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6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的初步构建
1
作者 吴贺 李云宾 +3 位作者 董陈文华 林春 刘正杰 毛自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目的】在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中建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体系,以快速探究芦笋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方法】以绿芦笋品种‘Guelph Millennium’为试验材料,选用八氢番茄... 【目的】在多年生雌雄异株植物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中建立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体系,以快速探究芦笋中关键基因的功能。【方法】以绿芦笋品种‘Guelph Millennium’为试验材料,选用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编码基因(AoPDS)和镁螯合酶Ⅰ亚基编码基因(AoCH42)为报告基因,基于苹果潜伏球形病毒(apple latent spherical virus,ALSV)沉默载体,采用真空渗透法通过农杆菌对芦笋露白种子进行侵染,经表型和qRT-PCR检测,构建芦笋的VIGS体系,并进一步验证编码芦笋NADH-脱氢酶铁硫蛋白亚基S8基因(AoNDUFS8)的功能。【结果】侵染21 d后,AoPDS和AoCH42沉默植株分别出现白化和黄化表型;AoNDUFS8沉默植株长势瘦弱,发育迟缓。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植株侵染后,目的基因表达均下降,预示成功构建芦笋VIGS体系。【结论】基于ALSV的VIGS体系能有效沉默芦笋中的目的基因,为后续芦笋功能基因组分析提供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体系 PDS CH42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2
作者 苏琦雅 钟彩虹 +2 位作者 徐永平 刘德江 李黎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基于植物-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以跨界RNAi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植物表面喷施靶向沉默病菌致病基因的核酸试剂,提升植物防病能力,抵御病害侵染的高效绿色植物病害防控技术。该技...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Spray-induced gene silencing,SIGS)技术是基于植物-病菌分子互作机理,以跨界RNAi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植物表面喷施靶向沉默病菌致病基因的核酸试剂,提升植物防病能力,抵御病害侵染的高效绿色植物病害防控技术。该技术具备靶向性强、防效高、环境兼容性好、开发简便等诸多优势,有望大幅度替换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阐明了SIGS技术的原理,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植物真菌病害防控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多种可提升SIGS效率的递送系统,并针对该技术的发展瓶颈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施诱导的基因沉默 真菌病害 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钙及钙离子抑制剂对低温条件下冬油菜种子萌发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王凯祖 李蓉 +7 位作者 李鹏 刘丽君 马骊 孙万仓 蒲媛媛 杨刚 王旺田 武军艳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 为探明低温条件下外源钙离子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受钙离子调控的与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本研究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低温胁迫下外源Ca ^(2+)(CaCl_(2))及钙调蛋白抑制剂(W-7)对不同抗寒性冬油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处理浓度进行外源喷施,研究调控Ca ^(2+)转运及低温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初步探究了Ca ^(2+)参与冬油菜抗寒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a ^(2+)能够缓解低温对冬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与低温胁迫相比较,添加外源Ca ^(2+)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及胚根长度,其中20 mmol/L CaCl_(2)处理对种子萌发的缓解作用最大;与低温处理相比,添加钙调蛋白抑制剂(W-7)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降低,下胚轴与胚根长度降低,其中1.0 mmol/L W-7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大。低温胁迫后,基因CRLK1、MEKK1、MPK3、MPK6在白菜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幅度较大,而MKK5、CBF1和CBF3在甘蓝型冬油菜中上调表达较大,外源CaCl_(2)处理后所有基因在不同品种中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喷施W-7后,8个基因在所有品种中的表达量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甘蓝型油菜 外源钙 钙离子抑制 低温 种子萌发 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筛选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中铁死亡的关键基因与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晓滢 朱熹 +3 位作者 邓梦婷 丁志强 方红城 窦宇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DIC)中的关键基因,结合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铁死亡在DIC中的作用。方法二价铁荧光染色佐证DIC中心肌细胞发生铁死亡。检索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得到GSE207737数据集,与检索FerrDb数...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DIC)中的关键基因,结合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铁死亡在DIC中的作用。方法二价铁荧光染色佐证DIC中心肌细胞发生铁死亡。检索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得到GSE207737数据集,与检索FerrDb数据库得到的铁死亡相关基因作交集,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将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回归算法和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2种机器学习方法得到的基因取交集获得DIC的铁死亡关键基因,并通过实时PCR在正常和DIC模型的H9C2细胞中进行验证,对于生物信息学和实时PCR结果不符者采用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结果共获得38个DIC的铁死亡相关基因,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代谢,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获得DIC的铁死亡关键基因为Mpc1、Prdx1、Kdm4a、Alox12b和Tfrc。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DIC模型组Mpc1、Prdx1和Kdm4a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01),Alox12b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而Tfr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c1、Prdx1、Kdm4a和Alox12b为DIC的铁死亡关键基因,可能成为从铁死亡角度防治DIC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诱导的心肌病 铁死亡 生物信息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诱导的转录因子SlbZIP36基因调控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
