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醛树脂热裂解碳阳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忠巍 曲晓光 +3 位作者 朱东霞 龚剑 瞿伦玉 谢德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48-2051,共4页
用酚醛树脂热裂解得到的无序碳为阳极研究了在第一次循环时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 ,不可逆容量损失是由于溶剂分解产生了 Li2 CO3和在碳表面上形成了含—COO-基和 C—H基的化合物以及在碳主体上形成了含— OLi,—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锂离子电池 可逆容量损失 碳阳极 充电循环 负极材料 热裂解 放电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存储性能
2
作者 郭姿珠 张睿 +3 位作者 孙旦 王海燕 黄小兵 唐有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2,共8页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存储温度会加剧满电态电池的自放电,导致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增加;相较于锂金属与电解液之间的化学腐蚀,锂金属与Cu集流体之间的电偶腐蚀是造成Cu||NCM712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可逆容量损失 可逆容量损失 存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条件下锂电池放电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锐 尚丽平 屈薇薇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8-104,共7页
了解锂电池的低温性能与低温容量损失路径对促进锂电池的低温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更优秀的低温锂电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使用正极材料为较好低温性能钴酸锂和高比容量的三元锂复配合成,负极材料为钛酸锂的锂离子电池分别设计不同... 了解锂电池的低温性能与低温容量损失路径对促进锂电池的低温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更优秀的低温锂电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使用正极材料为较好低温性能钴酸锂和高比容量的三元锂复配合成,负极材料为钛酸锂的锂离子电池分别设计不同温度下不同倍率的放电实验、混合脉冲功率特性实验及0.05C小倍率充、放电实验,研究其在低温下的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下,锂电池的容量损失是可逆的,待放电温度回至常温时,锂电池的性能会恢复原样;温度和放电倍率对于锂电池的放电容量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随着温度的降低,欧姆内阻与极化内阻均增大,但极化内阻增加速率更快;锂电池的容量损失主要是由于锂电池活性材料损失、锂离子损失和内阻增加造成的,三者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的作用力不尽相同,但整体而言,锂电池活性材料损失对于低温条件下锂电池的容量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 三元锂 钛酸锂 低温 放电性能 可逆容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硬炭负极材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龚金保 高洪森 +3 位作者 高英 梁海 刘崇刚 王德全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205-209,共5页
用植物纤维做前驱体,制备了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硬炭材料。通过充放电试验,发现可逆容量可以达到450~500mAh/g,但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样也大。探讨了热解温度对制得的硬炭材料的结构及可逆和不可逆容量的影响。通过恒流充放电并结合对材料的... 用植物纤维做前驱体,制备了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硬炭材料。通过充放电试验,发现可逆容量可以达到450~500mAh/g,但不可逆容量损失同样也大。探讨了热解温度对制得的硬炭材料的结构及可逆和不可逆容量的影响。通过恒流充放电并结合对材料的结构表征,如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电子顺磁共振、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等,对锂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引起的高的可逆和不可逆容量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硬炭材料 可逆容量 负极材料 可逆容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双虎 迟彩霞 张盛武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3-1545,共3页
随着锂电池材料研究的深入、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通过传统更换电极材料、开发新的电解液的思路来提升锂电池性能已经非常有限。预锂化技术的出现为锂电池性能提升,特别是在改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升能量密度方... 随着锂电池材料研究的深入、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场对电池性能要求的提高,通过传统更换电极材料、开发新的电解液的思路来提升锂电池性能已经非常有限。预锂化技术的出现为锂电池性能提升,特别是在改善不可逆容量损失,提升能量密度方面给出了一条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综述了预锂化技术在锂离子电池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预锂化材料选择、预锂化工艺方法、预锂化对锂电池性能影响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展望了预锂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预锂化技术 能量密度 可逆容量损失 预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技术辅助天然石墨球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表征
6
作者 谭军 张宏立 +1 位作者 李峰 谢天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石墨球 界面膜 天然 表征 可逆容量损失 FIB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电压对锂离子电池高温存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治国 程成 +1 位作者 姚汪兵 朱庆俊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研究了电池电压对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温(45℃)存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厚度及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很大影响。电池电压越高,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小,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大;反之,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大,不可逆容量损失越... 研究了电池电压对磷酸铁锂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温(45℃)存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池电压对锂离子电池厚度及不可逆容量损失有很大影响。电池电压越高,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小,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大;反之,电池厚度增加量越大,不可逆容量损失越小。高温搁置初期,电池厚度均出现明显增加;随着搁置时间的延长,电池电压为2 V和3 V的电池厚度不断增加,而电压为3.65 V的电池厚度在搁置2天后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 磷酸铁锂 厚度 可逆容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