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视化装置的柴油机喷雾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金刚 潘剑锋 +2 位作者 李德桃 薛宏 张梦云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79,共3页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 利用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获得了清晰直观的燃烧室内喷雾燃烧过程图片,分析研究了两种燃烧室对喷雾和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内喷雾贯穿力比涡流和挤流强,喷雾以近似直线形式扩展到凹坑壁后,大部分随涡流方向扩展;火焰首先在靠缩口型燃烧室中心处出现,而圆柱型燃烧室则在靠凹坑上边缘处出现;缩口型燃烧室比圆柱型燃烧室燃烧结束得稍早,燃烧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装置 柴油机 喷雾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可视化预防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尹海 张苗 +6 位作者 赵向阳 吴大玮 李志 庞雪莲 张丽丽 王艳 郭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可视化预防装置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ARDS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的24例俯卧位通气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放置头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于病人头面部,对照组放置软枕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比较两组病人俯卧位通气前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量、镇静药物使用量、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气道压力及头面部观察难度。结果:对照组头面部压力性损伤发生率(12.50%)高于试验组(2.27%);试验组镇痛药物使用剂量[(5.00±1.00)mL/h]少于对照组[(7.54±2.70) mL/h];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试验组[(6.00±1.67) mL/h]低于对照组[(8.46±1.45)mL/h];试验组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5.45±0.82)min]短于对照组[(8.69±0.75) min];呼吸机气道压力[(2.33±0.28)kPa]低于对照组[(2.88±0.39)kPa];头面部观察难度[(1.09±0.30)分]低于对照组[(4.23±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压力性损伤预防装置可降低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减少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缩短医务人员俯卧位通气操作时间,降低头面部皮肤观察难度,为临床操作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可视化装置 压力性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失裂缝内封堵层演化规律及颗粒特征行为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3
作者 蒲磊 谢凌志 +3 位作者 徐鹏 陈欢 许明标 汪帮哲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 裂缝性漏失成为不稳定地层条件下钻井过程中面临的最困难问题之一。桥接堵漏方法是裂缝性漏失控制的最有效方式。传统裂缝实验装置对裂缝内以颗粒流所形成封堵层的机理仍不明确,制约了堵漏浆体系配方的科学构建。为了探究颗粒的特征行为和裂缝内封堵层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井筒-裂缝可视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颗粒粒径、浓度、泵入速度、流体黏度等关键因素下颗粒的行为特征、封堵层形成规律以及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内封堵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同时存在颗粒混合行为和特征行为的转换。裂缝的封堵层构建位置对颗粒粒径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颗粒的浓度影响着裂缝的封堵时间,流体的黏度容易改变裂缝内的封堵结构以及过高的泵速会破坏原有形成的封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封堵 颗粒特征行为 可视实验装置 过程 堵漏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勇强 左承基 杨绪元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5-808,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它主要由进气系统、光学发动机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为视窗上置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对产品柴油机改动小等优点,利用本装置可实现对柴油...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可视化实验装置,它主要由进气系统、光学发动机系统、高速摄影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该装置为视窗上置式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对产品柴油机改动小等优点,利用本装置可实现对柴油机的着火和燃烧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烧过程 可视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研究的可视化测试装置 被引量:5
5
作者 侯秀梅 许林云 +2 位作者 周宏平 张露 盛平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效高、用药省、无需用水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农林病虫害的快速防治。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热力烟化后的效果层面上,而对热力烟化雾化过程及机理缺乏深入认识、相关测试装置十分匮乏。因此,笔者... 烟雾载药防治技术具有防效高、用药省、无需用水等显著优点,广泛应用于农林病虫害的快速防治。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热力烟化后的效果层面上,而对热力烟化雾化过程及机理缺乏深入认识、相关测试装置十分匮乏。因此,笔者在现有热烟雾机热力烟化技术基础上,采用高纯度耐高温石英材料,研制出用于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研究的可视化测试装置,实现了对油溶剂或水基型农药热力烟化雾化中破碎、裂化、蒸发及冷凝形成雾滴的过程的可视化研究,以及对雾滴粒径、热力烟化雾化管轴向温度和压力及其出口气流速度分布的测试,从而为农药热力烟化雾化机理的探讨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雾技术 病虫害防治 热烟雾机 热力雾机理 可视测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裂隙可视化渗流装置可行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杰 黎照 +4 位作者 杨渝南 张子睿 唐洪宇 高进 申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27-4136,4144,共11页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 自主研发一套能从可视化角度反映岩石单裂隙渗流特征的装置,并以模拟岩石的变形模量为主要技术指标,获得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的添加剂含量为:促进剂0.8%、硬化剂0.6%、消泡剂0.6%;通过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得到原岩裂隙面粗糙度,为研究细微观裂隙渗流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可视化装置与原岩装置模拟试验,得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系数,进而推出原岩渗流流量的修正公式,获得了渗流量、渗流面积等能反映原岩性能的相关参数。