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理生理学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鑫 王燕 +2 位作者 刘斯平 王志兵 张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8,共5页
目的采用规范性分析策略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图、脑血流(CBF)图、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及人脑空间基因转录图谱的相关性,分析PRES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RES颅脑MRI,于T1WI勾画病... 目的采用规范性分析策略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图、脑血流(CBF)图、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及人脑空间基因转录图谱的相关性,分析PRES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RES颅脑MRI,于T1WI勾画病灶ROI并将其配准至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MNI)标准空间,叠加后获得PRES空间分布频率图;利用空间相关分析分别计算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频率图与基于大样本所获脑微血管密度图、CBF图及脑代谢影像学标准模板的相关性;基于艾伦人脑图谱基因表达数据解码潜在相关基因表达,观察其与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PRES累及部位空间分布频率图与脑微血管密度、CBF及各神经递质分布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PLS1加权基因、VEGF-A基因、AQP-4基因及RGS2基因均与PRES累及部位的空间分布相关(r=-0.363~0.653,P均<0.05),以KCNAB3基因权重最高(Z=17.288)。结论PRES风险或保护基因在大脑区域的空间模式与PRES累及部位分布具有相关性,倾向于支持用于解释PRES发生、发展的精氨酸抗利尿激素(AVP)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白质综合征 理生理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他克莫司相关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乐丽 黄怡蝶 +2 位作者 张迅捷 朱琳 李智平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介绍1例他克莫司治疗中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对患儿服用他克莫司引起药物性PRES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参考循证证据提出优化药物治疗建... 目的介绍1例他克莫司治疗中发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药学监护,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学服务积累经验。方法临床药师对患儿服用他克莫司引起药物性PRES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参考循证证据提出优化药物治疗建议,提供个体化药物服务。结果经过止痉、控制血压、降颅压、他克莫司减量等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复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脑内异常信号部分吸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结论对于他克莫司相关PRES,临床药师可在降压药物选择、基于血药浓度监测的治疗方案调整、施行针对性的药学监护与教育等方面,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佐峰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孙鸣 卢文婕 祁闪闪 陶芳 罗琳琳 焦余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0-1565,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后发生PRES的6例患... 目的:总结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2年12月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后发生PRES的6例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性、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总结。结果:共有281例患儿接受allo-HSCT,其中6例(2.14%)发生PRES,中位年龄5.1(1.5-9.7)岁。4例接受亲缘单倍体供者移植2例分别接受同胞全相合及无关供者全相合供者移植。6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精神障碍、视力障碍为主,5例均伴血压升高。所有PRES患儿发作期间均接受口服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3例次合并不同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经调整/停用可疑药物(环孢素等)及对症支持处理(口服降压药、地西泮静推止痉、甘露醇降颅压)后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均有效改善,其中1例于首次发作8月余后复发。结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PRES少见,其发病可能与高血压、细胞毒性药物、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因素相关,经积极治疗大部分可恢复,但不完全可逆,合并TMA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血栓性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报道
4
作者 赵鑫 薛伟 +4 位作者 祝新莉 井冬青 洪帆 郭筱 刘君玲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9-705,共7页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以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和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主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临床上的罕...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以可逆性神经系统损害和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为主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临床上的罕见疾病。本文介绍1例有PNH的老年男性患者,患者长期慢性溶血性贫血,不规律服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短期间断输入共计10 U洗涤红细胞后,出现伴有头痛、痫性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血压异常增高及微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PRES,此病需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和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的预防、早期识别及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输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痫性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表现
5
作者 伊泽茜 许敬博 +3 位作者 曹一民 李晓童 卜静英 周立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致前体物质如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PBG)和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体内蓄积,其毒性可影响多个系统^([1]);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急性间歇性 后部白质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9
6
作者 翁淑萍 李跃明 +1 位作者 庞万良 方如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37-204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9例治疗后复查MRI。对病灶分布部位及受累几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血压升高病史,其中子痫前期10例,高血压病2例。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与基底节区、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和胼胝体受累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0例,ADC等信号2例。临床治疗1~2周后9例复查MRI示脑白质区病灶可完全恢复,基底节疗效常不佳。结论 PRES的MRI典型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FLAIR序列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DWI和MRV有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国内1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振国 黄艳君 毕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5-856,共2页
