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庚醛与亚硫酸氢钠加成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慎峰 万周娜 +1 位作者 陈志荣 尹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77-4183,共7页
醛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快速的可逆亲核加成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去除混合物中的醛。目前醛类加成的动力学研究多集中于低碳醛或芳香醛,缺少高碳脂肪醛的相关数据,且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局限性大。以庚醛为研究对象,... 醛能与亚硫酸氢钠发生快速的可逆亲核加成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去除混合物中的醛。目前醛类加成的动力学研究多集中于低碳醛或芳香醛,缺少高碳脂肪醛的相关数据,且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碘量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应用局限性大。以庚醛为研究对象,利用在线红外光谱仪,实时监测了283.15~298.15 K温度下庚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与拟合,求得不同温度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确定了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庚醛的分离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庚醛反应速率增大,而平衡转化率减小。庚醛与亚硫酸氢钠的加成反应为放热过程,反应热为-60.01 kJ∙mol-1。正反应的活化能为34.68 kJ∙mol^(-1),指前因子为1.369×10^(7)L∙mol^(-1)∙min^(-1),逆反应的活化能为94.69 kJ∙mol^(-1),指前因子为2.500×10^(15)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醛 亚硫酸氢钠 亲核加成反应 动力学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法Ⅰ.可逆反应热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劲松 曾宪诚 +1 位作者 田安民 邓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09-515,共7页
引入“对比进度”的概念,建立了可逆反应动力学新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逆反应动力学的对比进度研究法.并用热导式自动热量计研究了一个可逆反应体系,计算结果与文献值符合甚好,验证了数学模型及对比进度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可逆反应 动力学 对比进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单晶电极表面不可逆反应动力学──Ⅰ.Pt(100)单晶电极上甲酸氧化的现场红外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毅芸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632-636,共5页
运用电化学暂态方法和现场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酸在Pt(100)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深入认识了甲酸解离吸附的反应速率在-0.25至0.25V电位区间呈火山形变化的规律.根据电化学现场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提... 运用电化学暂态方法和现场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研究甲酸在Pt(100)单晶电极上的解离吸附和氧化过程.深入认识了甲酸解离吸附的反应速率在-0.25至0.25V电位区间呈火山形变化的规律.根据电化学现场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提出在研究反应动力学时避免甲酸解离吸附干扰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甲酸在Pt(100)电极表面经活性中间体直接氧化至CO2的反应动力学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电极 单晶 氧化 甲酸 可逆反应 动力学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单晶电极表面不可逆反应动力学──Ⅱ铂单晶(100)晶面电极上甲酸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解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世刚 杨毅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73-679,共7页
运用程序电位阶跃方法,避免甲酸解离吸附的干扰,成功地研究了Pt(100)单晶电极上甲酸经活性中间体直接氧化至CO2的反应动力学.提出对电化学暂态实验数据进行积分变换求解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编制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首次获得甲酸在P... 运用程序电位阶跃方法,避免甲酸解离吸附的干扰,成功地研究了Pt(100)单晶电极上甲酸经活性中间体直接氧化至CO2的反应动力学.提出对电化学暂态实验数据进行积分变换求解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编制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首次获得甲酸在Pt(100)单晶电极上直接氧化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给出在0.02V至0.15V电位区间,速率常数kf的对数随电极电位线性增长,kf从9.51×10-4上升到1.38×10-2cm·s-1.获得传递系数β=0.309,5×10-3mol·L-1HCOOH+0.5mol·L-1H2SO4溶液中甲酸的扩散系数D=1.80×10-5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反应 单晶 铂电极 甲酸 氧化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数学模型和研究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曾宪诚 刘清华 邓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972-976,共5页
本文根据热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二种可逆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并通过氨与硝基乙烷的2—2型和准1—1型可逆反应的热动力学加以验证。
关键词 可逆反应 动力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骈15-冠-5催化二溴卡宾与苯乙烯和多芳代苯乙烯环加成反应动力学
6
作者 林守渊 何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2期53-5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在50%NaOH,CH_2Cl_2体系中,苯骈15-冠-5催化产生的二溴卡宾与苯乙烯、多芳代苯乙烯反应的相对速率常数K_(rel),讨论了苯乙烯α及β位上芳基取代基数目和空间位置对K_(rel)的影响.
