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转旋翼飞行器机翼滑流区面积可视化计算方法
1
作者 宋伟 王琦 何国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2502,共11页
机翼滑流区面积计算是进行倾转旋翼飞行器旋翼与机翼气动干扰分析的关键,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机翼滑流区面积计算,基于CATIA二次开发和参数化设计技术,结合气动计算和三维几何图形运算,提出一种可视化计算方法,其能够在考虑机翼和旋翼参... 机翼滑流区面积计算是进行倾转旋翼飞行器旋翼与机翼气动干扰分析的关键,针对倾转旋翼飞行器机翼滑流区面积计算,基于CATIA二次开发和参数化设计技术,结合气动计算和三维几何图形运算,提出一种可视化计算方法,其能够在考虑机翼和旋翼参数影响的情况下,准确计算机翼滑流区面积,并且能够直观地确定机翼滑流区区域及机翼滑流区随各项参数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基于XV-15倾转旋翼飞行器参数进行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机翼安装角、后掠角、上反角等机翼参数在纵向和侧向分析时对机翼滑流区面积影响较小;旋翼后倒角、侧倒角及旋翼主轴侧倾角等旋翼参数对机翼滑流区面积影响较大;在不考虑旋翼后倒角和侧倒角的情况下,采用所提方法对XV-15倾转旋翼飞行器机翼滑流区面积进行计算,计算精度最大可提升18.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转旋翼飞行器 机翼滑流区 可视化计算 CATIA二次开发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密封温度场的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利海 葛培琪 程建辉 《流体机械》 CSCD 2001年第5期28-31,共4页
依据有限元的计算原理 ,推导了用于机械密封温度场计算的有限元方程 ,给出了温度场计算中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 ,提出了机械密封温度场可视化计算的方法 ,编制了机械密封温度场可视化计算软件MFSCAD ,并且用于机械密封温度场的计算 ,该软... 依据有限元的计算原理 ,推导了用于机械密封温度场计算的有限元方程 ,给出了温度场计算中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 ,提出了机械密封温度场可视化计算的方法 ,编制了机械密封温度场可视化计算软件MFSCAD ,并且用于机械密封温度场的计算 ,该软件通用性强 ,效率高 ,是机械密封设计及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可视化计算 温度场 有限元 MFS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平台的煤矿监测数据可视化计算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玉勤 毛善君 杨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6,151,共6页
针对煤矿监测大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决策等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云平台的煤矿监测数据可视化计算系统,提出了基于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层、模型服务层以及计算应用层3层架构,并详细阐述了云平台,海量数据存储,分布式... 针对煤矿监测大数据处理的重要性,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决策等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云平台的煤矿监测数据可视化计算系统,提出了基于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层、模型服务层以及计算应用层3层架构,并详细阐述了云平台,海量数据存储,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库以及GIS可视化交互界面设计等关键技术。基于在线地图和实时数据,该系统能够使用户快速配置实时数据源和计算模型,克服了传统计算模式模型和参数配置相对固定、可视化操作简单的缺点,并且以服务的形式在云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了模型服务框架,通过模型服务管理模块,系统可进行模型的在线注册与修改,实现了模型库的动态扩展,解决了传统模型库类型固定,扩展性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动态模型库 在线地图服务 可视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动目标RCS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民权 吴先良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计算飞行动目标的飞行轨迹 ,利用飞行扰动模型计算飞行过程中的飞行随机抖动 ,将图形电磁计算的方法推广到计算飞行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并比较了考虑随机抖动前后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 RCS 可视化计算 雷达散射截面 飞行轨迹 随机抖动 图形电磁计算 飞行扰动模型 动目标电磁散射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面上vanderPol方程混沌解的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延华 许阳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研究了环面上非线性 van der Pol方程的图形建模及可视化计算的问题 .在图形环境下 ,对 van der Pol环面方程从建模、实验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建模和计算 ,并建立了一个对系统运动轨迹进行全面自动分析试验的可视化仿真框架 ... 研究了环面上非线性 van der Pol方程的图形建模及可视化计算的问题 .在图形环境下 ,对 van der Pol环面方程从建模、实验到结果分析的全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建模和计算 ,并建立了一个对系统运动轨迹进行全面自动分析试验的可视化仿真框架 .