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川 刘振中 +5 位作者 刘磊 张基勋 冯慧伟 王魏 王超 姜笃银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灶清创处理,后采用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患者在使用一次可... 目的观察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灶清创处理,后采用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38例患者在使用一次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后创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切口一期愈合;13例创面范围较大患者,连续给予2~3次可调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辅助治疗后,缝合切口,创面愈合。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远期随访无复发。结论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骨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可有效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可更好的控制感染,显著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性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化脓性肋软骨炎 化脓性肋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2
作者 赵雷 郭庆 姚邦燕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毒蛇咬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VSD治疗毒蛇咬伤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原始研究,合计17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VSD治疗毒蛇咬伤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切开引流(RR=1.18,95%CI:1.11,1.26),患者住院时间(MD=-6.52,95%CI:-6.95,-6.08)、患肢肿胀消退时间(MD=-3.57,95%CI:-4.27,-2.87)、植皮/二期缝合时间(MD=-4.35,95%CI:-4.74,-3.97)、创面感染发生率(RR=0.24,95%CI:0.15,0.37)及皮肤坏死发生率(RR=0.30,95%CI:0.21,0.43)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毒蛇咬伤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毒蛇咬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于信申 谢东平 +2 位作者 刘益宏 熊晓慧 姜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创面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封闭引流技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清创后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味协同封闭负压引流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
作者 朱慧颖 徐王彦 滕治国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4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味协同封闭负压引流(VSD)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外科接受难愈性创面修复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加味协同封闭负压引流(VSD)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扬州市江都中医院外科接受难愈性创面修复治疗的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VSD进行创面修复,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抗生素使用时间、VSD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创面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协同VSD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VSD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其疗效优于单独使用VSD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桃红四物汤加味 封闭引流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5
作者 杨美宁 王芳 +4 位作者 红华 袁嘉 孙跃 孙冉 刘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瘘管期PCM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组与VSD组,30例/组,并根据... 目的 对比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瘘管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瘘管期PCM病例60例,将其随机分为介入组与VSD组,30例/组,并根据皮肤表面有无破溃将其分为破溃型与未破溃型。介入组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及对冲、真空拔罐负压吸引,VSD组瘘管切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装置,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组与VSD组治疗总有效率、短期复发率、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病灶初始最大直径、术后瘢痕面积、创口愈合时间小于VSD组;疼痛缓解程度、乳腺外形完整性、患者满意度优于VSD组,治疗时间长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联合真空拔罐与VSD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患者满意度更高,可作为有生育要求或重视乳腺外形完整性的瘘管期PCM患者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超声引导 穿刺抽液 真空拔罐 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7期116-119,共4页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 目的 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3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评价两组病例创面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瘢痕评分(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瘢痕厚度、色泽、柔软度、血管分布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和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舒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交、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修复难愈性创面效果较明显,可以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减轻瘢痕情况,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创面修复治疗 持续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仲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3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 目的 证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 8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依据临床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和观察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治疗),每组44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用抗生素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应用抗生素时间(18.01±2.52)d、愈合时间(29.84±3.76)d、住院时间(31.22±4.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8.96±3.91)、(42.22±5.37)、(40.84±4.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42±1.03)、(1.74±0.8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4±1.25)、(2.2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分别为(29.46±4.21)mg/L、(11.71±1.98)ng/L、(5.93±1.20)ng/L,低于对照组的(35.61±6.89)mg/L、(16.48±2.14)ng/L、(7.84±1.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灌洗引流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植入治疗慢性骨髓炎在抗生素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以及炎症指标方面均优于常规引流联合抗生素灌洗治疗,该治疗方案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万古霉素骨水泥链珠 慢性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雪 宋正坤 +1 位作者 张凤菊 李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481-3486,共6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4例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切开引流术,62例)和观察组(VSD,62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转归、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PCT、瘢痕长度、张口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疗效以及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院及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术相比,VSD技术对于老年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更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切口愈合,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切开引流 颌面部间隙感染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应用与护理分析
9
作者 张海敏 周艳红 张凤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 目的探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的实施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80例难治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加施VSD干预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瘢痕情况、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14 d后,2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4个方面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干预7 d、14 d后,2组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以及5-羟色胺、脑内神经肽Y、前列腺素E2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在整形科难治创面中加施VSD,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降低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创面 封闭引流技术 临床效果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
10
