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构多智能体网络拓扑可辨识性
1
作者 王立夫 高聪 +1 位作者 郭戈 孔芝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69,共11页
研究了高维线性时不变动力学系统构成的具有加权有向的多智能体网络拓扑变化可辨识性.这些网络智能体动力学和内耦合矩阵均具有异构性.分析异构内耦合矩阵对网络拓扑可辨识性的影响,并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的可辨识性与智能体之间的内耦合... 研究了高维线性时不变动力学系统构成的具有加权有向的多智能体网络拓扑变化可辨识性.这些网络智能体动力学和内耦合矩阵均具有异构性.分析异构内耦合矩阵对网络拓扑可辨识性的影响,并发现网络拓扑结构的可辨识性与智能体之间的内耦合矩阵相关.当内耦合矩阵由同构变为异构时,网络拓扑的可辨识性可能发生变化,既可能由可辨识变为不可辨识,也可能由不可辨识变为可辨识.针对一般网络结构,提出充分和必要的条件以验证拓扑变化的可辨识性.此外,针对有向链状网络、有向星型网络以及有向环状网络等几种典型网络结构,分别给出相应的可辨识性条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所提条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辨识性 异构网络 内耦合矩阵 拓扑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海强 茆超 +5 位作者 鞠平 蔡敏 孙建波 李大虎 李淼 陈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6-19,77,共5页
为更全面、准确地描述配电网络和电力负荷的结构,已有文献提出了考虑配电网支路的综合负荷模型。文中分析了该模型参数的可辨识性,获得明确结论,即已知配电电抗或电阻、或者已知两者之比时,参数是可辨识的。通过仿真算例和实测数据验证... 为更全面、准确地描述配电网络和电力负荷的结构,已有文献提出了考虑配电网支路的综合负荷模型。文中分析了该模型参数的可辨识性,获得明确结论,即已知配电电抗或电阻、或者已知两者之比时,参数是可辨识的。通过仿真算例和实测数据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模型 电力系统 配电网络 参数辨识 可辨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计算的电力系统参数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48
3
作者 谢会玲 鞠平 +3 位作者 罗建裕 宁艳 朱寰 王小英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7-21,共5页
对于简单电力系统建模中参数可辨识性问题,以往采用解析方法可以进行分析。但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解析方法难以进行。文中发现了电力系统参数的可辨识性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先根据灵敏度的相位来判断参数能否唯一辨识,再根据灵敏... 对于简单电力系统建模中参数可辨识性问题,以往采用解析方法可以进行分析。但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解析方法难以进行。文中发现了电力系统参数的可辨识性与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提出先根据灵敏度的相位来判断参数能否唯一辨识,再根据灵敏度的大小来选择可辨识的重点参数,最后采用蚁群算法优化重点参数。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建模 参数可辨识性 轨迹灵敏度 特征根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靖霞 倪腊琴 +1 位作者 鞠平 陈新琪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12,共4页
首次提出并研究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着重研究同步电机的综合稳定计算模型和BPA模型,得出上述两种模型的电气参数可以辨识而转子机械参数有时不可辨识或难以辨识这一与实际相一致的结论,为研究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方法提供了必... 首次提出并研究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着重研究同步电机的综合稳定计算模型和BPA模型,得出上述两种模型的电气参数可以辨识而转子机械参数有时不可辨识或难以辨识这一与实际相一致的结论,为研究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可辨识性 参数 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息图拓扑可观测性及不良数据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艳军 刘海珊 周苏荃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59,共5页
新息图状态估计在拓扑结构获取和不良数据辨识方面与一般状态估计差异较大。文中研究了新息图状态估计拓扑结构可观测性、量测数据的相关性、不良数据的可检测性和可辨识性问题。由获得连支推算新息的必要条件确定拓扑结构可观测性;利... 新息图状态估计在拓扑结构获取和不良数据辨识方面与一般状态估计差异较大。文中研究了新息图状态估计拓扑结构可观测性、量测数据的相关性、不良数据的可检测性和可辨识性问题。由获得连支推算新息的必要条件确定拓扑结构可观测性;利用新息差向量的表现特征分析不良数据可检测性和可辨识性,最后给出了较优的辨识连支不良数据的顺序。对该算法的分析及IEEE30节点系统算例表明,新息图状态估计中不良数据可辨识性可进行定性分析,其辨识不正常事件的能力强,量测冗余度要求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结构可观测 不良数据 可检测 可辨识性 新息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负荷模型可辨识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6
作者 鞠平 赵夏阳 李东辉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9期29-33,共5页
