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管芯与可视喉镜在口腔科手术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1
作者 李曼君 胡磊蕾 +4 位作者 胡海军 张静 余树春 罗振中 邓伟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比较可视管芯和可视喉镜在口腔科手术经鼻气管插管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口腔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可视管芯组(N组)、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40例。N组使用可视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90°,塑形位... 目的比较可视管芯和可视喉镜在口腔科手术经鼻气管插管时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口腔科手术患者80例,年龄18~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可视管芯组(N组)、可视喉镜组(C组),每组40例。N组使用可视管芯将气管导管塑形90°,塑形位置为喉结至鼻孔的垂直距离,可视下将导管从鼻腔插入咽喉部,见声门后,置入导管。C组先将不带管芯的气管导管盲插入鼻腔,当导管到达咽喉部时,使用可视喉镜从口腔进入挑起会厌并暴露声门,借助插管钳或套囊充气法置入导管。主要观察指标为插管时间。记录鼻腔通过时间、声门暴露时间、声门暴露情况。记录插管次数、助手协助情况。记录入室平静休息5 min时(T_(0))、暴露声门时(T_(1))、导管过声门时(T_(2))、导管进入气管后1 min(T_(3))时MAP、HR。记录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门齿松动、术后咽喉痛等插管并发症。结果N组插管时间、鼻腔通过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5)。N组套囊充气、插管钳辅助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在声门暴露时间、首次插管成功次数、C-L声门分级、托举下颌辅助插管均无明显差异(P>0.05)。N组在T_(1)、T_(2)时刻MAP、HR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N组轻度鼻出血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N组门齿松动、口腔黏膜出血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与可视喉镜相比,可视管芯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的插管时间更短,对口鼻咽部损伤更小,不需要借助插管钳,并能够减轻患者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管芯 可视喉镜 经鼻气管插管 鼻咽腔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前光斑法和视频法在Clarus可视管芯引导气管插管学习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佩玲 马武华 +1 位作者 庄月容 王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比较视频法和颈前光斑法两种操作技术对Clarus可视管芯(Clarus Video System, CVS)引导气管插管学习曲线的影响。方法以能熟悉运用直接喉镜但无Clarus可视管芯运用经验的第一或二年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共10名为操作者,随机分为两组,分... 目的比较视频法和颈前光斑法两种操作技术对Clarus可视管芯(Clarus Video System, CVS)引导气管插管学习曲线的影响。方法以能熟悉运用直接喉镜但无Clarus可视管芯运用经验的第一或二年的麻醉科住院医师共10名为操作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运用颈前光斑法和视频法对择期全麻手术患者进行CVS插管。记录每个学员首个25例患者气管插管情况,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建立学习曲线,运用累积和分析法算出掌握相应插管技术所需的最少例数。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两组导管沾染少量血迹和轻度咽喉痛等插管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视频法操作组掌握行CVS插管技术最少需要17例,颈前光斑组为11例,明显少于视频法操作组(P<0.05)。颈前光斑操作组学员在学习曲线平台期后的插管中位时间为28.30 s,视频法操作组为28.26 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员插管后发生导管沾染少量血迹和轻度咽喉痛等插管相关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Clarus可视管芯行气管插管是一项学习曲线短、操作上手快、损伤小的实用性技能。对于正常气道,采用颈前光斑技术时Clarus可视管芯的学习曲线优于视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rus可视管芯 气管插管 视频法 颈前光斑法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折弯角度可视管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具会 靳紫彬 +1 位作者 徐文莉 邓晓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7-62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折弯角度可视管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颌面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120例,男19例,女101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插管时可视管芯前端折弯角度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70°组、90°... 目的观察不同折弯角度可视管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颌面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120例,男19例,女101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插管时可视管芯前端折弯角度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70°组、90°组和110°组。记录鼻孔-喉结的垂直距离(简称TND)、插管时间、插管次数、声门显露情况、插管辅助手法以及鼻出血情况。结果三组T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组、110°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70°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70°组(P<0.05)。90°组、110°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组声门显露级别明显优于70°组和110°组(P<0.05),70°组、110°组声门显露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插管时均采用头后仰的辅助手法,但70°组后仰程度大,而90°组、110°组多为轻度后仰。110°组有1例(2.5%)需辅助提颏,1例(2.5%)需助手辅助托下颌,而70°组则有6例(15.0%)需调整喉部位置。三组鼻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视管芯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时,与70°折弯角度比较,90°折弯角度插管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插管所需辅助调整更少。110°折弯角度插管时间和成功率和90°折弯角度接近,但需要更多的辅助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管芯 经鼻气管插管 折弯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