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病综合征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芳 黄力 程震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总结7例肾病综合征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PL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患者强化癫痫发作急救护理、减轻脑水肿、病情观察、控制原发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及出院随访。结果 6例RPLS治愈... 目的总结7例肾病综合征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PL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患者强化癫痫发作急救护理、减轻脑水肿、病情观察、控制原发病、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护理、避免诱发因素及出院随访。结果 6例RPLS治愈、肾病综合征症状缓解出院,随访12~58个月,未见RPLS复发;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针对性的系统护理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相关RPLS患者RPLS的治愈及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相关的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2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庆寅 王怡珍 +3 位作者 丁樱 翟文生 宋纯东 吕晶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LS)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例HSPN合并PRL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为8岁、14岁。因水肿、蛋白尿明显,给予激素、...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PRLS)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例HSPN合并PRL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分别为8岁、14岁。因水肿、蛋白尿明显,给予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血浆、白蛋白等治疗。病程中出现抽搐发作、意识丧失,头颅MRI显示额叶、顶叶、枕叶等部位多发异常信号,经止惊、降颅压等治疗,抽搐停止、意识恢复,MRI异常信号较前明显改善。结论在HSPN治疗过程中需警惕PR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煎厥”探析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中医病机 被引量:1
3
作者 宋纯东 宋丹 +7 位作者 代思雨 张相安 王彩云 段凤阳 郭婷 王宁丽 张博 杨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析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辨治急重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描述“煎厥”与RPLS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及吻合,基于“... 目的探析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辨治急重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描述“煎厥”与RPLS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及吻合,基于“煎厥”发于“阳气耗”“阴精亏”及“脏精绝”,分别从“脏腑”“阴阳”及“虚实”等方面分析RPLS中医病位及病机。结果中医理论认为二者病位均在肝肾,中医病机均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标实为痰湿、瘀血内阻。结论用“煎厥”理论认识RPLS的病机,为中医药参与防治危急重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厥 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 中医病机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鑫 王燕 +2 位作者 刘斯平 王志兵 张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采用规范性分析策略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图、脑血流(CBF)图、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及人脑空间基因转录图谱的相关性,分析PRES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RES颅脑MRI,于T1WI勾画病... 目的采用规范性分析策略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图、脑血流(CBF)图、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及人脑空间基因转录图谱的相关性,分析PRES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RES颅脑MRI,于T1WI勾画病灶ROI并将其配准至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MNI)标准空间,叠加后获得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利用空间相关分析分别计算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频率图与基于大样本所获脑微血管密度图、CBF图及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的相关性;基于艾伦人脑图谱基因表达数据解码潜在相关基因表达,观察其与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CBF及各神经递质分布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PLS1加权基因、VEGF-A基因、AQP-4基因及RGS2基因均与PRES累及部位的空间分布相关(r=-0.363~0.653,P均<0.05),以KCNAB3基因权重最高(Z=17.288)。结论PRES风险或保护基因在大脑区域的空间模式与PRES累及部位分布具有相关性,倾向于支持用于解释PRES发生、发展的精氨酸抗利尿激素(AVP)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白质综合征 病理生理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乐丽 黄怡蝶 +2 位作者 张迅捷 朱琳 李智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介绍1例他克莫司治疗中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对患儿服用他克莫司引起药物性PRES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参考循证证据提出优化药物治疗建... 目的介绍1例他克莫司治疗中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对患儿服用他克莫司引起药物性PRES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参考循证证据提出优化药物治疗建议,提供个体化药物服务。结果经过止痉、控制血压、降颅压、他克莫司减量等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内异常信号部分吸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结论对于他克莫司相关PRES,临床药师可在降压药物选择、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治疗方案调整、施行针对性的药学监护与教育等方面,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肾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综合征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佐峰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孙鸣 卢文婕 祁闪闪 陶芳 罗琳琳 焦余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0-156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后发生PRES的6例患... 目的:总结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后发生PRES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性、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总结。结果:共有281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6例(2.14%)发生PRES,中位年龄5.1(1.5-9.7)岁。4例接受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2例分别接受同胞全相合及无关供者全相合供者移植。6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精神障碍、视力障碍为主,5例均伴血压升高。所有PRES患儿发作期间均接受口服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3例次合并不同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经调整/停用可疑药物(环孢素等)及对症支持处理(口服降压药、地西泮静推止痉、甘露醇降颅压)后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有效改善,其中1例于首次发作8月余后复发。结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少见,其发病可能与高血压、细胞毒性药物、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因素相关,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恢复,但不完全可逆,合并TMA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血栓性微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表现