综述电力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介绍了可辨识性的概念、定义以及线性系统可辨识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非线性系统可辨识性分析的两种新方法,给出了主要电力负荷模型可辨识性结果。可辨识性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电力负荷模型辨识的研究领域... 综述电力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介绍了可辨识性的概念、定义以及线性系统可辨识性分析方法,提出了非线性系统可辨识性分析的两种新方法,给出了主要电力负荷模型可辨识性结果。可辨识性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电力负荷模型辨识的研究领域,其理论意义在于为负荷辨识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实用价值在于可以使应用者做到心中有数、事半功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可辨识性 系统分析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热流可辨识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钱炜祺 周宇 +2 位作者 邵元培 杨驰 黄建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2,共6页
表面热流的可辨识性分析可用于飞行器防热层内温度测量精度和测温点位置的确定,在工程上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从无量纲分析和仿真辨识出发,根据防热层材料热物性系数、测点位置、表面热流的频域特性等参数对表面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规律,... 表面热流的可辨识性分析可用于飞行器防热层内温度测量精度和测温点位置的确定,在工程上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从无量纲分析和仿真辨识出发,根据防热层材料热物性系数、测点位置、表面热流的频域特性等参数对表面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规律,总结出了表面热流辨识问题的相似参数:基于表面热流频率参数的傅立叶数。此后,以这一傅立叶数为判据,针对不同测量误差值的情况初步建立起了表面热流可辨识性的准则和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热流 可辨识性 傅立叶数 测量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德丰 鞠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0-14,共5页
首次提出并研究了电力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又具有很大实用价值。文中给出了若干可辨识性的定义,着重研究了综合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
关键词 负荷模型 可辨识性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模型的同步电机参数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向宜 查晓明 +1 位作者 李春艳 马占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8-62,共5页
针对实际辨识过程中出现的参数辨识结果不稳定及多解的情况,提出并研究了基于物理模型的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根据模型可辨识性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结合三相同步电机的物理模型特点,推导了三相同步电机的观测方程和忽略定子暂态的状... 针对实际辨识过程中出现的参数辨识结果不稳定及多解的情况,提出并研究了基于物理模型的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根据模型可辨识性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结合三相同步电机的物理模型特点,推导了三相同步电机的观测方程和忽略定子暂态的状态方程,然后基于该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推导了三相同步电机的传递函数矩阵,最后根据可测输入、输出所对应的传递函数,构造了传递函数系数与待辨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基于物理模型的三相同步电机参数的可辨识性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即仅利用暂态和次暂态过程的测量数据就可以辨识三相同步电机的所有电抗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可辨识性 物理参数 Park模型 传递函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盲分离算法的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延良 楼顺天 张伟涛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66-1070,共5页
