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可解释性的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2 位作者 赵万春 蔡萌 史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引入了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曲线重构方法,为后续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利用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噪声对岩性识别的影响;然后,采用Optuna框架确定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建立了高效的岩性识别模型;最后,利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揭示了不同特征对于岩性识别的贡献度,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Optuna-XGBoost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为79.91%,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三种神经网络模型24.89%、12.45%、6.33%。基于Optuna-XGBoost模型的SHAP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XGBoost 超参数优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台风气象负荷场景生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罗萍萍 盛奥 +3 位作者 林济铿 马骞 许琴 刘一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7,共12页
台风气象下电网负荷将会出现剧烈波动且威胁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生成相应的负荷需求场景。文中提出一种面向稀少历史样本、基于可解释性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的台风负荷场景生成方法。首先,对历史台风负荷进行修... 台风气象下电网负荷将会出现剧烈波动且威胁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亟需一种有效的方法来生成相应的负荷需求场景。文中提出一种面向稀少历史样本、基于可解释性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的台风负荷场景生成方法。首先,对历史台风负荷进行修正,并根据台风登陆位置、等级等信息对其进行标签分类。然后,提出一种两阶段数据扩充策略以应对数据匮乏问题,第1阶段利用历史台风日负荷序列之间的横纵向相关性信息进行样本扩充,第2阶段利用台风日与非台风日负荷之间的残差信息进一步进行样本扩充。最后,提出基于特征影响指标的CGAN因果解释方法,刻画了不同特征对于模型结果的调控力度大小。算例证实了文中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气象 人工智能 负荷需求 场景生成 可解释性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HAP的奶牛热应激预测与可解释性研究
3
作者 严格齐 焦洪超 +3 位作者 林海 李浩 施正香 王朝元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4,共7页
为提高奶牛热应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本研究采用奶牛红外体表温度和热应激潜在影响因子作为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个体热应激预测模型,并引入基于Shapley值的可加性特征归因算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 为提高奶牛热应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本研究采用奶牛红外体表温度和热应激潜在影响因子作为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构建个体热应激预测模型,并引入基于Shapley值的可加性特征归因算法(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解释预测结果。选取了躯干、前乳(UD)、脸部以及眼部的最高温度(IRTmax)和平均温度(IRTave)作为体表温度变量,并结合环境参数和奶牛相关变量构建了特征子集。结果显示,热应激情况下,奶牛4个部位的IRTmax和IRTave均显著高于无热应激情况(p<0.01)。对比随机森林、自适应提升和梯度提升树模型,结果表明,使用前乳平均温度(IRTave_UD)作为输入特征,并经过网格搜索优化的XGBoost模型在预测奶牛热应激方面表现最佳,其准确率为80.8%,F1值为79.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SHAP分析表明,前乳平均温度(IRTave_UD)与热应激发生呈正相关,而泌乳天数与其呈负相关,这两者可作为奶牛热应激识别的关键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奶牛舍夏季精准降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热应激 机器学习 可解释性 XGBoost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时间尺度退化信息的可解释性故障预测方法
4
作者 范林川 胡友强 +1 位作者 张可 刘成瑞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在故障监测信号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序列片段会呈现辨别性退化特征。为了全面捕捉这些差异化的多尺度退化信息,提出了多时间尺度趋势注意力卷积网络故障预测方法。该方法旨在聚焦关键信号,提取表征潜在故障的多尺度信息,实现精确的设... 在故障监测信号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序列片段会呈现辨别性退化特征。为了全面捕捉这些差异化的多尺度退化信息,提出了多时间尺度趋势注意力卷积网络故障预测方法。该方法旨在聚焦关键信号,提取表征潜在故障的多尺度信息,实现精确的设备故障预测。可解释性分析实验揭示了该方法在故障预测过程中的部分逻辑过程。该网络通过趋势注意力机制提取信号趋势信息,以此计算不同信号的注意力权重;采用多时间尺度卷积核对加权多元时间序列进行特征提取与融合,将融合特征输入全卷积网络以提取深度退化特征,并预测故障剩余时间。在C-MAPSS涡扇发动机数据集上与先进模型进行对比实验,证实了本方法在故障预测任务中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测 多时间尺度 卷积网络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类别引导的可解释性地表反应谱预测模型