关键词 卡宾 苯乙烯环加成反应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法Ⅱ.2-2型可逆反应
7
作者 刘劲松 曾宪诚 邓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98-701,共4页
在第Ⅰ报中,我们建立了可逆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逆反应热动力学的对比进度研究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该数学模型及对比进度法,在前文基础上研究了2-硝基丙烷与吗啡啉的反应,测定了该反应在25.0℃及30.0℃时的正逆速率常数... 在第Ⅰ报中,我们建立了可逆反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逆反应热动力学的对比进度研究法.为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该数学模型及对比进度法,在前文基础上研究了2-硝基丙烷与吗啡啉的反应,测定了该反应在25.0℃及30.0℃时的正逆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并对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法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对比进度法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法(Ⅲ)——2-Ⅰ型可逆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刘劲松 曾宪诚 邓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32-535,共4页
本文建立了2-1型可逆反应的热动力学对比进度方程和热动力学模型。用热导式自动热量计研究了一个2-1型吸热反应体系,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可逆反应 动力学 对比进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方程及其应用 被引量:64
9
作者 高胜利 陈三平 +2 位作者 胡荣祖 李焕勇 史启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材料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微量热计对“动态热化学”的研究,该原理被应用于RD496-Ⅲ型微量热计中,由其得到的热动力学数据,依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可推导出等温等压下不可逆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方程,从中可简便地求出所研究反... 材料学、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促进了微量热计对“动态热化学”的研究,该原理被应用于RD496-Ⅲ型微量热计中,由其得到的热动力学数据,依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可推导出等温等压下不可逆化学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方程,从中可简便地求出所研究反应的热动力学参数(活化焓、活化熵及活化自由能),速率常数和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及反应级数),并以实验示例说明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热计 可逆化学反应 动力学 动力学曲线 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B对H_2O_2氧化抗坏血酸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祥光 李建梅 +3 位作者 庞钦辉 朱杰 臧蓉蓉 曾宪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6,共4页
H2O2氧化抗坏血酸H2A的反应为一复杂过程,其过程可用下面可逆连续反应来描述:HA-+H2O2A—●→A,本文用热导式热量计研究了该复杂反应在25℃和pH=7的磷酸缓冲溶液(离子强度μ=0.1mol·L-1)以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 H2O2氧化抗坏血酸H2A的反应为一复杂过程,其过程可用下面可逆连续反应来描述:HA-+H2O2A—●→A,本文用热导式热量计研究了该复杂反应在25℃和pH=7的磷酸缓冲溶液(离子强度μ=0.1mol·L-1)以及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存在下的反应动力学,获得了不同CTAB浓度下该复杂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参数k1、k2和k-1.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CTAB单体分子对反应参数k-1影响不大,但却能催化第一步正向反应使k1变大,而使k2减小;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k1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降低;低浓度胶束对k-1影响不大,而使k2增大;高浓度胶束则使k-1增大而使k2减小.低浓度CTAB胶束对A—●的活性影响不大,而高浓度CTAB胶束将较显著地促进A—●的歧化过程,减缓A—●的氧化过程.胶束的静电效应、疏水效应和局部浓聚效应是影响上述反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连续反应 动力学 抗坏血酸 胶束催化 自由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段尝试法的高炉热储备区焦炭熔损反应过程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折媛 张文哲 +2 位作者 湛文龙 朱利 吴铿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27-4237,共11页
采用改进分段尝试法研究高炉热储备区条件下焦炭熔损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机理,针对不同条件(包括焦炭粒度、气体成分及装料方式等)下焦炭熔损反应过程分别建立前期化学反应控速的随机孔模型与后期扩散传质控速的收缩核模型,确定不同控制环... 采用改进分段尝试法研究高炉热储备区条件下焦炭熔损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机理,针对不同条件(包括焦炭粒度、气体成分及装料方式等)下焦炭熔损反应过程分别建立前期化学反应控速的随机孔模型与后期扩散传质控速的收缩核模型,确定不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及相关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焦炭粒度有利于降低焦炭熔损反应速度;提高还原煤气中CO_(2)体积分数会加剧焦炭熔损反应;混装比层装更有利于降低焦炭熔损反应速度;前期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比扩散传质系数高出2~3个数量级,且其拟合系数明显高于后期分子扩散拟合系数;在焦炭熔损反应过程后期,在近平衡区域内,建立了化学反应对扩散传质干涉的方程,提高了分子扩散过程数据拟合的相关系数,确定了反应后期的扩散系数,并提出了反应后期扩散传质控速的修正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分段尝试法 熔损反应 动力学参数 可逆过程热力学 近平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环己烷与二氧化碳合成碳酸环己烯酯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百萍 方云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2-916,共5页
