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利平 包晓辰 +4 位作者 魏玮 陈洁 邵宇 王健民 钱其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阻断可诱导共刺激途径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能能增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防治作用。文中旨在构建携带小鼠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 目的阻断可诱导共刺激途径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能能增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防治作用。文中旨在构建携带小鼠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ICO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小鼠骨髓MSCs,为转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含有EcoRⅠ、SalⅠ酶切位点的引物,PCR扩增ICOS,将扩增产物克隆到穿梭质粒PDC318上,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正确,将其与含有5型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PE3-F11B-EGFP在293细胞中同源重组,筛选获得含有ICO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行PCR鉴定。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93细胞,扩增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用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测定病毒滴度,并转染小鼠MSCs。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经鉴定,证实含有ICOS基因,病毒滴度为6.54×109pfu/ml。转染小鼠MSCs,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ICOS表达率为90.16%。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小鼠ICOS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获得高滴度的病毒,能高效转染小鼠MSCs,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2
作者 陈晓敏 张明昌 胡燕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69-572,577,共5页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在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SM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角膜移植后SMLN中IC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ICOS)在大鼠角膜移植后颌下淋巴结(submandibular lymph nodes,SM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大鼠角膜移植后SMLN中IC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OS蛋白在SMLN中的表达部位。结果ICOS在正常的SMLN中无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术后SMLN中的ICOS 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从第1天起即呈明显上升趋势,第7天达到高峰,分别从第5天和第3天开始,同一时间点上的表达水平在同种异体移植组明显高于自体移植组,自体移植组和异体移植组术后第5天、7天、14天SMLN中IC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419和0.4907、0.2022和0.7348、0.1339和0.3190;术后第3天、7天、14天ICO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8和0.3957、0.1028和0.8366、0.0476和0.396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ICOS阳性表达见于SMLN的副皮质区,位于细胞胞浆中,表现为胞浆和胞膜呈棕黄色。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ICOS在SMLN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可能在同种异体角膜术后的排斥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淋巴结 同种异体移植 自体移植 可诱导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对HepG2小鼠模型免疫作用机制调控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韩雅 施美 +2 位作者 董莉莉 刘丽丽 张国梁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对HepG2(人肝癌细胞株)小鼠模型免疫作用的影响,探究益气解毒方在肝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和造模组25只。造模组小鼠腋下注射HepG2细胞建立异位肝癌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对HepG2(人肝癌细胞株)小鼠模型免疫作用的影响,探究益气解毒方在肝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和造模组25只。造模组小鼠腋下注射HepG2细胞建立异位肝癌小鼠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益气解毒方各剂量组小鼠分别连续4周进行0.2 mL生药浓度为0.5、1、2 g/mL的益气解毒方药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小鼠每天进行0.2 mL生理盐水灌胃,给药过程中记录各组小鼠的肿瘤体积。给药结束后计算抑瘤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小鼠体内调节性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及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蛋白(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ICOS)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益气解毒方各给药组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肿瘤体积与模型组相比较小,益气解毒方中、高剂量组的抑瘤效果最为显著;益气解毒方中、高剂量组Treg、Foxp3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益气解毒方各给药组中TGF-β、ICOS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各组结果对药物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益气解毒方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发展,增强小鼠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延缓癌症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Treg、TGF-β、IFN-γ、Foxp3、ICOS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解毒方 原发性肝癌 免疫机制 调节性T淋巴细胞 Γ-干扰素 转化生长因子-β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可诱导T细胞刺激分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导通路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宇坤 张琼 +3 位作者 张晴 林丽 杨素清 安月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8期867-872,共6页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影响,并检测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变化情况,结合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评估,分析皮损与Tfh细胞及其主导通路之间的...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蜈蚣败毒饮对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影响,并检测Tfh通路中关键刺激、转录、分泌因子的变化情况,结合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评估,分析皮损与Tfh细胞及其主导通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经咪喹莫特诱导建模,于药液灌胃前后采用鼠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mice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PASI)评分法评价皮损指数,并计算其变化量(△MPASI);灌胃后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中标记CD4+CXCR5+的Tfh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Tfh细胞主导通路中刺激因子(IL-6、IL-21)、转录因子(Bcl-6、STAT3)、分泌因子(CXCR5、ICOS、PD-1、CD40L)的血清含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整体评价各药物组小鼠△MPASI与Tfh通路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皮损疗效方面,各药物组均能够改善银屑病模型鼠的皮损指数(P<0.05或P<0.01),以西药组和高剂量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中药各剂量组呈现出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在细胞表达方面,银屑病模型鼠外周血中Tfh的细胞数显著高于空白组小鼠(P<0.01),西药组和高剂量组小鼠Tfh细胞数显著减低(P<0.01),中药各剂量组对Tfh细胞均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0.01);在血清因子含量方面,Tfh主导通路在银屑病模型鼠中表现出异常表达的趋势(P<0.05或P<0.01),西药组和高剂量组能够显著下调IL-6、IL-21、Bcl-6、STAT3、CXCR5、ICOS、CD40L(P<0.01),上调PD-1(P<0.01);在相关性分析方面,△MPASI与Tfh细胞数及其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均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PD-1呈正相关,与其余关键因子呈负相关。结论蜈蚣败毒饮可能通过调控Tfh细胞的表达及其主导通路中上下游因子的链锁式反应,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蜈蚣败毒饮 滤泡辅助性T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和ICOS在根尖周囊肿与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权 郑乾坤 +2 位作者 马会青 宋岩秋 付颖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28-131,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相关分子标记物B细胞淋巴瘤家族基因6(Bcl-6)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4例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作为病例组,10例健康牙的牙周组织作为对照组。H-E染色...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相关分子标记物B细胞淋巴瘤家族基因6(Bcl-6)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4例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组织作为病例组,10例健康牙的牙周组织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的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及PCR法检测Bcl-6和ICOS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Bcl-6和ICOS在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病损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CR检测显示Tfh细胞的Bcl-6和ICOS在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病损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Bcl-6和ICOS可能与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家族基因6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 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