5
作者 钟兆诚 孙锐 +4 位作者 郑桐 陈卓识 齐文浩 王宇 龙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9,共13页
反应谱是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传统数值方法的本构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地和具有强不确定性土体动力过程的模拟,导致计算结果与实测反应谱之间差距较大。以一维场地反应分析为背景,从日本KiK-net强震台网搜集了2428组来自水平场地台站的基... 反应谱是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传统数值方法的本构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地和具有强不确定性土体动力过程的模拟,导致计算结果与实测反应谱之间差距较大。以一维场地反应分析为背景,从日本KiK-net强震台网搜集了2428组来自水平场地台站的基岩和地表地震动记录,将土层信息和基岩输入作为主要特征,使用场地类别引导的分层抽样训练策略,建立了BO-XGBoost-SS地表加速度反应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对地表加速度反应谱的决定系数R^(2)评价指标为0.87,各周期点的R^(2)均大于0.8,应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距离分析单条反应谱的预测匹配性,模型在各类场地表现稳定,克服了数值方法高频低估和长周期异常放大的不足。使用最新地震动记录作为外部数据集,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解释分析特征对模型预测的贡献,揭示了影响反应谱预测的关键特征,各特征影响规律和现有研究成果一致。研究结果为场地反应预测模型的开发提供训练策略和评估指导,为机器学习在地震区划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加速度反应谱 场地类别 机器学习 动态时间规整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预期损失和可解释性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6
作者 毛锦琦 王德鲁 施训鹏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I0082-I0087,共13页
精准可靠的煤电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是实现电力保供和碳减排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然而,以往产能过剩预警研究未充分考虑预警模型特点与数据的匹配性、预警决策的预期损失和复杂模型的黑盒问题,限制了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创建了... 精准可靠的煤电产能过剩预警机制是实现电力保供和碳减排的必要前提和关键。然而,以往产能过剩预警研究未充分考虑预警模型特点与数据的匹配性、预警决策的预期损失和复杂模型的黑盒问题,限制了预警模型的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创建了涵盖“预警模型构建→模型评价→模型解释”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框架和模型体系。其中,通过耦合预警模型的预测逻辑与数据特征之间的匹配性提升预警的准确性;通过构建总体代价模型评价指标量化并降低预警预期损失;通过构建集成全局和局部可解释性技术的模型解释框架解决预警模型的不透明性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煤电产能过剩风险预警体系有效兼顾了预警结果的准确性、预期损失和可靠性。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状态下的关键致因及其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预警模型 煤电行业 预期损失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集成算法LASSO-EasyEnsemble在冠心病预后预测中的应用及可解释性研究
7
作者 昝家昕 杨弘 +4 位作者 田晶 闫晶晶 和紫铉 杜宇涛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3,共7页
目的 针对冠心病预后预测中遇到的高噪声、类间不平衡的特点,通过LASSO特征筛选后,构建EasyEnsemble不平衡集成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基于2009—2018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公共数据库的调查数据,随访时间截止到2019年。预后有... 目的 针对冠心病预后预测中遇到的高噪声、类间不平衡的特点,通过LASSO特征筛选后,构建EasyEnsemble不平衡集成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方法 基于2009—2018年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公共数据库的调查数据,随访时间截止到2019年。预后有无因病死亡作为结局,通过LASSO进行特征选择,使用筛选后特征构建EasyEnsemble不平衡集成预测模型和SMOTE+LightGBM、XGBoost、Random Forest预测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法对每个模型进行参数优化,通过AUC、精确率、特异度、G-mean和性能曲线评价其分类性能;应用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进行模型可解释性分析。结果 EasyEnsemble模型的综合性能最高,AUC为0.80(95%CI:0.79~0.82),精确率为0.86(95%CI:0.78~0.93),特异度为0.99(95%CI:0.98~0.99)和G-mean为0.79(95%CI:0.76~0.83),性能曲线也显示最高。同时,年龄、血清磷、糖尿病、白蛋白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基于LASSO-EasyEnsemble的不平衡集成模型能够实现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精准预测,结合SHAP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识别高危人群以便实现患者个性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平衡数据 集成学习 预后预测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贝叶斯优化的翼型设计可解释性研究
