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醛树脂热裂解碳阳极的不可逆容量损失 被引量:3
1
作者 谢忠巍 曲晓光 +3 位作者 朱东霞 龚剑 瞿伦玉 谢德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48-2051,共4页
用酚醛树脂热裂解得到的无序碳为阳极研究了在第一次循环时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 ,不可逆容量损失是由于溶剂分解产生了 Li2 CO3和在碳表面上形成了含—COO-基和 C—H基的化合物以及在碳主体上形成了含— OLi,—
关键词 酚醛树脂 锂离子电池 可逆容量损失 碳阳极 充电循环 负极材料 热裂解 放电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的存储性能
2
作者 郭姿珠 张睿 +3 位作者 孙旦 王海燕 黄小兵 唐有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2,共8页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 以Cu||NCM712软包电池为研究模型,通过SEM、XRD、cryo-TEM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揭示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s)在存储过程中不可逆容量损失和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和占比。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荷电态对Cu||NCM712电池在25℃下的存储性能(容量保持率和容量恢复率)无显著影响,而提高存储温度会加剧满电态电池的自放电,导致电池的可逆容量损失增加;相较于锂金属与电解液之间的化学腐蚀,锂金属与Cu集流体之间的电偶腐蚀是造成Cu||NCM712电池不可逆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可逆容量损失 可逆容量损失 存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o_(0.5) Ni_(0.5)O_2的恒流充放电容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文衍宣 郑绵平 +1 位作者 童张法 薛敏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2-124,共3页
为研究 LiCo_(0.5)Ni_(0.5)O_2的充放电容量和电流间模型,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性能优良的 LiCo_(0.5)Ni_(0.5)O_2,用一维扩散控制方程 Q=Q_m-(I^2/3·D)·I 描述了 LiNi_(0.5)Co_(0.5)O^2的充放电容量与电流的关系,并用该模型... 为研究 LiCo_(0.5)Ni_(0.5)O_2的充放电容量和电流间模型,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性能优良的 LiCo_(0.5)Ni_(0.5)O_2,用一维扩散控制方程 Q=Q_m-(I^2/3·D)·I 描述了 LiNi_(0.5)Co_(0.5)O^2的充放电容量与电流的关系,并用该模型计算了最大可逆容量和扩散系数。恒电流充放电过程的扩散系数和最大可逆容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与循环次数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放电容量 恒流 固相反应合成 可逆容量 循环次数 充放电过程 控制方程 扩散系数 模型计算 线性关系 系数和 恒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专用焦电化学性能评价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诗文 初人庆 +4 位作者 卫建军 郭丹 李丹 李瑞雄 张媛媛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对锂离子电池负极专用焦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评价实验,考察了粒径、石墨化温度、浆料固含量、极片压实密度和电池封口压力等参数对其首次可逆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负极专用焦,粒径越大,比容量越小;石墨化温度升高,锂离子电池... 对锂离子电池负极专用焦进行了电化学性能评价实验,考察了粒径、石墨化温度、浆料固含量、极片压实密度和电池封口压力等参数对其首次可逆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负极专用焦,粒径越大,比容量越小;石墨化温度升高,锂离子电池的比容量增大;浆料固含量和极片压实密度需适中选取;电池封口压力的选取原则是在确保密封性的同时,规避电池壳体变形造成的短路风险。文中详细分析了上述参数对负极专用焦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归纳了上述参数适用于负极专用焦电化学性能测试的数据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专用焦 首次可逆容量 粒径 浆料固含量 极片压实密度 电池封口压力 石墨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断聚对苯基热解碳嵌锂容量的简单方法
5
作者 周恒辉 陈继涛 +1 位作者 慈云祥 刘昌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7-480,共4页
关键词 聚对苯基碳 锂离子电池 可逆嵌锂容量 嵌锂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的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朱守聪 施志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241-247,共7页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因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及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 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_(1.2)Ni_(0.2)Mn_(0.6)O_(2)因高比容量、低成本等优点备受关注,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倍率性能差及容量衰减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结合再重新煅烧方法,通过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尖晶石相,对Li_(1.2)Ni_(0.2)Mn_(0.6)O_(2)开展了表面改性研究,并对改性前后样品进行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后的Li_(1.2)Ni_(0.2)Mn_(0.6)O_(2)正极材料,形貌基本一致,均为尺寸100—400 nm的不规则颗粒,改性后的粉末颗粒边缘略有不平整。