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可设计性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沃西源 夏英伟 王琦洁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7年第4期63-67,共5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结构材料,主要由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材料组成。其性能可设计性是指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和树脂基体材料以及它们的含量和各种铺层形式,可组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各种复合材料。这给复合材料可设...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一种多相结构材料,主要由增强纤维和树脂基体材料组成。其性能可设计性是指可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增强材料和树脂基体材料以及它们的含量和各种铺层形式,可组成具有不同性能的各种复合材料。这给复合材料可设计性提供更大的自由度。该文结合工程应用需要,主要对其力学性能可设计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力学 可设计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网格模型的快速树搜索算法及可设计性分析
2
作者 李小妹 王能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4-167,共4页
在蛋白质折叠格子模型的可设计性特征研究中,为了克服以往方格模型具有奇偶问题这一缺点,本文利用三角网格模型来进行穷举搜索。在简化的网格模型中,序列折叠为某一结构的能量值为在结构心部疏水氨基酸的个数取负值。在蛋白质折叠模型... 在蛋白质折叠格子模型的可设计性特征研究中,为了克服以往方格模型具有奇偶问题这一缺点,本文利用三角网格模型来进行穷举搜索。在简化的网格模型中,序列折叠为某一结构的能量值为在结构心部疏水氨基酸的个数取负值。在蛋白质折叠模型的二维4+5+6+5+4三角网格中穷举了所有的序列和致密结构。其中序列由两类氨基酸(疏水氨基酸和亲水氨基酸)组成,排除正反对称序列共2^(12)+2^(23)=8392704种不同序列。在由24个格点组成的三角网格模型中共得到219093种简化结构串。在穷尽搜索算法中,为实现快速搜索,通过树结构将相似的结构串尽量聚类,通过计算各树结点的目标能量值以减少搜索算法中所需的计算量。经并行实验验证,利用该树结构可使快速搜索算法达到指数级加速比。最后对计算所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网格模型 蛋白质折叠 聚类树 可设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和“软酸”性质萃取分离电镀污泥中Cr^(6+)/Fe^(3+) 被引量:6
3
作者 魏君怡 李勇 薛向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51-3458,共8页
基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和"软酸"性质对于其在电镀污泥酸浸液中铬铁萃取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咪唑环上烷基链的长度对于铬铁萃取分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阴离子为[BF_4]^-的离子液体对于铬铁... 基于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和"软酸"性质对于其在电镀污泥酸浸液中铬铁萃取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咪唑环上烷基链的长度对于铬铁萃取分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阴离子为[BF_4]^-的离子液体对于铬铁萃取分离能力大于阴离子为[PF_6]^-的离子液体。在所研究的离子液体中,[Omim][BF_4]对于铬铁具有较好的萃取分离效果,实现了电镀污泥中铬铁分离。结合斜率法、红外光谱分析、Raman光谱分析,[Omim][BF_4]萃取铬符合离子缔合机理,可推测[Omim][BF_4]咪唑阳离子与Cr_2O_7^(2-)阴离子形成离子缔合物而进入有机相,达到萃取分离,从而实现电镀污泥资源化目的,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分离 可设计性 软硬酸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复合材料体育教学器械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4
作者 钟孟钊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170,共1页
传统体育器械大多采用木材、金属等材料,存在着各类问题,而塑料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与加工塑性,为体育教学器械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合理设计与先进工艺,塑料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性能更好的体育教学器械... 传统体育器械大多采用木材、金属等材料,存在着各类问题,而塑料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环境适应性与加工塑性,为体育教学器械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可能。通过合理设计与先进工艺,塑料复合材料可用于制造性能更好的体育教学器械,有效克服传统器械的缺陷,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塑料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强,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器材支撑。而且,塑料复合材料更加绿色环保,符合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塑料复合材料 体育产业 体育器械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设计性 绿色环保 环境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纤维的前世今生
5
作者 吕春祥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炭纤维(Carbon Fiber,CF),顾名思义,既有碳质材料的固有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可加工性,是由有机纤维经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高性能炭纤维的拉伸强度在3500~8000 MPa,拉伸模量230~690 GPa(沥青基炭纤维甚至达... 炭纤维(Carbon Fiber,CF),顾名思义,既有碳质材料的固有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可加工性,是由有机纤维经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的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纤维。高性能炭纤维的拉伸强度在3500~8000 MPa,拉伸模量230~690 GPa(沥青基炭纤维甚至达到900 GPa),比强度分别比钢和铝合金高16倍和12倍以上,密度仅为钢的四分之一。在非氧化气氛条件下,炭纤维可以在2000°C的高温下使用。总之,炭纤维具有轻质、高强、高模、导电、导热、耐高温、耐腐蚀、抗冲刷以及良好的可设计性、可复合性等一系列其它材料所不可替代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基炭纤维 有机纤维 碳质材料 可加工 无机纤维 氧化气氛 可设计性 固有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与创新进展--评《复合材料(玻璃钢)与工业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义锋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5-166,共2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使得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艺术设计类院校作为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教学方法应该体现出专业教育特色、地域特色等,因此,也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和优化。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强化学生对于岗位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复合材料(玻璃钢)与工业设计》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相关特点,并且阐明了其在可设计性上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高等教育 可设计性 专业教育特色 岗位知识 人才培养模式 操作技能 信息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薄膜的近红外电致变色性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16,共2页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是一类由共价键连接的有机多孔结晶材料。COF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设计性,在近十余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2。为了规避COF材料粉末较难溶解和加工的问题,直接制备薄膜形态的COF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是一类由共价键连接的有机多孔结晶材料。COF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设计性,在近十余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2。为了规避COF材料粉末较难溶解和加工的问题,直接制备薄膜形态的COF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3,4。其中,取向性的二维共轭COF薄膜,在电化学、有机电子学和光电化学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材料 光电化学 可设计性 取向 直接制备 有机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Model体系结构的虚拟仪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牛文波 霍剑青 王晓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6,332,共5页
针对虚拟仪器应具备的可设计性、扩展性与复用性的特点,提出了UI-Model体系结构,将仪器的操作与算法逻辑分离,解决了仿真实验的设计性难题,并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这种体系结构的虚拟光学仪器.