8
作者 林健 吕宏强 +3 位作者 黄增辉 刘子敬 虞建 刘学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I0001,共13页
贝叶斯优化框架具有优化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适合解决高维黑盒优化问题,适用于飞机翼型设计领域。然而其优化过程不透明,难以直观理解机器优化结果和翼型典型物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如何解释贝叶斯优化进程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一问题... 贝叶斯优化框架具有优化效率高、效果好等特点,适合解决高维黑盒优化问题,适用于飞机翼型设计领域。然而其优化过程不透明,难以直观理解机器优化结果和翼型典型物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如何解释贝叶斯优化进程仍然是一个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贝叶斯优化框架的翼型优化可解释性方法,使用具有物理意义的典型几何特征参与优化进程,在贝叶斯优化过程中对翼型特征进行稀疏,同时获得可解释性信息。在以RAE2822为基准翼型的超临界翼型优化算例上验证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优化气动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了翼型设计维度,使其在保证气动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具备了一定的可解释性,能直观地了解翼型各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程度,辅助翼型设计人员进行决策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优化 可解释性 翼型物理特征 翼型设计 维度稀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可解释性研究
9
作者 王芳珍 张小丽 +1 位作者 赵琦武 王保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5,共12页
针对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内部决策和推断过程未知,导致结果可解释性与可信度不足的问题,从信号特征提取的视角建立信号分析与神经网络之间的相似性联系,通过提取神经网络卷积层权重,观察信号时域、频域特征随网络层的变... 针对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内部决策和推断过程未知,导致结果可解释性与可信度不足的问题,从信号特征提取的视角建立信号分析与神经网络之间的相似性联系,通过提取神经网络卷积层权重,观察信号时域、频域特征随网络层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神经网络特征提取的本质,并采用实验测试数据和凯斯西储大学轴承公开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卷积核可以等效为有限脉冲滤波器,最大池化层能够满足简单二分类任务中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化要求,此时的卷积层无需添加激活函数;神经网络能够通过逐层提高频率分辨率,寻找到接近理论故障特征频率的频率成分,此行为与傅里叶变换存在相似性;当频谱范围最终分解到1~3倍故障特征频率时,能够更好地完成识别任务。该研究可为揭示卷积神经网络的“黑盒”机制与可解释性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傅里叶变换 故障诊断 频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解释性逻辑推理数据集的构建和研究
10
作者 肖宇 肖菁 +3 位作者 林桂锦 倪荣森 冼嘉荣 袁基保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121,共8页
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机器和人类理解自然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逻辑推理问题的解释是对逻辑推理过程的阐述和说明,但在已有的测试机器逻辑推理能力的数据集中缺乏这种解释信息。针对该问题,创建了一个可解释性逻辑推理的中英文数据集(explai... 逻辑推理能力对于机器和人类理解自然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逻辑推理问题的解释是对逻辑推理过程的阐述和说明,但在已有的测试机器逻辑推理能力的数据集中缺乏这种解释信息。针对该问题,创建了一个可解释性逻辑推理的中英文数据集(explainable logical reasoning,Ex-LoR),该数据集包含3411个逻辑推理问题与解释数据,并按照推理方法将这些问题分为六类。共设计两个任务:逻辑推理问答任务和解释生成任务。利用多个语言模型在该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现有语言模型尚不能很好地对逻辑推理问题进行解答并生成合理的解释,因此让机器掌握逻辑推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出的逻辑推理数据集与实验结果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推理 中英文数据集 可解释性 自然语言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伦理接受度问题探讨
11
作者 吕雪梅 邓蕊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共6页
医学人工智能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伴随“黑箱”难以解释的问题。医学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可解释的医学人工智能已是学界焦点。可解释性是实现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的伦理要求,应在尊重患者利益与自主性的前提下,多元主体协同实... 医学人工智能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伴随“黑箱”难以解释的问题。医学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与可解释的医学人工智能已是学界焦点。可解释性是实现负责任应用人工智能的伦理要求,应在尊重患者利益与自主性的前提下,多元主体协同实现“黑箱”人工智能模型在可控范围内造福医疗实践。