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流动可视化技术研究混合器内研究简报流场及混合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阮晓东 范毓润 +1 位作者 宋向群 山本富士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flow field in a static mixer is measured b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que of flow visualization. The vorticity field is obtained from the velocity field. The sequen... In this paper the flow field in a static mixer is measured by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que of flow visualization. The vorticity field is obtained from the velocity field. The sequences of particle images a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and the mixing homogeneity degrees are also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probability densit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ixing resul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tate of flow.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mixing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otion of vortices, not turbulence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可视 PIV 混合 混合器 流场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微流动的核磁共振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狄勤丰 华帅 +4 位作者 顾春元 叶峰 庞东山 蒋帆 杨培强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3,共6页
岩心微流动可视化是研究化学驱油微观机理的一项重要流体实验新方法,重点介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天然岩心中流体分布可视化的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国产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岩心驱替装置面临的图像不清、材料干扰等问题,通过合理... 岩心微流动可视化是研究化学驱油微观机理的一项重要流体实验新方法,重点介绍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天然岩心中流体分布可视化的新进展。提出和分析了国产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岩心驱替装置面临的图像不清、材料干扰等问题,通过合理选材、优化参数,从硬件和软件2方面进行了改进与优化,消除了干扰因素。开展了天然岩心的驱替实验,采集了油水的实时NMR信号与MRI成像信号,以及不同驱替阶段油水的NMR-T2谱,得到分辨率较高的油水分布图像。结果显示残余油随着驱替PV数的增加而减少,具有初期减少明显而后趋缓的特点,并发现岩心中存在端部油残滞现象,其范围距端部4mm左右。研究了通过获得的油水分布图像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其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误差在10%以内,这也说明了油水分布图像的可靠性。这不仅为计算饱和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该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分析任意局部位置的油水饱和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岩心微流动过程中流体分布的可视化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可视 低场核磁共振 油水分布 端部残滞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接管内射流的流动可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胜 罗毓珊 +3 位作者 王海军 陈听宽 毛庆 张毅雄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6,共4页
对CNP1000核反应堆冷却剂安全注入接管内射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在相同的流速比下,流型和射流穿透深度、影响区域基本相同;随着流速比的增加,射流穿透深度增大,偏斜减小,沿主管管壁流体减少。结果对于后续的传热试验热测点布... 对CNP1000核反应堆冷却剂安全注入接管内射流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在相同的流速比下,流型和射流穿透深度、影响区域基本相同;随着流速比的增加,射流穿透深度增大,偏斜减小,沿主管管壁流体减少。结果对于后续的传热试验热测点布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热试验结果对反应堆安全注入接管的结构疲劳分析提供相关数据,并为反应堆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流动可视 射流 流速比 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可视化的拍摄技艺 被引量:3
4
作者 唐远河 刘汉臣 陈刚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417-420,共4页
为了得到清晰的流动可视化图象 ,提高流动可视化照片的质量 ,通常需要对示踪粒子放大拍摄或近摄 ,把背景与示踪粒子区分开。本文从拍摄的原理、技巧、操作等方面出发 。
关键词 流动可视 拍摄技艺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驱动系统靶区流动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燕 程旭 徐长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ADS)靶件模型上进行二维流动可视化研究。示踪粒子为直径 0 5mm的聚苯乙烯球状颗粒 ,采用片激光法对流场进行显示和KappaCCD数码摄像系统对流场进行实时拍摄 。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系统 嬗变靶 流动可视 片激光 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泵水轮机流动可视化图像解析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玲花 高传昌 +1 位作者 陈德新 任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102,共4页
主要介绍了自行开发的水泵水轮机流动可视化图像的解析原理,并就示踪物的追踪与最佳相关域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介绍了图像解析的程序设计的思想与功能。试验与计算结果表明本套软件适合于旋转的流体机械的流场图像的解析计算。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流动可视 示踪粒子 图像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阀口典型激振流动及其可视化实验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陆亮 何承鹏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共7页
液压阀口通常伴随剧烈的介质流动,诱发空化相变、流体自激、结构振动等复杂气液固耦合激振问题。通过流动可视化实验,获得流动现象的直观捕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象的物理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机制,获得合理的建模依据,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 液压阀口通常伴随剧烈的介质流动,诱发空化相变、流体自激、结构振动等复杂气液固耦合激振问题。通过流动可视化实验,获得流动现象的直观捕捉,有助于深入理解现象的物理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机制,获得合理的建模依据,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分析液压阀口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进展基础上,综合实验内容要素,阐述了"看"、"听"、"演"的可视化实验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阀口 流动激振 流动可视 实验方法与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机械流动可视化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玲花 陈德新 沈祖诒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1-34,72,共5页
介绍了流动可视法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新出现的流场测量与显示技术,为研究三维瞬时非定常流场提供了可能性,其中的一些方法在旋转机械流场测量分析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水力机械内流场的流谱,提取速度与压力流场信息,发现新的流动现象等... 介绍了流动可视法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新出现的流场测量与显示技术,为研究三维瞬时非定常流场提供了可能性,其中的一些方法在旋转机械流场测量分析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水力机械内流场的流谱,提取速度与压力流场信息,发现新的流动现象等提供有益的启示.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流动可视化技术将成为一门很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实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可视 示踪粒子 激光测速 旋转机械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度相关法在流动可视化图像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德新 徐岚 谢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50,55,共5页
灰度相关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图像识别方法 ,常用在流动图像的解析上 ,而图像质量与流场特性直接关系到图像解析的精度与可信赖度 .