该方法不但可以不用传统程序代码对模型及算法编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环面 vander POL方程 可视化计算 仿真 混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目标低频RCS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欣 杨志凌 王宝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随着计算机进一步发展 ,科学计算可视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适用于低频区RCS(雷达散射截面 )计算的传统方法MOM(矩量法 ) ,也越来越显示其价值 ;为了方便电磁计算和电磁建模 ,基于先进的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手段 ,采用回路线... 随着计算机进一步发展 ,科学计算可视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适用于低频区RCS(雷达散射截面 )计算的传统方法MOM(矩量法 ) ,也越来越显示其价值 ;为了方便电磁计算和电磁建模 ,基于先进的计算机三维造型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手段 ,采用回路线栅矩量法 ,计算低频区三维雷达目标RCS ,与实验数据比较取得良好的计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计算 低频 雷达目标 电波散射 矩量法 雷达散射截面 可视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燃机吸收器部件仿真与可视化计算
7
作者 王书中 由世俊 张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2-267,共6页
为研究水平管束式吸收器二元溶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规律及部件仿真与可视化方法,将水平管束式吸收器降膜吸收过程分为3个区域,即沿管壁的降膜吸收区、管底部的液滴形成区以及管与管之间的液滴降落区,应用Matlab ODE45求解器仿真求解,并... 为研究水平管束式吸收器二元溶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规律及部件仿真与可视化方法,将水平管束式吸收器降膜吸收过程分为3个区域,即沿管壁的降膜吸收区、管底部的液滴形成区以及管与管之间的液滴降落区,应用Matlab ODE45求解器仿真求解,并将仿真结果可视化,得到了水平管上溶液温度、浓度、质量流量以及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溶液质量流量、蒸发温度对吸收器和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每根水平管上的溶液温度都会有一个先降后增的过程,以第1根水平管为例,溶液质量流量为0.024 kg/ms,蒸发温度为12 ℃,润湿率WR=0.8时,经过降膜区后温度从56 ℃下降到47.5 ℃,经过液滴形成区以后,温度又从47.5 ℃升至51.5 ℃.不同蒸发温度工况下的制冷量仿真结果表明,实际运行条件下润湿率维持在WR=0.6~0.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燃机 吸收器 仿真 总体性能 可视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体强度载荷可视化计算
8
作者 谢永和 刘全良 《海洋工程》 CSCD 2000年第4期90-93,共4页
利用 Object ARX语言 ,在 Visual C++5 .0开发平台中编制了船体强度载荷可视化计算程序。程序具有船体载荷计算、光顺原始数据、仿真船体调整过程和图形化计算结果的功能。
关键词 船体载荷 可视化计算 仿真 图形 VISU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客运站咽喉作业时间的可视化计算
9
作者 刘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399,共6页
为研究高速铁路客运站咽喉作业占用时间及占用过程,将有关参数的理论计算同相应的作业过程直接结合起来,与之同步、动态进行,并图形化显示。阐述了开发模拟系统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及参数计算的原则,并使计算可视化。实例表明,可视化... 为研究高速铁路客运站咽喉作业占用时间及占用过程,将有关参数的理论计算同相应的作业过程直接结合起来,与之同步、动态进行,并图形化显示。阐述了开发模拟系统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及参数计算的原则,并使计算可视化。实例表明,可视化计算有利于适应各种作业方式的操作和各类参数的确定,直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旅客运输 模拟 可视化计算 客运站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计算建筑工程量的非正交轴线跟踪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静波 侯秀萍 +1 位作者 应红霞 索东梅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论述了建筑预算工程量计算的可视化计算模型,给出了非正交网格图的轴线跟踪算法,采取的数学模型及处理模式是独特的,解决了工程量计算的主要问题,具有准确、可靠、速度快等特点。
关键词 可视化计算 建筑工程量 非正交轴线跟踪法 建筑预算 建筑物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有限差分法通用可视化计算的面向对象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晓婷 汪文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2-654,共3页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了时域有限差分法可视化计算的通用软件 ,通过将网格处的媒质参数抽象成单独的类 ,与迭代过程分离 ,使得该程序广泛适用于各种计算模型 ,解决了传统的结构化程序只针对特定问题的局限 .针对色散问题差分格式的特殊...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了时域有限差分法可视化计算的通用软件 ,通过将网格处的媒质参数抽象成单独的类 ,与迭代过程分离 ,使得该程序广泛适用于各种计算模型 ,解决了传统的结构化程序只针对特定问题的局限 .针对色散问题差分格式的特殊性 ,详细介绍了色散媒质参数的处理过程 ,还讨论了用一般媒质来实现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方法 .计算结果用DirectX可以实现实时灰度图和波形图的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法 面向对象设计 科学可视化计算 色散煤质 理想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热传导方程的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彬 林乐宇 +1 位作者 王南迪 王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2-45,共4页