提出“伦理接受度”概念,评析学界关于医学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论辩,分析伦理接受度的核心内容,构建动态模型以识别不同情境的接受问题,提出最低解释义务、风险责任对等与协商共建机制的底线原则,促进情境式混合解释框架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伦理接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可解释性”的两个维度及其适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飞 朱溯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各行各业已围绕该话题展开了大量讨论。其中,人工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一直是该争论的“焦点”。虽然关于“可解释性”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究竟何为“可解释性”尚未明晰。模棱两可的“可解释性... 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道德风险,各行各业已围绕该话题展开了大量讨论。其中,人工智能系统的可解释性一直是该争论的“焦点”。虽然关于“可解释性”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究竟何为“可解释性”尚未明晰。模棱两可的“可解释性”很容易造成归责功能性丧失,难以解决实际纠纷。在明确可解释性的重要性和内在结构的基础上,将其类型化为面向用户的“可解释性”与面向隐藏层的“可解释性”。这两个维度的“可解释性”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面向用户的“可解释性”为透明、归责提供标准;面向隐藏层的“可解释性”作为实现透明度、确保问责的手段,共同保障人工智能系统安全、可靠、可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透明度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oogLeNet的玉米叶片病害识别及其可解释性研究
13
作者 牛潘婷 张宝林 +1 位作者 潘丽杰 郭建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2,共9页
为加强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减少病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基于迁移学习构建5种深度学习网络,对玉米叶片锈病、大小斑病和灰斑病进行识别分类研究。通过对比AlexNet、VGG19、ResNet50、GoogLeNet和MobileNetV2深度学习网... 为加强农作物病害的识别,减少病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基于迁移学习构建5种深度学习网络,对玉米叶片锈病、大小斑病和灰斑病进行识别分类研究。通过对比AlexNet、VGG19、ResNet50、GoogLeNet和MobileNetV2深度学习网络,GoogLeNet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96.3%,模型收敛效果最好。通过进一步优化GoogLeNet模型架构,在inception模块中插入卷积注意力模块CBAM,使用LeakyReLU激活函数替换ReLU函数,改进后网络通道注意力增强,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9.0%,识别准确率提高2.7%。采用CAM和LIME算法对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改进后网络的可解释性增强,更好地关注叶片病害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玉米叶片病害 迁移学习 可解释性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样本不平衡条件下风机叶片覆冰诊断及其可解释性研究
14
作者 吕云龙 胡琴 +2 位作者 胡紫园 武雨凡 林晖尧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667-3679,共13页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覆冰诊断方法需要依赖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设备和工作条件的影响,收集足够多的覆冰样本监测数据非常困难,这导致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诊断模型,...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覆冰诊断方法需要依赖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设备和工作条件的影响,收集足够多的覆冰样本监测数据非常困难,这导致数据不平衡的问题普遍存在。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诊断模型,该模型结合条件表格生成对抗网络(CTGAN)和轻量梯度提升网络(LightGBM),用于生成合成样本并进行覆冰诊断。首先,基于滑动窗口算法在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新的混合特征;其次,利用CTGAN模型学习真实样本的数据分布,通过生成器和判别器对抗训练达到纳什平衡,生成与真实样本相似的新样本;再次,将合成样本输入LightGBM中以提取有效特征进行覆冰诊断,并通过引入焦点损失函数修正LightGBM模型,提高模型区分混淆样本的能力;然后,利用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归因理论对覆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真实风机数据集设计了多组不平衡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融合诊断模型即使在训练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诊断准确率依然保持在0.942,优于现有多种分类诊断模型,可为提高风机安全性和运维效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叶片 样本不平衡 生成对抗网络 覆冰诊断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解释性空时模型的风力发电机轴承智能诊断新框架
15
作者 李学军 刘治新 +2 位作者 杨同光 韩清凯 蒋玲莉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9,共19页