使用柠檬酸溶液表面处理后,Li_(1.2)Ni_(0.2)Mn_(0.6)O_(2)材料形成了内部为层状相、表面为尖晶石相的结构。尖晶石相的存在不仅为锂离子扩散提供了三维离子扩散通道、提高倍率性能,还可充当正极材料表面与电解液间的保护层,提高首次库伦效率,改善循环性能。改性后的Li_(1.2)Ni_(0.2)Mn_(0.6)O_(2)的首次库伦效率为92.4%,可逆比容量为292 mAh·g^(-1),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13.8%和22 mAh·g^(-1),并且在不同倍率下的可逆比容量和长循环容量保持率均有明显提升,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更优的循环稳定性能。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无钴富锂锰基正极材料表面改性方法,该改性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应用于不同组分的富锂正极材料,为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表面改性 首次库伦效率 尖晶石相 电化学性能 可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对硬碳及软碳嵌锂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尹鸽平 程新群 +2 位作者 高云智 杜春雨 史鹏飞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嵌锂性能,以沥青和自制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掺磷酚醛树脂热解碳和掺磷沥青焦炭,通过充放电实验测量了两种掺磷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利用XRD、XPS技术分析了磷的掺杂对碳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磷使两种... 为了提高碳材料的嵌锂性能,以沥青和自制的热固性酚醛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掺磷酚醛树脂热解碳和掺磷沥青焦炭,通过充放电实验测量了两种掺磷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利用XRD、XPS技术分析了磷的掺杂对碳的组成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掺磷使两种碳材料的可逆容量均有明显增加,且磷添加量为20%时增加最显著;磷的掺杂对硬碳的晶格参数无明显影响,而使软碳的石墨化程度下降;酚醛树脂热解碳中的磷主要与碳环相接,少部分同时还与氧相连,而焦炭中的磷则主要与氧成键,且掺磷使焦炭表面氧和氮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磷 硬碳 嵌锂性能 软碳 充放电实验 可逆容量 晶格参数 石墨化程度 碳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锑基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成学 褚嘉宜 +1 位作者 翟玉春 田彦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07-1309,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bFeO3 和SbPbO2 5锑基复合氧化物粉末 .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 ,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 .这两种锑基复合氧化物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SbFeO3 的可逆容量为 5 5 0mAh/g ,SbP...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bFeO3 和SbPbO2 5锑基复合氧化物粉末 .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 ,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 .这两种锑基复合氧化物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 ,SbFeO3 的可逆容量为 5 5 0mAh/g ,SbPbO2 5的可逆容量为 12 70mAh/g .这两种锑基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容量远高于碳材料 (石墨的理论容量为 372mAh/g)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充电容量 放电容量 可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0.8-x)Zn_xCo_(0.2)O_2 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顾大明 史鹏飞 +2 位作者 顾健 谷芳 高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6-589,共4页
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的LiNi0 8Co0 2O2是锂电池正极换代候选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LiNi0 8-xZnxCo0 2O2材料,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和充放电循环性能(CP)测试分析.恒流循环(0 2C... 掺杂改性和表面修饰的LiNi0 8Co0 2O2是锂电池正极换代候选材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LiNi0 8-xZnxCo0 2O2材料,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和充放电循环性能(CP)测试分析.恒流循环(0 2C、3 0~4 2V)测试结果显示,Zn的掺入使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有大幅增加,循环性能有所改善.其中LiNi0 78Zn0 02Co0 2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206 37mAh·g-1.第30循环时,放电比容量仍为204 03mAh·g-1,不可逆容量损失仅为2 34mAh·g-1,显示了很好的初期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 循环性能 充放电 电化学性能 可逆容量 正极 恒流 首次 初期 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吕成学 褚嘉宜 +1 位作者 翟玉春 田彦文 《东北工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7-569,共3页