探讨了开发二维热传导方程可视化计算软件的功能及在该软件研制过程中所解决的若干问题.该软件可对一类二维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进行差分求解,再把所得的海量数字形式的数据转换为动态变化的图形(类似于气象预报中的云图),即根据输入的边... 探讨了开发二维热传导方程可视化计算软件的功能及在该软件研制过程中所解决的若干问题.该软件可对一类二维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进行差分求解,再把所得的海量数字形式的数据转换为动态变化的图形(类似于气象预报中的云图),即根据输入的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直接输出可视化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热传导方程 可视化计算 发展型方程 有限差分法 大规模稀疏矩阵方程组 Chart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场形的可视化计算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东涛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7-802,共6页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是整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场形的可视化计算,对于合理选择天线型式、合理配置天线的偏置、零点填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具体事例分析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 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是整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场形的可视化计算,对于合理选择天线型式、合理配置天线的偏置、零点填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以具体事例分析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图)及场形赋形,对于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及能量利用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提出了主波束下倾和零点填充的实现方法和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线场形 可视化计算 方向性函数 空间方向性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成像的可视化计算
14
作者 张家林 吴成柯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549-556,共8页
描述了一种用计算机模拟雷达成像的可视化计算方法。首先我们建立丁一个适合雷达成像可视化计算的三维模型系统,该系统能够灵活地产生和修改三维几何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几何变换就可模拟目标在空间的运动,再对目标进行消隐运算和电磁散... 描述了一种用计算机模拟雷达成像的可视化计算方法。首先我们建立丁一个适合雷达成像可视化计算的三维模型系统,该系统能够灵活地产生和修改三维几何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几何变换就可模拟目标在空间的运动,再对目标进行消隐运算和电磁散射场计算,就可模拟出雷达对目标电磁散射场的测量结果。本文对不同成像处理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可视化计算结果。我们还将雷达成像的可视化计算结果与对相同目标的可见光照图像的可视化计算结果进行了对照,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雷达成像的原理,并更形象地研究不同雷达成像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成像 可视化计算 目标电磁散射 成像处理 三维模型系统 三维几何模型 几何变换 消隐 散射场 插值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计算可视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5
作者 唐伏良 张向明 +1 位作者 茅及愚 刘令勋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7年第3期8-10,共3页
科学计算可视化(VISC)作为8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计算风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等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VISC的发展历程,首先指出了VIS... 科学计算可视化(VISC)作为80年代后期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计算风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航空航天、船舶、建筑等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阐述了VISC的发展历程,首先指出了VISC的研究现状以及迄今为止所取得一些重要成果;当今可视化研究的主要方向。重点介绍了当前可视技术的热门研究的体绘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算可视 体绘制 可视编程 计算机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目标RCS可视化电磁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民权 吴先良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主要来源于面元及棱边,在照明区与阴影区交界处,相位出现快速变化,给图形电磁计算带来计算误差。