阐明了K39透明类岩石材料对渗流量的影响效应β总及其影响的内在机制;与以ELE仪器为研究平台的渗流试验进行异同性分析,得到两者渗流量之间存在差异的相对变化系数,证明可视化渗流装置研究岩石裂隙渗流是合理可行的。利用该装置开展空间多角度试验,在耦合粗糙度、渗透压、围压、空间多角度、水自重效应等多因素下,通过渗流面积数字化自识别技术为精确获取岩石渗流特征的相关参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渗流装置 K39透明类岩石材料 二次翻模精确复刻技术 数字自识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视化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韶利 周占云 +1 位作者 姚志翔 李志民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前,国内外对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评价装置的研制与使用,但不能真实模拟现场,不能定量评价冲洗液性能。中原固井公司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设计了一种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循环... 目前,国内外对冲洗液冲洗效率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手段,近年来也有一些评价装置的研制与使用,但不能真实模拟现场,不能定量评价冲洗液性能。中原固井公司结合现场实际应用,设计了一种冲洗液评价装置与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储液罐、循环泵、流量调节阀、流量计、模拟井筒、回流管、温控加热器、排液口、滚轮等组成,能够模拟现场冲洗液的配比、冲洗时间、冲洗流速等技术参数,同时,井筒采用透明玻璃管,实现冲洗效果可视化。其可以根据目视结果更加准确地确定冲洗时间,同时也便于调整并确定达到最佳冲洗效果的临界流速,是一种既能定量又很直观地评价冲洗效果的装置,能够充分满足现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冲洗液 冲洗效率 可视评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闭管可视化检测方法及装置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杉 马雪萍 +3 位作者 谢春梅 邹秉杰 齐谢敏 周国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传统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等因素,不适于现场快速检测。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HBV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设计了配套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方... 目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传统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等因素,不适于现场快速检测。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检测为例,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的HBV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并设计了配套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方法首先设计了可用手机拍照采集图像并经肉眼可视化判读检测结果的RPA产物检测装置;然后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及探针,通过监测RPA反应的实时荧光曲线来比较各引物对的扩增效率来筛选最佳引物对并优化最适的反应条件,采用人工合成的HBV靶标质粒考察可视化检测的灵敏度,并通过检测人工合成的包含丙肝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片段的质粒来考察了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实时荧光扩增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的可行性;最终对20份经实时荧光PCR检测过的血清DNA样本进行RPA可视化检测来评价方法对临床实际样本检测的适用性。结果采用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实现了手机拍照肉眼观察即可判定检测结果的阴阳性信号,HBV核酸RPA扩增可视化检测方法可在39℃30 min内实现对低至1-10拷贝HBV DNA靶标的可视化检测,并且特异性良好;对20份血清DNA样本检测的结果与市售qPCR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初步验证了方法及装置的实用性。结论基于建立的HBV-RPA扩增体系,结合配套设计的RPA产物可视化检测装置,有望开发出低成本血液HBV核酸现场快速可视化筛查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可视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流影响下环式入渗仪内入渗过程可视化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婧 雷廷武 +2 位作者 胡雅琪 闫军 陈天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入渗过程中水分在环内土壤中的运动过程。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与过程。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将入渗环打击进入土槽内土壤后... 提出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试验装置,可以直接观测入渗过程中水分在环内土壤中的运动过程。详细描述了该装置的构成、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与过程。该装置由可以拆分的土槽和入渗环及可以透视的有机玻璃板组成。将入渗环打击进入土槽内土壤后,用钢板将环内的土壤沿径向切分成两半,移去其中一个半环及其中的土壤。用有机玻璃板封闭和固定另一半环内的土壤,用于进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可视化试验,观察环式入渗仪内的水分运动过程。用采自北京的粉壤土进行入渗过程试验,同时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土壤入渗性能曲线。剖切面的湿润过程直观地显示了入渗环内水分的入渗过程存在优先流,不仅影响初始入渗过程,而且对整个入渗过程均产生影响。根据土壤湿润体所指示的土壤入渗特征将整个入渗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入渗阶段、过渡阶段和稳渗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式入渗仪 入渗过程 优先流 可视化装置 试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立利 张鑫 +6 位作者 张庆荣 吴琪 陈姝娟 邓金龙 吕盛银 邵将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 目的目前关于重叠低剖面可视化腔内支撑装置(LV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报道较少。文中旨在对应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其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BBA的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诊断为BBA并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11例患者采用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患者采用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根据Raymond分级统计术后即刻、术后1周治疗效果。