该文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唯一性条件出发,研究了盲分离算法的可辨识性问题。由接收信号的二阶统计量和高阶累积量分别组成的目标矩阵具有可对角化的结构,因此可以用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方法解决盲分离问题。指出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唯一... 该文从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唯一性条件出发,研究了盲分离算法的可辨识性问题。由接收信号的二阶统计量和高阶累积量分别组成的目标矩阵具有可对角化的结构,因此可以用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方法解决盲分离问题。指出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的唯一存在条件是:由对角矩阵中相同位置的对角元素所组成的向量两两线性无关。从该条件出发推导出基于二阶统计量的非正交联合对角化算法实现盲分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源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形状不同,基于高阶累积量的算法实现盲分离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源信号中没有高斯信号,从而为运用非正交联合对角化解决盲分离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数值仿真试验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盲信源分离 联合对角化 可辨识性 唯一存在条件 高阶累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洞工程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优化布置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佘远国 沈成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04-3612,共9页
探讨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的优化布置,对于指导岩土工程反演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方法和一般弹性理论,推导出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隧洞围岩位移、应力的解析... 探讨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及量测的优化布置,对于指导岩土工程反演实践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利用平面弹性复变函数方法和一般弹性理论,推导出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应力解析表达式,基于隧洞围岩位移、应力的解析解,依据参数可辨识条件和量测优化布置的最灵敏原则,探讨了地下隧洞工程弹性反演参数的可辨识性及测点优化布置,并通过算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依据完备的量测信息开展弹性反分析,只要测点布置方式适当、反演参数满足相应的限定条件,可同时惟一辨识出5个参数P、Q、M、E、μ。参数反演的可辨识性受隧洞形状复杂性的影响,随着隧洞复杂性的提高,参数可同时惟一辨识需满足的限制条件大为减少,对测点布置方式的要求也会降低。工程实践中,为避免量测数据的少量误差导致反演计算结果的大幅度波动,测点(线)应根据最灵敏原则优化选择各反演参数的灵敏系数最大的测点(线)组合进行量测布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隧洞 反演 信息完备 可辨识性 优化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似然剖面的元件模型暂态参数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润泽 孙宏斌 +1 位作者 吴文传 张伯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44-1352,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似然剖面的电力系统元件暂态模型参数可辨识性方法。可辨识性是参数辨识的前提,可辨识性分析有助于在参数辨识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扰动数据,并确定可以被有效辨识的参数。参数的可辨识性由模型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用于辨识的实际... 提出一种基于似然剖面的电力系统元件暂态模型参数可辨识性方法。可辨识性是参数辨识的前提,可辨识性分析有助于在参数辨识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扰动数据,并确定可以被有效辨识的参数。参数的可辨识性由模型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用于辨识的实际扰动深度、实测数据噪声大小共同决定,前者对应理论可辨识性,后者对应实际可辨识性。综合考虑这两种可辨识性,引入统计学中利用似然剖面构造置信区间的方法来进行参数可辨识性分析,通过求解一系列优化问题,得到给定模型中每个参数的置信区间和可辨识性指标。基于此,不仅可以判断参数是否具备理论可辨识性,还能直观地反映各参数的实际可辨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参数 可辨识性 似然剖面 置信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非机理负荷模型的可辨识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鞠平 李德丰 陆小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9,共4页
主要研究了IEEE工作组公布的常用电力负荷非机理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这些模型的参数能否根据测量数据唯一获得.对每一种模型都得出了明确结果.结果表明,一些常见负荷模型是不可辨识的,必须采用统计综合法或增加附加信息.... 主要研究了IEEE工作组公布的常用电力负荷非机理模型的可辨识性问题———这些模型的参数能否根据测量数据唯一获得.对每一种模型都得出了明确结果.结果表明,一些常见负荷模型是不可辨识的,必须采用统计综合法或增加附加信息.研究结果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模型 可辨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励磁系统模型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梅 郝满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对于确定的励磁系统模型结构,研究励磁系统模型参数的可辨识性,提出利用参数之间存在的关系解决模型的不可辨识问题.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和软件仿真,将仿真曲线与实测曲线对比,验证辨识方法可行和结果可信.