目的:探讨国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为限共检索有关RPES文章,共检索到39篇,剔除重复文章2篇,综... 目的:探讨国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为限共检索有关RPES文章,共检索到39篇,剔除重复文章2篇,综述9篇,余28篇,共147例,结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13例,对160例RPES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病成人多见,女性比例偏高。继发于先兆子痫/子痫50例(31.3%),高血压脑病23例(14.4%),肾功能不全17例(10.6%),其他原因为急性肾炎、应用化疗药和细胞毒性药以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力障碍是RPES常见四联征。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后部对称性水肿,CT低密度灶,MRIT1低信号,T2和Flair像高信号。100例累及双侧顶叶,99例累及双侧枕叶,其他部位受累依次为额叶、小脑、颞叶、脑干、丘脑、基底节区。经过治疗,114例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异常迅速恢复。结论:RPES是一组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国人RPES的病因与西方人有不同(国人最多见于先兆子痫/子痫,西方人多见于使用药物后);但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点是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临床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晴 彭福华 +1 位作者 胡学强 邱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各1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视力受...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病毒性脑膜炎各1例,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意识障碍、痫性发作、视力受损和血压升高。3例均行头颅MRI检查,显示以双侧顶、枕叶为主的皮层和/或皮层下T1低或等信号,T2及FLAIR高信号。治疗后3例于2周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1例于起病后14d复查MRI基本恢复正常。结论PRES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认识,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有助于恢复,避免疾病进展和发生不可逆的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临床特点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发颅内出血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文延斌 贺威 +1 位作者 黄清 刘运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并发颅内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并发颅内出血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PRES患者均为年轻女性,4例继发于子痫前期,另1例继发于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视物模糊、意识状态改变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影像主要表现为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但也有额叶、基底节、脑干、小脑受累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等不典型表现。5例患者均合并脑实质血肿,4例位于水肿周围,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5例患者均合并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且均因病情危重而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经积极治疗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明显好转。结论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的PRES较易出现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颅内出血 磁共振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志坚 刘国莉 +2 位作者 王雁 魏俊 王山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31-634,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妊娠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子痫或子痫前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妊娠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6例患者中有5例子痫或子痫前期(其中4例发生于产前,1例发生于产后),1例为地诺前列酮(普贝生)引产时发生子痫。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头痛、抽搐、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颅脑CT或MRI提示大脑后部双侧对称、多灶性分布,累及顶枕叶为主的皮质、皮质下病灶。CT病灶呈低密度,典型的MRI检查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所有患者发病后均给于硫酸镁冲击量加维持量解痉;4例静脉泵入亚宁定(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或佩尔地平降压,2例口服降压药;所有患者均给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静脉滴注降颅压治疗,其他治疗还有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对症支持等治疗。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均未遗留后遗症,发病到治愈出院时间7-11天。结论:妊娠合并PRES常见于子痫及子痫前期患者,颅脑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对该病应提高认识,及早发现及时治疗,病情可逆转,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妊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1
作者 季丽娜 曹力 +1 位作者 陈大坤 袁新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均在病程中突然出现头痛、视... 目的提高对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2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肾病综合征,均在病程中突然出现头痛、视觉异常、意识障碍、高血压和抽搐等症状。头颅MRI显示双侧大脑顶、颞、枕叶皮层或皮层下片状长T1/T2信号。经过及时降血压和对症治疗后,短期内症状很快缓解,2~3周内影像学异常完全消失。结论RPES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急剧增高的血压可能是发生RPES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降压治疗可使病情在短期内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高血压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邱伟 楼之茵 胡学强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期47-50,共4页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8岁.因'头痛、视物不清、抽搐伴意识障碍1 d'于2005年3月30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剧烈疼痛,伴视物不清,后突然意识丧失,伴双眼上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约2 min,抽搐自行缓解...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58岁.因'头痛、视物不清、抽搐伴意识障碍1 d'于2005年3月30日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剧烈疼痛,伴视物不清,后突然意识丧失,伴双眼上视、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持续约2 min,抽搐自行缓解,发作时伴尿失禁.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治群 高金鸟 涂蓉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8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首次影像学检查:CT检查19例,MRI检查16例。影像学复查:17例患者...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RPE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首次影像学检查:CT检查19例,MRI检查16例。影像学复查:17例患者于首次检查后3~14d进行复查,平均复查间隔时间为6d,其中CT复查7例,MRI复查10例。结果:RPES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皮层下脑水肿,于CT图像上呈不规则形低密度区,于MRT。wI上呈高信号,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32/35),其次是额叶(23/35)和颞叶(16/35),也累及深部脑白质(15/35)和基底节区(11/35),小脑(5/35)和脑干(3/35)偶有累及;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I增强扫描:5例患者病灶均未见强化;MRA: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正常3例;2例患者MRV检查均正常;DWI:病灶多呈等信号或低信号(10/12),ADC图上呈高信号;DWI示2例病灶中出现斑点状高信号,ADC图提示此区域扩散受限。复查:17例患者治疗后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消失13例,病灶范围明显缩小4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RPES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主要表现为皮层下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以累及后循环供血区域为主,双侧较对称,治疗后病变范围迅速减小甚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 血管源性水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导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玉 吴建维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6岁,主因“头痛伴间断性抽搐6d”以症状性癫痫于2016年8月26日收入血管神经病学病区。患者于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角向右歪斜,持续5min后症状缓解,予镇静对...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6岁,主因“头痛伴间断性抽搐6d”以症状性癫痫于2016年8月26日收入血管神经病学病区。患者于6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继而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角向右歪斜,持续5min后症状缓解,予镇静对症治疗,期间抽搐发作6次。后患者无抽搐发作,但头痛持续不缓解,遂收入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化疗后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15
