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动态键自修复聚氨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震宇 吕静 +6 位作者 仲家慧 石碧茹 孙莹潞 谢昊圃 田新欣 刘向东 杨宇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6-151,共6页
聚氨酯(PUR)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延长PUR的使用寿命,可修复PUR成为研究热点。简述了可修复PUR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基于二硫键、氢键、D-A键、硼酸酯键、π-π堆积作用的PUR的自修复机理,并列举出了含这5种动态键的... 聚氨酯(PUR)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延长PUR的使用寿命,可修复PUR成为研究热点。简述了可修复PUR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基于二硫键、氢键、D-A键、硼酸酯键、π-π堆积作用的PUR的自修复机理,并列举出了含这5种动态键的可自修复PUR材料的合成方式及性能标准。指出了含有单一动态键的PUR存在着修复性能与力学性能间的矛盾,及通过多种动态键协同以求实现矛盾平衡的应用。相比单一动态键型PUR,这类PUR材料内多种动态键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如降低修复温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可逆动态键 协同作用 修复效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的环氧类玻璃网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伟明 席澳千 +1 位作者 杨斌 曾艳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8-278,共11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TE)为基体,2,2′-(1,4-亚苯基)-双[4-硫醇1,3,2-二氧杂戊烷](BDB)和3,3-二硫代二丙酸(DTDPA)为交联剂,通过环氧-巯基“点击”反应和环氧-羧酸酯化反应,制备了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硼酸酯键、二硫键和酯键)...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TE)为基体,2,2′-(1,4-亚苯基)-双[4-硫醇1,3,2-二氧杂戊烷](BDB)和3,3-二硫代二丙酸(DTDPA)为交联剂,通过环氧-巯基“点击”反应和环氧-羧酸酯化反应,制备了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硼酸酯键、二硫键和酯键)的环氧类玻璃网络.利用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环氧类玻璃中不仅存在硼酸酯键、二硫键和酯键,还存在可逆氢键,并且大量氢键的存在能提高环氧类玻璃的交联度.对所得环氧网络的热稳定性、热机械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基于多重动态共价键环氧网络进行了自修复、焊接、形状记忆和再加工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在80℃下可实现网络的完全自修复、再加工与焊接,且焊接后样品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恢复率在80%以上,具有优异的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类玻璃 动态可逆 自修复 再加工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疏水缔合作用的凝胶封堵剂及封堵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文哲 黄桃 +3 位作者 唐宜家 王锐 夏连彬 汪瑶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3,共8页
井漏问题一直是影响钻井作业安全与高效进行的重大挑战。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疏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为亲水性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凝胶封堵剂(LAS),并利用Al^(3+)金属离... 井漏问题一直是影响钻井作业安全与高效进行的重大挑战。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为疏水性单体,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为亲水性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凝胶封堵剂(LAS),并利用Al^(3+)金属离子与聚合物分子链上的羧基配位作用增强凝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AS凝胶表现出可再交联特性,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自适应性。在120℃、6 MPa下,2%浓度的LAS凝胶对20~40目、40~60目和60~80目裂缝模拟砂床的漏失体积分别为69.5 mL、58.3 mL和41 mL,封堵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凝胶和传统封堵剂。同时,LAS凝胶在不同温度和盐浓度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溶胀和流变性能,可在地层温度激发下形成稳定的封堵层,从而有效降低漏失体积。LAS凝胶的动态可再交联性使其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封堵效果,在工作液漏失治理方面有着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材料 凝胶 动态可逆 疏水缔合 可再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亚豪 王源升 +3 位作者 杨雪 黄威 李科 王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8,共10页
聚氨酯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纹等结构破坏,而自修复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阐述了非本征型和本征型自修复的机理,重点综述了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的设计方法和研... 聚氨酯材料因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纹等结构破坏,而自修复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本文阐述了非本征型和本征型自修复的机理,重点综述了本征型自修复材料的设计方法和研究进展,讨论了不同设计方法对材料自修复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影响,最后针对自修复材料自修复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平衡问题,探讨了复合型自修复体系的可行性、设计思路和最新进展,提出了复合型自修复材料是今后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展望了自修复材料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聚氨酯 可逆动态键 力学性能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聚硅氧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查俊伟 高婧涵 +1 位作者 万宝全 郑明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93,共15页
聚硅氧烷材料因其具有耐老化、电绝缘及疏水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柔性电子器件、电气等领域。但是,聚硅氧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力、热、电等破坏,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缩短材料的... 聚硅氧烷材料因其具有耐老化、电绝缘及疏水等优异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柔性电子器件、电气等领域。但是,聚硅氧烷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力、热、电等破坏,这些损伤可能导致材料性能的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安全性也面临重大考验。自修复就是材料在其内部裂纹形成时具有阻止裂纹继续扩展并使其愈合的能力,能够在发生损坏后恢复其基本性能,包括机械强度、导电性、断裂韧性和耐腐蚀性等,以防止材料破坏、延长使用寿命、拓展材料的使用范围。因此,研发自修复聚硅氧烷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自修复聚硅氧烷材料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修复条件的便捷性、自修复与力学性能的矛盾、电损伤的修复等,均成为限制自修复聚硅氧烷材料发展的瓶颈。为此从外援型、本征型自修复的机理出发,综述了基于不同修复策略的自修复聚硅氧烷其结构设计与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自修复聚硅氧烷分子结构与自修复特性、机械性能等的关联,揭示了自修复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自修复聚硅氧烷在电工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聚硅氧烷 机械损伤 动态可逆 电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