7
作者 伊泽茜 许敬博 +3 位作者 曹一民 李晓童 卜静英 周立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致前体物质如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PBG)和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体内蓄积,其毒性可影响多个系统^([1]);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 后部白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被引量:9
8
作者 高筱雅 李玲 +1 位作者 黄如训 王慧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8-480,共3页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病因 病理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洁 刘睿 +1 位作者 李柱一 苗建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中,女5例,男3例;发病原因多样,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妊娠子痫2例,高血压病1例,真菌性脑炎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肾移植1例;其中使用免疫抑制剂3例,化疗药物1例,使用抗真菌药物1例。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意识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和FLAIR像呈高信号;经采取降压、脱水及对症等治疗2-3周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消失,MRI复查病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结论RPLS是以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为主要神经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产后子痫/子痫前期合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章燕幸 陈怀红 +2 位作者 吴承龙 王黎萍 孙新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30-630,共1页
关键词 产后子痫 子痫前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表现 被引量:13
11
作者 石铸 潘速跃 +2 位作者 刘方颖 王群 罗一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例中,1例严重的肾病综合征,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均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 目的:探讨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和MRI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2例中,1例严重的肾病综合征,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均急性起病,以头痛、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均显示以大脑半球顶枕部白质为主的片状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高信号病变,额叶也有相同性质的小片状病灶受累。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头颅MRI原有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结论: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结合病史和MRI特征可以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MRI 可逆性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肿瘤患儿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鹏辉 谢瑶 +5 位作者 赵卫红 华瑛 孙青 李硕 吴晔 卢新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肿瘤患儿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惊厥前后的临床特点,加深对RPLS的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 目的:探讨血液病/肿瘤患儿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惊厥前后的临床特点,加深对RPLS的理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房发生RPLS的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有否肾受累、体重指数、是否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基本临床资料,同时检测其发生惊厥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血压及血清钠水平,并随访记录患儿预后,包括原发病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恢复状况。结果:患儿均为学龄期或学龄前期女童,所患基础疾病4例为伴有肾受累或一侧肾切除的恶性肿瘤,1例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所有患儿都存在轻、中度贫血。RPLS发生前一天应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放线菌素D化疗,或者应用环孢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患儿发生RPLS惊厥时表现为晨起或午睡起突发的无热惊厥,之后即刻检查,发现与自身相比,其血压较发作前明显升高,同时血清钠降低,经用地西泮、呋噻米和氨氯地平等治疗后很快恢复。4例未遗留后遗症,1例遗留有情感及行为水平变幼稚,康复2年后逐渐恢复。复习文献中主要是报道血压的升高。结论:并发RPLS的血液病/肿瘤患儿可能多有肾受累和贫血,血压升高同时伴血清钠降低可能在RPL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同时保持血压稳定和电解质平衡有可能减少RPLS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血压升高 血清钠降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致儿童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6
13