5
作者 李延锐 缪迪季 徐卫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6,共14页
硼元素是番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番茄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番茄红素含量是评估其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硼供给水平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lbZIP36... 硼元素是番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番茄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番茄红素含量是评估其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硼供给水平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SlbZIP36对硼的响应。采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验证了SlbZIP36基因在番茄红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施硼量的增加,番茄红素含量也随之增加。转录组分析显示,bZIP家族与蔗糖、茉莉酸代谢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过程相关。通过VIGS技术,番茄果实中PSY和PD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下调至对照组的0.61~0.77倍。此外,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bZIP36与果实中的硼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660,p<0.05)。因此,SlbZIP36的过表达可能促进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bZIP转录因子 番茄红素生物合成 转录组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丝裂原诱导基因6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
6
作者 王甜 邓小杰 +1 位作者 蔡梦茵 梁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21,共9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丝裂原诱导基因6(MIG6)通过调节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影响棕榈酸(P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使用高脂饲料喂养20只C57BL/6J小鼠26周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对照... 目的:探讨过表达丝裂原诱导基因6(MIG6)通过调节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影响棕榈酸(PA)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使用高脂饲料喂养20只C57BL/6J小鼠26周构建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10只,留取其肝脏进行后续实验。使用PA诱导HepG2细胞和AML12细胞的脂质蓄积,将细胞分为2组:BSA(10%BSA)组和PA(500μmol/L)组。通过给HepG2细胞和AML12细胞分别转染人和小鼠MIG6过表达质粒诱导肝细胞MIG6过表达,根据不同的干预条件分为4组:阴性对照质粒+10%BSA(negative+BSA)组、MIG6过表达质粒+10%BSA(MIG6+BSA)组、阴性对照质粒+PA(negative+PA)组和MIG6过表达质粒+PA(MIG6+PA)组,每组每次干预至少设3个生物学复孔。使用油红O染色评估肝细胞脂质蓄积情况;通过RT-qPCR检测肝组织MIG6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MIG6、脂肪酸合酶(FASN)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等脂质合成相关分子及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水平。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肝组织甘油三酯含量增加,肝组织脂肪变性显著,MIG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PA干预促使肝细胞FASN、SREBP1、GRP78和CHOP蛋白水平升高,但是降低MIG6蛋白水平(P<0.01)。转染MIG6过表达质粒显著增加肝细胞MIG6蛋白水平,并抑制GRP78和CHOP的表达(P<0.01),显著减轻PA诱导的肝细胞脂质蓄积并抑制FASN和SREBP1的表达(P<0.0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MIG6可抑制PA诱导的肝细胞内质网应激并减少其脂质蓄积。结论:过表达MIG6具有抑制内质网应激进而抑制肝细胞脂质蓄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诱导基因6 内质网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质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蓝舌病病毒对视黄酸诱导基因I信号传导的调控
7
作者 鲁丹枫 张振兴 +2 位作者 李占鸿 朱沛 李卓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8,共12页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 【目的】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泛素化修饰链上第48位赖氨酸(Lysine,Lys)残基连接的多泛素链能够调控RIG-I蛋白的稳定性,以防止RIG-I信号和宿主抗病毒反应的过度激活。本研究旨在探讨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是否也通过影响RIG-I的泛素化修饰调控其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方法】以BTV感染永生化绵羊肺动脉血管内皮(Sheep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um,SPAE)细胞,分别利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se,DUB)抑制剂PR-619处理细胞,通过RTqPCR分别检测环指蛋白125(Ring finger protein 125,RNF125)、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4,USP4)、RIG-I、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的转录水平以及BTV基因组拷贝数;利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检测以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检测IRF3核转移水平。