采用氨解法制备了SnO,Sb2O3,GeO23种氧化物粉末,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这3种活性物质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20mAh/g(GeO2),820mAh/g(Sb2O... 采用氨解法制备了SnO,Sb2O3,GeO23种氧化物粉末,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这3种活性物质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其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1520mAh/g(GeO2),820mAh/g(Sb2O3),1040mAh/g(SnO);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800mAh/g(GeO2),520mAh/g(Sb2O3),800mAh/g(SnO)·同时还发现其不可逆容量损失也较大,讨论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提出了减少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氧化物 负极材料 充电容量 放电容量 可逆容量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的可控合成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伟 陈静娟 +4 位作者 杨永清 杨晨戈 王忠兵 陈春华 何孝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284-288,共5页
通过溶液沉淀加水热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通过循环伏安法、充放电法等研究氧化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氧化铜电化学性能差异很大,首次嵌锂容量均在700mA·h/g以上,而结晶性能较... 通过溶液沉淀加水热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铜。通过循环伏安法、充放电法等研究氧化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氧化铜电化学性能差异很大,首次嵌锂容量均在700mA·h/g以上,而结晶性能较好、形貌较规则的氧化铜粉末呈现出较好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1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400 mA·h/g。对氧化铜负极材料的反应机理、首次容量高于理论容量及不可逆容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沉淀加水热 反应机理 锂离子电池 可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氧化、复合技术改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兵初 唐成颖 刘志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9-82,共4页
综述了最近几年用氧化、复合技术改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研究。采用氧化技术,石墨材料的表面结构改善,可逆容量增加,循环性能明显改善;直接制备使用纳米级氧化物,显示出可逆容量大及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快速充放电能力。采用复合技术... 综述了最近几年用氧化、复合技术改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研究。采用氧化技术,石墨材料的表面结构改善,可逆容量增加,循环性能明显改善;直接制备使用纳米级氧化物,显示出可逆容量大及优良的循环性能和快速充放电能力。采用复合技术,可使碳材料、氧化物材料的结构、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得到改善或提高。氧化技术和复合技术是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氧化技术 复合技术 可逆容量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修饰石墨微观结构与嵌锂电化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永刚 王成扬 胡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7-119,共3页
采用现代仪器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包覆修饰石墨微观结构与嵌锂电化学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ay)测试表明,热处理工艺使得石墨微晶尺寸增大,微晶的有序度提高,d002值变大,同... 采用现代仪器测试和恒电流充放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包覆修饰石墨微观结构与嵌锂电化学进行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ay)测试表明,热处理工艺使得石墨微晶尺寸增大,微晶的有序度提高,d002值变大,同时包覆修饰使得石墨微粒表面形成包覆炭层,石墨表面钝化。电化学测试表明,包覆修饰减弱了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分解反应,使锂在石墨中的嵌入电位得到改善,石墨负极中固相锂离子的扩散系数适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石墨 包覆修饰 微观结构 可逆容量 嵌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合金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铭姝 汪飞 宋晓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55-258,共4页
介绍了合金负极的种类、反应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嵌过程对结构和体积变化的影响,充放电区间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产生的原因。合计负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必须解决其体积膨胀大、... 介绍了合金负极的种类、反应类型以及制备方法,分析了嵌过程对结构和体积变化的影响,充放电区间对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及首次循环不可逆容量产生的原因。合计负极材料因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必须解决其体积膨胀大、循环性能不好的问题。按照结构相容性选择合适的合金体系和不同的制备方法,人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有更大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研究进展 制备方法 循环性能 可逆容量 反应类型 体积变化 合金体系 充放电 容量 性选择 实用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斌 黄可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5-27,共3页