棱边散射场计算中,单站增量长度绕射系数较简单,计算精度低。文章在不改变反射系数情况下,使用驻相法消除奇变效应。提... 复杂目标的电磁散射主要来源于面元及棱边,在照明区与阴影区交界处,相位出现快速变化,给图形电磁计算带来计算误差。棱边散射场计算中,单站增量长度绕射系数较简单,计算精度低。文章在不改变反射系数情况下,使用驻相法消除奇变效应。提出将等效电流绕射系数、物理光学绕射系数及并矢绕射系数,应用于棱边散射场图形电磁计算。从而提高了RCS计算精度。该方法对我国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及仿真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 可视电磁计算 电磁散射 雷达散射截面 驻相法 绕射系数 计算方法 隐身 GREC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件和数据流的可视化元计算环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国东 王东奎 +1 位作者 杨海荣 张德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1.介绍 1992年Smarr和Catlett首先提出了元计算的概念[1],他们认为,元计算就是把分布在广域网上的各种计算资源集合起来,并以一个整体的计算环境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元计算系统不但能提高系统整体的计算能力,而且它还集成了一些高性能专... 1.介绍 1992年Smarr和Catlett首先提出了元计算的概念[1],他们认为,元计算就是把分布在广域网上的各种计算资源集合起来,并以一个整体的计算环境的形式提供给用户.元计算系统不但能提高系统整体的计算能力,而且它还集成了一些高性能专用设备,使得很多普通用户也有机会能够使用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 INTERNET 构件 数据流 可视计算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限元科学计算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伟 田红旗 高广军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17,共6页
通过线性插值和关联网格追踪建立了有限元二维基本单元的等值线生成算法;建立了平面局部坐标和三维整体坐标的转换关系式,并结合分体为面的思想将二维单元可视化算法推广到三维空间;构建了结构变形图比例放大因子计算公式;以三维有限元... 通过线性插值和关联网格追踪建立了有限元二维基本单元的等值线生成算法;建立了平面局部坐标和三维整体坐标的转换关系式,并结合分体为面的思想将二维单元可视化算法推广到三维空间;构建了结构变形图比例放大因子计算公式;以三维有限元可视化算法构建了轴承座强度分析的等效应力云图和铁路货运罐车前六阶模态振型图。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描述有限元分析结果,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科学计算可视 网格追踪 等值线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液充型过程水模拟计算机可视化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忠兴 王松涛 +1 位作者 闻绍玲 翟玉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2-1266,共5页
采用可视观察方法研究了铝液充型过程的二维流动状态,并与水模拟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调整水粘度来保证水模拟过程与铝液充型过程的相似性。以PIV技术为基础,运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运动补偿技术,选用NCCF准则和三步搜索法对低压铸造... 采用可视观察方法研究了铝液充型过程的二维流动状态,并与水模拟实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调整水粘度来保证水模拟过程与铝液充型过程的相似性。以PIV技术为基础,运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运动补偿技术,选用NCCF准则和三步搜索法对低压铸造浇注系统水模拟充型过程的内部二维流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运用边缘检测及提取技术,选用Roberts边缘检测算子对低压铸造浇注系统水模拟充型过程的二维表面流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实现了水模拟过程的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液充型 水模拟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流场 计算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到信息可视化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杨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24,共4页
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是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发展来的,是可视化众多分支的一个。分析了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到信息可视化的若干阶段;对比了它们之间各自的特点、相同点和区别;最后从数据来源、处理技术和处理过程上进行了... 信息可视化技术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它是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发展来的,是可视化众多分支的一个。分析了从科学计算可视化到信息可视化的若干阶段;对比了它们之间各自的特点、相同点和区别;最后从数据来源、处理技术和处理过程上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计算可视 数据可视 信息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