关键词 虚拟仪器 UI—Model体系结构 可设计性 扩展 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质量管理技术在CFRP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永贵 谢富原 曹正华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52,共4页
本文对CFRP产品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设计和制造中利用现代质量管理技术 ,使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以期获得良好的美誉度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质量管理 CFRP产品 研制 应用 产品质量 比强度 比模量 可设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文彬 刘业翔 +2 位作者 王化章 梁叔全 郑子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1-2,共2页
一、引言 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FGM)是具有全新材料复合概念的新型复合材料。它以金属和陶瓷为基本原材料,通过控制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梯度分布,消除传统的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不匹配界面,充分发挥金属和陶瓷的优异性能。... 一、引言 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FGM)是具有全新材料复合概念的新型复合材料。它以金属和陶瓷为基本原材料,通过控制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的梯度分布,消除传统的金属和陶瓷复合材料的性能不匹配界面,充分发挥金属和陶瓷的优异性能。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实质上是为了解决金属和陶瓷的界面连接问题。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是一种高新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可设计性,引起了材料科学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金属—陶瓷由于能够缓和热应力,是未来航天飞行的理想耐热、隔热材料,同时在核能、电子、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金属—陶瓷FGM的开发研究背景 梯度功能材料是日本学者于1984年首先提出来的。这一新材料的设想,与高新的航天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航天飞机是人类征服宇宙空间时必需的运载工具。众所周知,目前的航天飞机是由火箭助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功能材料 界面连接 梯度分布 复合概念 可设计性 研究和发展 微观结构 航天飞行 航天技术 梯度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概念的建筑结构地震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的控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叶列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33,共8页
本文将结构视为系统,说明了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不同于结构构件的安全储备,由此说明了结构系统抵御意外灾害能力的鲁棒性特点。随后,阐述了结构系统的"重要性层次"和"功能性层次"概念,并基于这两种"层次性"... 本文将结构视为系统,说明了结构系统的安全储备不同于结构构件的安全储备,由此说明了结构系统抵御意外灾害能力的鲁棒性特点。随后,阐述了结构系统的"重要性层次"和"功能性层次"概念,并基于这两种"层次性"概念,提出了结构系统的"可设计性"。针对建筑结构抗震的两种破坏机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可设计性"原理,提出了形成两种结构破坏机制的控制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整体型破坏机制,基于结构系统的层次性原理,给出了预期结构抗震性能,进而提出了结构地震破坏机制和破坏过程的控制原理和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系统 安全储备 层次 可设计性 破坏机制 结构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协调技术在大型复合材料机翼盒段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侠 袁红璇 《航空制造技术》 2008年第15期84-87,共4页
先进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抗疲劳和耐腐蚀性能优良、可设计性强、结构尺寸稳定以及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型的特点,因此日益受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青睐。
关键词 复合材料机翼 整体壁板 先进复合材料 装配型架 可设计性 耐腐蚀 工艺分离面 设计补偿 飞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领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
13
作者 武金有 蔡志萍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7-48,61,共3页
先进的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通过某种方法复合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殊性能。复合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的重要特征。先进的复合材料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飞行器系统、地面车... 先进的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通过某种方法复合而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并赋予单一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殊性能。复合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的重要特征。先进的复合材料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着飞行器系统、地面车辆系统、建筑以及与结构有关的领域的迅速发展。先进的复合材料对未来军事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复合材料可根据增强体或基体种类分类。基体材料有树脂、金属、陶瓷和碳;增强体材料有颗粒、片状、晶须或短纤维和长纤维等。金属基复合材料就是一种异军突起的高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其常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及性能见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增强体 拉伸强度 基体材料 陶瓷颗粒 航空领域 地面车辆 晶须 可设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荧光传感
14
作者 刘鸣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1,共2页
不同于其它探测技术,荧光以激发态实现传感。因此,荧光传感具有灵敏度高、可设计性好、仪器结构相对简单、能耗低、不涉及放射性源、易于实现便携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1,2)。薄膜荧光传感是荧光传感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继离子迁... 不同于其它探测技术,荧光以激发态实现传感。因此,荧光传感具有灵敏度高、可设计性好、仪器结构相对简单、能耗低、不涉及放射性源、易于实现便携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特别关注^(1,2)。薄膜荧光传感是荧光传感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继离子迁移谱技术之后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实现便携的气相微痕量物质探测技术。敏感薄膜创制是薄膜荧光技术的核心,薄膜性能主要取决于决定传感发生机制的传感单元,以及影响传感对象分子吸附、解析和扩散的活性层(adlayer)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薄膜 传感单元 荧光传感 仪器结构 痕量物质 分子吸附 薄膜 可设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互补 一加一大于二的智慧——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与应用分论坛侧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耀宗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44-945,共2页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基体材料与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经过特殊成型工艺复合而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往往优于原组成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质量轻、耐腐蚀、可设计性强、整体成型和多功能一...