讨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制备、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其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锂离子二次电池 正极 可逆容量 循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16
作者 庄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3,共2页
Electrochemical Water-Splitting Based on Hypochlorite Oxidation K.M.Macounov觃,N.Simic,E.Ahlberg,P.Krtil J.Am.Chem.Soc.DOI:10.1021/jacs.5b02087碱性介质中ClO-在Pt电极表面氧化生成ClO·自由基,继而氧化H2O,产生O2和H2O2... Electrochemical Water-Splitting Based on Hypochlorite Oxidation K.M.Macounov觃,N.Simic,E.Ahlberg,P.Krtil J.Am.Chem.Soc.DOI:10.1021/jacs.5b02087碱性介质中ClO-在Pt电极表面氧化生成ClO·自由基,继而氧化H2O,产生O2和H2O2.间接实现水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表面氧化 纳米片 催化活性 阳极材料 溶液反应 可逆容量 充放电循环 氧还原 还原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17
作者 庄林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637,共2页
报道了一种可利用氧离子变价提高容量、且在锂嵌脱过程保持结构稳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NbO4-LiMeO2(Me=Fe,Mn and V),可逆容量达300 m Ah·g^-1.
关键词 可逆容量 结构稳定 氧离子 催化活性 锂离子扩散 金纳米线 纳米片 循环过程 纳米阵列 去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合相钠离子层状负极材料Na0.65Li0.13Mg0.13Ti0.74O2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飞翔 高飞 +3 位作者 容晓晖 杨凯 陆雅翔 胡勇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 钛基层状氧化物因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好的空气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室温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固相法首次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P2相Na0.65Li0.13Mg0.13Ti0.74O2电极材料。通过延长烧结时间,可以制得混有正交相的样品,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混合相样品具有更加优异的储钠性能。混合相样品首周可逆容量为96.3 mAh·g^−1,而纯P2相仅为85.1 mAh·g^−1;在1C倍率下循环4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89.7%,高于P2相的84.4%,并且倍率性能显著提升(混合相样品56.6 mAh·g^−1/5C vs.纯P2相样品47.1 mAh·g^−1/2C)。该研究发现共生的两种结构能够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子传导,进而可以改善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离子、电荷分布的均一性,从而提升材料的循环性能。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展其他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研究思路,为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P2层状结构 负极材料 第二相 可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预钠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永安 游济远 +5 位作者 邹家轩 张博 赵久成 吴军 孟绍良 王文举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75-80,共6页
介绍了钠离子电池预钠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叙述了首圈循环效率低的原因,并综述了最新正负极预钠化技术的发展情况,总结了不同类别预钠化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对预钠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预钠化技术 可逆容量 首圈循环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Si/carbon gel@void@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俊昊 于坤祥 +1 位作者 陆继军 王志 《矿冶》 CAS 2021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商业用锂离子电池负极为石墨材料,理论容量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硅因具备高的理论容量、合适的电极电位以及地球丰度高等优势,是新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候选者。但作为锂电负极,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巨大... 商业用锂离子电池负极为石墨材料,理论容量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锂电池高能量密度的要求。硅因具备高的理论容量、合适的电极电位以及地球丰度高等优势,是新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候选者。但作为锂电负极,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且本征电导率较低,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利用柠檬酸盐对L-赖氨酸体系改性,强化Fe3+配体的络合效果,获得以碳为包覆层的球形Si/carbon gel@void@C凝胶电极。结果表明,在0.5 A/g电流密度下,电极展示出较高的初次充/放电容量(1828.8/1508.3 mA·h/g)和较高的初始库仑效率(82.47%),300次循环后容量稳定在1201.3 mA·h/g。同时,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 可逆容量 倍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