关键词 流动可视 灰度相关法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钻头井下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与冲蚀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翠丽 蒋旭平 陈康民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i002,共5页
在自行开发设计的PDC井下射流实验平台上, 通过丝线法和高速摄影手段进行了PDC钻头井下流场结构的可视化实验。发现井下多股射流的流场为不稳定场, 在靠近钻头肩部的流道附近存在强烈的漩涡; 对流场的可视化研究表明破坏钻头的主要因素... 在自行开发设计的PDC井下射流实验平台上, 通过丝线法和高速摄影手段进行了PDC钻头井下流场结构的可视化实验。发现井下多股射流的流场为不稳定场, 在靠近钻头肩部的流道附近存在强烈的漩涡; 对流场的可视化研究表明破坏钻头的主要因素可能是随漩涡而冲击钻头壁面的岩屑和气相的溃灭冲蚀以及水力设计不合理而造成流道堵塞; 破坏出现的主要位置应是钻头头部多喷嘴之间的区域、喷嘴本身及其周围区域和筋板及流道的逆压力梯度区。因此, 有必要在多喷嘴射流的钻头上加设一中心喷嘴打破井下的涡结构, 以减轻对钻头中心部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钻头 流动可视 井下 实验研究 冲蚀 可视实验 可视研究 实验平台 开发设计 流场结构 高速摄影 多股射流 水力设计 冲击钻头 喷嘴射流 稳定场 流道 对流场 多喷嘴 梯度区 涡结构 漩涡 岩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反应器气体流动可视化发烟系统
11
作者 肖鹏 徐永东 +1 位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4期28-30,共3页
CVI反应器内气体的输运对基体的沉积速度与沉积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iCl4与H2O反应产生TiO2烟雾而设计的发烟系统,能使模拟CVI反应器内复杂的与不要观察的气体流动现象可视化。该系统结构简单,可... CVI反应器内气体的输运对基体的沉积速度与沉积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iCl4与H2O反应产生TiO2烟雾而设计的发烟系统,能使模拟CVI反应器内复杂的与不要观察的气体流动现象可视化。该系统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形成的烟流总量与密度可调且长时间可视,均匀,流场照片表明其发烟效果很好,能满足CVI反应器内气体流场的显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显示 CVI反应器 发烟系统 气体流动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泵水轮机流动可视化图像质量的方法
12
作者 王玲花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1期4-5,11,共3页
利用PIV流场测试技术,对低比速混流式模型水泵水轮机转轮在水轮机工况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为了改善图像质量,采用图像去噪与锐化等图像处理方法对提高图像解析精度和减少错误矢量有一定作用,尤其采用图像运算增加图像信息量的方法,是... 利用PIV流场测试技术,对低比速混流式模型水泵水轮机转轮在水轮机工况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为了改善图像质量,采用图像去噪与锐化等图像处理方法对提高图像解析精度和减少错误矢量有一定作用,尤其采用图像运算增加图像信息量的方法,是一种改善图像质量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泵水轮机 流动可视 图像处理 图像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振动搅拌器内的流动可视化与流态分析
13
作者 陈德新 王玲花 徐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0-23,27,共5页
对压电振动搅拌器中的流动进行了可视化 ,并用相关法图像解析获得了搅拌器中流场的速度矢量图 ,用这些结果对搅拌过程及搅拌器中液体的混合机制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压电振动搅拌器 流动可视 图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背景纹影的气液界面行为特性可视化
14
作者 任政钢 祝昊杰 +2 位作者 苏芮 申英男 胡亮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气密封技术是维持浸没流场稳定性的主要机制。气体射流冲击晶圆表面,防止浸没液体泄漏造成套刻误差和曝光缺陷。因此,浸没流场和密封气体的相互作用、气-液界面的行为特性亟需研究。采用背景纹影技术观测气体射流,介绍了该可视化技术的... 气密封技术是维持浸没流场稳定性的主要机制。气体射流冲击晶圆表面,防止浸没液体泄漏造成套刻误差和曝光缺陷。因此,浸没流场和密封气体的相互作用、气-液界面的行为特性亟需研究。采用背景纹影技术观测气体射流,介绍了该可视化技术的测量原理和硬件搭建。通过光路设计实现气-液、内-外流场同步观测,以及界面行为特性研究。对背景纹影技术等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超洁净流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纹影 气液界面 流动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动态流变仪中聚合物熔体的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响方 赖俊维 林逸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40,共3页
通过采用剖分料筒直接观察的方法,使用示踪剂表征聚合物的流动情况。采用改进后的毛细管动态流变可视化装置,通过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大量而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挤出实验,系统地探讨了振动力场对LDPE熔体流动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振动力场 流动可视 毛细管动态流变仪 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内外部流动的磁共振测速和湍流模型评估
16