作者 阚璇 杨箐岩 刘戈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80-108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因反复皮疹2月余,抽搐3次入院。入院前2月余发现皮肤瘀点、瘀斑,外院血常规血小板计数(PLT)6×109/L,血红蛋白(Hb)94g/L,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环孢素A 儿童 血小板计数 临床资料 反复皮疹 血红蛋白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丽 吴铮 +5 位作者 杜娟 段文博 李敏 张妍 陈志明 蔡艺灵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RPLE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病因包括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4例RPLES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本组病例病因包括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妊娠子痫,腰椎手术后。所有病例均有癫痫大发作及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行为异常。其中肢体瘫痪1例,失语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以顶枕叶为主白质及灰质病变,病变范围可累及额颞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T_2加权像、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均呈高信号,T_1加权像呈略长信号,1例磁敏感成像上呈微出血。结论头痛和癫痫发作是RPLES的主要临床症状,多种病因可引起RPLES,影像学改变以皮质及皮质下水肿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超男 毛春节 +1 位作者 魏瑞理 金小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2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治疗上严密监测和管理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处理伴发症状,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13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治疗上严密监测和管理血压、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时处理伴发症状,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尿毒症患者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自动出院。结论提高对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认识,合理应用护理程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高血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龙泉 汪青松 杨任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30-532,536,共4页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近年临床发现的一类新的白质脑病,由多种病因引发,以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颅内高压为表现,临床特征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等。头颅CT或MR图像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白质脑水...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近年临床发现的一类新的白质脑病,由多种病因引发,以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颅内高压为表现,临床特征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等。头颅CT或MR图像显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对称性片状白质脑水肿,适当的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完全逆转,故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高血压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附4例报道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士文 郭军红 +1 位作者 张舒凤 于生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收治的4例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结果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典型的MRI检查表现为对... 目的探讨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收治的4例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改变。结果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典型的MRI检查表现为对称性的局灶部位的脑水肿,主要位于顶、枕叶以及额叶,多在数周内恢复。其中3例患者发生子痫,且均发生在产后的2d内。结论妊娠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其特征性临床特征,常存在于子痫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相关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绮思 李咏梅 +1 位作者 张文玉 秦新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4-730,共7页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间的关联,以期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该病临床与影像学特征间的关联,以期阐明其发病机制。方法:连续入组2007年5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23名PRES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识别23名PRES患者(男性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2.96±15.10)岁,分别见于高血压、子痫或先兆子痫、应用免疫抑制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n=18,78.2%)和痫性发作(n=16,69.6%)。在21名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的患者中,除典型的顶枕叶受累外,额叶、基底节区、颞叶、脑干、小脑等不典型部位受累也常见,且有1/3的患者其病灶非完全对称分布。另外,痫性发作的患者颞叶更易受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小脑更易受累。结论:PRES的不典型表现多见,临床工作者需全面掌握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两者间的关联,方能对该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白质综合征 临床特征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MRI表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洋 袁新宇 +3 位作者 王瑶 胡梦泽 刘嵘 石玉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综合征(PRES)MRI表现。方法纳入23例allo-HSCT后PRES患儿,观察MRI所示病变累及范围、信号特点及随访变化。结果23例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均受累,21例双侧受累,2例单侧受累;7例累及额颞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3例累及深部白质,2例累及丘脑,累及胼胝体、基底节及小脑各1例。病灶于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呈高信号,边缘模糊;1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示条片状高信号;ADC图中,皮质、皮质下及深部白质区病灶呈稍高或等信号,丘脑、基底节及小脑病灶呈稍低信号。对9例间隔10~75天(中位时间26天)复查MR,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全部消失,4例仍可见部分丘脑及基底节病变。结论allo-HSCT术后PRES累及范围及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综合分析DWI与ADC信号特点可辅助及时诊断、积极干预,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后部白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HELLP综合征的可逆性大脑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2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章燕幸 吴承龙 +1 位作者 王黎萍 孙新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95-896,共2页
例1,患者女,32岁,G3P1,孕33周。因“头痛、上中腹痛半天,反复抽搐伴神志不清2h”入院。既往无子痫和神经系统疾病史。查体:T36℃,BP170/101mmHg.浅昏迷,颈软,双瞳孔3.0mm,光反射存在,视乳头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 例1,患者女,32岁,G3P1,孕33周。因“头痛、上中腹痛半天,反复抽搐伴神志不清2h”入院。既往无子痫和神经系统疾病史。查体:T36℃,BP170/101mmHg.浅昏迷,颈软,双瞳孔3.0mm,光反射存在,视乳头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Hb97g/L,PLT107×10^9/L.AIT78.4IU/L.AST170.7IU/L,LDH832.5IU/L,凝血谱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LP综合征 综合征 可逆性 白质 神志不清 反复抽搐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