏差性的操作也是影响可重复性的重要原因。由于一些偏差性操作可能已经被当成研究惯例,因而有必要明确具体操作来源并据此提出解决策略,为促进心理学界关于研究程序、数据分析、结果呈现等操作惯例的转变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可重复性问题 偏差 惯例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屏幕定点可重复性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晓智 李跃 温兴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屏幕定点的可重复性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0张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两名操作者在计算机屏幕上用鼠标各进行两次定点,获得标志点的纵、横坐标值,对操作者本身及操作者之间所定位的标志点在坐标轴上的各种定点情况进行分... 目的:研究计算机屏幕定点的可重复性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30张头颅定位侧位片,由两名操作者在计算机屏幕上用鼠标各进行两次定点,获得标志点的纵、横坐标值,对操作者本身及操作者之间所定位的标志点在坐标轴上的各种定点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操作者本身及操作者之间定位标志点时在纵横坐标上的定点可重复性不同;(2)操作者之间定点可重复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似性;(3)操作者所定位的部分标志点本身在纵横坐标上的定点可重复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标志点定位的可重复性与标志点所在位置、人眼对标志点的准确识别尤其是在纵向上的识别以及X线片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屏幕定点 可重复性 相关因素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片质量对手工定点可重复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晓智 温兴涛 +1 位作者 周建 王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2-343,共2页
关键词 X线片质量 手工定点 可重复性 X线头影测量 口腔正畸学 正颌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正常冠状静脉窦的测定及其可重复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增波 谭跃萍 +3 位作者 方平 宋维 吴淑彬 丛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最大内径(Dmax)、最小内径(Dm...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最大内径(Dmax)、最小内径(Dmin)、振幅(AM)、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血流量(Q),对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成人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为100%,其Dmax、Dmin、AM、Vs、Vd、VTI和Q分别为(9.66+1.87)mm、(4.41+1.24)mm、(12.81+1.52)mm、(50.34+0.34)cm/s、(39.74+0.31)cm/s、(15.34+0.48)cm和(177.5+60.24)ml/min,不同时期内测定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较全面、清晰地显示冠状静脉窦,测得各项指标的可重复性好,为测定冠状静脉窦的理想方法,在冠状静脉窦的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经胸 冠状静脉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MR序列T1、T2弛豫定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徐良洲 徐霖 +1 位作者 贺梦吟 黄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T 1、T 2弛豫定量的可重复性。方法:纳入8例正常志愿者,在两台相同的1.5T MR扫描仪上分别进行前后两次SyMRI扫描,生成组织T 1-mapping和T 2-mapping。基于体素分析测量四个灰质区及四个白质区的T 1、T 2... 目的:探讨集成磁共振成像(SyMRI)T 1、T 2弛豫定量的可重复性。方法:纳入8例正常志愿者,在两台相同的1.5T MR扫描仪上分别进行前后两次SyMRI扫描,生成组织T 1-mapping和T 2-mapping。基于体素分析测量四个灰质区及四个白质区的T 1、T 2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同一MR前后(组内)及不同MR之间(组间)测量的可重复性,同时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比组内及组间T 1、T 2值的差异。结果:ICC结果显示8个特征性脑区的组内及组间测量的ICC值均在0.75以上,表现为很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测量结果基本均在95%的可信区间内,表明组内及组间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组内及组间的测量的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MRI测量的组织T 1及T 2值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作为长期随访研究或多中心研究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横向弛豫时间 纵向弛豫时间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an Ⅲ系统测量咬合力的可重复性体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舒广 秦一飞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7-559,共3页
临床正畸治疗中咬合力在牙列中的分布越来越受到关注,咬合力的分布一方面反映了比形态学上的尖窝交错更加精细的咬合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机械力作用下的牙齿移动。T-Scan~咬合分析仪(Tekscan,美国)提供了测量各牙位咬合力占牙列... 临床正畸治疗中咬合力在牙列中的分布越来越受到关注,咬合力的分布一方面反映了比形态学上的尖窝交错更加精细的咬合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机械力作用下的牙齿移动。T-Scan~咬合分析仪(Tekscan,美国)提供了测量各牙位咬合力占牙列总咬合力百分比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canⅢ 可重复性 结果 咬合力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的可重复性及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锋 邱勇 +3 位作者 朱泽章 王斌 李卫国 王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协和)分型系统的一致性,并对影响分型一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南京鼓楼医院2004年~2006年治疗的8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14.6岁(10~18岁),均有完整的术前站...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协和)分型系统的一致性,并对影响分型一致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南京鼓楼医院2004年~2006年治疗的8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14.6岁(10~18岁),均有完整的术前站立位正侧位X线片及仰卧位左右Bending片共四张。由4名脊柱外科专科医生分别根据PUMC(协和)分型标准进行分型,2周后此4位医生分别对这些患者的X线片再次进行分型,收集分型结果分别作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分析,计算Kappa值检验一致性并对影响分型一致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患者均可用PUMC分型,分型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801,可重复性Kappa值为0.878。PUMC分型不一致中包括上胸弯的界定18次;胸弯明显时,代偿性与结构性腰弯的界定15次;腰弯明显时,代偿性与结构性胸弯的界定18次;单弯顶点的判断20次;测量角度的差异18次。结论:PUMC(协和)分型学习曲线相对较短,易于掌握且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分型 可信度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过法CT灌注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单飞 张志勇 +2 位作者 曾蒙苏 胡洁 白春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94-499,共6页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过法CT灌注(CT perfusion,CTP)的可重复性。方法在本院行首过法CTP检查(8×5mm层厚),且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NSCLC患者14例,肿瘤最大径≤3cm及>3c... 背景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首过法CT灌注(CT perfusion,CTP)的可重复性。方法在本院行首过法CTP检查(8×5mm层厚),且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NSCLC患者14例,肿瘤最大径≤3cm及>3cm各7例,均在24h内行第二次CTP扫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及Bland-Altman法评价CTP检查的可重复性。结果两组进展期NSCLC的血流速度(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 area product,PS)值的ICC均>0.75;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ICC均<0.75。≤3cm的进展期NSCLC组的BF、BV、MTT及PS的可重复系数(repeat-ability coefficient,RC)及RC值95%变化区间依次为56%(-39%-53%)、45%(-29%-62%)、114%(-83%-145%)、78%(-57%-98%);>3cm组的BF、BV、MTT及PS的RC及RC值95%变化区间依次为46%(-48%-45%)、30%(-33%-26%)、-59%(-54%-64%)、33%(-18%-48%)。结论去卷积法首过法CTP参数BF及BV可重复性较好,用于评价进展期NSCLC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时,可根据肿瘤大小,应用不同的可重复性标准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结果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的可重复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盛 齐青 +3 位作者 何婉媛 季正标 金赟杰 王文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移植肾中的可重复性。方法 54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4例移植肾急性排斥。两名操作者利用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独立对54例移植肾造影资料进行脱机分析,分别在叶间动脉...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在移植肾中的可重复性。方法 54例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0例移植肾功能正常,24例移植肾急性排斥。两名操作者利用定量分析软件Sonoliver独立对54例移植肾造影资料进行脱机分析,分别在叶间动脉、段间动脉、皮质及髓质区勾画感兴趣区,生成4个ROI的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e curse,TIC)及其定量参数:上升时间(rising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拟合优度(quality of fit,QOF)。分析各参数在两名操作者间的一致性。结果段间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髓质的RT、TTP、mTT在两名超声研究资质不同的操作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795~0.954(均〉0.75),P值均〈0.001。结论 Sonoliver定量分析软件分析移植肾定量参数的一致性较高,可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超声造影(CEUS) 定量分析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