The reaction of cyclohexene oxide with CO2 to synthesize cyclohexene carbonate, catalyzed by a complex catalyst, under 1.4—2.6 MPa of pressure, at 130—170℃ of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After eliminatin... The reaction of cyclohexene oxide with CO2 to synthesize cyclohexene carbonate, catalyzed by a complex catalyst, under 1.4—2.6 MPa of pressure, at 130—170℃ of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experimentally.After eliminating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diffusion, the rate constants of positive and reverse reactions were estimat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a macro-kinetics mode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action was an exothermal reaction.The reaction heat was -42.11 kJ·mol-1.The activation energy was 27.51 kJ·mol-1 for the positive reaction, and 69.66 kJ·mol-1 for the revers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环己烷 动力学 碳酸环己烯酯 加成反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氟类硅烯与乙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大诚 冯圣玉 邓从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108-1111,共4页
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锂氟类硅烯与乙烯的加成反应H_2SiLiF+C_2H_4→H_2SiC_2H4+LiF.该反应的过渡态和类卡宾与乙烯的反应相似。反应前后的能量差经零点能校正后仅为-2.4kJ/mol(MP2/6-31... 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了锂氟类硅烯与乙烯的加成反应H_2SiLiF+C_2H_4→H_2SiC_2H4+LiF.该反应的过渡态和类卡宾与乙烯的反应相似。反应前后的能量差经零点能校正后仅为-2.4kJ/mol(MP2/6-31G ̄*//6-31G ̄*).本文分析了孩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计算了反应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平衡常数、A因子以及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硅烯 加成反应 从头算 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烯与甲醛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秀慧 王沂轩 刘成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001-2004,共4页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单重态锗烯与甲醛环加成反应的机理,找到了反应的中间配合物和过渡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在从头算的基础上,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此... 用从头算方法研究了单重态锗烯与甲醛环加成反应的机理,找到了反应的中间配合物和过渡态,并讨论了反应机理.在从头算的基础上,用统计热力学方法和过渡态理论计算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和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此反应由两步组成:(1)锗烯与甲醛反应生成了一中间配合物,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2)中间配合物异构化得到产物锗杂环氧甲烷,此步势垒经零点能校正后只有69.6kJ/mol(MP2/3-21G//3-21G).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综合考虑,该反应在400~500K温度下进行为宜,此时,反应既有较大的自发趋势和平衡常数,又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烯 加成反应 从头算 力学 动力学 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雁 张李敬 +1 位作者 杨继荣 王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 通过真空电磁感应悬浮熔炼技术制备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试样,采用多通道储氢性能测试仪测试合金的吸放氢性能,并研究该合金的吸(放)氢行为及其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单相BCC结构的TiVNbTa难熔高熵合金吸氢后生成TiH_(1.971),Nb_(0.696)V_(0.304)H和Nb_(0.498)V_(0.502)H_(23)种氢化物新相。氢化高熵合金粉末在519,593 K和640 K分别发生氢化物的分解反应,放氢后恢复单相BCC结构,因此TiVNbTa合金的吸氢反应属于可逆反应。该合金在423~723 K温度区间具有较高的吸(放)氢速率,其吸(放)氢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和二级速率方程,吸(放)氢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21.87 J/mol和8.67 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高熵合金 吸放氢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单一化学反应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玉春 王锦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94-997,共4页
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通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线性理论推广应用于既远离平衡又没有产生耗散结构的均相存在单一化学反应的体系,建立了远离平衡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对于理想气体体系的表达式,沟... 根据质量守恒方程,基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中通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线性理论推广应用于既远离平衡又没有产生耗散结构的均相存在单一化学反应的体系,建立了远离平衡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及其对于理想气体体系的表达式,沟通了热力学和动力学之间的联系·将动力学方程应用于水煤气反应,得到了和实测数据吻合的五次关系式·结果说明考虑了高次项后,可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应用于远离平衡体系,并为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过程热力学 水煤气反应 动力学 均相体系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加成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凤岐 汤心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878-880,共3页