【结果】BTV感染上调RNF125、RIG-I、IRF3和IFN-α的转录和表达水平,转录水平上调1.20~8.68倍,表达水平上调0.06~3.94倍;USP4的转录水平轻微上调,但表达水平下调。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显著抑制BTV诱导的RIG-I降解,并导致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感染后24 h(24 hour post-infection,24 hpi)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上升9.67和8.66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48 hpi上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2.18倍,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降低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74%和85%。DUB抑制剂PR-619处理明显促进RIG-I降解,IRF3细胞核转移率在24和48 hpi较未处理对应组别分别下降8.00和16.67个百分点,IFN-α表达水平在24 hpi下调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56.50%,BTV基因组拷贝数在24和48 hpi分别增加至未处理对应组别的1.93和1.49倍。【结论】BTV利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调控宿主RIG-I信号传导而利于自身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视黄酸诱导基因I 泛素化修饰 蛋白酶体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型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盐诱导基因与盐抑制基因的差减杂交显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白根本 沈昕 王沙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Salt-induced/repressed genes were isolated at the transciption level in P.euphratica using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echnique.About 40 c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rom +6/-6 t... Salt-induced/repressed genes were isolated at the transciption level in P.euphratica using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echnique.About 40 c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with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from +6/-6 to +8/-8 cDNA hybridization cycles,which will be used for screen and cloning salt-tolerant genes of P.eupharatica and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salt-toler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差减杂交 基因筛选 诱导基因 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分析全反式维甲酸和1,25-二羟维生素D_3诱导结肠癌细胞的相关基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俊明 陶莎 +2 位作者 庄菁 梁雪清 罗超权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为探讨结肠癌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研究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 1 ,2 5-二羟维生素 D3诱导分化结肠癌 Lo Vo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经比较消减 c DNA文库的序列与基... 为探讨结肠癌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 (suppression subtractivehybridization,SSH)研究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和 1 ,2 5-二羟维生素 D3诱导分化结肠癌 Lo Vo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基因 .经比较消减 c DNA文库的序列与基因库的序列 ,发现 :有 1个基因的序列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中的 1个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高度同源 ,同时发现6个新 EST (基因库登录号为 AW2 66492、AW2 66493、AW2 66494、AW58751 8、AW58751 9和AW58752 0 ) .说明诱导分化涉及到多个基因的表达 ,结肠癌的发生是多基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和 EST的功能对于结肠癌的防治将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1 25-二羟维生素D3 抑制性消减杂交 基因表达 结肠癌细胞 诱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诱导绵羊孪生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宪 岳耀敬 +3 位作者 焦硕 曹学亮 冯瑞林 赵兴绪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45-1149,共5页
为了研究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绵羊孪生的影响,以猪抑制素α(1~32)基因及绵羊补体C3d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利用RT-PCR技术构建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并对60只绵羊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 为了研究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绵羊孪生的影响,以猪抑制素α(1~32)基因及绵羊补体C3d基因作为选择基因,利用RT-PCR技术构建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并对60只绵羊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构建正确,并在BHK-21细胞中获得了分泌型表达。重组质粒pcDNA-DPPISS-DINH和pcDNA-DPPISS-DINH-sC3d3免疫绵羊后,双羔率分别为12.5%和25.0%,均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串联抑制素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抑制素基因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抑制 基因免疫 双羔率 绵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53诱导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腊蕾 饶进军 吴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流式细胞术检测Adp53转基因情况,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sFRP mRNA... 