作者 蔡宇宙 曾伟 +2 位作者 赖佑奎 欧阳华 马海腾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0-259,共10页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 涡轮叶片复合冷却结构复杂,激光诊断难以测量其内外流场。本文通过磁共振测速(MRV)获取了GE-E^(3)叶片的内外耦合流场,并基于RANS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MRV捕捉到主流通道的内外流掺混,前缘冲击-气膜的冲击孔初步加速及气膜孔进一步加速,以及蛇形弯道的分离流动等特征,并观察到通道涡以及分离涡结构。基于所测速度场评估仿真结果,发现SST k-ω和RNG k-ε的速度场特征均与MRV定性吻合,但SST k-ω对通道涡和分离涡的预测更接近MRV。此外,SST k-ω和RNG k-ε的反正切绝对百分比误差(AAPE)的全流场平均值分别为14%和16%,其差异主要由于SST的计算模型预测蛇形弯道以及尾缘劈缝扰流柱的分离区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磁共振测速 叶片流动与冷却 流动可视 湍流模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主动脉窦的流动可视化实验研究
17
作者 曹禛 迟青卓 +3 位作者 贺缨 孙煜炜 母立众 刘小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1-51,共1页
主动脉瓣膜病是指主动脉瓣因风湿热、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感染或创伤等出现的病变,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当病变主动脉瓣膜难以修复时,需用人工瓣膜将其替换,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因此,人工瓣膜的... 主动脉瓣膜病是指主动脉瓣因风湿热、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感染或创伤等出现的病变,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当病变主动脉瓣膜难以修复时,需用人工瓣膜将其替换,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因此,人工瓣膜的性能评价至关重要。人工瓣膜性能评价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和体外实验进行,体外实验大多采用硬质玻璃管,但其不能体现主动脉窦的流固耦合性能,进而可能会影响瓣膜的性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 主动脉窦 主动脉瓣膜 先天性畸形 流动可视 体外实验 硬质玻璃管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洁牙机引发飞沫流动的可视化研究
18
作者 张帆 赵津 +4 位作者 杨威 舒海银 何俊杰 余晓燕 朱显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67-9575,共9页
在牙科诊室中使用超声波洁牙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和飞沫,许多研究表明这些气溶胶和飞沫会带来病毒传播风险。提出了一种使用单一相机拍摄结合图像处理的方法使得口腔飞沫的传播可视化,研究了超声波洁牙治疗过程中引... 在牙科诊室中使用超声波洁牙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和飞沫,许多研究表明这些气溶胶和飞沫会带来病毒传播风险。提出了一种使用单一相机拍摄结合图像处理的方法使得口腔飞沫的传播可视化,研究了超声波洁牙治疗过程中引发的飞沫在空气中的流动动态,为牙科诊室中飞沫吸附装置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结果表明超声洁牙机在16个牙齿区域内所产生的飞沫离开口腔时的最大瞬时流动速度不大于9 m/s,在3 s内均衰减至0.9~1.2 m/s,飞沫粒径为0.2~5 mm。设定上嘴唇为原点,飞沫在Y方向的最大位移不高于450 mm,飞沫流动至轨迹最高点时,距离口腔上嘴唇的最大水平位移不高于700 mm,飞沫的初始喷射范围不大于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科 呼吸道传染病 超声波洁牙 飞沫流动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19
作者 金文 张鸿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5,共4页
流动可视化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Micro-PIV是获得整场、瞬态、定量的微尺度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与PIV测试原理基本相同。在常规PIV测试平台上通过选择恰当的试验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搭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M... 流动可视化技术是微尺度流动研究的重要试验手段,Micro-PIV是获得整场、瞬态、定量的微尺度流场的可视化测量技术,与PIV测试原理基本相同。在常规PIV测试平台上通过选择恰当的试验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设计搭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Micro-PIV试验系统,并在测量技术上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从而提高了高端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利用该系统对边长为800μm方形断面齿形微通道细小的顶角部位内流流动特征进行可视化测量,得到精细的流场分布定量信息,发现该流动区域内存在一个完整的涡,并且涡随流动发展呈形成、移动、消散的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IV 微通道 可视化流动 速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负冲角下叶栅二次流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建忠 丰镇平 沈祖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8-71,共4页
用表面油膜法在大负冲角下对透平叶栅的不同栅距、不同进气压力下的流场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各个工况下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在不同栅距及不同进气压力下叶栅的二次流特性,有助于对叶栅二... 用表面油膜法在大负冲角下对透平叶栅的不同栅距、不同进气压力下的流场二次流特性及其涡系结构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了各个工况下叶栅端壁及叶栅型面的流动,揭示了在不同栅距及不同进气压力下叶栅的二次流特性,有助于对叶栅二次流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规律及其损失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了解,文中观察到的流动现象是对以往叶栅二次流模型的补充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流 流动可视 栅距 压力 冲角 叶轮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