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嵌套Feistel结构的SP型分组密码的可证明安全性 |
张文涛
卿斯汉
吴文玲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2
|
可证明安全性理论与方法研究 |
冯登国
|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5
|
|
3
|
动态多方签名及其可证明安全性 |
周宣武
金志刚
付燕
田守荣
周怀伟
付振强
|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非平衡Feistel网络的线性可证明安全性的进一步分析 |
王念平
金晨辉
余昭平
|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5
|
一类非平衡Feistel网络的差分可证明安全性分析 |
王念平
金晨辉
李云强
|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6
|
基于6阶LFSR序列的可证明安全性公钥密码体制 |
王泽辉
|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7
|
CFL可证明安全性分析 |
秦红兵
潘月君
范修斌
王海平
|
《信息安全研究》
|
2016 |
5
|
|
8
|
指定验证方的门限验证签名方案及安全性证明 |
陈伟东
冯登国
谭作文
|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9
|
VRF函数的安全性证明 |
刘忆宁
陈素霞
吴亮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0
|
改进的CBC模式及其安全性分析 |
温凤桐
吴文玲
温巧燕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1
|
层次身份基认证密钥协商方案的安全性分析和改进 |
毛可飞
陈杰
刘建伟
|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2
|
基于RLWE的可证明安全无陷门签密方案 |
刘镇
韩益亮
杨晓元
柳曙光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3
|
对Bellare-Rogaway 3PKD模型安全性定义的修正 |
刘军
廖建新
朱峰
王纯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4
|
一个可证明安全的代理签名方案 |
李进
王燕鸣
|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5
|
XTR公钥密制的改进及可证明安全通信协议 |
王泽辉
|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6
|
可证明安全公钥加密体制研究综述 |
路献辉
何大可
|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7
|
一个基于椭圆曲线的可证明安全签密方案 |
王天芹
|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8
|
标准模型下可证明安全的新公钥加密方案 |
王泽成
|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9
|
一个基于身份的可证明安全代理签名方案 |
王天芹
|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20
|
公钥加密体制选择密文安全性的灰盒分析 |
路献辉
何大可
|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