三聚氰胺(2,4,6-三氨基-1,3,5-三嗪)同甲醛加成反应的早期研究工作是将三聚氰胺的反应点按等活性处理。后来注意到该反应的取代效应问题,其动力学分析包括反应体系中十种三聚氰胺的羟甲基衍生物组分,涉及参数很多,因此比较复杂。本文用... 三聚氰胺(2,4,6-三氨基-1,3,5-三嗪)同甲醛加成反应的早期研究工作是将三聚氰胺的反应点按等活性处理。后来注意到该反应的取代效应问题,其动力学分析包括反应体系中十种三聚氰胺的羟甲基衍生物组分,涉及参数很多,因此比较复杂。本文用只含两个反应方程的简单模型,处理该加成反应的取代效应,确定了动力学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降氰胺 反应动力学 取代效应 甲醛 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克尔加成反应预测冬凌草活性成分及其乙酰化产物抗肿瘤活性(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建群 高俊博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了快速、简便地评价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ey)H.Hara)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及其乙酰化产物与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ENBA)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反应动力学得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反应活... 为了快速、简便地评价冬凌草(Isodon rubescens(Hemsley)H.Hara)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活性,以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及其乙酰化产物与对硝基苯甲酰乙酸乙酯(ENBA)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以反应动力学得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反应活性,首次以反应活性预测了对冬凌草甲素(1)、冬凌草乙素(2)、1,14-二乙酰基冬凌草甲素(1a)和1,6-二乙酰基冬凌草乙素(2a)4个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4种活性成分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性1>1a>2>2a,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测得冬凌草甲素活化能(Ea)为(38.7±5.8)kJ/mol,冬凌草乙素Ea为(46.8±7.1)kJ/mol。采用~1H NMR和^(13) C 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冬凌草甲素与ENBA经迈克尔加成反应得到的新化合物为1α,6β,7β,14β-四羟基-7α,20-环氧-17-(2-(3-(4-硝基苯基))-3-氧-丙酸乙酯)-对映贝壳杉烷-15-酮,命名为nitrobenoridonin(1b)。4个对映-贝壳杉烯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经测定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大小依次为1>1a>2>2a,与其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排序一致,表明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与抗肿瘤活性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测定迈克尔加成反应活性预测对映-贝壳杉烯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克尔加成反应 反应动力学 抗肿瘤活性 对映-贝壳杉烯 冬凌草甲素 冬凌草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分解反应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
19
作者 王锦霞 翟玉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76-1079,共4页
扩展现行的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到远离平衡又没有产生耗散结构的体系,建立非均相体系只存在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通用方程,并将此反应速率方程应用于H2O2催化分解反应这个经典的动力学问题,分别得到了298K及308K条件下和实测数... 扩展现行的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到远离平衡又没有产生耗散结构的体系,建立非均相体系只存在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通用方程,并将此反应速率方程应用于H2O2催化分解反应这个经典的动力学问题,分别得到了298K及308K条件下和实测数据吻合的四次关系式·结果表明考虑了高次项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可以用于远离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高次近似时,取多少次方对不同的化学反应条件是不同的,这决定于其远离平衡的程度,并且通过对线性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扩展的应用为远离平衡的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过程热力学 H2O2催化分解反应 动力学 非均相体系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热谱曲线法(Ⅲ)──可逆反应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元勤 曾宪诚 +2 位作者 胡启山 孟祥光 田安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369-1371,共3页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thermokinetics and analog thermogram method, a general analog thermogram method for several types of reversible reactions, with which the rate constants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re...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thermokinetics and analog thermogram method, a general analog thermogram method for several types of reversible reactions, with which the rate constants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reactions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 can be calculted from the same thermogram simultaneously,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thermo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of nitroethane with ammonia at 15℃ and 25℃ and with tris (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 at 15℃ and 30℃ have been studied with this method,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rate constants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s calculated with this method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in literatures. Therefore, the analog thermogram method for the reversible reactions is believed to be corr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模拟热谱曲线法 可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