作者 刘琦 李海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26-2226,共1页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13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Hyper—CVAD方案... 患者女,28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个多月,咳嗽1d”于2013年11月1513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腹胀、反复发热.行骨髓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化疗缓解后出院。此次第2次化疗入院,予Hyper—CVAD方案(长春新碱2mgd4,d11;环磷酰胺435mgd1-3每12小时1次;吡柔比星72mgd4;地塞米松40mgd1~4、d11~14)化疗,总疗程2周,化疗期间血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化疗后 CVAD方案 相关检查 反复发热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脏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彩云 宋丹 +8 位作者 宋纯东 任献青 郭庆寅 张霞 杨濛 张建 张博 翟文生 丁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确诊的6例肾脏疾病合并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3~14岁。原发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2例、紫癜性肾炎...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2018年确诊的6例肾脏疾病合并P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儿中男4例、女2例,年龄3~14岁。原发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2例、紫癜性肾炎2例、过敏性紫癜1例、狼疮性肾炎1例,均有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史。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抽搐、意识丧失、血压升高,还有精神行为异常、呕吐、头痛、视物障碍表现。影像学表现均以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多位于半球后部白质。5例患儿恢复至发病前状态,1例死亡。结论肾脏疾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儿易合并PRES,一般预后良好,但并非完全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55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蜜兰 郑鹤琳 +2 位作者 罗业涛 吴荻 李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PRE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总分、影像学评分。分析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PRES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总分、影像学评分。分析临床症状评分、影像学评分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细胞毒性药物等的相关性。结果55例PRES患儿中,男33例(60.0%),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0(1~15)岁。常见临床表现为惊厥(92.7%),头晕、头痛(52.7%),32例患儿以惊厥发作为首发表现就诊。经去除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后,49例(89.1%)症状缓解,2例有反复惊厥发作,1例发展为脑疝。单因素分析中,女孩的临床症状评分高于男孩(6 vs 4,P<0.05)。年龄、高血压严重程度、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的使用与临床症状、影像学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儿童PRE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惊厥发作,女性患儿临床神经症状可能比男性患儿严重。高血压、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儿如出现惊厥,要高度警惕P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点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聪华 高婷 +1 位作者 陆晓晔 朱长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6-338,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高钙血症及高黏滞综合征等为主;该疾病病程中出现的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等现象可诱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该文介绍1例以骨痛就诊的患者,病程中患者多次出现精神状态...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高钙血症及高黏滞综合征等为主;该疾病病程中出现的电解质紊乱及血压升高等现象可诱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该文介绍1例以骨痛就诊的患者,病程中患者多次出现精神状态异常,完善检查后被诊断为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血症 κ轻链 多发性骨髓瘤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不典型部位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晗 孙锦平 +1 位作者 郭永华 刘学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分析累及双侧深部脑白质及颞极白质的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诊断为对称性累及双侧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及颞极白质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结... 目的分析累及双侧深部脑白质及颞极白质的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诊断为对称性累及双侧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及颞极白质的PRE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2838岁,有长期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发病时血压骤升,伴有肾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头晕头痛4例,视物模糊1例。颅脑MRI表现:双侧侧脑室周围深部白质(4例)、颞极白质(4例)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3例出现点状细胞毒性水肿,DWI呈高信号。经过510 d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非典型部位PRES好发于年轻男性,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起病时血压骤升并可伴有肾功能异常,症状多为头晕头痛。MRI特征主要为累及双侧深部白质及颞极白质的血管源性水肿,可伴点状细胞毒性水肿。经短期治疗,病变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深部白质 颞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与MRI表现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波 吕翠 +2 位作者 刘奉立 梁辉 高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MRI表现(脑水肿程度、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纳入有典型临床症状和MRI表现的35例PRES患者,由2位神经放射医师评价脑水肿程度,综合分析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扩散...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与MRI表现(脑水肿程度、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纳入有典型临床症状和MRI表现的35例PRES患者,由2位神经放射医师评价脑水肿程度,综合分析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判断水肿类型,分析脑水肿程度及类型与LDH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子痫患者LDH水平([536.9±252.4)IU/L]显著高于非子痫患者[340.7±117.4)IU/L(]P<0.05)。有脑深部结构累及的患者LDH水平[(492.4±215.9)IU/L]显著高于无脑深部结构累及的患者([355.7±205.8)IU/L)](P<0.05)。有、无细胞毒性水肿患者之间血清LDH水平[(522.0±241.5)IU/L(、388.0±191.2)I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水平与脑水肿分布评分呈中度正相关(r=0.65,P<0.01)。结论脑水肿程度可能反映患者炎症的严重程度,血清LDH水平可作为PRES患者脑水肿程度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白质综合征 L-乳酸脱氢酶 水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