目的研究p53对Wnt通路抑制因子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携带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p53)导入到p53缺失的人肝癌细胞株Hep3B中,以流式细胞术检测Adp53转基因情况,以RT-PCR技术检测p53对sFRP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sFRP mRNA水平在转染p53 20 h后即有明显升高,其中以32 h达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量效关系研究表明在转染剂量为0.05、0.5、5、50 pfu/cell的Adp53 sFRP 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高,尤以5 pfu/cell时表达水平最高。结论p53能明显诱导Wnt通路抑制剂sFRP的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P53 诱导 WNT通路 抑制因子 SFRP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诱导的shRNAs表达系统对HeLa细胞SMYD3基因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淑珍 罗学刚 +3 位作者 丁艳 申静 陆云华 奚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9-374,共6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shRNAs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HeLa细胞SMYD3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和构建由强力霉素调控产生针对SMYD3基因的shRNAs表达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SMYD3基因的表达,MT...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shRNAs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HeLa细胞SMYD3基因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和构建由强力霉素调控产生针对SMYD3基因的shRNAs表达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SMYD3基因的表达,MTT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酶切鉴定、测序分析证实shRNAs表达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eLa细胞后,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受到特异SMYD3 shRNAs干扰的HeLa细胞发生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同时SMYD3 mRNA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抑制。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对SMYD3基因的可诱导的shRNAs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后,在强力霉素的作用下,可阻断SMYD3基因的表达,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诱导 shRNAs表达系统 SMYD3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诱导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2
14
作者 单志新 余细勇 +6 位作者 林秋雄 邓春玉 刘媛 蔡施霞 谭虹虹 符永恒 林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1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亚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2b-MIF,并转化人工程菌B121(DE3)。用Ni-亲合柱分离纯化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的重组MIF。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鉴定复性的重组MIF的活性。分别用0、30、60、120ng/mL的重组MIF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12h,通过Real-time定量PCR检测人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_(165)、FGFR_3、MMP9、TGF-α、PDGF-α的mRNA表达。用体外血管生成试验检测重组MIF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管腔作用。[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MIF。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出重组MIF。复性的重组MIF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水平达30%(P<0.05)。重组MIF能特异地诱导HVECs中VEGF_(165)、FGFR_3、MMP9、TGF-α、PDGF-α表达,并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结构。【结论】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出MIF,MIF能特异地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分子克隆 人血管内皮细胞 定量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抑制基因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艳红 李黔 +1 位作者 于海奕 高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研究增殖抑制基因(hyperplasia suppressorgene,HSG)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携带大鼠HSG基因,转染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通过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完整性,用... 目的:研究增殖抑制基因(hyperplasia suppressorgene,HSG)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携带大鼠HSG基因,转染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通过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完整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的变化,用测定caspase-3活性等方法评价过表达HSG对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HSG对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过表达HSG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到过表达HSG72h显著增加亚二倍体细胞百分率(39.6%±3.2%vs.2.6%±0.9%,P<0.01)。测定细胞内caspase-3活性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SG能增高caspase-3活性(0.354±0.104vs.0.064±0.022,P<0.01)。Western印迹显示HSG能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下调Bcl-2的表达(0.26±0.03vs.1.06±0.07,P<0.01)。