针对大功率变频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特征难以挖掘以及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存在可解释性差的关键难题。开发了一种轻量化空时信息融合模型的智能诊断新框架,命名为BSTA-Net,其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难以识别的问题。首先,... 针对大功率变频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特征难以挖掘以及现有深度学习模型存在可解释性差的关键难题。开发了一种轻量化空时信息融合模型的智能诊断新框架,命名为BSTA-Net,其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风力发电机轴承故障难以识别的问题。首先,设计了轴承故障特征空时信息融合模块,并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种双向的时序信息特征融合新策略,将该策略巧妙运用到所提BSTA-Net框架中,进而充分提取故障数据中的细粒度特征,并在风力发电机轴承状态监测中实现首次尝试。其次,在所提框架中引入特征聚焦模块进行优化,使其能够精准的充分注意到重要的信息,抛弃无用的故障敏感特征,使得所提框架在交变电压冲击和变载荷等复杂工况下,依然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最后,基于同一数据集,从多个维度对BSTA-Net框架等8种方法的诊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诊断结果与BST-Net等7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框架具有良好的优越性和泛化性,此项研究为轴承故障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将t-SNE和显著性区域检测技术引入所提BSTA-Net框架对故障特征挖掘过程进行物理归因解释,进而提升框架在决策过程中的可信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诊断 轴承 空时模型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通道单回归的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测模型与可解释性研究
16
作者 赵诣 袁红春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5,共13页
为提高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准确率,探索深度学习及可解释性方法在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太平洋区域(120°E—80°W、45°S—45°N)2000—2021年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选取了月份、经纬度、海洋... 为提高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准确率,探索深度学习及可解释性方法在长鳍金枪鱼渔场预报领域中的应用,采用太平洋区域(120°E—80°W、45°S—45°N)2000—2021年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选取了月份、经纬度、海洋温度、海洋盐度、叶绿素浓度、混合层深度等16种原始特征数据,涉及标量、向量、矩阵和张量,通过组织残差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神经网络,构建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单回归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同时使用不同大小不同分辨率的数据,利用卷积运算的强大适应能力提取各类环境因子的潜在特征并进行融合完成预测任务。同时引入SHAP(SHapleyAdditiveexPlanation)可解释方法对样本各个参数贡献度进行分析,沿不同维度累加SHAP值挖掘环境因子与渔获量间的内在关系,为科学分析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模型能通过海量异构数据正确学习特征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场位置和渔获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其他渔场预测模型(随机森林、XGBOOST、广义加性模型、支持向量机、长短期记忆网络和BP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低,分别为0.00322、0.0567和0.272,较其他模型相比降低了3.9%—82.6%。该研究模型可以有效适应异构数据输入,完成端到端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对SHAP值的多维度分析也证明了渔获量分布与许多环境因子具有高度相关性,包括海洋温度、海洋盐度、混合层深度和海面异常高度。除此之外,可解释性方法还揭示了溶解铁对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相关关系。可解释性深度学习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特征因子研究方法应用在环境因子与生物习性的相关性研究领域中,为传统生物学特征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场预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可解释性人工智能 太平洋 长鳍金枪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搜索引擎拟人化与可解释性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王伟军 马诗浩 +2 位作者 朱一萌 刘玲 叶建梅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9,共12页
[目的/意义]AI搜索引擎为提升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提供了新的机会,研究旨在探清AI搜索引擎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机制。[研究设计/方法]研究开展了两个基于人机交互的心理健康信息搜索虚拟仿真实验。实验一招募12... [目的/意义]AI搜索引擎为提升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提供了新的机会,研究旨在探清AI搜索引擎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机制。[研究设计/方法]研究开展了两个基于人机交互的心理健康信息搜索虚拟仿真实验。实验一招募126名大学生,探讨了不同搜索引擎类型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实验二招募146名大学生,探讨了AI搜索引擎的拟人化和可解释性对心理健康信息搜索效果的影响。[结论/发现]AI搜索引擎显著提升了心理健康信息搜索的效果;具有拟人化和可解释性特征的AI搜索引擎提升搜索的效果更佳;相较于无解释的情况,当具有拟人化身份的AI搜索引擎解释内容生成过程时,信息搜索效果更好。[创新/价值]为生成式AI搜索引擎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并为AI在心理健康信息搜索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搜索引擎 心理健康信息 搜索效果 拟人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与SHAP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8