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由有机高分子基体材料与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经过特殊成型工艺复合而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往往优于原组成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质量轻、耐腐蚀、可设计性强、整体成型和多功能一体化等优点,拥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目前在军民用大型飞机上,复合材料的用量进一步增大,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发展成为关键的结构和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进入新世纪,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现代武器装备及高性能民用设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材料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多功能一体化 纤维增强材料 可设计性 结构功能一体化 基体材料 有机高分子 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的树脂模注工艺仿真软件RTM-Worx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茂源 《航空制造技术》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工艺技术 仿真软件 树脂 模注 可设计性 材料成型 产品质量要求 生产过程 模具设备 真空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合物材料捕集和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研究取得进展
17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86,共1页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廉价、丰富的C1资源,CO2的捕集和化学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多孔聚合物材料因其结构、功能的可设计性,在气体吸附分离、化学催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CO2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提供了发展契机.在国家自然... CO2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廉价、丰富的C1资源,CO2的捕集和化学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多孔聚合物材料因其结构、功能的可设计性,在气体吸附分离、化学催化等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CO2的捕集和催化转化提供了发展契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研究 多孔聚合物 化学催化 化学热力学 化学转化 可设计性 化学研究所 偶氮键 催化转化 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材料所在石墨烯强韧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8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0-260,共1页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碳纤维表面光滑、惰性大、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少,导致碳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低... 碳纤维复合材料因轻质高强、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性强等一系列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碳纤维表面光滑、惰性大、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少,导致碳纤维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低,界面存在较多缺陷,往往成为复合材料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石墨烯 碳纤维表面 智能制造 可设计性 强韧化 航空航天 表面改 化学活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dex3D 整合 LS-DYNA 预浸布分析多材质翘曲模拟更全面
19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105,共1页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产品优越的强度性能,其利用不同编织布的迭层设计达到产品强度的可设计性,并保有质量轻的特性。近年来,随着产品减重的需求日异增高,业界开始结合不同成型方式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上,将预热压成型的纤维预浸布(Prep...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提供产品优越的强度性能,其利用不同编织布的迭层设计达到产品强度的可设计性,并保有质量轻的特性。近年来,随着产品减重的需求日异增高,业界开始结合不同成型方式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上,将预热压成型的纤维预浸布(Prepreg)作为嵌入件,并在预浸布上进行二次射出加工,此方式可将功能性结构附加到产品上,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结构强化,并达到减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料 LS-DYNA MOLDEX3D 纤维复合材料 产品强度 可设计性 编织布 产品结构 热压成型 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adap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structural reliability analysis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霁 李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1148-1154,共7页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is one of the main approaches for analyzing reliability problems with implicit performance functions.An improved adaptive RSM based on uniform design(UD) and double weighted regressi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is one of the main approaches for analyzing reliability problems with implicit performance functions.An improved adaptive RSM based on uniform design(UD) and double weighted regression(DWR) was presented.In the proposed method,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iteratively adaptiv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s applied.Uniform design is used to sample the fitting points.And a double weighted regression system considering the distances from the fitting points to the limit state surface and to the estimated design points is set to determine the coefficients of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the fitting points selected by UD are more representative,and a better approximation in the key region is also observed with DWR.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good convergent cap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ponse surface structural reliability uniform design weighted reg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