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敬小丽 唐杰 +3 位作者 王雪梅 刘阳 杨雯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共7页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 建立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测定白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建模预测二氧化硫残留量。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建模优于支持向量回归法(SVR); Random Frog波段选择结合Auto-scaling预处理后PLS建模后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R^2为0. 99,交叉验证集R^2为0. 94,预测集R^2为0. 96。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实现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快速检测,为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及监管提供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饮片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二氧化硫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丙氨酸手性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冰 李相玲 +2 位作者 敬小丽 李涛 姚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0-195,共6页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 以D-、L-和DL-丙氨酸为对象,首次研究了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快速、无损地定性、定量分析固体手性化合物的可行性。在粒度过100目、样品与光纤探头距离5.6 mm的最优条件下测量漫反射光谱,经预处理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判别偏最小二乘法(PLS-DA)建模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预测判别准确率为100%。定量分析上,16个不同比率的L-/D-丙氨酸二元混合粉末样的光谱经波长选择、光谱数据预处理后,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R)和支持向量回归法(SVR)建模,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最优决定系数(R2)均在0.99和0.98以上,绩效偏差率(RPD)值远高于2。研究表明,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应用于手性固态丙氨酸的快速、无损分析,并有望于运用到手性药物的质量检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化学计量学 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短波近红外光谱用于血红蛋白分析及其稳定性
3
作者 张国鹏 陈洁梅 潘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4-2177,共4页
基于随机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标集、预测集、检验集的建模过程,采用可见-近红外(NIR)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人类溶血液样品的血红蛋白(Hb)的分析模型。将全谱扫描区(400—249 8 nm)分成可见区(400—780nm)、短波近红外... 基于随机性、相似性和稳定性,通过定标集、预测集、检验集的建模过程,采用可见-近红外(NIR)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人类溶血液样品的血红蛋白(Hb)的分析模型。将全谱扫描区(400—249 8 nm)分成可见区(400—780nm)、短波近红外区(780—110 0 nm)、长波近红外区(1100—249 8 nm)、可见-短波近红外区(400-1100 nm)、全近红外区(780—249 8 nm)。经过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可见-短波近红外区达到了最好的模型效果和稳定性,最优PLS因子数为7,检验的预测均方根误差(V-SEP)和预测相关系数(V-RP)分别为4.42 g.L-1、0.967,达到了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液 血红蛋白 可见-短波近红外 偏最小二乘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Vis-SWIR漫反射光谱的土壤多属性同时快速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涛 屠人凤 +1 位作者 朱江 梁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7-993,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 采用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UV-Vis-SWIRDR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土壤中有机质(SOM)、总氮(TN)、碱解氮(AN)、速效钾(AK)、缓效钾(SAK)、有效磷(AP)及pH共7种属性建立了快速同时低成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土壤样本共81个,其中50个分为校正集,另16个为验证集,剩余15个为测试集。对每种土壤属性,考察了多种光谱预处理,变量选择以及它们的组合方法处理土壤光谱后建立的PLSR模型预测效果,选择出了最佳的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对应的最佳PLSR预测模型,并以独立的测试集样本对最佳模型预测性能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有机质和总氮,测试集决定系数(R2t)分别为0.94和0.97,模型可用于准确定量分析;对碱解氮和pH,R^2t分别为0.76和0.66,模型定量预测结果良好;对于有效磷,速效钾及缓效钾,R^2t小于0.6,但模型的预测效果和以往报道中的预测效果相差不大。研究表明,利用UV-Vis-SWIR DRS对土壤多属性进行快速同时低成本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有望用于土壤信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光谱预处理 变量选择 偏最小二乘法 土壤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总多糖含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强 郝经文 陈乃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44-2249,共6页
目的建立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收集140批样品,从中随机选取20份作为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余80批样品为校正集,40批样品为检验集,用于筛选蕨菜总多糖的定... 目的建立UV-Vis-SWNIR漫反射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测定蕨菜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收集140批样品,从中随机选取20份作为完全外部验证集样品,用于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余80批样品为校正集,40批样品为检验集,用于筛选蕨菜总多糖的定量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主因子数、UV-Vis-SWNIR光谱特征波长。结果采用一阶导数法对原始光谱预处理,主因子数为7,结合随机青蛙算法筛选建模波长为925~1084、890~910、560~820、525~540、451~520、385~445、251~270 nm时,所得预测模型校正集R^(2)值为0.9617,RMSEC值为0.167%,检验集R^(2)值为0.9332,RMSEP值为0.208%,完全外部验证误差范围为-0.741%~0.853%。结论该方法快速可行,可用于蕨菜总多糖含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菜 总多糖 紫外-可见-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可溶烃、热解烃、总有机碳含量与光谱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发旺 王建刚 +3 位作者 邱骏挺 张川 余心起 刘秀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01-1006,共6页
烃源岩的可溶烃含量(S1)、热解烃含量(S2)和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进行烃源岩研究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往主要通过实验室分析方法获得,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探讨野外快速测量这些指标的可行性,采集了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地块10件烃源... 烃源岩的可溶烃含量(S1)、热解烃含量(S2)和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进行烃源岩研究和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往主要通过实验室分析方法获得,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探讨野外快速测量这些指标的可行性,采集了乌兹别克斯坦克孜勒库姆地块10件烃源岩样品,运用地面ASD光谱仪和碳硫分析仪,分别测定了样品的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Vis-NIR-SWIR)反射光谱和S1, S2和TOC含量参数。运用光谱拟合微分,获得了上述样品反射光谱的一阶导数、二价导数等微分数据;并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和拟合结果统计分析,研究了这些数据同S1, S2和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烃源岩S1含量与原始光谱、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分别有1 973, 511和239个波段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0.612, 0.823和0.889,相关性程度分别为弱、较强、极强;烃源岩S2含量与原始光谱、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分别有2, 144和205个波段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0.561, 0.867和0.926,相关性程度分别为弱、较强、极强;烃源岩TOC含量与原始光谱无相关性,与光谱一阶导数、二阶导数分别有18、 180个波段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0.882和0.879,相关性都极强。此外, S1含量与光谱二阶导数的2 012 nm波段拟合优度最高,达0.790;S2含量与光谱二阶导数的363 nm波段拟合优度最高,达0.858;TOC含量与光谱一阶导数的2 480 nm波段拟合优度最高,达0.777。结果说明,利用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反射光谱反演烃源岩S1, S2和TOC含量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为研究野外烃源岩的原位检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光谱 可溶烃含量 热解烃含量 总有机碳含量 相关性 油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