作者 唐淑芳 张湘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期85-87,共3页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1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医院收治的10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创面疼痛以及创面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HT、NE、S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辅助内口封闭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内口封闭 封闭引流技术 复方黄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冷墨玲 李立婷 庞俊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创面清理以...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收治的难治性溃疡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创面清理以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采用烧伤膏联合微粒皮移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肉芽组织生长达到植皮要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联合刃厚皮片移植术治疗难治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 刃厚皮片移植术 烧伤膏湿润疗法 微粒皮移植术 难治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杨荔 张淑群 +4 位作者 王力 郭爱宁 苏佩佩 陈影 詹萌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 目的探究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对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疗效、乳房毁损率及换药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PCM女性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75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乳房完整性、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低于试验组(97.33%)(P<0.05);乳房完整性比较,试验组优秀的占52.00%,差的占1.33%;对照组优秀的占31.82%,差的占11.36%,试验组乳房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2.67%)低于对照组(14.77%)(P<0.05)。结论小切口切除术联合持续负压封闭引流能提高PCM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乳房毁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切除术 持续封闭引流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房毁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治疗误诊为“烫伤”的糖尿病性大疱病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翟筱涵 石鸿雁 +3 位作者 张美 李莉琼 王爱红 朱平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误诊原因、防范措施,以及负压辅助封闭(VAC)技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1例误诊为“烫伤”的成年男性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BD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5年,因双足底自发性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大疱病(BD)的误诊原因、防范措施,以及负压辅助封闭(VAC)技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8月1例误诊为“烫伤”的成年男性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BD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5年,因双足底自发性水疱并破溃发黑2个月就诊,被误诊为“烫伤”,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根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皮内水疱形成,符合BD的诊断。误诊时间为2个月。确诊后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局部清创、换药后创面愈合缓慢,应用VAC技术创面愈合良好出院。出院后随访13周创面愈合,双足活动正常。结论BD较为罕见,需要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类型皮肤病,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采集及组织病理活检可避免误诊。对于较大溃疡,在血供允许、感染控制后可联合VAC治疗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大疱病 水疱 误诊 烫伤 皮肤溃疡 封闭引流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徐其银 彭红霞 +2 位作者 陈道刚 韩尚志 彭蔚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1例肠外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1例肠外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对照组(n=49)。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治疗。比较两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情况、日均换药次数、自发性愈合率及瘘口愈合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瘘口周围皮炎发生率更低、日均换药次数更少、瘘口自发性愈合率更高、自发愈合时间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瘘口周围皮炎的发生,减少换药次数,促进瘘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瘘 改良式封闭辅助闭合技术 湿性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翠敏 李雪岩 +3 位作者 刘维伟 刘平安 李浩杰 武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6期61-66,共6页
目的探究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1... 目的探究解毒洗剂滴灌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34例(1例脱落、1例无法判断疗效)予以生理盐水滴灌联合VSD治疗,观察组33例(1例退出研究,2例脱落)予以解毒洗剂滴灌联合VSD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1、2周和1个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高于对照组6765%(23/34,P<0.05)。观察组创面渗液干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时,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1/33),对照组为5.88%(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洗剂滴灌联合VSD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加速清除病原菌、促进创面恢复,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感染 解毒洗剂 封闭引流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细菌培养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玉富 孙旭 +2 位作者 黄雷 张伯松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仍较多或引流管堵塞,则更换引流装置,VSD应用次数为1-3次。若引流量较少且伤口局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ESR降至正常水平,则再次手术清创并封闭创面。结果本组13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VSD 7-12 d后,发现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10例直接缝合修复创面,3例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20个月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胫骨感染患者严重难以控制最终行截肢术。结论彻底清创后应用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局部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直接闭合或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彻底清创、高效引流、恰当的固定及敏感抗炎药物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骨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封闭引流 清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白彦东 李永梅 +2 位作者 田学忠 白志津 贾世孔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保留内固定装置并给予VSD治疗,对照组取出内固定装置、改用外...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保留内固定装置并给予VSD治疗,对照组取出内固定装置、改用外固定架固定并给予换药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程均为6周。记录两组皮肤切口及骨性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3周WBC、CRP、血沉(ESR)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术后3周引流不畅及感染加重需再次清创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皮肤愈合时间分别为(22.5±1.9)、(48.3±3.0)d,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8.6±1.4)、(9.4±1.8)个月,两组比较P均<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2、3周WBC、CRP、ESR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术后3周上述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引流不畅1例(7.69%),无再次清创者;对照组引流不畅3例,行再次清创者3例。结论 VSD用于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胫骨骨折 感染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孙亚楠 孙树 +1 位作者 张挺 刘晓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1例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患者,扩创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应用VSD治疗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予...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1例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患者,扩创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应用VSD治疗创面,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后,予皮瓣、肌皮瓣转移及游离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31例患者应用VSD后创面感染均得到控制,10例行皮瓣/肌皮瓣移植、19例行自体游离皮片移植、2例单纯拉拢缝合创面,创面完全愈合,所有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术后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治疗中应用VSD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tiloⅢ型骨折 创面感染 封闭引流 皮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植皮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爱国 李磊 +2 位作者 蔡薇 宋辉 聂兰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44-446,共3页
关键词 封闭引流技术 游离植皮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明锁 刘文文 +1 位作者 宁勇 王莉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4期73-74,共2页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9例大面积烧伤出现创面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早期同法抗休克,均在伤后2~4d行四肢切削痂、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出...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9例大面积烧伤出现创面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早期同法抗休克,均在伤后2~4d行四肢切削痂、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出现创面脓毒症后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覆盖脱细胞异种皮或其他烧伤敷料;烧伤创面肉芽组织覆盖良好后,分次自体邮票皮移植.结果 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12例,P<0.05;治疗组存活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达植皮条件需5~12 d(平均8.7d),对照组需15~ 26 d(平均20d),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躁动5例,嗜睡4例,体温≥39℃6例、≤36℃3例,腹胀2例,心率≥130次/min 7例,持续呼吸急促>30次/min 6例;对照组分别为18、15、17、9、12、15、16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应用VSD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可明显减轻全身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增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创面植皮,从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烧伤 创面感染 封闭引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