结论:HSG通过影响Bcl-2/Bax的表达,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继而激活caspase-3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活化线粒体途径可能是其诱导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基因 抑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增殖抑制基因(hHSG)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体外诱导凋亡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毋丽娜 李志新 +2 位作者 卢恬 马腾 邱晓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增殖抑制基因(human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hHSG)超表达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存活及其诱导凋亡的效应。方法:首先制备复制缺陷5型腺病毒-hHSG表达载体(Ad5-hHSG),然后将其在HT-29中超表达,观察Ad5-hHS... 目的:观察人增殖抑制基因(human hyperplasia suppressor gene,hHSG)超表达联合热处理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存活及其诱导凋亡的效应。方法:首先制备复制缺陷5型腺病毒-hHSG表达载体(Ad5-hHSG),然后将其在HT-29中超表达,观察Ad5-hHSG对肿瘤细胞的热增敏效应。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存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改变。结果:10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剂量Ad5-hHSG与42℃加热1h联合应用后,活细胞数显著低于单用加热组和单用Ad5-hHSG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Ad5-hHSG单独作用组、单独加热组以及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且联合作用组与单独作用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结果显示,Ad5-hHSG与42℃加热1h联合作用可明显导致HT-29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Ad5-hHSG对肿瘤细胞具有热增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抑制 高温 诱发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病毒诱导应答基因抑制消减杂交文库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忠旺 陈玉梁 +5 位作者 欧巧明 叶春雷 裴怀弟 刘新星 王红梅 罗俊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159,共8页
马铃薯病毒积累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病毒病携带植株叶片c DNA为试验组(Tester)、脱毒种苗叶片c DNA为驱动组(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 马铃薯病毒积累引起的种薯退化是马铃薯生产中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以马铃薯病毒病携带植株叶片c DNA为试验组(Tester)、脱毒种苗叶片c DNA为驱动组(Driver),采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了马铃薯病毒诱导应答基因的c DNA文库;为验证文库构建效果,从文库中随机挑取了98个阳性克隆经PCR验证后测序,获得了45条高质量的有效非重复序列;经与Gen Bank进行同源比对后发现,其中14条非重复序列属于马铃薯病毒基因序列,22条与已知基因序列同源性较高,9条无同源参考基因;选取文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个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表达序列标签)用qRT-PCR技术分析发现,其表达量受马铃薯病毒侵染的诱导。结果表明,该SSH文库构建较为成功,为进一步筛选与马铃薯病毒致病、防御相关的应答基因,解析马铃薯与病毒互作的分子机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抗病毒马铃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 应答基因 抑制消减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因子WT1对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德贵 邹芳 +3 位作者 邬开朗 刘燕 朱应 吴建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07-1910,共4页
将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hiNOS)启动子构建在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上,构建成用荧光素酶为系统的启动子,以研究载体p8.3iNOS.结果显示,肾母细胞肿瘤抑制因子(WT1)能够有效地抑制hiNOS启动子的转录;且WT1的4个选择性剪接本... 将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hiNOS)启动子构建在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pGL3-basic上,构建成用荧光素酶为系统的启动子,以研究载体p8.3iNOS.结果显示,肾母细胞肿瘤抑制因子(WT1)能够有效地抑制hiNOS启动子的转录;且WT1的4个选择性剪接本的抑制效果有所不同,其中WT1(-/-)在两种肝癌细胞(HepG2和Hep3B)中对hiNOS的表达均具有最强的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具有剂量依赖性,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HepG2细胞中WT1(-/-)过量表达能下调hiNOS表达.以上结果说明WT1在肝癌细胞中对人的hiNOS具有转录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肿瘤抑制因子(WT1) 人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选择性剪接本 转录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营养素-1诱导小鼠心肌细胞分化抑制因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永煜 尹峰 +3 位作者 李平 廖文强 韩启德 张幼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39-1539,共1页
关键词 心肌营养素-1 小鼠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心肌保护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磊 苏卫东 +1 位作者 邱丽君 庞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NB4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TRA诱导前后NB4细胞RIG-Ⅰ mRNA和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和RIG-Ⅰ-shRNA对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RIG-Ⅰ水平后,ATRA处理对蛋白激酶B308位苏氨酸(AKT-Thr308)磷酸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含RIG-Ⅰ-shRNA序列的慢病毒可成功感染NB4细胞,下调ATRA诱导的RIG-Ⅰ水平;敲低RIG-Ⅰ后,明显抑制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同时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结论敲低NB4细胞RIG-Ⅰ蛋白可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抑制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 慢病毒 RNA干扰技术(RNAi) 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