作者 李开平 张凤丽 +1 位作者 黄祖广 王金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08,共10页
针对现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故障难以提取、模型可解释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信号处理方法... 针对现有智能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故障难以提取、模型可解释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分析的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传统信号处理方法完成多域特征的提取。其次,基于XGBoost集成算法构建故障诊断模型,并根据XGBoost内嵌评估指标对模型进行初步特征解释。最后,运用Tree SHAP方法对诊断模型进行特征解释分析,探究重要特征对轴承故障类别趋势的影响关系,分析特征之间的依赖交互效应,直观、透明地揭示模型的诊断机制。通过实验对比XGBoost与其他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本模型在多维评价指标中综合表现更为突出,且具有较强的精确性,故障诊断准确率高达99.62%,具备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解释性故障诊断方法 多域特征 XGBoost集成算法 Tree SHAP 特征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CDSS可解释性对基层医生使用意愿的影响——基于信任的中介效应分析
19
作者 欧阳慧珍 付谦 +1 位作者 李雯 许洛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基层医生对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AI-CDSS)的使用态度,分析人工智能(AI)系统可解释性、基层医生对AI-CDSS的信任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推广及利用AI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目的探究基层医生对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AI-CDSS)的使用态度,分析人工智能(AI)系统可解释性、基层医生对AI-CDSS的信任与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推广及利用AI技术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以安徽省铜陵市基层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专业量表收集AI系统可解释性、信任和使用意愿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检验。结果AI系统可解释性、信任与使用意愿之间均呈正相关(r=0.788,0.865,P<0.01),AI系统可解释性与信任呈正相关(r=0.776,P<0.01)。信任在AI系统可解释性与使用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568(95%CI=0.373~0.669)。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推广AI-CDSS时,应优先考虑采用高可解释性的AI系统,以提升医生信任,从而增强其使用意愿,最终实现AI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有效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基层医生 可解释性 信任 使用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性分析的黄河流域生态系统NPP时空异质性研究
20
作者 刘子华 王海军 +3 位作者 曹永强 徐方 王菲 王金珂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09,共7页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 为了丰富对生态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研究并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碳汇能力提升等提供参考,以2000—2020年为研究期,把黄河流域分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Ⅰ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Ⅱ区)、高原半干旱地区(Ⅲ区)3个生态区域,依据多源遥感数据,采用CASA模型计算黄河流域及3个生态区域年和月两种时频的NPP值,并引入SHAP可解释性分析方法,解构NPP变化与气温、降水量、NDVI、太阳辐射强度4个自然因子间的关系,探究NPP变化的主导因子,主要结论如下:1)从空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分异性显著,高值出现在Ⅱ区、低值广泛分布在Ⅰ区和Ⅲ区,各生态区域NPP均值大小排序为Ⅱ区>Ⅲ区>Ⅰ区,黄河干流沿线NPP较同纬度其他区域的高;2)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NPP在研究期波动上升、在年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研究期NPP上升的面积占比为47.17%、下降的面积占比为3.33%,3个生态区域中NPP上升最显著的是Ⅱ区,研究期黄河流域NPP上升速度逐渐减缓;3)从流域整体来看,NDVI对NPP变化的影响最大且其与太阳辐射强度的交互效应较大,但各生态区域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所不同,Ⅰ区为NDVI、Ⅱ区为地表温度、Ⅲ区为NDVI;4)黄河流域各生态区域提升NPP的策略应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点,并充分重视各自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碳汇 可解释性分析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