关键词 励磁系统 模型 可辨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列互比法角度偏差检定序列的可辨识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顺清 鲁金瑞 +1 位作者 赵洪波 尹小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为了解决棱体-多齿分度台排列互比法的部分序列组合,检定它们的偏差的可辨识性问题,分别针对素数面棱体和合数面棱体的检定序列的选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素数面棱体检定的序列问题,得出了素数面棱体检定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为了解决棱体-多齿分度台排列互比法的部分序列组合,检定它们的偏差的可辨识性问题,分别针对素数面棱体和合数面棱体的检定序列的选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素数面棱体检定的序列问题,得出了素数面棱体检定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序列组合都能检定出齿盘偏差与棱体偏差的结论.其次对于合数面棱体,研究了序列组合时偏差向量的可辨识问题,得出了两个序列号的差值为棱体面数的公因子或公因子的倍数时,偏差向量是不可辨识的.然后选择多个序列进行组合的选定原则进行了研究.针对正23、24面棱体的实测数据,对检定精度的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计算了辨识的偏差的标准差,实验表明实际统计计算标准差时,量测的数量应大于辨识的偏差数量的4倍以上,统计计算的标准差才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棱体 多齿分度台 可辨识性 排列互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性系统稳态模型的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知贵 尹辉 黄正良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5-827,共3页
双线性模型描述的工业过程的稳态优化控制的稳态模型的建立,是利用优化过程中设定点的阶跃信号作为辨识的输入信息,以获取其稳态模型的强一致性估计,该辨识方法是在Fi为可逆的矩阵的假设下进行的,该文就Fi是否可逆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 双线性模型描述的工业过程的稳态优化控制的稳态模型的建立,是利用优化过程中设定点的阶跃信号作为辨识的输入信息,以获取其稳态模型的强一致性估计,该辨识方法是在Fi为可逆的矩阵的假设下进行的,该文就Fi是否可逆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双线性模型描述的系统可辨识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系统 可辨识性 充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受控系统的反馈时滞可辨识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海岩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该文研究具有不同位移和速度反馈时滞的单自由度线性系统辩识问题。分析了任意时滞条件下系统频响函数出现等值的条件 ,指出若对系统施加频率为 ω的简谐激励 ,则通过系统响应辨识出的时滞可能与系统的真正时滞相差 2 pπ/ ω,其中 p为... 该文研究具有不同位移和速度反馈时滞的单自由度线性系统辩识问题。分析了任意时滞条件下系统频响函数出现等值的条件 ,指出若对系统施加频率为 ω的简谐激励 ,则通过系统响应辨识出的时滞可能与系统的真正时滞相差 2 pπ/ ω,其中 p为正整数。对短时滞的可辨识性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若干可辨识条件。通过系统模态参数关于时滞的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 参数辨识 可辨识性 线受控系统 反馈时滞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空间结构的可辨识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洪华 严拱天 +1 位作者 吴宏鑫 陈义庆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5-84,共10页
本文重点研究挠性空间结构系统的可辨识性。研究表明,系统的可辨识性取决于系统构形和控制器、敏感器的配置模式。对于配置了分布式测量敏感器的挠性体系统,系统模态在整个空间区域上的取值可由输入输出数据确定,条件是控制向量与系... 本文重点研究挠性空间结构系统的可辨识性。研究表明,系统的可辨识性取决于系统构形和控制器、敏感器的配置模式。对于配置了分布式测量敏感器的挠性体系统,系统模态在整个空间区域上的取值可由输入输出数据确定,条件是控制向量与系统有关模态不正交;对于配置了点测量敏感器的挠性体系统,系统模态在控制点和测量点的取值信息可由输入输出数据确定,条件是控制向量与系统有关模态不正交并且测量点与系统模态的零点不重合。由此,本文针对一般挠性空间结构系统,提出了系统完全可辨识和部分可辨识性的概念,给出了系统可辨识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可辨识性 无亏算子 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灵敏度的励磁系统参数可辨识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兴杰 闫亮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9-214,227,共7页
针对在有限测点下励磁系统部分参数关联形成隐函数导致辨识结果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一种关联参数的辨识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选取子列集的方法将励磁系统参数划分为关联参数集和非关联参数集。其次,为降低对关联参数赋经验值消除关... 针对在有限测点下励磁系统部分参数关联形成隐函数导致辨识结果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一种关联参数的辨识方法。首先,利用奇异值分解选取子列集的方法将励磁系统参数划分为关联参数集和非关联参数集。其次,为降低对关联参数赋经验值消除关联性时,经验值与实际真值存在偏差对系统参数辨识结果精度的影响,选择灵敏度较小的参数作为关联参数代表赋值。为避免选取参数代表时重新引入关联参数,需进一步明确每个参数间的关联关系。为此,构造轨迹灵敏度矩阵求出判别系数,根据判别系数将相关联的系统参数划分至几个独立的隐函数参数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判别励磁系统参数的可辨识性,而且可以尽可能地降低由于赋值偏差而对降阶后系统参数的辨识精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系统 可辨识性 轨迹灵敏度 隐函数参数集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性空间结构动力学系统的可辨识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建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9,共5页
研究了挠性空间结构系统的可辨识性。依据该无穷维动力学系统的固有基本特性 ,利用函数空间分析方法 ,得到了 2种观测器模式下 ,系统的部分可辨识和完全可辨识的充分必要条件 。
关键词 动力学系统 空间结构系统 可辨识性 函数空间方法 观测器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