随访时间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分析影像学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即刻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0例、3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3例、2级1例。术后1周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2例、2级2例。影像学随访结果:最后1次DSA随访闭塞情况,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9例,2级1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1级1例、2级2例、3级1例。临床随访结果: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mRS 0分9例、1分2例;非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mRS 0分3例、1分1例;1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重叠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BBA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低剖面可视腔内支撑装置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深部调驱可视化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继红 贾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54-58,共5页
针对人造岩心驱替过程不能直观展示以及大尺度三维模型工艺复杂和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出一套能够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不同渗透率岩心组合、模拟正反韵律储层,以及不同驱替方式的小尺度可视化装置。在注入0.3 PV弱凝胶型调驱体系,候凝24 h... 针对人造岩心驱替过程不能直观展示以及大尺度三维模型工艺复杂和适应性差的问题,研制出一套能够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不同渗透率岩心组合、模拟正反韵律储层,以及不同驱替方式的小尺度可视化装置。在注入0.3 PV弱凝胶型调驱体系,候凝24 h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时刻各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过程以及与人造岩心驱油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弱凝胶阶段,弱凝胶优先进入中高渗透层,减小层间非均质性,同时能够改变高渗层内部残余油的分布;在后续水驱阶段,低渗透层逐渐起主导作用,而且存在于大孔道的弱凝胶由于黏弹性,在驱替压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弱凝胶能够在新的孔道内聚集,有利于弱凝胶在油藏深部进行深部调驱。与人造岩心驱油实验对比,可视化装置在含水率和采收率曲线的拟合度较高,说明可视化实验装置对进一步理解弱凝胶调驱机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实验装置 弱凝胶 运移过程 黏弹性 深部调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网线路规划的可视化实验
12
作者 高艳平 杨本渤 +1 位作者 杨宗霄 郝婕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5,共5页
在输电网线路规划中,如何使得线路长度最短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种最短路径可视化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情况。该装置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普拉图几何规则和最小Steiner树理论,能够通过... 在输电网线路规划中,如何使得线路长度最短是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作者研制的一种最短路径可视化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情况。该装置基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普拉图几何规则和最小Steiner树理论,能够通过可视化实验方法找出连通若干地点的输电网规划线路的整体最短长度。对东北电网的实验证明该装置能得到理论上较为理想的结果,尤其对于某些节点分布呈正多边形的局部线路,优化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路径 输电网线路规划 最小Steiner树 普拉图几何规则 可视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不同负荷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广涛 焦建森 索建军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6,共3页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 应用柴油机工作过程可视化装置对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小负荷时柴油机的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表现为预混合多点同时压燃;在一定范围内,随喷油量的减少和喷油提前角的加大,柴油机着火滞燃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预混合压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可视化装置 混合气形成 燃烧过程 预混合压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剂欠热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志红 李天舒 杨燕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204-209,共6页
为了研究蒸汽爆炸的爆炸机理,设计建造了低温熔融金属入水碎化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记录熔融金属液柱入水爆炸或碎化的过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起抑制作用。为了... 为了研究蒸汽爆炸的爆炸机理,设计建造了低温熔融金属入水碎化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记录熔融金属液柱入水爆炸或碎化的过程。实验研究了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起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结论,进行了碎化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水温度对碎裂后颗粒直径范围影响明显,熔融金属液柱在温度高的冷却水中遇到的阻力小,碎裂的颗粒体表比越大,换热能力越弱。后者实验结果与前者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炸 冷却剂欠热度 可视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炸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天舒 郭艳红 詹晓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9期259-261,共3页
为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蒸汽爆炸的影响,设计建造了低温熔融金属入水碎化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记录熔融金属液柱入水碎化的过程。实验研究了熔融金属热扩散系数、温度及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熔融金... 为研究各种影响因素对蒸汽爆炸的影响,设计建造了低温熔融金属入水碎化的可视化实验装置。采用高速摄像仪拍摄记录熔融金属液柱入水碎化的过程。实验研究了熔融金属热扩散系数、温度及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熔融金属热扩散系数和金属温度的乘积与蒸汽爆炸脉冲成正比;冷却水温度对蒸汽爆炸起抑制作用。熔融金属热扩散系数是影响蒸汽爆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炸 热扩散系数 可视实验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